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苏州,苏州小巷的古诗词.姑苏怀古 许浑 宫馆余基辍棹过,黍苗无限独悲歌。 荒台麋鹿争新草,空苑凫鹥占浅莎。 吴岫雨来虚槛冷,楚江风急远帆多。 可怜国破忠臣死,日日东流生白波。 再游姑苏玉芝观 许浑 高梧一叶下秋初,迢递重廊旧寄居。 月过碧窗今夜酒,雨昏红壁去年书。 玉池露冷芙蓉浅,琼树风高薜荔疏。 明日挂帆更东去,仙翁应笑为鲈鱼。 将归姑苏南楼饯送李明府 许浑 无处登临不系情,一凭春酒醉高城。 暂移罗绮见山色,才驻管弦闻水声。 花落西亭添别恨,柳阴南浦促归程。 前期迢递今宵短,更倚朱阑待月明。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姑苏台怀古 陈羽 忆昔吴王争霸日,歌钟满地上高台。 三千宫女看花处,人尽台崩花自开。 姑苏城南湖陪曹使君游 罗隐 水蓼花红稻穗黄,使君兰棹泛回塘。 倚风荇藻先开路,迎旆凫鷖尽著行。 手里兵符神与术,腰间金印彩为囊。 少年太守勋庸盛,应笑燕台两鬓霜。 姑苏真娘墓(墓地虎丘西寺内) 罗隐 春草荒坟墓,萋萋向虎丘。 死犹嫌寂寞,生肯不风流。 皎镜山泉冷,轻裾海雾秋。 还应伴西子,香径夜深游。 题姑苏凌处士庄 韦庄 一簇林亭返照间,门当官道不曾关。 花深远岸黄莺闹,雨急春塘白鹭闲。 载酒客寻吴苑寺,倚楼僧看洞庭山。 怪来话得仙中事,新有人从物外还。 泊舟姑苏 王安石 朝游盘门东,暮出阊门西。 四顾茫无人,但见白日低。 荒林带昏烟,上有归鸟啼。 物皆得所托,而我无安栖。 酹江月 姑苏台怀古 萨都剌 倚空台榭,爱朱阑飞瞰,百花洲渚。 云岭回廊香径悄,争似旧时庭户。 槛外游丝,水边垂柳,犹学宫腰舞。 繁华如梦,登临无限情古。 果见荒台落日,麋鹿来游,漫尔繁榛莽。 忠臣抉目东门上,可退越来兵伍。 空铸千将,终为池沼,掩面归何所。 遗风千载,尚听侬歌白*。 念奴娇 姑苏台怀古 周权 飞台千尺。 直雄跨层云,东南胜绝。 当日倾城人似玉,曾醉台中春色。 锦幄尘飞,玉箫声断,麋鹿来宫阙。 荒凉千古,朱阑犹自明月。 送目独倚西风,问兴亡往事,飞鸿天末。 且对一尊浮大白,分甚为吴为越。 物换星移,叹朱门、多少繁华消歇。 渔舟歌断,夕阳烟水空阔。 江城子 欧阳炯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 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 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沁园春 陈人杰 草满姑苏,问讯夫差,今安在哉。 望虎丘苍莽,愁随月上,蠡湖浩渺,兴逐潮来。 自古男儿,可人心事,惆怅要离招不回。 离之后,似舞阳几个,成甚人才。 西风斜照徘徊。 比旧日江南尤可哀。 叹茫茫马腹,黄尘如许,纷纷牛背,青眼难开。 应物香销,乐天句杳,无限风情成死灰。 都休问,向客边解后,祗好拈杯。 2.介绍苏州风物的作文.500字的如画般的苏州风物清嘉,人杰地灵。 位于城西阊门外“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的南浩街更是商贾云集,热闹繁华,充满着浓厚的文化气息。曾几何时,南浩街错落有致的仿古建筑、巧夺天工的手工艺作品、蕴含丰富文化积淀的南浩街十八景一直是外地游客们割舍不了的水乡情结;而一年一度“轧神仙”庙会创下吸引百万市民的记录也成了苏州人心头的那份牵挂。 位于苏州石路南浩街的道教神仙庙,又名福济观,也称吕祖庙,乃供奉八仙之一吕纯阳之所在地。 神仙庙,原在阊门内下塘。 苏州市民对轧神仙有着传统习俗,经苏州市政府批准移建的神仙庙地处南浩街中段 。神仙庙占地500余平方米,外观粉墙黛瓦、花边滴水。 四周饰有狮子、护神像等,形态逼真。神仙庙共有三进,头进为正山门,东侧供奉慈航、西侧供奉财神。 过庭院为正殿“吕祖殿”,吕洞滨神像居中,威严肃穆又慈爱可亲。殿脊筑以鱼龙吻,南面书“风调雨顺”北面书“国泰民安”。 殿后二层楼为附房。