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词比赛的题目1、具有下列称号的的诗人分别是:“诗仙”—— 李白;“诗圣”—— 杜甫 “诗鬼”—— 李贺。 2、《江畔独步寻花》的作者是唐 代 杜甫。 3、在苏轼写的《惠崇春江晚景》这首中,让我们知道了有一种味美但内脏有毒的鱼叫 河豚。 4、“千山鸟飞尽,万径人踪灭。”是唐朝诗人柳宗元 的佳句。 5、堪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 王维。 6、“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诗中的“佳节”是指 重阳节节 。 7、陆游写的《咏梅》这首词中,它的词牌名是:卜算子 。 8、告诉我们要拥有更的知识,就要不断地努力学习的诗句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9、《七步诗》的作者是 曹植,告诉人们不要手足相残 的道理。 10、“岁寒三友”指 松竹梅 ;描写“岁寒三友”古诗分别是:《松树 》、《 竹石》、《 梅花》。 二、请用你的金睛火眼,判断下面的题目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0分,每小题1分) 1、《渔歌子》是宋代诗人张志和写的一首词。(*) 2、“清明时节雨纷纷”的下一句是“牧童遥指杏花树”。 ( *) 3、《送元二使西安》《鹿柴》《饮湖上初晴后雨》都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的诗。(* ) 4、“独怜幽草涧边生”中的“独怜”是“孤单、寂寞”的意思。 (* ) 5、《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都是表达诗人的爱国之情。(√ ) 6、《如梦令》是清代诗人李清照写的一首诗。 (* ) 7、王昌龄是以写边塞诗而闻名。(√ ) 8、“初唐四杰”是指杨炯、王勃、卢照邻、骆宾王。 (√ ) 9、“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写的是洞庭湖。 (* ) 10、“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是描写西湖的美景。 (* ) 三、请用你的细心,给下面的题目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写在括号里。(10分,每小题2分)。 1、《山行》是描绘了( C)的景色。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出自( B)的名句。 A、李白 B、王维 C、王昌龄 D、杜牧 3、把“春风”比作“剪刀”的是哪首诗?(C ) A、《忆江南》 B、《滁州西涧》 C、《咏柳》 D、《游园不值》 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诗中写的名胜是( D)。 A、泰山 B、华山 C、黄山 D、庐山 5、“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首诗写的是(B )。 A、花 B、风 C、竹 D、水 四、请用你的积累,根据要求写出相应的诗词。(70分,每小题2分) (一)、直接把诗词补写完整。 (10分,每小题2分) 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3、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4、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 5、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二)、在横线上填上正确的花名、动物名或色彩名。 (8分,每个空格1分) 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 紫千 红总是春。 2、待到重阳日,还来就 菊花。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4、柴门闻 犬吠,风雪夜归人。 5、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 丝绦。 6、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三)、根据要求写诗词(各写一句)。(10分,每小题2分) 1、写冬天的: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写爱国的: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写黄河的: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4、写边塞的: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5、写思乡的: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求第6.7届中学生古诗文大赛试卷及答案第六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复赛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20分) 1.