1.关于雨后的古诗关于雨后的古诗包括: 1、北宋欧阳修《田家》 原文: 绿桑高下映平川,赛罢田神笑语喧。 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 译文: 高高低低绿桑树映照平川,社日祭神歌舞后笑语喧天。 林外鹁鸪声声叫小雨初停,屋头红日送春暖杏花正鲜。 2、宋代司马光《客中初夏》 原文: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译文: 初夏四月,天气清明和暖,下过一场雨天刚放晴,雨后的山色更加青翠怡人,正对门的南山变得更加明净了。 眼前没有随风飘扬的柳絮,只有葵花朝向着太阳开放。 3、唐代王维《山居秋暝》 原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4、唐代白居易《南湖早春》 原文: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译文: 乌云散去,风雨初停,天气刚刚放晴,阳光照射在湖面上形成倒影,有一种温暖明快之感。漫山遍野的山杏,碎红点点;湖面上漂浮的水苹,一望无际,犹如整齐的草坪。 白雁身上雨水未干,翅膀变得沉重,不得不低空飞行;黄鸸的舌头也颇有些生涩,不听使唤。不是说江南的春天不好,而是身心一年年衰老,我的兴致也减少了。 5、唐代王驾《雨晴》 原文: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译文: 雨前初次见到新开花朵的花蕊,雨后连叶子底下也不见一朵花。 蜜蜂和蝴蝶纷纷地飞过了墙去,让人怀疑迷人的春色尽在邻家。 6、五代南唐冯延巳《清平乐·雨晴烟晚》 原文: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 译文: 雨后初晴,傍晚淡烟弥漫,碧绿的春水涨满新池。双燕飞回柳树低垂的庭院,小小的阁楼里画帘高高卷起。 黄昏时独自倚着朱栏,西南天空挂着一弯如眉的新月。台阶上的落花随风飞舞,罗衣显得格外寒冷。 2.关于竹林的古诗有什么1.《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宋】苏轼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 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2.《送灵澈上人》【唐】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3.《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4.《竹》【宋】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5.《咏竹》【现代】傅庞如破土凌云节节高,寒驱三九领风骚。 不流斑竹多情泪,甘为春山化雪涛。《临段山明竹隐墙》的赏析:此词为东坡贬谪黄州时所作,是他当时乡间幽居生活的写照 。 词中所表现的 ,是作者雨后游赏的欢快、闲适心境。上片写景,写的是夏末秋初雨后村舍周围的景色。 开头两句,由远而近,描绘自己身处的具体环境: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林尽头 ,有高山耸入云端 ,清晰可见。近处,丛生的翠竹,像绿色的屏障,围护在一所墙院周围 。 这所墙院,正是词人的居所。靠近院落,有一个池塘,池边长满枯萎的衰草。 蝉声四起,叫声乱成一团。在这两句词中,既有远景,又有近景;既有动景,又有静景;意象开阔,层次分明。 作者运用拟人、拟物手法,传神地运用“断”、“隐”、“明”这三个主观色彩极强的形容词 ,把景物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三四两句,含意更深邃。 在宏廓的天空,不时地能看到白鸟在飞上飞下,自由翱翔。满池荷花,映照绿水,散发出柔和的芳香。 意境如此清新淡雅,似乎颇有些诗情画意;并且词句对仗,工整严密。芙蕖是荷花的别名。 “细细香”,描写得颇为细腻,是说荷花散出的香味,不是扑鼻的浓烈香气,而是宜人的淡淡芳香。这两句写景有色有香,有动有静,空中与地上两组景象相得益彰,组成一幅相映成趣的美丽图卷。 过片写作者太阳西下时手拄藜杖缓步游赏,表现他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这三句似人物素描画,通过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也是高明的手法。 最后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词句的大意是:天公饶有情意似地,昨夜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使得他又度过了凉爽的一天 。 “殷勤”二字,是拟人化手法 。“浮生”二字,化用《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句意。 这两句,抒发了作者乘兴游赏的盎然喜情。这首词先写作者游赏时所见村景,接着才点明词中所写之游赏和游赏所见均因昨夜之雨而引起,抒发自己雨后得新凉的喜悦 。 这种写法 ,避免了平铺直叙,读来婉转蕴藉,回味无穷。 3.关于竹林的古诗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宋.苏东坡)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咏竹(傅庞如) 破土凌云节节高,寒驱三九领风骚。 不流斑竹多情泪,甘为春山化雪涛。 咏竹(七律) 茅舍小桥流水边,安居落户自怡然。风摧体歪根犹正,雪压腰枝志更坚。 身负盛名常守节,胸怀虚谷暗浮烟。寒霜暑热毫无畏,春夏秋冬四季妍。 竹 唐·李建勋 琼节高吹宿风枝,风流交我立忘归。 最怜瑟瑟斜阳下,花影相和满客衣。 庭竹 唐·李中 偶自山僧院,移归傍砌栽。 好风终日起,幽鸟有时来。 筛月牵诗兴,笼烟伴酒杯。 南窗轻睡起,萧飒风雨声。 竹 唐·郑谷 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时复间松。 移得萧骚从远寺,洗来巯侵见前峰。 侵阶藓折春芽迸,绕径莎微夏阳浓。 无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隐过酒罅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翦伐,会见拂云长。 竹石 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篱竹 (清)郑板桥 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 仍将竹作芭篱,求人不如求已。 竹 (清)郑板桥 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 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 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 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 4.关于竹林的诗句《好事近·行到竹林头》 年代: 宋 作者: 葛长庚 行到竹林头,探得梅花消息。冷蕊疏英如许,更无人知得。 冰枯雪老岁年徂,俯仰自嗟惜。醉卧梅花影里,有何人相识。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刘辰翁 暮暮相望夕甫谐。针楼巧巧似身材。 下头无数老人媒。