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宋词名家论稿百度云

1. 唐宋词名家论稿

2. 唐宋词名家

唐宋词名家论稿

1."一分五统,华西好"以这个为题诗歌形式500到800字

1 叶嘉莹,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加拿大籍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曾任台湾大学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并受聘于国内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名誉研究员。

叶嘉莹,号迦陵。1924年7月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先祖系蒙古满族叶赫那拉氏。父叶廷元,字舜庸,幼承家学,熟读古籍,工于书法,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先任职于航空署,从事译介西方航空著作,后进入中国航空公司,任人事科长等职。母李玉洁,字立方,自幼受良好家庭教育,曾任教于一所女子职业学校,婚后辞去教职,侍奉翁姑,相夫理家。父母育有1女2子,叶嘉莹为长女。

主要著述

《迦陵论词丛稿》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中国古典诗歌评论集》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82

《迦陵论诗丛稿》 中华书局 1984

《从中西诗论的结合谈中国古典诗歌的评赏》(《求是学刊》1985年第5-6期)

《杜甫《秋兴八首》集说》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

《唐宋词十七讲》 岳麓书社出版社 1989.2

《中国词学的现代观》 岳麓书社 1990.7

《诗馨篇》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1.10

《李义山《海上谣》与桂林山水及当日政局 [敦煌资料] / 叶嘉莹 唐代研究论集 第二辑》 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 1992

《阮籍咏怀诗讲录》 天津教育出版社 1997

《杜甫秋兴八首集说》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7

《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7

《古典诗词讲演集》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7

《汉魏六朝诗讲录》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7

《唐宋词十七讲》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7

《迦陵论词丛稿》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7

《清词丛论》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7

《我的诗词道路》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7

《迦陵论诗丛稿》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7

《唐宋词名家论稿》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7

《迦陵文集 杜甫秋兴八首集说》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7

《叶嘉莹说词》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9

《迦陵论诗丛稿》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0

《清词丛论》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0

《 《陶渊明的饮酒诗》 台北:桂冠

《多面折射的光影 叶嘉莹自选集》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4

《南宋名家词讲录》 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5

《风景旧曾谙 [海外中文图书] : 叶嘉莹说诗谈词 / (加)叶嘉莹[著] Poetic Reminiscence : Professor Yeh Chia-ying on Chinese Poety》 香港 : 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 2004

《迦陵论诗丛稿》 中华书局 2005

《叶嘉莹自选集》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5

《叶嘉莹说中晚唐诗》 中华书局2008年1月版

《迦陵说词讲稿》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2 金开诚 男,1932年11月生,江苏无锡人,汉族。著名学者,历任北京大学副教授、教授,九三学社第七届中央委员、中央执行局委员、宣传部部长,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学院副院长,华夏文化纽带工程副主席。 专于文艺心理学及楚辞研究。著有《文艺心理学论稿》、《艺文丛谈》,编注有《楚辞选注》等。因病于2008年12月1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6岁。

金开诚多年致力于美学心理学的研究,出版了多本专著,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学术理论界备受尊重。近年来金开诚关注中国书法和传统文化的研究,发表了有其独特见解的书法理论文章。发表书法方面的学术论文有《中国书法艺术特征》、《颜真卿书法艺术概论》、《北京朝碑版的书法艺术――兼论南北朝两大书法艺术潮流》、《以“狂”继“颠”,气成乎技――怀素自叙帖赏析》《论秦汉简帛的书法艺术》《书法艺术的形式与内容》《书法艺术的动力与情性》,《中国书法艺术与传统文化》等二十余篇。合作著有《书法艺术美学》,主编《中国书法文化大观》等。作品和传

2.叶嘉莹《拆碎七宝楼台——谈梦窗词之现代观》的内容

那篇文章在cnki应该会有,最初发表在南开大学学报上。

后见于先生的《迦陵论词丛稿》。另外先生的书《唐宋词名家论稿》里也有三部分是吴文英的词。

我虽然有这几本书,但字数太多,没办法打上来,见谅。以下是叶先生《唐宋词十七讲》关于吴文英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主。