(2分) A—E,B—B,C—C,D—D,E—A 2.(2分) A—A,B—B,C—C,D—D,E—E 3.D(2分) 4.(4分) 名作动:F使动用法:A 名作状:H意动用法:B 形作动:G介宾短语后置:C 宾语前置:D、E 5.(5分) A(应为“静夜恩”) I(应为王翰或《出塞》) 6.(5分) A(应为文学家萧统) B(苟子是韩非的老师) E(《文赋》是西晋陆机所著,《典论?论文》是曹圣所著) F(不包括李白) G(应先史学后文学,要对应搭配) 【评分标准】 1,2两题中只要每题画错一条线,就不得分。 第4题每错一个成语归属,就扣一分。第5题错一个扣三分,错两个扣五分。 第6题错一个扣一分。 二、填空题(共20分) 7.(1)可以明得失(1分)(2)见不贤而内自省也(1分) 8.黄发垂髦,并怡然自乐(1分) 9.(2分,每格0.5分)(1)黄鹏又啼数声(2)山深闻鹏鸪(3)子规声断(4)怕听啼鹊 10.(1)戒色、戒斗、戒得(1分)(2)《黔之驴》、《临江之麋》、《永某氏之鼠》(1分) 11.(1)新婚夫妇的卧室(1分)(2)公婆(1分) 12.(2分,每格0.5分)(1)向南(2)放纵(3)推崇(4)清高 13.西行(1分) 14.(1)施以烹刑(古代以鼎镬煮杀人的酷刑)(1分)(2)臣请就汤镇镬(1分) 15.(1)旋律苍凉悲壮(1分)(2)旋律高亢激越(1分) 16.(4分)随任在京。 一钱于地。俯拾焉。 必有舛错。急欲面陈。 【评分标准】每错一处扣一分,扣满4分为止。 三、阅读理解题(共30分) 17.(1)祭或祭神(1分)(2)察或察狱(1分) 18.(1)平静而愉悦(1分)(2)只要党风正,社会主义航船定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意近即可)(1分) 19.(1)想捎个信儿鸿雁谢绝说太远(意近即可)(2分)拟人(1分)(2)从传书不能到写诗述怀,表思念之切;用看花饮酒与灯下听雨的细节,表思念之深;以想象老友的艰苦与毅力,表思念之诚。 (3分) 20.(1)C(①患:为……担忧;②患:讨厌,厌恶;③过:过错;④过:犯过错)(2分)(2)①朝廷的大堂名词(1分)②上朝动词(1分)(3)C(2分)(4)B(2分)(5)B(不是逃不越境才是良大夫)(2分)(6)①(如果)(你)前去进谏(晋灵公)却不接受,那么,没有人接替你了。请允许先去进谏,(如果)(晋灵公)不接受,那么,你可接替。 (3分)②没有谁向善没有个好的开头,却很少有人能坚持到底的。(3分)0(7)就“不君”程度讲,由轻到重,更能引人愤慨;就文章结构讲,后写的杀人事件是引起进谏的直接原因。 (4分) 四、鉴赏题(共30分) 21.(15分)【评分标准】鉴赏的实质是分析,即阐明重点,说透特点,解读难点。这篇文章的特点是:问题次第而出,矛盾层层推进,主题最后坐实,借喻发人深思。 学生如果抓住作者这条思路娓娓道来,就是上乘之作,得分当在13、14、15之列。 22.(15分)【评分标准】既然是比较阅读,就要比较出异同之处,甚至比较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之处:一是两首诗歌在结构方面的共同之处是前半部分都是写秋景,后半部分都是着重抒情。 二是李诗突出战后的悲壮场面和危急形势,范诗着重渲染战争间隙的肃杀氛围,都为抒情作了铺垫。三是李诗后半部分在后援部队苦战不利的情况下写出报效朝廷的决心,范诗则是在战局僵持状态下写出对胜利的希望和对家乡的思念。 ——如果有学生从推敲字句着手,例如从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关系谈既然黑云压城何来日光映照等,就有可能出现开口小而挖掘深的好文章。 五、附加题(10分)(题目中已作详细提示,评分时也可参考) 啊,那个试卷找不到~~。 3.首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题(A组全部)首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题(A组) 一.选择题(10分,每题2分)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谁的名言?( ) A.老子 B.孟子 C.曾子 D.孔子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是谁写的诗句?( ) A.刘长卿 B.杜甫 C.柳宗元 D.王维 3.写“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三衢道中》)的曾几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4.写“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两句诗的作者是谁?( ) A.于谦 B.元稹 C.秦观 D.岳飞 5.哪一句是岳飞《池州翠微亭》中的诗句?( ) A.经年尘土满征衣 B.山围故国周遭在 C.故园东望路漫漫 D折戟沉沙铁未销 二.默写、填空题(20分,每题2分) 6.