神仙庙虽不算大,但建筑雄伟,再现了昔日景象。 它以崭新的面貌展示在苏州市民和广大信教群众面前,迎接八方来客。神仙庙既是广大信教群众过宗教生活的场所,又是广大市民和游客休闲旅游的场所。 南浩街在神仙庙广场建起民俗风格的六角亭,将做糖人、剪纸、吹玻璃、九连环等12家特色摊点“请”进店堂,形成“姑苏十二绝”之称的特色小门面,在神仙庙广场保留50家颇具传统特色的工艺摊点,将其余的百余家无特色、无个性的摊点淘汰出局,使南浩街民俗旅游特色“画龙点睛”。 同时,将商业街的主体构成特色店“请”到中心位置,,使这条名人街、葫芦街、神仙街等一横四竖的民俗街上,汇聚起以100余家特色店为主角的商业群,形成特色饮食店、特色工艺店、传统老字号、新型个性店等众多系列。 大娘水饺、老妈火锅、川鱼头火锅、王毛酒楼、新疆伊犁塞北饭店、南浩水上餐厅以及雷允上、景德镇陶瓷、艺境源根雕、谭木匠木梳等应有尽有。 据说农历四月十四是八仙之一吕纯阳的生日,当天他要化为乞丐来到人间,救济度人。 因此,这一天,不定你会遇见仙人。这仙儿好像没说具体的他会上哪儿,但这儿城乡大批市民,还是会涌向老阊门附近的神仙庙去“轧神仙”。 人们轧来轧去(这带的方言,“轧”应该是“挤”的意思。 ),希望遇到仙人,去病消灾,福星高照。 后来经过慢慢的演变,变成一年一度的盛大庙会,一直延续至今。 过来轧神仙的人几乎都不用打听,就可以熟门熟路地买到自己想要的小玩意,因为神仙花草、神仙宠物、神仙玩具这些东西是绝对少不了的。 那时那条街上所有的东西都沾了仙气,一概冠以“神仙”字样,曾几何时,根据市里的规划,那神仙庙搬到了南浩街,自然,轧神仙也就移到了南浩街。去过南浩街的人都知道,这南浩街的街面是很窄的,这样一来,这“轧”的神韵也就体现得淋漓尽致了。 3.想写一篇关于宋词和江南风物的论文基本结构 一、宋朝的历史背景和政治环境 可以说说宋朝的主要城市在江南一带,以及后期南宋迁都杭州等。 二、宋代词人的寄情山水 这部分你可以举几个例子,或者说政治上不得志转而寄情山水等等。 例如:柳永在他的《八声甘州》里描写的“潇潇暮雨”、“关河冷落”、“霜风凄紧”、“残照当楼”等名句。 三、宋代词人的审美心理 四、简述其历史意义(承上启下) 上承唐诗,下启元曲。 这是我自己想的,可能有疏漏,你再修饰一下吧。 如果想写江南词作的不同流派,我个人觉得最好不要横向分,因为广度太大,这样写会很辛苦,而且没有侧重点。论文最好能一步步延伸,显得有条理,导师一般都很喜欢这样的框架。 我建议你如果写选修课的结业论文,那么不妨把范围缩小,改写一个你擅长的流派,可以使婉约派也可以是豪放派,主题是简述其发展及历史意义,罗列一些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如果写的是毕业论文,就得麻烦一些了,各个流派如果都要写的话,一定要相互之间比较分析一下,比如婉约派与豪放派的异同点,比如苏轼他为什么既写得出“大江东去”这样的豪放,又写得出“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的情怀,他对宋词的发展有着怎样的贡献。 暂时想到这些,有什么问题的话我再补充,希望能帮到你。 4.关于苏州诗句“君到姑苏间,人家皆枕河。故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唐代诗人杜荀鹤 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宋·苏舜钦《沧浪亭》)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元·维则《狮子林即景》) 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明·文徵明《拙政园图咏·若墅堂》) 不知城市有山林,谢公丘壑应无负。(清·徐崧《秋过怀云亭访周雪客调寄踏莎行》。怀云亭即今苏州北半园) 隔断城西市语哗,幽栖绝似野人家。(清·汪琬《再题姜氏艺圃》) 谁谓今日非昔日,端知城市有山林。(清·乾隆《狮子林得句》) 居士高踪何处寻,居然城市有山林。