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说说网络语和古诗词各有什么表达特点网络语言是指从网络中产生或应用于网络交流的一种语言,包括中英文字母、标点、符号、拼音、图标(图片)和文字等多种组合。 这种组合,往往在特定的网络媒介传播中表达特殊的意义。20世纪90年代诞生初,网民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或诙谐、逗乐等特定需要而采取的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语言了。 进入21世纪的十多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革新,这种语言形式在互联网媒介的传播中有了极快的发展。目前,网络语言越来越成为人们网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但是要注意的是,部分网络语言并不符合我们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定,因此并不具备教学意义,不能引进教学领域。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和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精炼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建筑美。 2.网络诗歌的语言特点诗歌语言是我们一生的追求。 一个诗人终其一生,要是能够有几行精美的语言闪烁在诗歌的星空,就很不容易了。分析当下网络诗歌的语言状况,我以为有五:一是心语倾诉言为心声。 列夫·托尔斯泰的一句话:“诗是人们心里烧燃起来的火焰,这火焰烧着,发出热,发出光。”诗人的心灵,艺术家的心灵是人类心灵的典型代表。 诗歌是心灵的外现,心里有诗歌里才会有;心里没有诗歌里也不会有。据说,当年智利诗人聂鲁达来中国时,诗人萧三曾和他开玩笑说:你的姓在中国是三个耳,为什么我只看到你有两个耳朵?聂鲁达指指自己的胸口,说:另外一只在这里!这就是诗人和普通人的不同。 诗人写诗虽然“并不是每首诗都在写自己。但是,每首诗都由自己去写——就是通过自己的心去写”(艾青)。 诗歌是诗人对现实生活的纯真表达,是自我灵魂与外在现实的对话,是作者瞬间的心灵感受。可以说诗歌的本质是心灵的美好之诗意呈现,是情感丰富之诗意表达。 一句话,诗歌是表达心灵的艺术。北大数学学院教授张顺燕认为“美学”有“四大支柱”,“第一支柱是诗歌,它展现了心灵的艺术,表达心灵之美。” [1]正是在这样一个精神荒漠化、文学边缘化、诗意奇缺化的时代,极少数甘于寂寞的诗人仍然进行着独自的心灵跋涉,坚持着他们的精神操守,在价值观念上并不随波逐流。应该说。 无论是什么境况下,这些人始终都是诗坛的脊梁,也是时代精神的承载着。对这些坚守心语倾诉的诗意跋涉者,我们充满敬意!二是口语泛滥口语是诗意表达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诗歌走向大众的最佳通道。 但口语诗是有难度的,是“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似容易却艰辛”。须知,很多时候看起来没什么看头的东西,往往是大有可赏之处的;不过,这需要落在“高手”笔下,才能有功力展现。 遗憾的是,当“口语”泛滥,甚至被嘲笑为“口水”诗时,它就将诗歌创作本身降低到只是一种文字形式的组合游戏而已。那种违反诗的规律写出来的文字,然后在这些文字的头上安上一顶“诗”的帽子,字句上徒具诗的形式,而丝毫不具备诗的本质,成为网络诗歌中一朵妖艳的泡沫花朵。 管上《谣言》:“温四记说管上死了/和几个知己喝死的/杨二妮说管上死/得性病腐烂死的/管上说:都是好朋友/我还有一口气/你们就把我埋了/大家活的真够哥们。”这是一首所谓“垃圾派”的经典诗歌,口语化、叙事化是其外在的基本表征,而要说价值取向,我们找不到什么深刻的意义或精神内涵,仅仅是对生活现象的摆弄。 尤其是这种诗歌风气兴盛之极,放眼望去,皆是这种了无诗意的“口语”,不仅与诗歌语言的精致化、精美化要求相去甚远,且导致诗歌创作的“门槛”大大降低,出现“无难度、无标准、无序化”写作、甚至无论是谁都可以制作几行分行的文字而美其为诗的尴尬局面。一个似乎“人人皆可写诗时代”的到来,让“伪诗”和“伪诗人”甚嚣尘上,也让“真诗”和“真诗人”斯文落地。 “假作真时真亦假”啊!三是私语呢喃一些人错误地把“个性写作”等同于“个人写作”,呈现出“私人化”和“私密化”的倾向,用谁也看不懂的方式了来表达“小我”,晦涩地书写个人的隐秘世界且自以为是、自鸣得意,形单影只地孤芳自赏。