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年级下册校本12首古诗您好!【素墨】为你解答!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观书有感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绝句唐·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桥.画眉鸟宋·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龙听,不及林间自在啼.越女词唐·李白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白云泉唐·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山中问答唐·李白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逢入京使唐·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渡浙江问舟中人唐·孟浩然潮落江平未有风,扁舟共济与君同.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种豆南山下晋·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唐·李白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如满意,请采纳!谢谢。 2.四年级第一课的教案古诗词三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一课《古诗词三首》的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古诗词教学应该提倡“三要”:诗句要反复诵读;诗意要大致了解;诗篇需熟练背诵。 首先,古诗的音韵美、节奏美、语言美,只有出声诵读才能领略到其中的妙处。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诵读还有利于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其次,要阅历肤浅的现代儿童去深刻理解古代诗人在特定情境中表达的情感志趣,实在是勉为其难,所以了解大概诗意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再次,教材中选编的古诗都是古诗中的精品,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经典性。 不仅需要熟练背诵,而且应该在以后任何时候都能脱口而出。基于以上“三要”,在古诗教学中,我把诵读贯穿始终,并且层层推进,第一个层次要求“会读”,第二个层次要求“读懂”第三个层次要求“吟诵”。 在诵读中读熟诗句,在诵读中理解诗意,在诵读中体会诗韵,在诵读中感悟诗境。二、教材分析《独坐敬亭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绝句。 “静”是全诗的血脉,“独”是全诗的诗眼。诗中写了许多鸟高高地飞走了,单独漂浮在天空中的一片云彩,也悠闲的越飞越远。 我静静地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相互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整首诗中流露出了诗人孤寂的心声。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要夸这首诗是“传‘独坐’之神”了。 《望洞庭》,是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诗篇。诗人以奇特的想象、确切的比喻,描绘了洞庭湖宁静的山水风貌。 诗句充满了语言美和韵律美。但是对学生来说,诗中有些字词难免有些深奥,如“相和”、“白银盘”、“青螺”,对于一个阅历尚浅的小学生来讲,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如何让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诗句描写的意境、领悟诗句的语言美和韵律美,就成了教学中的难点。《忆江南》是古诗词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诗人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和“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春天的绚丽景色,最后用一个反问句真切有力地表达了对江南的思念眷恋之情。 然而,江南之春,无所不在,美不胜收。“江南好”,“好”在哪儿呢?并不是“红胜火的江花”和“绿如蓝的江水”所能概括的。 词中的一个“好”字,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遐想,也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个“好”字,才能欣赏到真正的江南之春。三、学情分析根据四年级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及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应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通过读去感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理解词的意思。 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并与同学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合作能力。 根据诗的描述进行想象,在脑海里浮现画面。在这些环节中,学生可能对古诗的意境感悟需要老师点拨,因为诗人写诗的心境生无法理解,这需要师适当介绍诗人当时的背景,朗读方面可能没真正把诗人的心情溶入情境中,可能交流时有的学困生被冷落,教师重要的是要生通过反复读,想像画面,体会意境。 四、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生字“亭”“庭”“螺”“谙”“潭”等五个生字。,理解诗中词语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并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凭借课文插图或通过理解古诗大意,能通过想象和朗读,了解古诗意思。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感情。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五、重点难点重点:能通过想象和朗读理解古诗大意。 难点:感悟古诗意境和诗人的感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六、教学策略和手段古诗的教学最重要的是领悟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中应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的学习时间,感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然后在此基础上伙伴讨论、交流,最后大家将自读自悟及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把自己置身于古诗的意境当中,并把自己体会到的情感通过交流表现出来,同时受到语言艺术的熏陶。 七、课前准备1、事先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古诗的资料。2、多媒体课件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师:同学们知道李白吗?(知道)那你能给我们来介绍一下李白吗?(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 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音律和谐多变。开创了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师:李白的诗我们已经学过不少了,谁来背一首?根据学生的背诵相机点拨。 《望庐山瀑布》——寄情山水的诗人。《静夜思》——乡愁满怀的李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重情谊、珍友谊的李白评析:[上课伊始,教师通过和学生聊李白,背诵李白的诗歌,让学生认识了一个丰富的,丰满的李白,同时也为学好新课打下了基础。]二、会读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是古诗百花园中一朵清新、雅致的小花。 谁来读一读题目?(生读)1、学写“亭”字师:这个“亭”字是我们今天要求写的字。看到过亭子吗?跟我们的这个字有没有联系呢?(生答)师边简笔画亭,边说“亭”字的一点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飞起的角象秃宝盖,所以写宽些,丁字。 3.小学四年级全部古诗(人教版)只缘身在此山中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上册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风景旧曾谙, 村庄儿女各当家。 能不忆江南。 