(清·王赓言《游狮子林》) 鸥鸟群嬉,不触不惊;菡萏成列,若将若迎。(蒋堂《北池赋》,北池为唐宋时代苏州官府园林) 懒云仙,蓬莱深处恣高眠……林泉爱我,我爱林泉。(吴西逸《殿前欢·懒云窝》,懒云窝为元代苏州宅园)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沧浪亭联 苍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风是故人。(狮子林立雪堂联)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拙政园与谁同坐轩联) 闲寻诗册应多味;得意鱼鸟来相亲。(拙政园绣绮亭旧联) 俯水枕石游鱼出听;临流枕石化蝶忘机。(虎丘花雨亭联)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 塔从林外出,山向寺中藏(虎丘)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老板爱吃南边菜,都到苏州城里来 苏州好,葑水种鸡头,莹润每疑珠十斛,柔香偏乳盈瓯,细剥小庭幽 东西南北桥相望,画桥三百映江城 春城三百七十桥,两岸朱楼夹柳条 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夜读苏州诗,襟怀尽冰雪。 飘飘关塞云,微微河汉月。 秋兰南窗前,清香静中发。 怀我千载心,岁晚更幽绝。 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5.与苏州、姑苏、东吴等相关的诗词与姑苏有关的有一首 张继 夜泊枫桥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 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题为“夜泊”,实际上只写“夜半”时分的景象与感受。 诗的首句,写了午夜时分三种有密切关连的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上弦月升起得早,半夜时便已沉落下去,整个天宇只剩下一片灰蒙蒙的光影。 树上的栖乌大约是因为月落前后光线明暗的变化,被惊醒后发出几声啼鸣。 月落夜深,繁霜暗凝。 在幽暗静谧的环境中,人对夜凉的感觉变得格外锐敏。“霜满天”的描写,并不符合自然景观的实际(霜华在地而不在天),却完全切合诗人的感受:深夜侵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舟,使他感到身外的茫茫夜气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 整个一句,月落写所见,乌啼写所闻,霜满天写所感,层次分明地体现出一个先后承接的时间过程和感觉过程。而这一切,又都和谐地统一于水乡秋夜的幽寂清冷氛围和羁旅者的孤孑清寥感受中。 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运思的细密。 诗的第二句接着描绘“枫桥夜泊”的特征景象和旅人的感受。 在朦胧夜色中,江边的树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之所以径称“江枫”,也许是因枫桥这个地名引起的一种推想,或者是选用“江枫”这个意象给读者以秋色秋意和离情羁思的暗示。“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伤春心”,“青枫浦上不胜愁”,这些前人的诗句可以说明“江枫”这个词语中所沉积的感情内容和它给予人的联想。 透过雾气茫茫的江面,可以看到星星点点的几处“渔火”,由于周围昏暗迷蒙背景的衬托,显得特别引人注目,动人遐想。“江枫”与“渔火”,一静一动,一暗一明,一江边,一江上,景物的配搭组合颇见用心。 写到这里,才正面点出泊舟枫桥的旅人。“愁眠”,当指怀着旅愁躺在船上的旅人。 “对愁眠”的“对”字包含了“伴”的意蕴,不过不象“伴”字外露。这里确有孤孑的旅人面对霜夜江枫渔火时萦绕的缕缕轻愁,但同时又隐含着对旅途幽美风物的新鲜感受。 我们从那个仿佛很客观的“对”字当中,似乎可以感觉到舟中的旅人和舟外的景物之间一种无言的交融和契合。 诗的前幅布景密度很大,十四个字写了六种景象,后幅却特别疏朗,两句诗只写了一件事:卧闻山寺夜钟。 这是因为,诗人在枫桥夜泊中所得到的最鲜明深刻、最具诗意美的感觉印象,就是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固然已从各方面显示出枫桥夜泊的特征,但还不足以尽传它的神韵。 在暗夜中,人的听觉升居为对外界事物景象感受的首位。而静夜钟声,给予人的印象又特别强烈。 这样,“夜半钟声”就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而诗人卧听疏钟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这里似乎不能忽略“姑苏城外寒山寺”。 寒山寺在枫桥西一里,初建于梁代,唐初诗僧寒山曾住于此,因而得名。枫桥的诗意美,有了这所古刹,便带上了历史文化的色泽,而显得更加丰富,动人遐想。 因此,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也就仿佛回荡着历史的回声,渗透着宗教的情思,而给人以一种古雅庄严之感了。 诗人之所以用一句诗来点明钟声的出处,看来不为无因。 有了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这一笔,“枫桥夜泊”之神韵才得到最完美的表现,这首诗便不再停留在单纯的枫桥秋夜景物画的水平上,而是创造出了情景交融的典型化艺术意境。夜半钟的风习,虽早在《南史》中即有记载,但把它写进诗里,成为诗歌意境的点眼,却是张继的创造。 在张继同时或以后,虽也有不少诗人描写过夜半钟,却再也没有达到过张继的水平,更不用说借以创造出完整的艺术意境了 与东吴有关的~有杜甫的一首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领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 6.描述苏州景物和风情的古诗词名句《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正月三日闲行》 黄鹂巷口莺欲语,乌鹊河头冰欲销。 鸳鸯荡漾双双翅,杨柳交加万万条。 《登阊门闲望》 【唐】白居易 阊门四望郁苍苍,始知州雄土俗强。 十万夫家供课税,五千子弟守封疆。 阊闾城碧铺秋草,鸟鹊桥红带夕阳。 处处楼前飘管吹,家家门外泊舟航。 云埋虎寺山藏色,月耀娃宫水放光。 曾赏钱唐嫌茂苑,今来未敢苦夸张。 7.描写苏州的古文《苏州赋》林锡旦(现代) 三江既入,震泽底定;万物复苏,川流滋润。 然则三山岛畔,人类遗址逾万年;草鞋山中,水稻耕作六千轮①。蚩尤先民,兵仗威厉无比;良渚文化,玉琮精美绝伦。 江南并非荆蛮,华夏有此文明。 溯自商周,泰伯来而勾吴立国;延及春秋,阖闾起而伍员建城。 相土尝水,原野竖起吴都;开天辟地,水陆并列城门②。都邑之纲纪,王业之藩屏。 兵圣奇谋,胥溪通而胜战强楚;霸王举鼎,江东出而扫灭暴秦。运河纵贯,江海联横。 阊门内外,五更市贾不绝;河塘左右,八方生机依存。集散东西兮货积如山;供输南北兮帆樯似林。 富丽州雄,东南称此都会;郡守府治,有吴据此中心。攘往熙来,尽为四远客商;栉比鳞次,均属百年店亨。 日出万绸,衣被天下;苏湖一熟,禾泽苍生。赋税尽出于此;贡物皆输于京。 此诚姑苏繁华之地,吴郡滋生之源也。 今得沪宁线之利,占长三角之春。 东毗上海,都市豪气辐射;西邻无锡,太湖山水连襟;南会浙江,民营经济并起;北偕长江,世界贸易繁频。天境开图,泼墨挥写明天更美;平畴立画,敷彩细绘现实皆真。 一体两翼③,宛若大鹏展翅;七区五市,犹如群虎跃腾。时代高新产业,先后落户;世界五百诸强,竞相捷登。 矢志发展探索,敢为天下先行。