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温最美古诗词古人管用描幕春天的意象有哪些1、《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2、《春思》唐·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3、《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4、《春宿左省》唐·杜甫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5、《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6、《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7、《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8、《相思》唐·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9、《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0、《春词》唐·刘禹锡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11、《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3、《春思》唐·皇甫冉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14、《江南春绝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5、《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16、《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17、《绝句》宋·僧志南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18、《游园不值》宋·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19、《玉楼春》宋·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20、《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宋·欧阳修楚色穷千里,行人何苦赊。 芳林逢旅雁,候馆噪山鸦。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 东风一樽酒,新岁独思家。21、《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22、《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重温最美古诗词第一部分春风飞扬主要内容《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 第一章 春风飞扬 小的时候写作文,老师总是说我们观察得不好,用的意象不足,让我们去学古人。 当时只知道照搬照抄别人用过的意象,长大后才明白,我们远离的其实是一份精细的心情。每到春来,还感受得到春意在心中的悸动吗?古人给我们留下这么多首春天的诗词,一点一点打开我们的心门,让我们的心都经历一次苏醒,我们才会恍然惊觉生命深处对光阴的柔情。 引子:一年之计在于春 中国人爱说,“沐春风而思飞扬,凌秋云而思浩荡。”春风秋云,春来秋往,思绪翩跹,是春天和秋天,与我们的生命有着特别深刻的呼应吗? 在汉语里,和时间观念最亲密的词,大概就是春秋了。 问老人家的年龄,会问“春秋几何”,一说到年华流光,也喜欢使用一个词——“春秋”,连歌里也在追问着“几度风雨,几度春秋”。甚至在中国的古代典籍里,我们常说的四书五经中也有一部《春秋》,是由孔子删订最后定稿的鲁国编年史,也是中国较早的史书之一。 后来,叫“春秋”的书更多了,比如秦国吕不韦的《吕氏春秋》、齐国晏婴的《晏子春秋》。因为孔子编的史书叫《春秋》,那段历史——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也被我们叫做“春秋”。 为什么我们用“春秋”二字来概括历史?怎么从来没管它叫“冬夏”呢?也许,在中国,特别是在中原文明发轫的黄河流域,相比于酷暑严冬,温暖的春、凉爽的秋,更适于中国人的诗情吧。 中国人喜欢用春、秋之间的变化来形容时间的流转。 白居易的《长恨歌》里有名句“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写的是唐玄宗离宫之前和回宫之后强烈对比的心灵之感。安史之乱之后,人在归来的时候,物是人非,今昔之感,这种沧桑心理的落差变化,为什么会用“春风桃李、秋雨梧桐”来形容呢? 实际上,春秋更多变化的特征,冬夏更多稳定的特征。 小楼一夜听雨声,第二天满眼繁花,从听觉到视觉的转变,这个情景是春天能看见的;一夜听风声,第二天满地落叶,这个情形是秋天能看见的。在夏和冬,虽然也有雨有雪,有风有雷,可是雨过天晴,变化不大。 春与秋,生物的苏醒和衰残,都在瞬间完成,来得那么蓦然那么剧烈,强化了人和风景相遇时猝不及防那一瞬间的感动,深深地激荡我们的内心。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在春秋之间,我们看见生命的成长和希望,也看见生命的颓败和老去的感伤……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在春秋上寄予了这么深的诗情的原因。 什么是春天?春天其实是人心中朦胧的一种憧憬,是对生命所有的寄予和希望。“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光中,时间刚刚开始,人们可以一点一点地把梦想种在现实的土地上,看它开花,看它抽穗,看它结果。 这个生长与成熟的过程,人还可以企望。 岁月在春光中苏醒 人对春天的憧憬总是来得格外细腻。 