周济《宋四家词选》说:“梦窗立意高,取径远,皆非余子所及。”我个人以为吴词不是姜白石所能赶上的。

张炎《词源》贬吴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这是张炎的偏见。

他又说吴词“质实”,“质实”的结果是凝滞。可我以为吴词能从质实之中跳出来,他的空灵是在高处的变化。

周济还说他能“返南宋之清泚,为北宋之穠挚”。他一方面有南宋的安排勾勒,时间与空间错综的跳接;另一方面又保存了北宋强大的感发力量。

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成就。吴晚年是亲眼见到南宋逐渐消亡的。

从他词里可以看出感慨故国残山剩水的亡国之音。 三千年事残鸦外,无言倦凭秋树。

逝水移川,高陵变谷,那识当时神禹。幽云怪雨,翠萍湿空梁,夜深飞去。

雁起青天,数行书似旧藏处。 寂寥西窗久坐,故人悭会遇,同剪灯语。

积藓残碑,零圭断璧,重拂人间尘土。霜红罢舞,漫山色青青,雾朝烟暮。

岸锁春船,画旗喧赛鼓。 ----《齐天乐》与冯深居登禹陵 “三千年事残鸦外”。

从吴文英所生的时代推回到夏禹王的时代,已经有三千年之久了。多么远的往事啊!“残鸦外”三个字,用空间的苍茫表现时间的历史的苍茫。

“残鸦外”是说鸟的消失,“外”字表现远。三千年事,残鸦是消逝了,而万古的消沉更在残鸦的影外。

“无言倦凭秋树”。在他的时代,距离南宋的败亡已是不久了,他觉得满心的悲慨,感到这么疲倦。

这个“倦”,一方面是登上禹陵身体上的疲倦,一方面是心灵感到疲倦,即他觉得对于国家没有办法挽回这种局面。“秋树”是秋天凋零的树木,也正如南宋衰亡的国势。

“逝水移川,高陵变谷,那识当时神禹?”千年万世,禹王开凿治水的功业,流到今天。人世间经过多少次的盛衰,山川都变了,你从哪里认识夏禹王的功业?什么是“幽云怪雨,翠萍湿空梁”呢?“萍”,吴文英当年写的是不被人认识的“蓱”。

这就是人们讥讽他用字晦涩的缘故。可是你要知道写诗要浅白或晦涩,是在于你要传达什么样的感发,这才是最重要的。

吴文英要传达的是什么?会稽禹陵的旁边是禹庙,南宋时庙里边有一个木屋梁。相传南北朝时建庙,有一天大风雨冲下一段最好的楠木,就用它做了屋梁。

传说每当有风雨的时候,这个屋梁就变成一条龙,跳到会稽镜湖与湖里的一条真龙相斗。斗完后它还飞回来变成梁,梁上带来很多水草。

吴文英所要表现的是禹王的英灵不泯。他说“幽云怪雨”,一个真正的像禹王这样的英灵,死后在庙里边自然留有一些神迹。

“翠萍湿空梁”,它变成龙跟镜湖的龙打斗,回来带的萍草还是湿的。为什么么?因为这个梁曾经“夜深飞去”。

你如果不知道这个故事和他用字的险怪,句法的倒装,就会说吴文英的词不通。其实不是他不通,而是我们不懂。

不仅如此,禹陵不远地方有一座山叫宛委山,别名石匮山。这里有两个传说:一个说这是禹王藏书的地方;还有就是这里曾经发现了金简玉字的天书。

吴文英说我今天来到这里,不见藏书,只见“雁起青天”。远方有一行鸿雁飞起来了,排成一个“人”字,或者“一”字。

雁所写的那几行字,“数行书似旧藏处”,让我们想像那边的山头上,是果然有古代的藏书之所的。 他还有时间,空间的跳接。

“寂寥西窗久坐,故人悭会遇,同剪灯语”。这是回到家里,在西窗之下,我们寂寞地坐在一起。

他跟冯深居是老朋友,故人相见应该是很欢喜的事情,可是吴文英所写的是一种复杂的感情,因为他们白天凭吊了禹陵,而他们所生的时代是南宋衰亡的时代,所以他们带着这种寂寥的心情在西窗下久坐。想到我们这些老朋友,“悭”是短少的意思,“会遇”是说我们见面,我们的见面是如此之少,很难得相见,今天见面就“同剪灯语”,一同剪灯谈话。

