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秋浦河歌和悯农dear 2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浦歌 作者:李白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秋浦歌】天宝十三载(754),李白流寓秋浦时所作的组诗,共十七首.【秋浦】今安徽贵池县西南一浦,产银产铜.【红星乱紫烟】乱,错杂.红色火花在紫色的炉烟中飞溅.【赧郎】赧,面红.为炉火照红的冶炼工人.【缘】因为,指因为愁思有那么长 【个】这样 【罝】捕捉鸟兽的网 [简析] 这首诗采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衷.首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缘”,因为;“个长”,这么长.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后两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是说:照着清亮的铜镜,看到自己萧萧白发,简直没法知道自己的头发怎么会变得这样的白.通过向自己的提问,进一步加强对“愁”字的刻画,抒写了诗人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苦衷.“秋霜”代指白发,具有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这时候唐王朝政治腐败,诗人对整个局势深感忧虑.此时,李白已经五十多岁了,理想不能实现,反而受到压抑和排挤.这怎不使诗人愁生白发,鬓染秋霜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 同时借此揭露社会黑暗,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疾苦的同情。 2.秋浦歌的诗句《秋浦歌十七首》唐代:李白其一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其二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 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其三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 其四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其五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 其六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其七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 其八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 其九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 其十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 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其十一逻人横鸟道,江祖出鱼梁。 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其十二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其十三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其十四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其十五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其十六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 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其十七桃波一步地,了了语声闻。 黯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释义:其一秋浦水像秋一样的长,景色萧条令我心愁。 客愁像秋浦水一样不可量度,我乐行至大楼山以散心忧。站在山顶西望伏安,直见长江之水正滚滚东流。 我问江水:你还记得我李白吗?请你将我一掬泪水,遥寄给扬州的朋友去吧!其二夜猿在秋浦水上哀鸣,连附近的小黄山也愁白了头。青溪虽非是陇水。 但也发出像陇水一样的悲胭之声。我想离开这里,但却因故而去不得;本来打算暂游此地,但却滞留此地而成了久游。 何年何月才能回家乡啊,想至此不觉在孤舟上潜然泪流。其三秋浦产一种霹驼鸟,其羽毛之美,为人间天上所少有。 以美丽著称的山鸡,见了它也羞得不敢走近水边映照自己的华美的羽毛。其四入了秋浦之境,一个早晨就愁白了我的双鬓。 那凄切的猿声,叫得将我满头的白发郡成了纷乱的素丝。其五秋涌河畔的树丛中多产白猿,其跳跃飞腾如一团白雪。 它们在树枝上牵引着儿女,在玩水中厉月的游戏。其六愁作秋浦之客,强看秋浦之花。 秋浦的山川就如剡县一样优美,而其风光却像长沙一带的潇湘之景。其七我像晋朝的山简一样大醉骑马而归;我像春秋时的宁戚一样倚牛角而歌。 空吟着《牛歌》而无人知遇,便只有像苏秦那样泪落黑罗裘了。其八在秋浦的干重山岭中,唯有水车岭的风景最为奇特。 天空好像要随着大石一道倾倒下来,山石上的松萝兔丝在顺水飘拂。其九巨石江祖耸立在清溪河畔,就像是直扫青天的一幅天然画屏。 上面古人的题诗千年犹在,其在绿字之上长满了美丽的苔藓。其十秋浦河岸的两旁,长着千千万万棵石楠树和女贞林。 各个山头上都落满了白鬓,各个山涧里都有白猿在哀吟。劝君千万莫要去游秋浦,那悲哀的猿声会搅碎你这位他乡游子的客心。 其十一逻人石之上只有飞鸟才能飞过,江祖石上有渔人筑起了捕鱼的小堤坝。急流使得客舟飞快地行驶,山花挨着人面,散着阵阵香气。 其十二水如一匹静静的白练,此地之水即与天平。何不乘此舟直升云天去一览明月,一边看赏两岸的鲜花,一边在舱中饮酒呢?其十三透明的绿水中映着一轮素净的明月,一行白鹭在日光下飞行。 种田郎荷锄听采菱女唱歌,并一道唱和着山歌踏月而归。其十四炉火照彻天地,柴烟中红星乱闪。 冶炼工人在明月之夜,一边唱歌一边劳动,他们的歌声响彻了寒峭的山谷。