就像评论家张柠批评“女性私小说”时讲的:“浓缩了我们这个时代全部的自恋经验——幽闭在私人居室里照镜、沐浴、做梦、满嘴呓语,写一些只有女性才有的私人经验(性幻想、经期的烦躁不安感等);其作品中充斥着具有深度意象的语言,似乎每一句话都有弦外之音。” 虽说诗歌是我们的精神产物,但我们绝不能仅仅运用一些诗歌手法去表达我们琐碎阴郁的个人情感,这样的诗歌使作者的路子越走越窄,读者越来越少,最后这样的作品只能成为圈内诗人们关起门来的自赏品。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关系的日益繁复造成的社会整体心态的浮躁、诗歌个人化话语倾向严重造成的作品过分干涩、苍白,是诗歌开始远离人们生活的重要原因。 个人化的作品倘若只写给自己或朋友看,那无可非议;但一旦发在网络上、登在报纸上或印成书,就进入了公共领域,那些哗众取宠、卖弄个人隐私的“伪诗”,还是少一些吧。四是怨语充斥网络是一个自由开放的社会舞台。 网络恢复了诗歌的娱乐性,网络放纵了诗歌里自由的天才、愤青、性压抑者、厌世者,使得一些人以各种粗俗、肮脏、下流、嚣张、粗俗的骂语,狂荡放纵、寡廉鲜耻、极端不负责任地投入到各个网络论坛,玩世不恭,情绪化的作品太多。遗憾的是,中国的小资多是真小资,但中国的愤青却多是假愤青。 五是秽语描述种种令人难以启齿、不堪入目的语词与乌烟瘴气的色调充满了网络诗歌的字里行间,尤其是“下半身”的许多作品,把粗俗当卖点,把粗俗当个性,把粗俗当技巧,把粗俗当革命,充斥了让人无法阅读的丑恶与肮脏,成为网络时代糟蹋母语、作践诗人、污染大众、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一大“黄毒”。“我是流氓我怕谁”?如果不知耻、不知粗俗为何物,那么会自样呢?网络诗歌的“色诱”就是一场迅猛扑来的汛期,不动声色地将我们的精神家园和精。 3.网络语言有什么特点自主化、个性化、全息化、符号化已成为网络环境下学生写作与交流的主要特点。 1、自主化的写作动机,是青少年网络环境下交流与表达的首要特征。 青少年们在表达自己郁闷的同时,也倾听了别人几乎同样的成长烦恼。 在交流与勾通中,他们得到了慰藉,心理的负担得以释放。在自娱娱人的同时,也在为自己寻找适合的方向。 积极参与是他们热衷中于网上交流与表达的基本出发点。 2、个性化的语言是青少年网络环境下交流与表达的标志。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大学文学院院长叶辛认为:开放的网络重新唤起了写作的本质。标新立异是青少年的行为特征之一。 名头一定要响,形象一定要酷。不能是帅哥,蟀哥也将就,语不惊人誓不休。 例如“帅得惊动**”之类,似乎只有这种调侃和幽默,才能体现或炫耀发言者的智慧和创意。 3、信息表述方式的全息化、符号化是网络语言的独特之处。 所谓信息的全息化,是在多媒体环境下,综合运用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类型信息。以《偶的一生》(片断,图片均为GIF格式的动画)为例:每天早上已经晒屁屁的时候。 (以图形符号代替“太阳”一词) 偶还在 ZZZZ(以“偶”代“我”,以酣声代睡懒觉) 直到老妈 。偶才肯起床。 (以挥动的鸡毛掸子言揍人) 诸如此类,极大地丰富了纸介质信息的内涵,调动了人的多种感觉器官,使人全方位地领略多种媒体符号带来的美感。 4、词汇的时尚化,是网络语言生活化的写照。 时尚、简洁,鲜明,注重借鉴学习与吸收,不断丰富汉语词汇,也是网络环境下语言的特点之一。“兄弟我闪先!”多么具有卡通意味的话啊。 这个“闪”可不是说他会发光,而是“逃跑”的意思,跟普通话中“闪开”的意思有点接近。但是这句“网话”具有更深层次的引申含义。 他们的“闪”,还带有非常迅速,趁人不备,溜之大吉的意思。我们也从外国语言,从方言借到一些词汇,在网上率先使用,然后走向生活,走向文本。 虽然这种创新还不够规范与严谨,但是,毕竟是一种丰富与创新。可以说,网络语言在此也充当了语言发展的弄潮儿。 5、网络环境下表达与交流的广泛性,更能体现语文新课改的精神。 交流是创作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上海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方仁工说:“网络作文改变了以往那种学生写老师批的单向交流的状况,能让学生参与社会,畅所欲言。”从语文的本质上看,语言文字是人们表达思想、交流思想的工具,交际性是语言文字的基本功能。 表达与交流是言语交际的最基本的训练项目,突出语文的交际功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有所为而作。 4.诗歌语言的特点诗歌的语言 1.