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教学论文怎样鉴赏古诗词一般来说,作者描绘什么样的景,写的就是什么样的情。 答题格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问: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怀。答: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表现了作者……的情怀。 问:根据诗词描绘画面。注意:这时候先找出诗中所有的景物,然后用上修辞和优美的句子吧这些景物串起来,一个都不能丢。 问这个字可以换成那个字吗?答:不能。因为……【省略号里写两个字表达方式的不同。如果实在不会,就把两个字的意思说一下,然后再说“表达诗人……的心情不如原诗中的字表达得强烈”】 我目前只能想到这几个题型了,如果有其他不会的题型再追问我。 2.初中教学论文怎样鉴赏古诗词一般来说,作者描绘什么样的景,写的就是什么样的情。 答题格式一般有以下几种:问: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怀。答: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表现了作者……的情怀。 问:根据诗词描绘画面。注意:这时候先找出诗中所有的景物,然后用上修辞和优美的句子吧这些景物串起来,一个都不能丢。 问这个字可以换成那个字吗?答:不能。因为……【省略号里写两个字表达方式的不同。 如果实在不会,就把两个字的意思说一下,然后再说“表达诗人……的心情不如原诗中的字表达得强烈”】我目前只能想到这几个题型了,如果有其他不会的题型再追问我。 3.怎样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语文阅读教学论文语文阅读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之一。 在语文试卷中,阅读题常常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阅读题中除了常见的现代文阅读,还有古诗词阅读,所占分值也相当重,这也是学生难以把握的部分。 因此,我们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文学素质,使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阅读,理解文章的主题。那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呢?这已成为当今教育工作中的难题。 本文将对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 初中语文教学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主要部分,也是变化最多、份量最重的部分。 特别是在当今,在改革教育体系之后,跟阅读改革有关联的内容占了很大一部分。本文主要论述了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性,以及怎样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性 语文阅读能力是一种沟通与交流的方式,它主要包括文字处理能力和信息接收能力。在实际生活当中,人们经常需要阅读自己所获得的一些信息内容,比如,在看杂志的时候,在和别人签合约的时候,都要求进行分析和阅读。 因此,在实际的生活与工作当中,阅读能力是不可缺少的,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为了让初中学生尽快地适应将来的社会生活、工作环境,语文教师需要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伴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怎样更加有效地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也对语文教学的专业化、系统化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新课改之后,人们已经普遍关注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相关性等。 与此同时,在阅读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给广大的语文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路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具有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自制能力比较差,比较贪玩。 因此,教师在实施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再应用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而要使语文阅读教学充满趣味性,让学生的学习不再是单调和乏味的,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除此之外,初中生的想象力是比较丰富的,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初中生的思维格式化,甚至扼杀了初中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想象力,这也是新的教学理念所提倡的。还需要注意的是,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一定要以学生为核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一些学习任务,而非由教师一人来完成整个教学的过程。 总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采用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有效的预习。 学生最经常用到的学习方法之一就是有效的预习。然而,有一部分学生常常不重视预习,这是因为预习是比空泛的,缺少实质性的内容,而且教师在进行检查的时候也显得比较困难,使得很多学生放弃了预习。 倘若学生不能够及时有效地预习,那么当教师实施教学的时候,学生就会显得比较迷茫,更谈不上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了。有效的预习是教学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一定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在通常的情况下,教师可通过布置读后感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比如,在阅读学习《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提问:“同学们,你们比较喜欢济南冬天的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喜欢这部分内容?”这个问题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从而更加有效地训练学生处理与表达文字的能力。 2.创设情境。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从而能顺利地完成阅读教学的任务。 针对一些课文当中不容易理解的文字,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这样更容易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教授《十三岁的际遇》这篇文章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在入学初期的心境,教师可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 教师可创设一个开学的情境,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考入北大之后的那种心情,使学生根据作者的誓言,去感受作者的心境,使学生能够理解北大学生纯洁、敏感、专注以及言谈清新自由、生机勃勃、犀利机智的特点,体会到作者所说的“我没有忘记我的誓言”的真正内涵。