两岸青山相对出,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夜半钟声到客船。 8.________润如酥,________近却无。 9.______知劲草,_______识诚臣,______安知义,______必怀仁。 10.千里黄云白日熏,_________________。 莫愁前路无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 11.黄巢《题菊花》诗中,由对菊花的惋惜、不平,进而发展为决心改变菊花处境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战国策·鹬蚌相争》中,鹬曰:“今日_______,明日________,即有________。”蚌亦谓鹬曰:“今日________,明日_________,即有_________。” 13.宋朝周敦颐在《爱莲说》一文中的“出_______________,濯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莲花在肮脏的环境生长而不受污染,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美德。 4.第七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题答案(初一初二组)(初一初二组)一、选择题(30分,每题1分)1 2 3 4 5 6 7 8 9 10B C A A D D A B D C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A B C C B B A A B C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C D C A D C B B D C二、填空题(20分,每题1分)31。 寒鸦飞尽水悠悠 32。何人不起故园情 33。 行人临发又开封 34。君看六幅南朝事35。 车如流水马如龙 36。桃花流水窅然去 37。 一蓑烟雨任平生 38。怀旧空吟闻笛赋39。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40。日暮乡关何处是 41。 清泉石上流 42。影徒随我身43。 无案牍之劳形 44。志人 45。 小人之交甘若醴 46。寡德之人 47。 名词作状语 48。卖柑者言 49。 谪(贬) 50。梅花落三、阅读理解题(30分)(一)(14分)51。 (2分)如梦令 52。(6分)颜色(2分) 花儿怒放,二色并妍(4分)53。 (6分)武陵(2分) 心地高洁、超凡脱俗(4分)(二)(16分)54。(4分)(1)攀缘 (2)很,极 (3)慢慢地,缓缓地 (4)完55。 (4分)(1)老虎头皮发痒,就让猱爬上来不停地挠。(2)我偶而得到一点荤腥,不敢独自享用,把它献给左右(一起吃)。 56。(2分)猱取虎脑直击老虎的痒处,其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而且还不停地用花言巧语来麻痹老虎。 57。(6分)爱听好话却又麻痹大意 (1)做人要正直 (2)要警惕那些献媚逢迎的小人四、鉴赏评析题(20分)58。 (10分)要点提示:首联第二句中的“悲”字,定下了全诗的情绪基调。 领联写景,景中含情,隐约透露出旅人凌晨上路时一种萧瑟、寂寞、凄楚的心情。 尾联写回味昨夜之美梦,表现了欢乐的气氛,反衬了旅居在外的游子的思乡之悲。59。 (10分)要点提示:爰旌目是一介书生,虽饿昏于道,却宁死不吃盗丘之食,为的是信守节义,真可谓是视气节重于生命的贤明君子。 五、创作题(10分)60。 略。 5.当代学生上的古诗文阅读大赛题目青门柳 【唐】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长安新柳 【唐】陈光 九陌云初霁,皇衢柳已新。 不同天苑景,先得日边春。 色浅微含露,丝轻未惹尘。 一枝方欲折,归去及兹晨。 临川见新柳 【唐】崔橹 不见江头三四日,桥边杨柳老金丝。 岸南岸北往来渡,带雨带烟深浅枝。 何处故乡牵梦想,两回他国见荣衰。 汀洲草色亦如此,愁杀远人人不知。 柳 【唐】崔橹 风慢日迟迟,拖烟拂水时。 惹将千万恨,系在短长枝。 骨软张郎瘦,腰轻楚女饥。 故园归未得,多少断肠思。 题柳 【唐】狄焕 天南与天北,此处影婆娑。 翠色折不尽,离情生更多。 雨余笼灞岸,烟暝夹隋河。 自有佳名在,秦松继得么。 新柳 【唐】杜牧 无力摇风晓色新,细腰争妒看来频。 绿荫未覆长堤水,金穗先迎上苑春。 几处伤心怀远路,一枝和雨送行尘。 东门门外多离别,愁杀朝朝暮暮人。 柳绝句 【唐】杜牧 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 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拂溪。 柳 【唐】方干 摇曳惹风吹,临堤软胜丝。 态浓谁为识,力弱自难持。 学舞枝翻袖,呈妆叶展眉。 如何一攀折,怀友又题诗。 柳 【唐】韩偓 一笼金线拂弯桥,几被儿童损细腰。 无奈灵和标格在,春来依旧褭长条。 柳 【唐】韩琮 折柳歌中得翠条,远移金殿种青霄。 上阳宫女含声送,不忿先归舞细腰。 柳 【唐】韩溉 雪尽青门弄影微,暖风迟日早莺归。 如凭细叶留春色,须把长条系落晖。 彭泽有情还郁郁,隋堤无主自依依。 