其十五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 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其十六秋浦的田舍老翁,为捕鱼而睡在水上的船中。他的妻子在竹林深处张结鸟网,捕捉林中的白鹇。 其十七桃波离这里只有一步地之遥,那里的人说话这里都听得清清楚楚。我在这里暗与山僧告别,遥向白云作揖而去。 注释:1、秋浦:唐时属池州郡。故址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 2、山公:指山简。3、宁戚:春秋时卫国人。 4、白石烂:宁戚《放牛歌》中有“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逢尧与舜禅”之句。5、黑貂裘:《战国策·秦策》载,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 6、水车岭:《贵池志》载,贵池西南七十余里有水车岭。7、寄生:一种植物,其根部不扎在土里而依附在松树、杨树等枝杈上,靠吸取这些树的养分而存活。 8、江祖一片石:《一统志》载,江祖山,在贵池西南二十五里处,一石突出水际,高数丈,名曰江祖石。9、逻人:今称逻人矶,乃江边一巨石。 人:一作“叉”。10、鱼梁:地名,在逻人矶附近。 11、舟:一作“行”12、平天:湖名,旧址在贵池西南的齐山脚下。13、赧(nǎn):原指因害羞而脸红。 这里是指炉火映红人脸。14、个:如此,这般。 15、秋霜:形容头发白如秋霜。16、白鹇(xián):大型鸟类,也叫“白雉“。 17、罝(jū):捕捉兔子的网,泛指捕鸟兽的网。18、波:一作“陂”。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3.李白在安徽新安江写的诗句是什么李白——《清溪行》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赏析】: 这是一首情景交融的抒情诗,是天宝十二载(753)秋后李白游池州(治所在今安徽贵池)时所作。池州是皖南风景胜地,而风景名胜又大多集中在清溪和秋浦沿岸。清溪源出石台县,象一条玉带,蜿蜒曲折,流经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泻入长江。李白游清溪写下了好多有关清溪的诗篇。这首《清溪行》着意描写清溪水色的清澈,寄托诗人喜清厌浊的情怀。 “清溪清我心”,诗人一开始就描写了自己的直接感受。李白一生游览过多少名山秀川,独有清溪的水色给他以清心的感受,这就是清溪水色的特异之处。 接着,诗人又以衬托手法突出地表现清溪水色的清澈。新安江源出徽州,流入浙江,向以水清著称。南朝梁沈约就曾写过一首题为《新安江水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游好》的诗:“洞彻随深浅,皎镜无冬春。千仞写乔树,百丈见游鳞。”新安江水无疑是清澈的,然而,和清溪相比又将如何呢?“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新安江那能比得上清溪这样清澈见底呢!这样,就以新安江水色之清衬托出清溪的更清。 然后,又运用比喻的手法来正面描写清溪的清澈。诗人以“明镜”比喻清溪,把两岸的群山比作“屏风”。你看,人在岸上行走,鸟在山中穿度,倒影在清溪之中,就如:“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这样一幅美丽的倒影,使人如身入其境。胡仔云:“《复斋漫录》云:山谷言:”船如天上坐,人似镜中行。‘又云:“船如天上坐,鱼似镜中悬。’沈云卿诗也。……予以云卿之诗,原于王逸少《镜湖》诗所谓‘山阴路上行,如坐镜中游’之句。然李太白《入青溪山》亦云:”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虽有所袭,然语益工也。“(《苕溪渔隐丛话》) 最后,诗人又创造了一个情调凄凉的清寂境界。诗人离开混浊的帝京,来到这水清如镜的清溪畔,固然感到“清心”,可是这对于我们这位胸怀济世之才的诗人,终不免有一种心灵上的孤寂。所以入晚时猩猩的一声声啼叫,在诗人听来,仿佛是在为自己远游他乡而悲切,流露出诗人内心一种落寞悒郁的情绪。 4.李白描写冶炼场景的诗的原文李白描写冶炼场景的诗: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 【唐】李白 炉火照天地, 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 歌曲动寒川。 译文: 炉火照彻天地,紫烟中红星乱闪。 炼铜工人在明月之夜,一边唱歌一边劳动,他们的歌声响彻了寒峭的山谷。 注释: ⑴秋浦:县名,唐时先属宣州,后属池州,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秋浦因流经县城之西的秋浦河得名。 ⑵炉火:唐代,秋浦乃产铜之地。此指炼铜之炉火 ⑶赧郎:红脸汉。此指炼铜工人。赧:原指因羞愧而脸红,此指脸被炉火所映红。 赏析: 这是一首正面描写和歌颂冶炼工人的诗歌,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中较为罕见,因而极为可贵。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诗一开头,便呈现出一幅色调明亮、气氛热烈的冶炼场景:炉火熊熊燃烧,红星四溅,紫烟蒸腾,广袤的天地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通明。诗人用了“照”、“乱”两个看似平常的字眼,但一经炼入诗句,便使冶炼的场面卓然生辉。透过这生动景象,不难感受到诗人那种新奇、兴奋、惊叹之情。 接着两句“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转入对冶炼工人形象的描绘。诗人以粗犷的线条,略加勾勒,冶炼工人雄伟健壮的形象便跃然纸上。“赧郎”二字用词新颖,颇耐寻味。“赧”,原指因害羞而脸红;这里是指炉火映红人脸。从“赧郎”二字,可以联想到他们健美强壮的体魄和勤劳、朴实、热情、豪爽、乐观的性格。结句“歌曲动寒川”,关合了上句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冶炼工人一边劳动,一边歌唱,那嘹亮的歌声使寒冷的河水都荡漾起来了。他们唱的什么歌,诗人未加明点,读者可以作出各式各样的补充和联想。歌声把寒川激荡了,当然不会,这只是诗人的独特感受,是夸张之笔,却极为传神。如果说,“赧郎”句只是描绘了明月、炉火交映下冶炼工人的面部肖像,那么,这一句则揭示出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情操,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的赞美歌颂之情。 