剪灯相对语,有一种亲切的情意。 谈话就谈话好了,他又跳出来“积藓残碑,零圭断璧,重拂人间尘土”,上面长满苔藓的那个残余的碑。

碑有可能是那里果然有碑;还有就是禹陵那里有一个窆石,相传是埋葬禹王时,把他的棺材缒下去的一块大石头。“零圭断璧”,相传是当地人在禹庙地里发掘出来的。

圭、璧都是古代表示礼节、祭祀用的玉器。他们的谈话,有千年古史的兴亡,也有他们生平经历的悲欢离合

“积藓残碑,零圭断璧”,是他们白天看到的古物,也是他们的生平。他们就“重拂人间尘土”,把几十年的尘土擦掉,重新温习往事。

他是把个人经历跟千年的古史打成了一片。 “霜红罢舞”,周济说吴词可以“腾天潜渊”,高远的地方是果然高远,幽深曲折的地方是果然幽深曲折。

“霜红”回到了他开头的“秋树”。秋树经过霜,树叶变红了,红叶飘舞地落下来,等掉光的那一天,它就不舞了。

这是自其变者而观之,树叶有凋零,人间有寒暑。可是下面的“漫山色青青,雾朝烟暮”二句,写的却是自其不变者而观之的景象。

满山青青的山色。

3.求名家关于李煜的评论

南唐杂咏 郭磨

我思昧昧最神伤,

予季归来更断肠.

作个才人真绝代,

可怜薄命作君王.

王国维认为:“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而且还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此最后一句乃是针对周济在《介存斋论词杂著》中所道:“王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矣。”。王氏认为此评乃扬温、韦,抑后主。而学术界亦有观点认为,周济的本意是指李煜在词句的工整对仗等修饰方面不如温庭筠、韦庄,然而在词作的生动和流畅度方面,则前者显然更为生机勃发,浑然天成,“粗服乱头不掩国色”。

胡应麟《诗薮•杂篇》:

后主目重瞳子,乐府为宋人一代开山。盖温韦虽藻丽,而气颇伤促,意不胜辞。至此君方为当行作家,清便宛转,词家王、孟。

王世贞《弇州山人词评》:

花间犹伤促碎,至南唐李王父子而妙矣。

沈谦(徐釚《词苑丛谈》引语):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沈谦(沈雄《古今词话•词话》卷上引语):

后主疏于治国,在词中犹不失南面王。觉张郎中、宋尚书,直衙官耳。

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卷四:

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质重。李后主兼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

余怀《玉琴斋词•序》:

李重光风流才子,误作人主,至有入宋牵机之恨。其所作之词,一字一珠,非他家所能及也。

周之琦《词评》:

予谓重光天籁也,恐非人力所及。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

李后主词如生马驹,不受控捉。

毛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矣。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后主词思路凄惋,词场本色,不及飞卿之厚,自胜牛松卿辈。(卷一)

余尝谓后主之视飞卿,合而离者也;端己之视飞卿,离而合者也。(卷一)

李后主、晏叔原,皆非词中正声,而其词无人不爱,以其情胜也。情不胜而为词,虽雅不韵,何足感人。(卷七)

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

词至南唐,二主作于上,正中和于下,诣微造极,得未曾有。宋初诸家,靡不祖述二主,宪章正中,譬之欧唐褚薛之书,皆出逸少。

王鹏运《半塘老人遣稿》:

莲峰居士(后主别号)词,超逸绝伦,虚灵在骨。芝兰空谷,未足比其芳华;笙鹤瑶天,讵能方兹清怨?后起之秀,格调气韵之间,或月日至,得十一于千首。若小晏、若徽庙,其殆庶几。断代南流,嗣音阒然,盖间气所钟,以谓词中之帝,当之无愧色矣。

王国维《人间词话》: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

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尼采谓一切文字,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词,亦略似之。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感,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

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唯李后主之作及永叔、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

唐宋词名家

1.唐诗宋词元曲的知名作家

唐诗名家: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王白居易、诗鬼李贺,到李商隐、贺知章、张九龄、陈子昂、王之涣、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等很多,至于他们的诗作,很多很多,大家都熟悉。

宋词名家:从词妖李清照、李煜、辛弃疾,到范仲淹、柳永、张先、晏殊、欧阳修、杜安世、张伯端、韩维、王安石、韦骧、晏几道、张舜民、苏轼、黄庭坚、晁元礼、秦观等也有很多,至于他们的词作,当然也很多很多,不必举例。元曲,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2.唐诗宋词元曲的知名作家

唐诗名家: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王白居易、诗鬼李贺,到李商隐、贺知章、张九龄、陈子昂、王之涣、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等很多,至于他们的诗作,很多很多,大家都熟悉。

宋词名家:从词妖李清照、李煜、辛弃疾,到范仲淹、柳永、张先、晏殊、欧阳修、杜安世、张伯端、韩维、王安石、韦骧、晏几道、张舜民、苏轼、黄庭坚、晁元礼、秦观等也有很多,至于他们的词作,当然也很多很多,不必举例。

元曲,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