世间惹恨偏饶此,可是行人折赠稀。 咏柳 【唐】韩偓 褭雨拖风不自持,全身无力向人垂。 玉纤折得遥相赠,便似观音手里时。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柳 【唐】李峤 杨柳郁氤氲,金堤总翠氛。 庭前花类雪,楼际叶如云。 列宿分龙影,芳池写凤文。 短箫何以奏,攀折为思君。 垂柳 【唐】李商隐 娉婷小苑中,婀娜曲池东。 朝佩皆垂地,仙衣尽带风。 七贤宁占竹,三品且饶松。 肠断灵和殿,先皇玉座空。 柳 【唐】李商隐 江南江北雪初消,漠漠轻黄惹嫩条。 灞岸已攀行客手,楚宫先骋舞姬腰。 清明带雨临官道,晚日含风拂野桥。 如线如丝正牵恨,王孙归路一何遥。 柳 【唐】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题柳 【唐】李中 折向离亭畔,春光满手生。 群花岂无艳,柔质自多情。 夹岸笼溪月,兼风撼野莺。 隋堤三月暮,飞絮想纵横。 柳 【唐】罗隐 一簇青烟锁玉楼,半垂阑畔半垂沟。 明年更有新条在,绕乱春风卒未休。 柳 【唐】慕幽 今古凭君一赠行,几回折尽复重生。 五株斜傍渊明宅,千树低垂太尉营。 临水带烟藏翡翠,倚风兼雨宿流莺。 隋皇堤畔依依在,曾惹当时歌吹声。 柳 【唐】裴说 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 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 咏柳 【唐】吴融 自与莺为地,不教花作媒。 细应和雨断,轻只爱风裁。 好拂锦步障,莫遮铜雀台。 灞陵千万树,日暮别离回。 柳 【唐】徐夤 漠漠金条引线微,年年先翠报春归。 解笼飞霭延芳景,不逐乱花飘夕晖。 啼鸟噪蝉堪怅望,舞烟摇水自因依。 五株名显陶家后,见说辞荣种者稀。 咏柳 【唐】薛逢 弱植惊风急自伤,暮来翻遣思悠扬。 曾飘紫陌随高下,敢拂朱阑竞短长。 萦砌乍飞还乍舞,扑池如雪又如霜。 莫令岐路频攀折,渐拟垂阴到画堂。 庭柳 【唐】姚系 袅袅柳杨枝,当轩杂佩垂。 交阴总共密,分条各自宜。 因依似永久,揽结更伤离。 爱此阳春色,秋风莫遽吹。 柳 【唐】张旭 濯濯烟条拂地垂,城边楼畔结春思。 请君细看风流意,未减灵和殿里时。 柳 【唐】郑谷 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回答者: 快餐真人 - 骠骑将军 十六级 11-19 09:55梅 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回答者: 鐷の——预言 - 高级魔法师 六级 11-19 13:48dsfasdf sd 地方的方式萨仿盛大发生的上的 回答者: wanlonglong135 - 初学弟子 一级 11-22 12:58。 6.50分一、选择题(50分)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 )的名句 A.陈子昂 B.王勃 C.王维 D.杜甫 2.“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作者于谦是( )人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的作者是( ) A.李商隐 B.杜牧 C.杨万里 D.李清照 4.张志和《渔歌子》中“西塞山前白鹭飞”的下句是( ) A.蜻蜒飞上玉搔头 B.芳草萋萋鹦鹉洲 C.桃花流水鳜鱼肥 D,映日荷花别样红 5.“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 )。” A.月黄昏 B.星如雨 C.花木深 D.蝶难来 6.“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中,主要用到的修辞方法是( ) A.对偶 B.排比 C.反复 D.比喻 7.“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出自杜甫的( ) A.《登高》 B,《旅夜书怀》 C.《春望》 D.《江南逢李龟年》 8.“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出自( ) A.《岳阳楼记》 B.《桃花源记》 C.《醉翁亭记》 D.《小石潭记》 9.《曹刿论战》选自( ) A.《春秋》 B.《战国策》 C.《左传》 D.《国语》 10.“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姑苏”指( ) A.杭州 B.苏州 C.扬州 D.赣州 11.“太宗朝有王著者学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中“右军”指的是书法家( ) A.王羲之 B.欧阳询 C.颜真卿 D.柳公权 12.下列各句加点词语同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是( ) A.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C.老年人如夕照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3.