制造益重创造;革新更能创新。 苏式品牌畅销;特色行业振兴。各项成就,国内佼佼领先;诸类称誉,国际频频颁临。 古城与新区齐昌兮;经济共文化同赢。 人文既荟萃,地杰更人灵。 季札挂剑,君子终究诚信;陆绩载石,孝子果然廉明④。道子画,惠之塑,夺得僧繇神笔路;陆机赋,高启诗,三言梦龙奇逸文⑤。 顾陆朱张,三国藉此鼎立;彭宋潘韩,清季所以扬名⑥。宋垂两范,诗文传诵百世;明有四家,书画流韵至今⑦。 吴氏泰伯,天下第一世家;历代名贤,赞碑五百有盈⑧。金榜题名,状元竟成特产;科技进步,院士乃至独盛⑨。 陈艳青举重夺冠;费俊龙航天凌云。吴文化之本源,苏州人之慧根。 精致化于从容,大气涵于学问。无浮虚之躁意,有务实之耐心。 精细、雅洁、淡泊、宁静,皆市民所好;崇文、融和、创新、致远,即城市精神。 巡览古迹,探访名胜。 则走犬长洲,荡舟锦帆;馆娃吴宫,采草香径⑩。虎丘剑池,疑冢千古待解;江枫渔火,夜钟百八传声(11)。 狮子林内,方入洞而湖石迷路;沧浪亭畔,未进园而绿水相迎。寒碧山庄,嵌法帖而长留天地;拙政名园,居闹市而犹处山林。 园林甲天下,风景遍吴中。太湖、石湖、阳澄湖,湖光毓秀;东山、西山、穹窿山,山水钟灵。 同里称富土,周庄谓水村。有世界文化遗产,尽展尔雅;非物质文化遗产,亦显其能。 昆曲婉转,笛箫依依轻送;吴语软侬,琵琶声声相闻。苏绣并缂丝,精致典雅;宋锦与年画,古朴清淳。 从细小处见宏大焉,于艺术中呈缤纷。 魅也人间天堂,嘉者东方水城。 风烟十万家;水埠两岸边。画桥岂三百;幽巷数不清。 粉墙黛瓦,蕴涵民情风俗;小桥流水,传说才子佳人。春华秋实,欣结传承之果;古韵今风,常续城市之魂。 市花丹桂,馥郁含馨;城树香樟,冠盖成荫。古宅新居,鸟语花香;闾肆苑坊,木华水清。 现代之设施,分步到位;人性之服务,与时俱进。历二千五百年沧桑,城址未变;藉三万六千顷太湖,水乡无更。 悠久矣,时时恍若人在世外;秀美哉,处处感同身临仙境。名不虚传焉,安居乃冀康而寿;意犹未尽也,乐业当思锐且精。 看吾姑苏,志创率先兮,总天时地利人和;情倾小康兮,仗历史文化底蕴;遇机有缘兮,正因势而导拼搏;当仁不让兮,但乘势而上飞腾。噫!百城媲美天下兮,一枝独秀苏城。 【注释】: ①三江既入,震泽底定:《书·禹贡》:“三江既入,震泽底定。”震泽即太湖。 苏州太湖三山岛曾出土旧石器时代遗址;草鞋山出土六千年前水稻谷物。 ②水陆并列城门:公元前514年,伍子胥建阖闾大城,设相依水陆城门各八,左思《吴都赋》有:“通门二八,水陆通衢”。 ③一体两翼:根据**批复,为保护古城,在苏城东辟工业园区,西设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人称“一体两翼”。 ④季札挂剑;陆绩载石:季札,吴王诸樊四子,有贤声,出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 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季札因有上国之使,未便相赠。 及返而徐君已故,因心早已许之,便挂剑徐君墓前树上,以表诚信。陆绩为二十四孝中怀橘遗亲之孝子,后任郁林太守返苏,因清正廉明,身无长物,空船难渡海,便载石压舱以归,人称“廉石”。 ⑤道子画,惠之塑:唐开元中吴道子、杨惠之同师苏州张僧繇,巧艺并著,时有“道子画,惠之塑,夺得僧繇神笔路”之说。 ⑥顾陆朱张;彭宋潘韩:均为吴中名门望族。 ⑦宋垂两范;明有四家:宋垂两范,指范仲淹、范成大。明有四家,指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创吴门画派。 ⑧天下第一世家;赞碑五百有盈:《史记》:“吴太伯世家第一”。沧浪亭有“五百名贤祠”,碑刻泰伯至清594名在苏贤者画像和题赞。 ⑨状元竟成特产;院士乃至独盛:清汪琬答人苏州特产有两,其一“状元也”,清代苏州状元占全国状元总数22。81%。 两院院士在全国同类城市中苏州居首位。 ⑩长洲,锦帆;吴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