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人心不齐的古诗词

1.形容心不齐的古诗词有哪些

1、《白头吟》

唐:李白

锦水东北流,波荡双鸳鸯。雄巢汉宫树,雌弄秦草芳。

宁同万死碎绮翼,不忍云间两分张。此时阿娇正娇妒,

独坐长门愁日暮。但愿君恩顾妾深,岂惜黄金买词赋。

相如作赋得黄金,丈夫好新多异心。一朝将聘茂陵女,

文君因赠白头吟。东流不作西归水,落花辞条羞故林。

兔丝固无情,随风任倾倒。谁使女萝枝,而来强萦抱。

两草犹一心,人心不如草。莫卷龙须席,从他生网丝。

且留琥珀枕,或有梦来时。覆水再收岂满杯,弃妾已

去难重回。古来得意不相负,只今惟见青陵台。

2、《幽州送申稷评事归平卢》

唐:王建

行子绕天北,山高塞复深。升堂展客礼,临水濯缨襟。

驱驰戎地马,聚散林间禽。一杯泻东流,各愿无异心。

蓟亭虽苦寒,春夕勿重衾。从军任白头,莫卖故山岑。

3、《种葛篇》

魏晋:曹植

种葛南山下。

葛藟自成阴。

与君初婚时。

结发恩义深。

欢爱在枕席。

宿昔同衣衾。

窃慕棠棣篇。

好乐和瑟琴。

行年将晚暮。

佳人怀异心。

恩纪旷不接。

我情遂抑沉。

出门当何顾。

徘徊步北林。

下有交颈兽。

仰有双栖禽。

攀枝长叹息。

泪下沾罗襟。

良马知我悲。

延颈对我吟。

昔为同池鱼。

今为商与参。

往古皆欢遇。

我独困于今。

弃置委天命。

悠悠安可任。

4、《与白明府游江》

唐:孟浩然

故人来自远,邑宰复初临。

执手恨为别,同舟无异心。

沿洄洲渚趣,演漾弦歌音。

谁识躬耕者,年年梁甫吟。

5、《赠逸民诗 十一》

南北朝:萧衍

如垄生木。

木有异心。

如林鸣鸟。

鸟有殊音。

如江游鱼。

鱼有浮沉。

岩岩山高。

湛湛水深。

事迹易见。

理相难寻。

2.描写人心多变的诗词

酌酒与裴迪 王维

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

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

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

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太行路 白居易

太行之路能摧车,若比人心是坦途。

巫峡之水能覆舟,若比人心是安流。

人心好恶苦不常,好生毛羽恶生疮。

与君结发未五载,岂期牛女为参商。

古称色衰相弃背,当时美人犹怨悔。

何况如今鸾镜中,妾颜未改君心改。

为君熏衣裳,君闻兰麝不馨香。

为君盛容饰,君看金翠无颜色。

行路难,难重陈。

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

行路难,难于山,险于水。

不独人间夫与妻,近代君臣亦如此。

君不见左纳言,右纳史,朝承恩,暮赐死。

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

3.形容心境淡泊的诗句

1、病来心静一无思,老去身闲百不为。

2、随贫随富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3、风花雪月本闲,而劳忧者自冗。

4、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5、涤虑洗心名利少,闲攀蓼穗蒹葭草。

6、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7、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8、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9、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

10、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11、笑看人间沉浮事。

闲坐摇扇一壶茶。1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3、也笑长安名利处,红尘半是马蹄翻。14、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15、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16、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17、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18、一杯洗涤无余,万事消磨运远,浮名薄利休羡。

19、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20、谁知将相王侯外,别有优游快活人。

21、攀条摘朱实,服药炼金骨。22、莫言名与利,名利是身仇。

23、由来不是求名者,唯待春风看牡丹。24、婿为燕国王,身被诏狱加。

25、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26、不以誉喜,不以毁怒。

27、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28、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29、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30、一心忠赤山河见,百战功名日月知。

31、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32、逍遥此意谁人会,应有青山渌水知。

33、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34、草色人心相与闲,是非名利有无间。

35、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36、穷达皆为身外名,公侯可废刀头取。

37、由来万夫勇,挟此生雄风。38、富贵非所愿,与人驻颜光。

39、看破红尘,顿开名缰利锁。40、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4.关于对“不公平”感到无奈的古诗

1、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清代: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一作:泪雨零 / 夜雨霖)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2、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代: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3、登科后

唐代: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4、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宋代: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双飞去 一作:双来去 离恨苦 一作:离别苦)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5、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唐代:张籍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5.关于对不公平感到无奈的古诗

拟行路难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作为咏叹人生苦闷的抒情组诗,《拟行路难十八首》在抒述角度上有两个不同的类型:一是作者自己出面直抒胸臆,另一是作者不露面,假借诗中特定人物角色来抒发情感。前两首以思妇身分出现的言情之作,属于后一类型。