选出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它的果实) 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心遗憾) C.先帝不以臣卑鄙 (无耻卑劣)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与子女) 14.判断下列加点字的解释,选出错误的一项是( ) A.吾祖死于是 (在这件事上)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监狱) C.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更不必说) D.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交错沟通) 15.下列古代词语后来被新词所取代,取代正确的一项是( ) 社稷 庠序 高堂 黎庶 A.国家 学校 父母 百姓 B.国家 书房 上房 人民 C.宗庙 学校 殿堂 平民 D.祖国 学校 朝廷 百姓 16.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选出判断不正确的一项( ) A.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百姓) B.匹夫有重于社稷者 (百姓) C.布衣之交尚不可欺 (百姓) D.今王播弃黎老 (百姓) 17.下列成语与“而或长烟一空”中“一”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一丝不苟 B.一相情愿 C.一目了然 D.一无所有 18.下面与“斗折蛇行”中的“斗”“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岸势犬牙差互 B.皆若空游无所依 C.隶而从者 D.不可知其源 19.下列句中的“则”与“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则”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非死则徙尔 20.下列句中与“花之隐逸者也”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D.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21.《曹植聪慧》评论“曹植善属文”; (1)下面属于曹植所撰写的是( ) A.《短歌行》 B.《燕歌行》 C.《白马篇》 D.《蒿里行》 (2)文中“太祖甚异之”应译为( ) A.曹操很奇怪他 B.曹操对他非常惊讶 C.曹操认为他很奇特 D.曹操对他的才能很惊讶 (3)下列成语与曹操有关的是 ( ) A.老骥伏枥 B.四面楚歌 C.狡兔三窟 D.指鹿为马 22.《张孝基仁爱》曰:“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1)与“不复有故态”中的“故”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B.故人西辞黄鹤楼 c.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D.古今异俗,新故异备 (2)文中“徐”解释为( ) A.从容不迫 B.缓慢 C.舒缓 D.宽松 (3)划线句解释正确的是 ( ) A.于是将自己父亲聚积的财产呈献给他 B.就把他父亲所委托的财产归还给他 C.因此将父亲派给他的财产归还他 D.竟然把他父亲散落的财产交还于他 23.题金陵渡 (唐) 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1)“金陵”即南京的别称。 下列不属南京别称的一项是 ( ) A.建康 B.临安 C.江宁 D.白下 (2) 对“津渡”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过河 B.渡船 C.渡口 D.渡过 (3)从金陵到峨嵋,史上有诗曰:“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 ( ) A.苏洵、苏轼、苏辙 B.杜甫、杜牧、杜荀鹤 C.曹操、曹丕、曹植 D.班彪、班固、班超 24.赵简子元日放生 邯郸之民,以正月元旦献鸠于简子。 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 (1)“正月元旦”即农历正月初一,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阴历的每月初一称“朔” B.阴历的每月十五称“望” C.阴历的“望”的前日称“既望” D.阴历的每月末一天称“晦” (2)对“以正月元旦献鸠于简子”中的“以”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同“于”,在 B.因为 C.认为 D.拿 (3)划线句“示有恩也”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 A.指出有恩德啊 B.表示(对飞禽)有恩德 C.显示百姓有恩情 D.拿给他看鸠是有情的 25.