中国人的诗情,总是在早春时节活泼泼醒来,从心头到笔端,舒展开一些美丽的发现。 词人冯延巳的一首小词《玉楼春》里面有一句,写从残冬进入早春时天空的变化:“雪云乍变春云簇,渐觉年华堪纵目。” 我在上学时,听叶嘉莹先生讲过这两句词,带我们温婉细腻地体会每一个字。“雪云乍变春云簇”。 我们想一想冬天的云是什么样的?是沉郁的,堆积的,一块一块的,像石头,层次不分明,光线不明朗。我们眼中的残冬,还是一片沉沉暮气。 但是早春呢?我们会看见春天的云像一朵一朵花,忽然爆出来,蓬勃烂漫地绽放着。所以这首词里面用了一个字,“簇拥”的“簇”,也是“花簇”的“簇”。 不知什么时候,某一个刹那,沉沉的雪云“乍变”,一下子变成了春云拥簇。就在天空云朵变化的一瞬间,大地上的词人开始感慨逝水流光,“渐觉年华堪纵目”。 在这样的早春,人眼中、心中的一切,是如此舒展,又带着些许惆怅。 我们从小就读熟了韩愈写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首七绝,寥寥四句,每一个字都耐人寻味: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天街小雨润如酥”。 想一想,在我们的记忆中,细腻绵滑奶油的酥润是什么味道?酥软、酥麻的感觉是什么样子?今天,我们会觉得雨落下来,落到身上皮肤上,是潮的、湿的。“润”,我们能理解,但还能触摸到“如酥”的质地吗? 韩愈的这句诗总让我想起汤显祖的《牡丹亭》,杜丽娘在游园之前看春天,对春天的形容——“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蛛网般的丝线,被微风吹进闲到空旷的院落——在二八年华的少女杜丽娘眼前,春天恰如这些在风中飘浮的游丝,在阳光下一根一根抽开,在春风中闪闪摇漾……诗人要有什么样的心,才能去发现润如酥的小雨,还有这如丝袅袅袭来的春天呢? 韩愈接着说“草色遥看近却无”。这个感受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只是不知道我们是不是还记得。 远远看,连成片的草地似乎已经满是蒙蒙绿色,但是近了去看,却又好像没有了!在远方的淡淡的一抹,在眼前却消失了。这一视觉偏差,对于寻春探春的诗人,是一个“谜”。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现在真是春天最好的时光了,那种早春几近透明的绿,是浅浅,淡淡的,朦朦胧胧的,只可远观不可亵玩,这一点娇。 3.重温最美古诗词第一部分春风飞扬主要内容《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 第一章 春风飞扬 小的时候写作文,老师总是说我们观察得不好,用的意象不足,让我们去学古人。 当时只知道照搬照抄别人用过的意象,长大后才明白,我们远离的其实是一份精细的心情。每到春来,还感受得到春意在心中的悸动吗?古人给我们留下这么多首春天的诗词,一点一点打开我们的心门,让我们的心都经历一次苏醒,我们才会恍然惊觉生命深处对光阴的柔情。 引子:一年之计在于春 中国人爱说,“沐春风而思飞扬,凌秋云而思浩荡。”春风秋云,春来秋往,思绪翩跹,是春天和秋天,与我们的生命有着特别深刻的呼应吗? 在汉语里,和时间观念最亲密的词,大概就是春秋了。 问老人家的年龄,会问“春秋几何”,一说到年华流光,也喜欢使用一个词——“春秋”,连歌里也在追问着“几度风雨,几度春秋”。甚至在中国的古代典籍里,我们常说的四书五经中也有一部《春秋》,是由孔子删订最后定稿的鲁国编年史,也是中国较早的史书之一。 后来,叫“春秋”的书更多了,比如秦国吕不韦的《吕氏春秋》、齐国晏婴的《晏子春秋》。因为孔子编的史书叫《春秋》,那段历史——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也被我们叫做“春秋”。 为什么我们用“春秋”二字来概括历史?怎么从来没管它叫“冬夏”呢?也许,在中国,特别是在中原文明发轫的黄河流域,相比于酷暑严冬,温暖的春、凉爽的秋,更适于中国人的诗情吧。 中国人喜欢用春、秋之间的变化来形容时间的流转。 白居易的《长恨歌》里有名句“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写的是唐玄宗离宫之前和回宫之后强烈对比的心灵之感。安史之乱之后,人在归来的时候,物是人非,今昔之感,这种沧桑心理的落差变化,为什么会用“春风桃李、秋雨梧桐”来形容呢? 实际上,春秋更多变化的特征,冬夏更多稳定的特征。 小楼一夜听雨声,第二天满眼繁花,从听觉到视觉的转变,这个情景是春天能看见的;一夜听风声,第二天满地落叶,这个情形是秋天能看见的。在夏和冬,虽然也有雨有雪,有风有雷,可是雨过天晴,变化不大。 春与秋,生物的苏醒和衰残,都在瞬间完成,来得那么蓦然那么剧烈,强化了人和风景相遇时猝不及防那一瞬间的感动,深深地激荡我们的内心。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在春秋之间,我们看见生命的成长和希望,也看见生命的颓败和老去的感伤……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在春秋上寄予了这么深的诗情的原因。 什么是春天?春天其实是人心中朦胧的一种憧憬,是对生命所有的寄予和希望。“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光中,时间刚刚开始,人们可以一点一点地把梦想种在现实的土地上,看它开花,看它抽穗,看它结果。 这个生长与成熟的过程,人还可以企望。 岁月在春光中苏醒 人对春天的憧憬总是来得格外细腻。 中国人的诗情,总是在早春时节活泼泼醒来,从心头到笔端,舒展开一些美丽的发现。 词人冯延巳的一首小词《玉楼春》里面有一句,写从残冬进入早春时天空的变化:“雪云乍变春云簇,渐觉年华堪纵目。” 我在上学时,听叶嘉莹先生讲过这两句词,带我们温婉细腻地体会每一个字。“雪云乍变春云簇”。 我们想一想冬天的云是什么样的?是沉郁的,堆积的,一块一块的,像石头,层次不分明,光线不明朗。我们眼中的残冬,还是一片沉沉暮气。 但是早春呢?我们会看见春天的云像一朵一朵花,忽然爆出来,蓬勃烂漫地绽放着。所以这首词里面用了一个字,“簇拥”的“簇”,也是“花簇”的“簇”。 不知什么时候,某一个刹那,沉沉的雪云“乍变”,一下子变成了春云拥簇。就在天空云朵变化的一瞬间,大地上的词人开始感慨逝水流光,“渐觉年华堪纵目”。 