此篇则属前一类型,着重表现诗人在门阀制度压抑下怀才不遇的愤懑与不平。 诗歌开首两句由泻水于地起兴,以水流方向的不一,来喻指人生穷达的各殊。

这是一个很有名的比喻,它能够从平凡的日常生活现象中揭示深刻的哲理,耐人咀嚼,叫人感悟。当然,这个比喻可能亦有所本。

清人钱振伦为《鲍参军集》作注时,曾引《世说新语·文学》里的一段记载:“殷中军问:‘自然无心于禀受,何以正善人少恶人多?’刘尹答曰:‘譬如写(通“泻”)水著地,正自纵横流漫,略无正方圆者。’一时绝叹,以为名通。”

可见用“泻水置地”打比方,在当时的玄学清谈中早已出现,并非鲍照首创。不过细心剖析一下,刘尹的答话是用水形的规整与否来喻指人性的善恶不齐,而鲍诗则是以水流方向各别来显示人生遭际的殊异,其内涵并不等同。

相比之下,刘说更富于学理气息,而鲍喻则更接近生活,更为生动自然,也更适合于诗的表现。从这个意义上看,诗人的独创性仍是无可置疑的。

次二句承接上文:既然人的贵贱穷达就好比水流的东西南北一样,是命运注定、不可勉强的,那就不必烦愁苦怨、长吁短叹不已了。表面上,这是叫人们放宽心胸,承认现实,其实内里蕴蓄着无限的酸辛与愤慨。

这关键就在一个“命”字上。大“命”当头,谁也不能强争强求,只能听凭它贵者自贵,贱者自贱。

但反过来问一声:“命”就真的那么公正合理吗?为什么人人必须服从它呢?低头认“命”,原是无可奈何的事;把社会生活中一切不正常的现象归之于“命”,这本身就包含着无言的控诉。 再往下,诗思的发展仍然循着原来的路子。

认了“命”,就应设法自我宽解,而喝酒正是消愁解闷的好办法。诗人于是斟满美酒,举起杯盏,大口大口地喝将起来,连歌唱《行路难》也暂时中断了,更不用说其余的牢骚和感叹。

那末,矛盾就此解决了,诗就不用得着写下去了。不然。

“心非木石岂无感”一句陡然翻转,用反诘语气强调指出:活着的心灵不同于无知的树木、石块,怎么可能没有感慨不平!简简单单七个字,把前面诸种自宽自解、认命听命的说法一笔抹倒,让久久掩抑在心底的悲愤之情如火山般喷射出来,其热度和力度足以令人震颤。读者仿佛看到诗人扔下手中的酒杯,横眉怒目,拍案而起,正要面对不公平的命运大声抗辩。

可是,他并未由此再进一步发泄这种感愤,却轻轻一掉,用“吞声踯躅不敢言”一句收结全诗,硬是将已经爆发出来的巨大的悲慨重又吞咽下去。“不敢言”三字蕴藏着无穷的含意,表明诗人所悲、所感、所愤激不平的并非一般小事,而有着重要的社会政治内容;愈是不敢言说,愈见出感愤的深切。

经过诗篇结末两句这样一纵一收、一扬一抑,就把诗人内心悲愤难忍、起伏顿宕的情绪,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套用一句老话,谓之“笔力足以扛鼎”。

这首诗在音节上也有它独到的地方。它不像前面第一、第三首诗采用纯七言句,而是用的长短相间的杂言体。

杂言似乎不及七言整齐,但有个好处,就是能灵活组织句子,便于选择合适的声腔,以配合文情的传递。此诗头上六句正是巧妙地运用了五七言句式的交错,建构起一短一长、一张一弛的节奏形式,给人以半吐半吞、欲说还休的语感。

而到了结尾处,则又改为连用七言长调,有如洪水滔滔汩汩地涌出闸门,形成了情感的高潮。声情并茂,可以说是鲍照乐府歌行的一大特点,它对唐人歌行体诗篇也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值得读者细心玩味。

6.求形容处处行事不顺.事业失败的古诗,自己想的也可以

1,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出自唐代:白居易《卖炭翁》

白话文释义: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

2,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出自唐代: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白话文释义: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出自唐代李白《行路难·其一》

白话文释义: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 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 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 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 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 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

4,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共惜盛时辞阙下,同嗟除夜在江南。家山泉石寻常忆,世路风波子细谙。老校于君合先退,明年半百又加三。——出自唐代白居易《除夜寄微之》

白话文释义:我的鬓毛不知不觉中已经变得白而细长,想起我至今一事无成,真觉不堪。一起珍惜昌盛的时候辞去官职,一同嗟叹我们在江南过除夕。我经常回忆起家乡的山水,你细细了解生活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年老的军官适合辞官了,到了明天的新年我就53岁了。

5,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扁舟泛湖海,长揖谢公卿。且乐杯中物,谁论世上名。——出自唐代:孟浩然《自洛之越》

白话文释义:栖栖遑遑三十年,文名武功两个都没有有所成就。去吴越寻觅山水,厌倦洛阳京都满眼的风尘。乘一叶小舟去泛游镜湖,向谢灵运致敬作个长揖。姑且享受杯中美酒,为什么要计较世上功名?

6,学宦两无成,归心自不平。故乡尚万里,山秋猿夜鸣。——出自隋代:孙万寿《东归在路率尔成咏》

白话文释义:学业和仕途都一事无成,回家的心自然愤愤不平。回故乡的路程还有万里之遥,秋天的夜晚山里有猿猴鸣叫。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