与狐谋皮 周人有爱裘而好珍馐,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馐,言未卒,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 7.第六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卷(初一、初二组)答案第六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复赛试卷(高三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20分,每题1分) 1.B 2.C 3.B 4.C 5.A 6.D 7.A 8.C 9.B 10.A 11.A 12.B 13.B 14.B 15.C 16.C 17.D 18.A(古代图书分为经、史、子、集四类) 19.C(用阳文印章铃出的印文为朱色,故也称“朱文”;用阳文印章铃出的 印文是红地白字,故也称“白文”) 20.D 二、填空题(20分,每题1分) 21.《烛之武退秦师》/《秦晋崤之战》 鲁 22.内容 艺术手法 23.遭忧/离愁 24.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 25.英俊沉下僚 26.边塞 七绝 27.朱熹 四书集注 28.李贺 琵琶行/霓裳羽衣歌 听颖师弹琴 29.看不见的光阴流逝 景物的色彩变化 30.元稹 张珙 31.前七子 后七子 唐宋派 32.苏轼 后赤壁赋 33.宋 34.20 15 相反 35.上 去 入 36.颜真卿 柳公权 37孟姜女(哭长城) 梁山伯与祝英台 38.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9.陆游 40.沈括 《梦溪笔谈》 三、阅读理解题(30分) (一)(9分) 41.(3分)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洛阳女子伤感落花 白头老翁遭遇冷落 42.(2分)对比 人生短促,富贵无常 43.花卉盛衰有时,而入生青春不再(1分) 44. “年年岁岁”“岁岁年年”的颠倒重复,不仅排沓回荡,音韵优美,更在于强调了时光流逝的无情事实和听天由命的无奈情绪,真实动情而有感染力。 (3分) (二)(11分) 45.B(“直”,同“值”,价钱。)(1分) 46.D(前者和“后”连用,表示连接。 后者,表示转折,相当于“却”。)(1分) 47.C(①②③④都是对的。 ⑤不对,戴进放弃制作金银器,是因为他看见别人毁了他的作品。⑥是错误 的,这种看法正是作者认识上的局限性,是一种迷信说法。) (1分) 48.耽煌煌喜欢金黄(的外表)(2分) 49.有人嫉妒;画上着了红色;技艺过人(3分) 50.着红色表示做官者,做官者垂钓则意为隐居,而隐居者则意为与朝廷不合作,所以忌讳。(3分) (三)(10分) 51.恰、适、正、当(写出两个即可)(2分) 52.长江以西(1分) 53.失意(1分)一心一意寻找梅谱却未找到(2分) 54.画梅的方法技巧(1分)要创作出有价值的作品,必须观察生活,以生活为原型(2分) 55.A(1分) 四、鉴赏题(30分,每题15分) 56.提示:两首都是送别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一二句写送别情况,三四句写离别之情。“孤帆远影碧 空尽,惟见长江天际留”,写作者送走好友后,独自在黄鹤楼遥望风帆远去的情景,江面上一只载着友人东去的 船,渐行渐远,终于在水天相接的碧空中消失,能够看到的只剩下滔滔不绝的长江流水。 作者的感情随着视线远去,直望到船儿都已经在碧空中消失,他还伫立着凝望天边的长江流水,可见他对好友的惜别之情了。这种离别之情,倘不是在文字知音之间,是不会如此深切的口作者写离别之情,取离别之地的眼前的景物,把感情藏在景物 之中,虽未直接抒写感情,却越发使人感受到情真意切。 《饯别王十一南游》诗题虽是“饯别”,但诗中看不到饯别的场面,甚至一句离别的话语也没有提及。诗一开始,他的朋友王十一已经登舟远去,小船行驶在浩渺的长江之中。 诗人远望着烟水空茫的江面,频频挥手,表达自己依依之情。此时,江岸上只留下诗人自己。 友人此刻又如何, 读者已无从知道,但从诗人送别的举动,却可想象到江心小舟友人惜别的情景。此诗笔墨集中凝炼,构思巧妙。 诗人以“望”、“挥手”、“泪沾巾”这一系列动作,浓墨渲染了自己送别友人时的心情。他没有直抒心中所想,而是以送别处长江两岸的壮阔景物入诗,用一个“望”字,把眼前物和心中情融为一体,让江中烟水、岸边青山、天上飞鸟都来烘托自己的惆怅心情。 这两首诗诗人都借助眼前景物,或遥望或凝思,表达离愁别绪,手法新颖,不落俗套。 57.提示:赏析本文,主要可抓住“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两句。 写“异水”比喻形象,对比鲜明。“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是说富春江的水清明澄澈,从水面一直可以看到水底。 水底下的游鱼和砂砾,都能一览无余。这四句写出江水的平缓流动时的情景,遇到急流,情况就变了。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作者笔锋一转, 写出了另一种景象,运用形象的比喻说富春江的水流得比射出的箭还要快,迅猛的浪头就像飞奔的骏马一般,气势格外雄壮。