平实质朴、朴素自然 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平淡中蕴含深意。 2含蓄隽永,含蓄委婉 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 3清新明丽,含蓄清雅 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感情。其艺术境界多如大雨过后的青青柳色、荷叶上颤动着的晶莹水珠。 4.形象生动 诗歌的语言往往以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 5.绚丽飘逸 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化莫测,这是绚丽飘逸之美。 6婉约细腻 体现“曲,细,柔”的特点,即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 7幽默讽刺 此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 8.雄浑 骨力挺建,气壮山河,气吞宙宇,气度豁达,气概恢弘,气宇轩昂,气势浩瀚,气魄雄伟,刚毅雄健。有的胸襟豁达,豪情横溢。雄浑是盛唐诗歌的时代风格,它反映了盛唐欣欣向荣的景象和朝夕蓬勃的活力。 9.豪放 豪迈奔放,谓之豪放。其特点既表现了作为主体的诗人的特点,又表现了作为客体的描绘对象的特点。就主体而言,其表现为: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志向高远,襟怀阔达;气吞宇宙,力拔河山;傲骨嶙峋,狂荡不羁。就客体而言,往往拥有巨大的体积、伟大的力量而显示出特有的壮美、崇高,或显示出浑茫、浩渺的无限的阔达的景象,因而气势峥嵘,场面壮阔,境界飘渺,极目无垠。宋词中的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杰出代表,苏轼的词注重将慷慨激昂、悲壮苍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善于在写人、咏景、状物时,以奔放豪迈的形象、飞动峥嵘的气势、阔达雄壮的场面取胜。 10.沉郁 当诗人沉思默处、义愤填膺时,就变得沉郁。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蕴藉。忧愁是杜甫诗沉郁的主要内容,他的忧愁,不只是个人的,更是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因而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其沉郁获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 11.悲慨 触景生情,睹物伤怀,悲壮慷慨,谓之悲慨。诗人慨叹风云变幻之疾,痛惜韶光流逝之速,目击人民灾难之重,深受命运坎坷之苦,郁积壮志未酬之愤,而忧心忡忡、慷慨悲歌者,均以悲慨称之。可见,悲慨是时代的心声、诗人的呼喊,诗人面对动乱的现实,出于严肃的责任感,遂作悲慨。 12.俊爽 俊爽,即英俊豪纵,飒爽流利。代表诗人是杜牧。他的诗纵横古今,雄视万代,畅谈历史,痛扁时弊,总结教训,忧国忧民,怀撑天之洪志,感报效之无门;另一方面,又矫健豪举,潇洒风流,流转风动,畅快爽利。 13.冲淡 冲淡,级冲和、淡泊,含有闲逸、静穆、淡泊、深远的特点。王维的山水诗有闲、静、淡、远的特点,他是冲淡派大师。 14.旷达 旷达,即疏狂不羁,通俗豁达,潇洒飘逸,高洁特立,代表作家是苏轼。 5.古诗和现代诗的特点现代诗:写法自由,更适合抒发现代人的情感。 古 诗:语言凝练,内涵丰富。 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枝奇葩,是祖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古 诗词中蕴藏着大量的物理知识,在物理概念教学中有机的插入古诗词有时会 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 “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现代诗的含义: 1.形式是自由的 2.内涵是开放的 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古典诗”与“现代诗”的比较:“诗”者皆为感于物而作,是心灵的映现。