这是一幅瑰玮壮观的秋夜冶炼图。在诗人神奇的画笔下,光、热、声、色交织辉映,明与暗、冷与热、动与静烘托映衬,鲜明、生动地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景,酣畅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的形象,确是古代诗歌宝库中放射异彩的艺术珍品。 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5.山鸡羞绿水,不敢照毛衣 是谁的诗句这句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秋浦歌十七首·其三》,全文如下: 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 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 赏析: 秋浦:唐代属池州府,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元和郡县志》卷二八江南道池州秋浦县:“秋浦水,在县西八十里。”秋浦水,一名秋浦河。公元753、754年(唐玄宗天宝十二、三载)间李白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往来于池、歙诸州,《秋浦歌》十七首即此时游寓秋浦所作。 这是其中第三首,写秋浦特产“鸵鸟”。前二句言其珍稀,后二句言其美丽。全用虚笔。供参考。 6.清溪行古诗带拼音版清溪行古诗带拼音版: qīng xī xíng 清溪行 táng lǐ bái 唐 李白 qīng xī qīng wǒ xīn , shuǐ sè yì zhū shuǐ 。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jiè wèn xīn ān jiāng , jiàn dǐ hé rú cǐ 。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rén xíng míng jìng zhōng , niǎo dù píng fēng lǐ 。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xiàng wǎn xīng xīng tí , kōng bēi yuǎn yóu zǐ 。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7.李白的秋浦歌诗句是什么秋浦歌 李 白 白 发 三 千 丈, 缘 愁 似 个(个)长。 不 知 明 镜 里, 何 处 得 秋 霜。 秋浦歌 十七首 【年代】:唐 【作者】:李白 其一 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 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其二 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 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 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 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其三 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 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 其四 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 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其五 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 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 其六 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 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其七 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 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 其八 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 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 其九 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 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 其十 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 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 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其十一 逻人横鸟道,江祖出鱼梁。 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 其十二 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其十三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其十四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描写的是工人们这种乐观向上,团结互助的精神面貌,作者由衷地发出赞美和钦佩之情。 其十五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其十六 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 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 其十七 祧波一步地,了了语声闻。 黯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