教师通过创设这种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准确、迅速地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心声,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3.合作竞争。学生之间加强合作学习,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初衷。 但是,在当前形势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之间缺少合作学习的浓厚氛围。学生在学校学习,跟年龄相仿的同学一起合作和竞争,这是教师的教学所不能取代的。 在学校同一班级的学生,他们之间的年龄都是相仿的,这就使学生之间容易交流与沟通,能够产生共鸣。特别是对独生子女来讲,在班级当中加强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归属感。 以诗词教学为例,。 4.如何做好语文课中古代诗歌鉴赏,初中语文论文我国古典诗词意境优美,语言凝练,形象鲜明,感情丰富,是文苑中的一枝奇葩,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学者文人。 一首好的诗歌能增进人的见识,,熏陶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境,提高人的文化修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生应背诵一定数量的优秀古诗词,并能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因此,在中学阶段能初步理解、鉴赏、评价古典诗词应成为学生必备的语文素养。“不学诗,无以言”,我国自古就有重视诗教的传统。 中学语文对诗歌教学的要求是,学生能够阅读诗词,鉴赏诗词,有一定的鉴赏诗歌能力。让学生学会阅读和鉴赏诗歌,也已理所当然要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目前,古典诗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却令人忧虑。 5.如何进行中学古诗文的教学设计 论文一、古诗词教学设计要贯穿新课程改革新的理念我们都知道,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这些基本理念是我们这次课改的核心,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我们教师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教师只有在教学设计中体现这些理念,才能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对我们束缚。 二、在古诗词教案的目标设计中一定要体现三个维度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往往偏重前两个目标,而忽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个目标,并且让三个目标分离开来,这种教学设计不符合课改要求。 制定教学目标三维目标设计要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不可分割。三、借助有效资源,培养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语文课程标准》中在阅读教学中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作为初中生,绝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够查《新华字典》,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词障碍。新课改理念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语文教师要懂得利用有效的课程资源,来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我们可以发动学生到图书室里看看报刊杂志或者利用网络资源等查找有关古诗词的资料,从而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例如李白.杜甫.白居易,范仲淹.苏东坡.辛弃疾……这些大诗人的很多资料学生自己可以查到的。 如果长期坚持下去,这些做法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好习惯,而且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应该提倡。四.了解古诗词的一些常识,学会划分节奏,让学生体验古诗词的音乐美古诗分为古体诗、乐府诗、近体诗,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划分以唐朝出现格律诗来划分。 近体诗也称今体诗,它分为律诗和绝句,它们都是格律诗。而格律诗的声序排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另一种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因此,古诗词的节奏划分四言采用22,五言23,六言222,七言223,八言2222,其中3可析为12或21。 而现代诗为自由诗,没有这样的限制。例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我们可以这样划分:“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七言诗的划分)。例如王维的《使至塞上》我们这样划分节奏:“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五言诗的划分)。 如果我们语文教师了解这些古诗词常识,对学生加以引导,那么就完全可以避免在课堂上闹出古诗词朗读和现代诗朗读同一个腔调的笑话来,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古诗词独特的韵律美、音乐美。五、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特别注意品味古诗词的意境美古诗词的意境美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难点,它既要通过作品的语言对作品内容及情感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又要立足现实联系学生实际,联系时代依托整个作品来领悟品味;教师可以让学生抓住意象,并揣摩意象,展开联想与想象的翅膀来进行品味意境。 同时要把握主人公的处境,做到这些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仅仅五句二十八个字,却写了九种事物,而九种事物巧妙而又自然和谐地纳入一个画面中,从而形成动与静,明与暗,背景与主体的相互映衬。特别是用“小桥流水人家”的和谐明丽反衬“断肠在天涯”的凄苦之情,起到了非同寻常的效果,让学生进入诗词意境,体会游子思乡的悲凉心境。 六、从古诗词中找榜样,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现在我们面对的学生都是90后学生,他们多数是独生子女,是抱着奶瓶长大的孩子。他们聪明、时尚,他们前卫、创新,但他们唯我独尊,国家意识较为淡薄。 例如明星在演唱会上穿和服表演,上海力拓案中的中国雇员出卖国家机密就是年轻一代爱国主义教育缺失的典型案例。