在这样的早春,人眼中、心中的一切,是如此舒展,又带着些许惆怅。 我们从小就读熟了韩愈写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首七绝,寥寥四句,每一个字都耐人寻味: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天街小雨润如酥”。 想一想,在我们的记忆中,细腻绵滑奶油的酥润是什么味道?酥软、酥麻的感觉是什么样子?今天,我们会觉得雨落下来,落到身上皮肤上,是潮的、湿的。“润”,我们能理解,但还能触摸到“如酥”的质地吗? 韩愈的这句诗总让我想起汤显祖的《牡丹亭》,杜丽娘在游园之前看春天,对春天的形容——“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蛛网般的丝线,被微风吹进闲到空旷的院落——在二八年华的少女杜丽娘眼前,春天恰如这些在风中飘浮的游丝,在阳光下一根一根抽开,在春风中闪闪摇漾……诗人要有什么样的心,才能去发现润如酥的小雨,还有这如丝袅袅袭来的春天呢? 韩愈接着说“草色遥看近却无”。这个感受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只是不知道我们是不是还记得。 远远看,连成片的草地似乎已经满是蒙蒙绿色,但是近了去看,却又好像没有了!在远方的淡淡的一抹,在眼前却消失了。这一视觉偏差,对于寻春探春的诗人,是一个“谜”。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现在真是春天最好的时光了,那种早春几近透明的绿,是浅浅,淡淡的,朦朦胧胧的,只可远观不可亵玩,这一点娇。 4.重温最美古诗词多少诗《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图书目录 壹 春风飞扬 引子:一年之计在于春 岁月在春光中苏醒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春之意象之一) 春啼呖呖:只道不如归去(春之意象之二) 春柳依依:挽一段流光赠别离(春之意象之三)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一个人走过的春天 贰 秋思浩荡 引子:怅望千秋一洒泪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多情哪堪清秋节 绿荷凝恨背西风(秋之意象之一)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秋之意象之二) 秋色天涯:寂寂江山摇落处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秋风之约: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凉好个秋 叁 明月千古 引子:江月何年初照人 向明月学一颗平常心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 生生之证:秦时明月汉时关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一轮明月 肆 斜阳晚钟 引子:吟到夕阳山外山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守望一段斜晖脉脉水悠悠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生命安顿:终古闲情归落照 伍 田园林泉 引子:田园是一种状态 法天贵真,琴书消忧 守拙才能归园田 饮酒与归田,直写胸中天 鸟倦飞而知还(田园意象之一) 把世界关在门外(田园意象之二) 田园的烟火气:把酒话桑麻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陆 登临况味 引子: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落日楼头,栏干拍遍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柒 剑啸长虹 引子:千古文人侠客梦 长啸倚孤剑,目极心悠悠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热血诗情:醉卧沙场君莫笑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 捌 诗酒流连 引子: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醉中自有真天地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享受诗意,成就最美的人生(代跋) 5.重温最美古诗词摘抄赏析上星期拜读了这本,心中一丝明悟些许感触,却无法言表。与其说于丹的这本书是在给诗词做诠释,倒不如说她其实就是在写诗。用诗一样的语言来诠释书中千古名句,无时不让人感觉读书是一种享受。书中从春风盎然,写到秋雨惆怅;从明月思乡,写到斜阳感伤;从田园的惬意,写到登临的豪放;从抚剑的豪情,写到把酒的放荡。原来真的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无论是古人的诗词还是于丹的文字,读过之后让人发现,原来诗词居然离我们这么近,年华有限,但是诗意无穷。 重温古诗词,让我又一次重新找回了诗意的人生,诗意的情怀。诗意如风潜于心。风起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刘邦那种:“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豪迈。 花开的时候我便会想起杜甫的那种“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的《江畔独步寻花》的惬意。 雪纷的时候我也会想起柳宗元的那种“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寂寞。 月明的时候我更会想起,苏轼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旷达。 