“古典诗”以“思无邪”的诗观,表达温柔敦厚、哀而不怨,强调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现代诗”强调自由开放的精神,以直率的情境陈述,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6.诗和词各有什么特点诗: 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 中国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统称为诗歌 词: 文体名,诗歌的一种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 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 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诗词的分别:时间上讲,一般认为诗开张在战国,词发于残唐五代。对于古代大多数的士大夫来讲,诗关乎功名利禄,文人作诗都是在作文章的另一体,是主业,词是副业,诗主而词辅,有写诗不作词的,而作词不写诗的就很少,所以词还有一个名称:“诗余”——到清代有一点不同,词格外获得妇孺的热爱,“清词“中有好几位有名的姐姐就没有什么诗作流传。诗和词的区别,王国维《人间词话》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意思很明显,好像有位先生是这样皆是的:“用对比来讲:给人的感触印象上,诗刚,词柔;表达的手法上,诗直,词曲;情意的表露程度上,诗显,词隐;性别上(来由和归属),诗男,词女。” 诗体与词体文学特征的不同还表现在这样五个方面: 1、和音乐的关系的差异 诗体和词体的文学特征有着很大的区别,下面我们就以格律诗和词的对比来说明诗体和词体文学特征的差异。首先,诗词和音乐的关系是不同的。中国古典诗歌从一开始就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但是诗最终与音乐分离,并且在与音乐分离之后,走向了自己的成熟和繁荣。而词是在音乐的土壤中萌芽产生的,音乐性是词体文学的最基本特征, 即使在南宋词不再完全入乐歌唱,而成为一种新的韵律诗歌后,它仍是要按照词谱所规定的韵律乐调填写,音乐的烙印依然是不可抹煞的。 2、外部形式的差异 外部形式的差异表现在句式、句法、韵律、对仗等方面。 首先从句式上看,格律诗句式整齐划一,古诗长短随意;词的句式则参差不齐,但是词的唱段不齐也是由格律规定的;其次,诗词的句法也有很大不同,格律诗句法相对固定,二三、二二三节奏;词的句法却灵活多样,一字逗念去去千里烟波;再次,诗词的押韵规则也不一样,格律诗只用平声韵,一韵到底,隔句压韵,首句可压可不压;词平仄通压,中间可以换韵,韵脚疏密不定,但由格律规定;最后,诗词的对仗规定也很不相同,格律诗第二、第三两联必须对仗,而词的对仗却灵活得多,没有统一的要求。如鼎足对,可对可不对。《眼儿媚》 3、题材内容的差异 诗词的题材内容也有很大差异。诗在题材上比较偏重政治主题,以国家兴亡、民生疾苦、胸怀抱负、宦海浮沉等为主要内容,抒发的主要是社会性的群体所共有的情感;而词在题材内容上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以描写男欢女爱、相思离别为主,抒发的大多是作者个人的自我情感。 4、语言特色的差异 诗是一种典型的语言艺术,而词却是一种典型的精美语言艺术。缪越先生曾经形象地把诗词语言特色比喻为士大夫延客和名姝淑女的雅集园亭。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词因为题材多关乎女性,故而词的语言也带有女性化的色彩,更加轻灵细巧、纤柔香艳。 5、风格的差异 诗词风格上的差异被精练地概括为诗庄词媚(清李东琪语),即使题材内容相同的作品,所呈现出的风格也大相径庭;而同一位作家的诗词作品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这与诗词题材内容和语言特色的不同有很大关系。 7.以下是目前流行的一些网络用语,试从网络语言的特点和语言文字规范(1)网络语言特点:完全不受传统语言语法、语义规范标准的约束,这些词语往往运用一些特殊的修辞手段,比如仿词、比喻、谐音、拟人等,给人以幽默风趣、生动形象的直观感受,但也具有“随意性、情绪化、碎片化”的语言形态。 (2)语言文字规范化:从语言学角度看,许多汉语拼音、英语单词、缩略语、数字、表情符的混乱组合与使用,在丰富和扩大普通话词汇的同时,也使得一义多词、错别字泛滥成灾,破坏了语言的纯洁,使传统语法规范面临严重挑战,从而造成语言的浪费和混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