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汪莘《次潘别驾韵》的赏析唐 七绝 次潘别驾韵 汪莘 野店溪桥柳色新,千愁万恨为何人。 殷勤织就黄金缕,带雨笼烟过一春。 诗中妙用拟人表现手法,借景抒情。这首咏物寄情诗的抒情不滞不露,是一首文情并茂的佳作。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愁恨的情感。诗人用“柳色新”这一美景同“野店溪桥”这一荒凉寂寞的背景相对比,自然便从柳的被冷落想到人的不如意,因而就产生了愁与恨。从柳的生长过程看,长出“黄金缕”一般的千枝万条是极不容易的,是柳经过千般“殷勤”方始织就,但这番殷勤的结果不过是“带雨”“笼烟”过一春就衰老、凋残了事,这怎能不使人“愁恨”呢? 运用了比喻、拟人、对比等手法。“殷勤织就黄金缕”一句说柳很“殷勤”,尚且能“织”,赋予柳以人的行为、感情,是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柳条说成“黄金缕”是用了比喻,形象地说明柳长出千枝万条的不易,便于抒发柳枝容易衰老、凋残的愁恨。将“柳色新”这一美景同“野店溪桥”荒凉寂寞的背景相对比,突出了柳被冷落的感情;将“殷勤织就黄金缕”的不易与“带雨笼烟过一春”容易衰老、凋残相对比,突出了诗人的愁恨之情。 自己与友人离去的浓重的愁恨和悲凉(千愁万恨、雨、烟)巧妙的借用绞缠无绪的柳丝表现出来。 既没有分别的场景描写,也没有作者个人身影的出现,却把浓重的友情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 汪莘,字叔耕,休宁(今属安徽)人。早年屏居黄山,精研《易经》。嘉定中,曾三次诣阙上封事,均未果,筑室于柳溪,自号方壶居士,布衣而终。其词风格清丽。有《方壶存稿》,词两卷。 2.浣溪沙汪莘诗歌鉴赏翻译浣溪沙 汪莘 一曲清溪绕舍流,数问茅屋正宜秋。芙蓉灼灼出墙头。 元亮气高还作令,少陵形瘦不封候,村醪闲饮两三瓯。 上片通过清溪绕舍、茅屋宜秋、芙蓉出墙三幅画面,组成了清幽、简朴、宁静、和谐的秋日乡居图。表现了乡村生活的恬静与美好,为下片的抒情做好铺垫。 下片采用了借史抒情(用典)与即事抒情的手法。将历史上陶渊明、杜甫官场失意与现实中自己闲饮村酒两相对照,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肯定与赞美。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含蓄深沉,余味悠长。 “元亮气高还作令,少陵形瘦不封侯”是说陶渊明(字元亮)虽然气节高尚但仍然做了81天彭泽令,杜甫(号少陵野老)为国事消瘦之极却没有得到高的官位和朝廷的认可。我还是在村子里面悠闲地喝两三杯酒吧,不要徒劳无功地为国事操心却没人理会! 拓展:汪莘(1155~1227)南宋诗人。字叔耕,号柳塘,休宁(今属安徽)人,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 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3.翻译古诗前三句并不难。主要讲一下第四句。 故知彭泽到羲皇 用了陶渊明的典故。陶渊明曾任彭泽令,后来也在彭泽隐居。他曾说过:夏季躺在北边窗户的下边,有清风突然吹过,感觉自己就像羲皇上人。(“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与子俨等书》) 所以这首诗的大致意思如下:(个人见解) 绿荫下的窗户下仿佛有蔚蓝色的光,那是缓缓吹来的清风带给座位间凉意。五月的人间一定也对这种意境感同身受,所以才会让我知道陶渊明吹风时自称羲皇上人的爽快感觉。 4.如何鉴赏汪莘的“杏花天”这首词“美人家在江南住,每惆怅江南日暮”,开头二句,也许要说明这首感怀之作,托诸美人香草。 家住江南,却为江南的日暮而惆怅。“日暮”,古时常有象征意义。 《离骚》:“日忽忽其将暮。”王逸 注:“言己诚欲少留于君之省合,以须政教,日又忽去,时将欲暮,年岁且尽,言己衰老也。 ”又《离骚》: “恐美人之迟暮。”王注:“年老耄晚暮,而功不成,事不遂也。” 宋宁宗嘉定年间,下诏求直言,汪莘以 布衣三上封事,不用。此“日暮”即有深意。 南宋政权偏安江南,词中重复“江南”一语,亦有用意。 三、四句,由江南日暮之景及故乡之人。 “白苹洲”,一个开满苹花的沙洲。梁柳恽《江南曲》:“汀洲 采白苹,日晚江南舂又苏轼《渔家傲》词:“汀洲苹老香风度c/'见到漫山遍野的苹花,便忆起晚风吹 过潇湘水面时缥渺的景色。 “还忆潇湘风度”,指出题目所含意味,亦本柳恽《江南曲》“洞庭有归客, 潇湘逢故人”意。 忆潇湘,指回想起故人。 词人尚有《乳燕飞•汪子感秋采楚词赋此》词云念往曰 佳人为偶。独向芳洲相思处,采苹花杜若空盈手。 ……木叶纷纷秋风晚,缥渺潇湘左右。见帝子冰 魂厮守。” 词人也有很深的感触,其间的“美人”“佳人”肯定有所指吧。 换头二句,可见其词风骨。 本来已折肠无处,又何必勉强去作那宛转的燕语莺声呢!此句表达了 怨愤的情感。本正是“何处春阳不断肠”(唐无名氏《春阳曲》),触目生悲,词人才故意说断肠无处,亦 犹东坡《临江仙》“归来欲断无肠”之意。 宋宁宗开禧年间下诏攻金,后因军事受挫,向金人求和。 杨皇 后与史弥远等相勾结,将主张伐金的人士杀害。 嘉定元年(1208)与金达成屈辱的“嘉定和议”。史弥 远专政,粉饰太平,朝野上下,一片莺歌燕舞。 词人也是于此时上呈奏章。词云坚决不随波逐流,自有 品格。 《四库全书总目》谓汪莘“其言剀切耿直,相规以善,非依草附木、苟邀奖借者比”,可以参证。 “东风”二句,蕴含无尽的相思。 东风吹送着落花,“美人”也无心去弹弄秦筝,追逐着落花离开。“占 断”,犹言占尽。 “秦筝”,补足“莺声燕语”。不说罢理秦筝,而说“东风占断”,用意婉曲之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