《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也傍桑阴学种瓜 《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柳暗花明又一村。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拄杖无时夜叩门。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下册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 日出江花红胜火,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唯有敬亭山。 《忆江南》 江南好。 《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春来江水绿如蓝。 童孙未解供耕织, 惟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yì)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4.四年级上册21课古诗三首四年级上册21课古诗2113三首 21.古诗三首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5261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4102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1653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夏日绝句 [宋]李清专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属项羽, 不肯过江东。 5.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的意思《独坐敬亭山》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人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写的是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作者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作品译文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独坐敬亭山》读出诗人与敬亭山的寂寞孤独;《望洞庭》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所著的一首山水小诗,该诗通过对洞庭湖高旷清超的描写,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彩.译文洞庭湖的湖水和月亮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和谐.潭面无风好似一面未磨的铜镜.遥望洞庭湖非常美丽.就好像白银盘上的一个青螺.《望洞庭》读出月色笼罩下的洞庭湖的宁静;《忆江南》本为隋唐时期词牌名,原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春去也》.《金奁集》入“南吕宫”.唐代白居易作《忆江南》三首,调名遂改名为《忆江南》.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中间七言两句,以对偶为宜.第二句亦有添一衬字者.宋人多用双调.①忆江南――既是标题,也是词牌名.②旧曾谙――从前很熟悉.③江花――江边的花.④蓝――蓝草,叶子青绿,可制染料.白居易曾在江南杭州和苏州做官,很受当地群众的爱戴.这首词是他回忆江南景物的作品,艺术上很有特色.先说选材.这首词就是写春天日出时的江南风光.江南风光之美,在于她的秀丽明艳,而最美丽的是那碧绿的江水,最明艳的是那鲜红的江花.可以说,写江南的“日出江花”和“春来江水”,正是写最美的地方,最美的时刻,最美的景色.再说修辞.形容花红和水绿的两句诗,都是比喻:春风吹拂的满江绿水,就像青青的蓝草一样绿;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这样形象的比喻,把江南的春天渲染得多么绚丽多彩,多么生机勃勃啊!那迷人醉人的春色,当年在苏杭是曾经金属锰览过的,而今却没有那样的机会了.诗不禁叹息地说:叫人怎能不怀念江南呢?结尾这个反问句,诉说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的热爱,也激发着读者对那美丽风光的深深的向往.《忆江南》读出对江南春景的赞美与热爱.。 6.小学生四年级上古诗大全【四年级上册】 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语文园地五 一径竹阴云满地,半帘花影月笼纱。《颐和园月波楼》 树红树碧高低影,烟淡烟浓远近秋。 杜光庭的《题福唐观二首》。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清朝刘凤诰咏大明湖的诗句。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 《苏州沧浪亭》欧阳修和苏舜钦 语文园地七 有志者事竟成 南宋范晔《后汉书》 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唐 韩愈的《进学解》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东晋陶渊明的《杂诗》。 7.四年级上册古诗西江月《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南宋 辛弃疾 译文: 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枝头的喜鹊,清爽的夜风吹来了蝉儿的鸣叫。 稻花飘香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听得阵阵田蛙歌唱。 稀疏的星星刚还远挂天边,转眼滴滴细雨酒落山前。 过去的小客店还在村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指茅店)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8.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诗意【内容】: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释义】 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俩谁也不会觉得厌烦。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高的敬亭山了。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3.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 ,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两说均可。 4.白银盘:形容洞庭湖。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 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今译]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 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忆江南》 作者: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注释: ①谙:熟悉 ②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③蓝:蓝草,叶子可以提炼蓝色的染料。这里用蓝草的颜色形容江水的深和清澈。 简单的意思: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光我曾经很熟悉。日出时,江边的红花颜色鲜艳胜过火焰,春天来了,江水绿如蓝草。能不想念江南? 今译 : 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熟悉。日出时,江中的滚浪比火还红艳,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怎能让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 忆江南① 9.四年级语文二十课第一首古诗的诗意四年级语文二十课第一首古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四年级语文二十课第一首古诗,诗意 第一、二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把送别的地点交代明白:在当地名胜黄鹤楼;送别的时间是“烟花三月”的春天,友人孟浩然的去向是扬州;第三、四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写的是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渐远;极目眺望,只见一江春水滔滔东流.。诗人以此诗绘出了一幅色彩明快、意境开阔、送别场面。此诗情深不滞,意永不悲,辞美不浮,韵远不虚,虽为依依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潇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