风花雪月全入诗,春夏秋冬皆成诗。总之世间一草一木、万事万物都蕴涵着诗意,人生处处都充满了诗情。在我诗意的人生里有着风花雪月的浪漫情怀,还有对悲欢离合迷惘伤怀,也有着对春夏秋冬眷恋缅怀。有着追求的无奈,执着的忧伤,适时地感动……所有的这一切其实都是人生这首长诗内容,韵味和意境。不管怎样我都希望把它写得内容丰富,情节动人,意境优美,韵律铿锵,合辙对仗。 我喜欢这诗意的人生,喜欢诗意的的幸福生活,喜欢诗意的风花雪月,喜欢诗意的悲欢离合,更喜欢诗意的男人和诗意的女人。诗意的人是一种浪漫丰富充实愉悦人,诗意的人是一种热爱生活奋发向上的人。 诗意的男人是豁达超拔的男人,是洒脱奔放的男人,是真诚善良的男人,是丰富深刻的男人,是乐观向上的男人。这样的男人站起来如一道山伟岸不屈,顶天立地。躺下了如一条河淡定从容,渊源流长。 诗意的女人温柔善良的女人,是热爱生活的女人,是健康快乐的女人,是优雅自信的女人。这样的女人如绽放的鲜花恬美馥郁,如林间的清泉清澈纯净。她们犹如一道令人迷恋的风景灵性自然,含蓄纯美,她们懂得爱和被爱。她们质地如蕙、心思如兰,品位高雅,内涵丰富,时时散发着一种独特的神奇魅力,犹如一首韵味十足的诗,让人百读不倦,回味无穷。 人生如诗,生命如诗,生活中处处都有诗。面对如诗如画的生活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去珍惜,不活出一个诗的境界和诗的韵味出来的。面对诗意十足的世界,我们都应该为自己的人生留下一首美丽隽永的诗篇,让生命更诗意,使这个世界更诗化。 诗意的人生是对真、善、美的升华,是对假、丑、恶的鞭挞。诗意的人生浪漫温馨的人生,是激扬向上的人生,是丰富多彩的人生!在诗意的人生里想爱你就大胆的爱,有梦你就尽情的追,投入的活一次,潇洒的走一回。让这首人生的诗篇更加的精彩完美! 6.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其中有哪20首诗第一卷 春风飞扬 1.一剪梅 舟过吴江(宋·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2.临安春雨初霁(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3.灞陵行送别(唐·李白)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问路岐,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 正当今夕断肠处,黄鹂(一作骊歌)愁绝不忍听。 第二卷 秋思浩荡 1.唐多令·惜别 朝代:宋代 作者:吴文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 2.李商隐 《花下醉》 3.杜甫《阁夜》 第三卷 明月千古 1.李白《把酒问月》 2.姜夔《扬州慢》 3.张孝祥《念奴娇 过洞庭》 第四卷 斜阳晚钟 1.宋祁《玉楼春》 2.范仲淹《苏幕遮》 3.刘永《玉蝴蝶》 7.重温最美古诗词主要讲了什么于丹的《重温最美古诗词》 从解读儒家经典《论语》到赏析中国传统文化最源远流长、普及率最高的古诗词,于丹回归古典文学专业,17年大学授课精髓,厚积薄发,让传统文化的精髓进一步走近大众、走近当下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诗歌蕴藏着人类文明中最深刻的秘密,于丹老师以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古诗词为线索,结合当代中国人生存现状及精神世界,以其独特的人文风格对中国古诗词意象、风骨、内涵、感悟进行鉴赏解读。以“明月”、“清风”等古诗词常见意象为线索,导向人生大境界的感悟与情怀。 本作品延续于丹老师的独特风格,通俗、易懂、妙语连珠且能激起读者共鸣。让读者重温中国传统文学和古典哲学的精髓所在,找回心灵深处的宁静之美。 以下是书籍目录: 序言 唤醒心中的诗意 第一部分 春风飞扬 第一节 引子:一年之计在于春 第二节 岁月在春光中苏醒 第三节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第四节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第五节 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 第六节 春啼呖呖:只道不如归去 第七节 春柳依依:挽一段流光赠别离 第八节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第九节 一个人走过的春天 第二部分 秋思浩荡 第一节 引子:怅望千秋一洒泪 第二节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第三节 多情哪堪清秋节 第四节 绿荷凝恨背西风 第五节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第六节 秋色天涯:寂寂江山摇落处 第七节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第八节 秋风之约:便引诗情到碧霄 第九节 天凉好个秋 (1) 第三部分 明月千古 第一节 引子:江月何年初照人 第二节 向明月学一颗平常心 第三节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 第四节 生生之证:秦时明月汉时关 第五节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第六节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第七节 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一轮明月 第四部分 斜阳晚钟 第一节 引子:吟到夕阳山外山 第二节: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这些就是这本书的概况,希望您在品读好书的同时,也别忘了给个好评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