昨夜竹林那得见, 朝来干鹊是空回。人间五日后能来。 《长相思·吴山深》 年代: 宋 作者: 汪元量 吴山深。越山深。空谷佳人金玉音。有谁知此心。 夜沈沈。漏沈沈。闲却梅花一曲琴。月高松竹林。 《沁园春·老子当年》 年代: 元 作者: 许有壬 老子当年,壮志凌云,巍科起家。被尘嚣沸耳,鏖成重听,簿书眯眼、攻作昏花。天上归来,山中绝倒,部曲黄牛鼓吹蛙。闲宫好,判园丁牧竖,一日三衙。平生几度天涯。恰舣住飘飘泛海槎。向竹林苔径,时来教鹤,山泉石鼎,自为烹茶。庭下花开,楼头雨霁,尽着春风笑鬓华。功名事,问西山爽气,多少烟霞。 5.描述竹林的诗句题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诗中带有竹字的诗就非常多了,列几首有名的: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夜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6.形容秋天雨后花落的诗句作者:钱起出自唐代诗人钱起的《谷口书斋寄杨补阙》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赏析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将水、云、竹、山、鹭、花人格化了,写得极富感情。 诗全是写景,句法工整。首联起对,颔联晴雨分写,颈联写花鸟情态,末联写邀约。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也不愧为写景妙句。这是作者邀请友人到书斋来聚会的诗。 诗的大部分篇幅写了书斋及周围的幽美风景。书斋被围绕在谷口的泉壑之间,云霞从书斋外墙的薛帷间升起,可知书斋幽静,书斋所处山中高处。 书斋附近,有浓密的竹林,雨后翠竹可喜;傍晚,山光绿紫万状,也十分可赏。白鹭常常很早就栖息了;花在高山中,谢得更迟些。 这六句写出了书斋附近的清幽美景。结尾一联则是突出表现诗人的诚意盛情。 全诗写景静中有动,幽而不寂,体现了钱起新奇清淡的诗风。 7.描写雨后景色的诗词1、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唐代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译文: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 2、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唐代李商隐《风雨》 译文:黄叶已经衰枯,风雨仍在摧毁,豪门贵族的高楼里,阔人们正在轻歌曼舞,演奏着急管繁弦。 3、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唐代李商隐《端居》 译文:寂居异乡,平日少有人来往,阶前长满了青苔,那一片绿意和秋天的红叶在迷蒙雨色、朦胧夜月的笼罩下变得黯淡模糊,雨夜的凄寒、月色的冷清,又哪里比得上乡愁的磨人呢? 4、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唐代王维《山居秋暝》 译文: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清朗,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 5、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宋代辛奔疾《西江月》 译文: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6、青答笠,绿衰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唐代张志和《渔歌子》 译文: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 7、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唐代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衰》 译文:秋空上阴云连日不散,霜飞的时节也来迟了。留得满地枯残的荷叶,好听深夜萧瑟的雨声。 8、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代文天祥《过零丁洋》 译文: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9、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唐代王维《山中》 译文:弯曲的山路上原来没有下雨,可这浓浓的青松翠柏中烟雾迷蒙,水气很重,似欲流欲滴,才沾湿了行人的衣裳。 10、水光潋艳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代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译文: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8.描写竹林的诗词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 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 李峤《风》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 吴均《山中杂诗》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 高骈《对雪》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 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 卓文君《白头吟》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 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林断山明竹隐墙。 —— 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 郑燮《新竹》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 白居易《夜雪》夜深风竹敲秋韵。 —— 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 柳宗元《渔翁》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 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 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 杜牧《题扬州禅智寺》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 李贺《李凭箜篌引》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 张舜民《村居·水绕陂田竹绕篱》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 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 李白《别储邕之剡中》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 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 李商隐《瑶池》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 王维《山居即事》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 杜荀鹤《题弟侄书堂》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 —— 蔡确《夏日登车盖亭》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 陆游《观村童戏溪上》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 张舜民《村居·水绕陂田竹绕篱》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 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 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 郑谷《鹧鸪》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 —— 曹组《卜算子·兰》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 王维《竹里馆》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 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王维《竹里馆》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 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 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 杨万里《夏夜追凉》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 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乱蝉衰草小池塘。 —— 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 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 杜甫《九日五首·其一》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 —— 曹组《蓦山溪·梅》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 李煜《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 陆游《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杖藜徐步转斜阳。 —— 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 刘禹锡《潇湘神·斑竹枝》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 —— 刘禹锡《忆江南·春去也》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 符曾《上元竹枝词》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 —— 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 刘禹锡《潇湘神·斑竹枝》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 —— 李白《谢公亭·盖谢脁范云之所游》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 —— 姜夔《疏影·苔枝缀玉》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 苏舜钦《初晴游沧浪亭》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 —— 叶梦得《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 杜甫《咏春笋》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 辛弃疾《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 符曾《上元竹枝词》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 戎昱《桂州腊夜》井灶有遗处,桑竹残圬株。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四》功名不早著,竹帛将何宣。 —— 李白《长歌行》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 李颀《望秦川》涧影见松竹,潭香闻芰荷。 —— 孟浩然《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 》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垂垂山果挂青黄。 —— 范成大《浣溪沙·江村道中》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 —— 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 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翠葆参差竹径成。 —— 。 9.雨后的竹林怎么描写啊“沙沙沙”的声音传入了我的耳朵。我探出头,原来下起了春雨,春雨姑娘的到来使我想起了鲤鱼山那片苍翠欲滴的竹林。我要去竹林呼吸大自然苏醒时的气息;去竹林寻找那第一丝新绿;去竹林享受那一缕缕明媚的阳光! 渐渐地,渐渐地,雨停了。我快步来到竹林,闭上眼睛,一股淡雅又清香的的气味扑鼻而来,令我心旷神怡。在这里,一缕缕阳光是那么柔和,竹子长出了那一片片娇滴滴的嫩叶。我轻轻地抚摸着嫩叶宝宝,生怕弄疼了她,大自然赐予了他们一个特殊的清香。“哇!真香呀。”我不禁的发出了赞叹。最引人注意的是,竹笋宝宝悄无声息的探出头来,她还很害羞呢!她们先探出头,仔细观察周围的坏境,再一点一点地探出身子。竹笋宝宝是春天的使者,她的来到就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就在这时,我仿佛听到了春姑娘急匆匆的脚步声。竹笋姑娘那小小的头如锥子一般十分坚硬!她穿了好多件厚厚的衣裳,是不是感觉很冷呢?风姑娘打了个哈欠,竹笋姑娘动了起来,仿佛是在跳舞,她那优美的舞姿吸引了我,我就这样陶醉在她的舞蹈之中。我希望竹林能永远这么美,也希望人们不要把竹笋挖走,不要结束她的生命,让她长成一棵竹子,坚贞不屈的竹子! 竹子那坚贞不屈的品质,是大家的榜样,她和松、梅并称为“岁寒三友”呢! 亲,如果你觉得我回答的满意的话,请点击右上角采纳为满意回答,你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