文章先写江水的文静,后写江水的飞动,这样对比鲜明,突出地表现了富春江水的变幻多姿。 写“奇山”用词巧妙,形象逼真。作者写道“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富春江的两岸都是高山,把江水夹在了中间,显示出山的特点。适值秋天,有的树木落了叶子,有的树叶变了颜色,山林中 呈现出一片寒冷萧瑟的景象,此之为“寒树”。 “负势竞上”是说两岸的山峰都依仗着各自的险要地势,互相争着向高处长去。“互相轩邈”,“轩邈”是高远的意思,说山峰一个比一个高,一层比一层远。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两句再一次写山峰的形势。其中“争”和“指”两个动词与前边的“竞”字互相呼应,把山峰的高峻险要描绘得形象逼真。 “千百成峰”,又写出了山山相连层峦不尽的图景。以上几句写山势,扣住一个“奇”字,作者巧。 8.首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题(A组)一.选择题(10分,每题2分)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谁的名言?(D )A.老子 B.孟子 C.曾子 D.孔子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是谁写的诗句?( C)A.刘长卿 B.杜甫 C.柳宗元 D.王维3.写“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三衢道中》)的曾几是哪个朝代的诗人?(B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4.写“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两句诗的作者是谁?(B )A.于谦 B.元稹 C.秦观 D.岳飞5.哪一句是岳飞《池州翠微亭》中的诗句?(A )A.经年尘土满征衣 B.山围故国周遭在C.故园东望路漫漫 D折戟沉沙铁未销二.默写、填空题(20分,每题2分)6.两岸青山相对出,_孤帆一片日边来7._姑苏城外寒山寺_,夜半钟声到客船。 8.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9.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10.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_。11.黄巢《题菊花》诗中,由对菊花的惋惜、不平,进而发展为决心改变菊花处境的两句诗是: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12.《战国策·鹬蚌相争》中,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13.宋朝周敦颐在《爱莲说》一文中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在肮脏的环境生长而不受污染,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美德。 9.第五届中学生古诗文大赛决赛试卷 A~E组所有答案第五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参考答案(A组)一、选择题(30分,每题1分)1.B 2.A 3.A 4.C 5.C 6.D 7.A 8.A 9.B 10.D11.C 12.C 13.C 14.D 15.D 16.A 17.D 18.A 19.B 20.C 21.B 22.A 23.D 24.A 25.B 26.C 27.D 28.B 29.A 30.D二、把下面的诗文句子填写完整(10分,每空1分)31.长河落日圆 32.坚忍不拔 33.沉舟侧畔千帆过 34.山重水复疑无路 35.一蓑烟雨任平生 36.浅草才能没马蹄 37.百川灌河 38.山寺月中寻桂子 39.苔痕上阶绿 40.友多闻三、根据要求填空( 10分,每空1分)41.星河 42.寒 43.近水远山(“远山近水”也可) 44.明月(“月亮”也可) 45.暮 46.日月 47.青云 48.梦 49.春水 50.雨四、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诗后的问题( 16分)(一)51.《爱莲说》52.吟余小立阑干外。 53.因为诗人写的是晚景,天色昏暗,加上距离较远,望过去,昏鸦自然更像“点”,用“点”比用“只”更形象,更有诗情画意。(或此时的“鸦”是以天空为背景的,所以更像“点”状的物像。) (二)54.陶渊明55.颜色56.色、形57.隐居生活之闲适愉悦(表现了诗人隐居生活的闲适快乐)。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 14分)58.林纾59.急忙 装满 背着 馈赠60.B、D61.因为他得知老师没有米煮饭,想帮助老师。(或“因为他得知老师家很穷,没有米煮饭”。) 这件事反映了林琴南是一个心地善良且十分关爱老师的人。六、阅读下面的诗和文,按照要求写作。 (20分) 62.(略) 63.(略)附加题 64.(略) 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