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人大全

1. 宋词人

宋词人

1.

唐:李白,诗仙,《蜀道难》 杜甫,诗圣,三吏三别宋:李清照,婉约,声声慢 苏轼,豪放,赤壁赋元曲包括剧曲与散曲,剧曲指杂剧的曲辞,散曲则是新兴诗体,包括小令、套数及介于二者之间的带过曲. 元剧四大家指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和马致远.代表作分别为《窦娥冤》、《西厢记》、《梧桐雨》和《汉宫秋》.此外还有郑光祖《倩女离魂》. 散曲代表作家及代表作为:马致远(“曲状元”):《天净沙·秋思》、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明清:《西游记》【明】吴承恩《三国演义》【明】罗贯中《水浒传》【明】施耐庵《红楼梦》【清】曹雪芹 书法绘画:唐朝:书法——颜真卿《多宝塔感应碑》;绘画——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宋朝:书法——黄庭坚《花气熏人帖》;绘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元朝:书法——赵孟頫《胆巴碑》;绘画——倪瓒《渔庄秋霁图》;明朝:书法——王铎《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绘画——徐渭《墨葡萄图》。

2.关于蒋捷的《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1.当时诗人是在怎样的情境下

虞美人 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字胜欲,号竹山,宋末词人。

主要生活在宋、元两朝换代之时。咸淳十年(1274)成进士,几年后宋亡,不仕,一生饱经战乱。

这首《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选取了词人自己漫长的生活中“听雨”这样一个典型的情景,把自己少年的浪漫生涯、壮年的流离景况以及宋亡后晚年悲苦凄凉的境遇与心情,刻画地惟妙惟肖,入木三分。同样是听雨,在三个不同时期,却又有迥乎不同的意境。

少年听雨,地点是“歌楼”,当时的情景是“红烛”照耀,“罗帐”轻舞。用一个“昏”字把景物糅合起来,勾勒出一幅少年浪漫、温馨、逍遥的冶游生活画面,色彩鲜明,历历在目。

这是一种“暖风熏得游人醉”“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意境。词人回味意气风发的少年生活,是为下文表现人生苦多乐少,中年颠沛流离、晚年老境孤寂凄凉做反衬。

壮年听雨,地点是“客舟”中,这便寓有漂泊他乡、人生无定的意味。当时的情景是:在“江阔云低”的肃杀气氛中,凄厉的西风里传来声声“断雁”的哀鸣。

“断雁”,即掉队的大雁,写出其孤独寂寥。在这悠悠的天地中,词人抑郁难平,饱受颠沛流离、寂寞难耐之苦。

词人回味壮年听雨的寂寞凄凉,既是与前文少年生活作比较,呈现出青春好梦的破碎,又是为下文写老年苦涩的境遇作铺垫。 老年听雨,地点是“僧庐下”,鬓已斑白。

词人在这里没有写景,而是用一生的感慨来抒情。“悲欢离合总无情”一句,“无情”即“有情”,道是无情却有情,这是词人饱经沧桑后的感叹。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句,更是无可奈何、万念俱灰的绝望之语。阶前雨滴,点点滴滴都敲痛词人之心。

这里有少年的憧憬,有壮年的哀愁,更有老年的难堪的孤寂之情。老年听雨这一部分,是这首词的重心,他回顾了词人的一生,言有尽而意无穷,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这首寥寥五十六字的小词,选取典型的情景,前后照应,互相对比,为词人的一生作了一部传记,同时,也为那个时代的文人作了一个写照。 蒋捷(生卒年不详),字胜欲,号竹山,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先世为宜兴巨族,咸淳十年(1274)进士。

宋亡,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其气节为时人所重。长于词,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

其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 、风格多样,而以悲凉清俊、萧寥疏爽为主。尤以造语奇巧之作,在宋季词坛上独标一格,有《竹山词》1卷,收入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疆村丛书》本;又《竹山词》2卷,收入涉园景宋元明词续刊本。