所以做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回戌轮台”的赤胆忠心;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豪迈;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精神,都是进行爱国教育的最好名言警句,这些大诗人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是我们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课程资源,语文教师一定要好好利用。 七、鼓励学生对古诗词多元解读,教师把握好文章的价值取向 我们都知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同样在古诗教学中,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元解读,同时还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当然,我们要注意把握诗歌内容的价值取向。 例如在我在教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分析到“左牵黄,右擎苍”“亲射虎、看孙郎”,很多学生质疑一个打猎射虎的人根本不该称为英雄!当出现这个观点时我没有责怪学生,因为我考虑到他们是新世纪的学生,他们能够有环境保护意识,很值得教师高兴。 6.谁来帮我解答,如何进行中学古诗文的教学设计 论文谢谢了一、古诗词教学设计要贯穿新课程改革新的理念我们都知道,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这些基本理念是我们这次课改的核心,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我们教师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教师只有在教学设计中体现这些理念,才能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对我们束缚。 二、在古诗词教案的目标设计中一定要体现三个维度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往往偏重前两个目标,而忽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个目标,并且让三个目标分离开来,这种教学设计不符合课改要求。 制定教学目标三维目标设计要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不可分割。三、借助有效资源,培养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语文课程标准》中在阅读教学中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作为初中生,绝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够查《新华字典》,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词障碍。新课改理念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语文教师要懂得利用有效的课程资源,来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我们可以发动学生到图书室里看看报刊杂志或者利用网络资源等查找有关古诗词的资料,从而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例如李白.杜甫.白居易,范仲淹.苏东坡.辛弃疾……这些大诗人的很多资料学生自己可以查到的。 如果长期坚持下去,这些做法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好习惯,而且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应该提倡。四.了解古诗词的一些常识,学会划分节奏,让学生体验古诗词的音乐美古诗分为古体诗、乐府诗、近体诗,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划分以唐朝出现格律诗来划分。 近体诗也称今体诗,它分为律诗和绝句,它们都是格律诗。而格律诗的声序排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另一种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因此,古诗词的节奏划分四言采用22,五言23,六言222,七言223,八言2222,其中3可析为12或21。 而现代诗为自由诗,没有这样的限制。例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我们可以这样划分:“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七言诗的划分)。例如王维的《使至塞上》我们这样划分节奏:“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五言诗的划分)。 如果我们语文教师了解这些古诗词常识,对学生加以引导,那么就完全可以避免在课堂上闹出古诗词朗读和现代诗朗读同一个腔调的笑话来,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古诗词独特的韵律美、音乐美。五、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特别注意品味古诗词的意境美古诗词的意境美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难点,它既要通过作品的语言对作品内容及情感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又要立足现实联系学生实际,联系时代依托整个作品来领悟品味;教师可以让学生抓住意象,并揣摩意象,展开联想与想象的翅膀来进行品味意境。 同时要把握主人公的处境,做到这些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仅仅五句二十八个字,却写了九种事物,而九种事物巧妙而又自然和谐地纳入一个画面中,从而形成动与静,明与暗,背景与主体的相互映衬。特别是用“小桥流水人家”的和谐明丽反衬“断肠在天涯”的凄苦之情,起到了非同寻常的效果,让学生进入诗词意境,体会游子思乡的悲凉心境。 六、从古诗词中找榜样,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现在我们面对的学生都是90后学生,他们多数是独生子女,是抱着奶瓶长大的孩子。他们聪明、时尚,他们前卫、创新,但他们唯我独尊,国家意识较为淡薄。 例如明星在演唱会上穿和服表演,上海力拓案中的中国雇员出卖国家机密就是年轻一代爱国主义教育缺失的典型案例。所以做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回戌轮台”的赤胆忠心;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豪迈;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精神,都是进行爱国教育的最好名言警句,这些大诗人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是我们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课程资源,语文教师一定要好好利用。 七、鼓励学生对古诗词多元解读,教师把握好文章的价值取向 我们都知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同样在古诗教学中,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元解读,同时还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当然,我们要注意把握诗歌内容的价值取向。 例如在我在教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分析到“左牵黄,右擎苍”“亲射虎、看孙郎”,很多学生质疑一个打猎射虎的人根本不该称为英雄!当出现这个观点时我没有责怪学生,因为我考虑到他们是新世纪的学生,他们能够有环境保护意识,很值得教师高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