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年级《复习诗词的一堂课》作文课堂是丰富多彩的,有些课堂总是那么令人难忘,它们能使我们在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解中汲取知识;在轻松的小游戏中获得启发…… 我最喜欢这些有趣的课堂了。 一次语文课,老师和我们讨论到“行百里半九十”这一俗语,同学们议论纷纷。我想:应该是“行百里半五十”,怎么成“半九十”了呢?老师见我们不理解其中含义,便说:“那么请同学们到操场上跑五圈吧。”边说边叫我们到教室外边集合。大家估计一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是只是说说而已,怎么还真下去跑步了?但恭敬不如从命,很快我们便排好了队,等待老师命令。 我们一齐来到操场,只见老师一声令下,大家便如脱缰的野马般冲了出去。犹如离弦之箭,风驰电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奔跑。我可不想落后他人,便奋力追赶。前几圈我跑得轻轻松松,不费吹灰之力。可接下来的路程却如同大山一般横在我跟前,成了一种难以逾越的屏障。这不,剩下三圈,我跑得尤为吃力——“严重缺氧”般地大口呼吸,汗珠如雨滴般得洒落下来。我咬紧牙又坚持了一小段。这时,我双腿已发麻,如同灌了铅一般难以迈开脚步,只好停了下来。休息了一会儿,我才勉强走起路来,坚持到离终点大概几十米处。我一边暗暗给自己加油打气,一边迈起那犹如千斤重的步子,跑起来,终于到达了终点…… 此时,我于无形之中受到了启发:做一件事犹如这次跑步,前几圈路程十分轻松,犹如那“九十里”。而最后的冲刺就是那“十里”,难以征服。看来任何事的最后才是扣人心弦的环节,一旦放弃便会功亏一篑。“行百里半九十”这句话的含义已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之中。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节课真是有趣!让我们在实践中明白为人处事的道理,老师的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我是一名初三语文教师,谁能帮我找到文言文、古诗词复习范围,谢谢教学目标 : 1、达到互相交流经验的目的。 2、帮助学生掌握识记必背古诗词的方法。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达到知识迁移的作用。 4、让学生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 5、帮助学生积累文言文字、词、句的知识,以便更好的进行文言文阅读。 教学重点: 1、古诗词、文言文的识记。 2、文言文字、词、句的掌握。 3、古诗词、文言文名句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难度: 1、引用古诗词、文言文名句写片段作文。 2、引导学生互评片段作文,并推荐好作品展示 教学课时:1 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内容: 一、内容导入 : 同学们,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来听课的语文老师,感谢他们百忙中抽空亲临指导。今天,我们为老师们上一节古诗文复习的展示课,就是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将我们平时如何利用点滴时间进行有效复习古诗词、文言文的做法展示给老师们看,以达到互相交流复习方法的目的。 二、展示一:“每日一测”: 1、投影出小测的内容,学生拿出平时用的小测本开始每日一测。 内容:(1)默写《雁门太守行》 (2)翻译文言文句子,并解释句中加带括号的字。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每日一测”的内容一般在小测的前一天由语文科代表布置复习的范围,默写的诗词是指定的,具体到是哪一首,还点出翻译的句子出自的课文。目的是要求学生每天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复习古诗词、文言文,让学生有扎实的文言文基础和熟读初中阶段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并默写。 小测起到检查和督促作用。小测时间安排在语文课或语文早读课的前5——10分钟内。) 2、小测时间到,由小组长把小测本收起并放在讲台。 (小测后由老师和小组长共同完成批改和补测工作,补测工作一定落实,这体现老师对每日一测的重视。 所以挑选的小组长必须是认真肯干,负责心强,有一定威信的同学。) 三、展示二:点古诗词、文言文背诵: 1、内容:语文第九册(上、下)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课文 (不同阶段,背诵范围不同。 目的是督促学生课余时间大范围背诵初中阶段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时间安排在语文早读课约15分钟,每星期两次。) 2、请出4位同学到讲台前背诵古诗词及文言文课文。 (每次按学号顺序派出4位同学到讲台前,要求每位同学必须背诵出3首被指定背诵的诗词或某段文言文,先完成的先回座位。 不能完成的下次再来。) 3、仿电台的点歌、播歌形式进行古诗词、文言文背诵。 要背诵的内容由讲台下的同学具体指出,并指出由讲台前的哪位同学负责。点背的篇目不可重复。 若出现重复或对方不会背诵,则由点背篇目的同学背诵出来。 (针对初中生比较注重个人形象这一心理特点和寓学于乐这一目的而设计这项活动。 这项活动一方面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方面达到生生互动的作用;三方面寓学于乐,将苦事变趣事。) 附:“点古诗词、文言文背诵”课堂实录(部分): 师:请轮到被点背诗词的同学上来讲台。 (4位学生甲、乙、丙、丁上) 生1:(举手)我请丙同学背诵《月下独酌》 (丙同学背诵《月下独酌》) 生2:(举手)我也点丙同学,请背诵《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丙:对不起,我不会背。 师:按规矩那就由 生2来背诵刚才点的那首诗。 (生2大声背诵《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师:你们那么急于解救丙同学回座位吗?(学生笑)应该给一些机会其他同学。点背诗词继续。 生3:(举手)我点甲同学,请背诵《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甲同学背诵《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4:(举手)我还是点丙同学,请背诵《登楼》 (丙同学背诵《登楼》) 生5:(举手)我也来帮帮丙同学,你可要争气一点啊。请背诵《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学生笑) (丙同学背诵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高兴回到自己座位上。) …… 四、展示三:引用诗词写片段作文 1、出示写片段作文的要求,并发下白纸让学生即堂写作。 内容:请引用《雁门太守行》中的诗句和其他的诗句写一段话,文中至少有一处是直接引用,不少于150字。 (每次指定的古诗词篇目不同。一般以“每日一测”默写的篇目为片段作文的引用对象。 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句子的深刻含义;便于学生做理解性默写古诗词的题型;教会学生将古诗词引用到文章写作中,充实文章内容。) 2、四人小组互评,推荐好的作品在实物投影仪展示: (平时要求学生用课余时间完成,第二天统一收起,由老师批改。 凡是写得好的片段作文在班中展示,美文共赏。一方面肯定了部分学生的成绩;二方面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三方面达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成效。) 附:学生习作 片段一:(周颖秀同学) 回顾历史,“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的情景仿佛呈现在眼前,一阵阵角号声激荡着心窝,一块块血印的土地更让人触目惊心,那是战争的痕迹,那是无情冷酷的化身。它印证了一个个血红的历史,告诉我们一个个生活的哲理。 正所谓“冤冤相报何时了”,同在一片土地上,和平不正是友好的催化剂吗?抚摸着大地,我们仿佛听到了战士们对我们的呼唤。宽容会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