清代文学评论家刘熙载在他的著作《艺概》中说:“蒋竹山词未极流动自然,然洗练缜密,语多创获。其志视梅溪(史达祖)较贞,视梦窗(吴文英)较清。

刘文房(刘长卿)为五言长城,竹山其亦长短句之长城欤!”蒋捷的词作,被古人认为是填词的法度和标准。 许多词作,都表现出作者怀念故国的心情,抒发了丧失山河之恸。

如:“此恨难平君知否,似琼台涌起弹棋局。”“彩扇红牙今都在,恨无人解听开元曲”。

蒋捷的《虞美人·听雨》、《贺新郎·甚矣君狂》、《一剪梅·舟过吴江》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一剪梅·舟过吴江》中有句“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故后人又称其为“樱桃进士”。

蒋捷有《竹山词》、《小学详断》等著作传世。存词90余首。

周铁镇竺山有蒋捷墓。

3.【阅读这首散曲,回答问题

(1)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三句,诗人由写眼前景转为对昔日生活的回忆,其中“翠袖”“金杯”“玉手”就是诗人忆往昔欢乐生活时浓缩而成的意象。

昔日官场生活,翠袖殷勤劝酒,金杯错落频举,玉手弹奏琵琶,是多么的热闹,这里用的是以乐景写哀的反衬之法,与前面的“归雁横秋,倦客思家”形成强烈的对比,更凸见诗人此时的孤寂心境。 (2) 诗人在此以景结情,写出眼前的凄凉景象:回首茫茫天涯,只见一抹斜阳,几只远飞的寒鸦。

这是景语,又是情语;这既是实景,又是作者大半生人生路途的写照。苍凉微茫的景色,反映出诗人漂泊无依的情怀,倦客之心、思乡之情溢于笔端。

这首小令,既写“重阳”的美好,更写了游子的愁肠。此时正值秋高气爽,同时万物也开始萧疏。

大雁南归,更易引发游子思乡。秋野丰美多姿,而秋景却最令游子泪下神伤,给人一种沧桑的感觉。

前三句:“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 意思是说,面对着青山勉强整理头上的乌纱,归雁横越秋空,困倦的游子思念故家。这是诗人登高时所见之景,“秋”“归雁”之意象传出达出困倦游子对家的思念。

接下来,“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三句,诗人由写眼前景转为对昔日生活的回忆,其中“翠袖”“金杯”“玉手”就是诗人忆往昔欢乐生活时浓缩而成的意象。这里化用了宋代词人晏几道《鹧鸪天》中的“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写尽了宴客场景的繁华热闹。

昔日官场生活,翠袖殷勤劝酒,金杯错落频举,玉手弹奏琵琶,是多么的热闹,这里用的是以乐景写哀的反衬之法,与前面的“归雁横秋,倦客思家”形成强烈的对比,更凸见诗人此时的孤寂心境。 七、八两句,“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化用了苏轼的诗句:“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由于添加了“西风白发”这一意象,因而在意境上更胜一筹;同时,倒装加对偶的句式,韵律和谐,也可以看出诗人的匠心。这也是这首曲中的名句,是诗人有感于眼前之景,有思于今非昔比的境况而发出的深沉感慨:西风吹着满头白发,突然省悟到,人终有衰老之时,花亦有凋败之日,面对已凋谢的黄花,连蜂蝶都要发愁,何况人呢?人生易老,好景不常,游子不要留恋他乡。

末三句:“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这里又化用宋词人秦观的《满庭芳》的诗句“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综观全曲,一个“思”字贯穿全篇。诗人由眼前实景写起,触景生情,忆往昔欢乐事,更添今日思乡之愁,最后,以景结情,回顾漫漫天涯路,抒迟暮思归之情。

语言清丽,对仗工整,特别是巧妙地引前人诗词入曲,清雅自然,具有典雅蕴藉之美,堪称元散曲中的精品。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