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词满江红(怒发冲冠满江红——岳飞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上片抒发作者为国立功满腔忠义奋发的豪气.下片抒写了作者重整山河的决心和报效君王的耿耿忠心.最后两句语调陡转平和,表达了作者报效朝廷的一片赤诚之心.肝胆沥沥,感人至深.全词如江河直泻,曲折回荡,激发处铿然作金石声,体现了作者悲愤,空有一腔报国热情,才能得不到伸展,爱国之情得不到表现.对当时官场及朝廷愤恨之情真情流露.。 2.满江红宋词您好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注释 怒发冲冠: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潇潇:形容雨势急骤。 长啸: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为古人的一种抒情举动。 等闲:轻易,随便。 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俘虏了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宋灭亡。 天阙:宫殿前的楼观。 译文 愤怒得头发冲掉了帽子,挡着栏杆的地方,纷纷的大雨刚刚停下。抬头远望,仰望着天空发出声音,雄壮的报国之心在怀中激荡。三十岁来的所得功名如同尘土,八千里路上经过多少风云。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到头发白了,才知道后悔。靖康之变的奇耻大辱,至今也还没有昭雪。大臣和人民的愤恨,何时才能消除啊!我要驾上战车,(像汉朝卫青一样)踏破贺兰山口。在实现雄心壮志的时候饿了就吃敌人的肉充饥,开玩笑的时候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等到向从前一样,收复旧日山河,穿着朝服向朝廷报告胜利的消息。 3.满江红 岳飞 宋词全文岳飞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今译】 倚在栏杆旁,我不由得怒发冲冠,一场潇潇秋雨刚刚停歇。 举目远望,仰天长啸,万千思绪,奔涌激烈。 为祖国奋斗,三十年的功名,自当视若尘土; 与敌人周旋,八千里的征程,何惧披星戴月。 千万不要随便虚掷了少年时光,等到头发白了才徒自悲切! 靖康年间的国耻啊,还没洗雪;臣子的复仇之恨啊,何时能灭? 驾起远征的战车吧,直把那贺兰山踏裂!壮志凌云,饿了就饱餐敌人肉; 谈笑风声,渴了就痛饮敌人血。 期待着这一天吧,让我们从头收拾好旧日的山河, 向祖国献捷。 4.满江红有哪些宋词《满江红·疏蕊幽香》 陆游 宋 疏蕊幽香,禁不过、晚寒愁绝。那更是、巴东江上,楚山千叠。敧帽闲寻西瀼路,亸鞭笑向南枝说。恐使君、归去上銮坡,孤风月。清镜里,悲华发。山驿外,溪桥侧。凄然回首处,凤凰城阙。憔悴如今谁领略,飘零已是无颜色。问行厨、何日唤宾僚,犹堪折。 《满江红 怀子由作》 苏轼:宋 清颖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恨此生、长向别离中,添华发。一尊酒,黄河侧。无限事,从头说。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衣上旧痕馀苦泪,眉间喜气添黄色。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 5.《满江红》是岳飞写的吗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流传千古的《满江红》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所作。 但 是,近代已故学者余嘉锡在《四库提要辩证》中的《岳武穆遗文》条下,却对《满 江红》的作者是否是岳飞提出了质疑。余嘉锡认为,这首词最早见于明代嘉靖十五年(1536年)徐阶编的《岳武穆 遗文》。 宋、元人的记载或题咏跋尾从未见过此词,但却突然出现于400年后的明 代中叶,不能不让人生疑。同时,收录者对此词出处一无所言,搞得《满江红》像 是来历不明的词。 再说,岳飞之子岳霖和孙岳轲,费尽艰辛搜求岳飞遗稿,但他们 所编的《岳王家集》中却未收录这首《满江红》,31年后重刊此书时,仍未收人该 词,这让人觉得很奇怪。 所以,余嘉锡认为《满江红》可能不是岳飞所作,而是明 人的伪作。 赞同余嘉锡看法的夏承焘还就词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一句加以研究,而 不是补充论断。夏认为,贺兰山位于今甘肃河套之西,南宋时属西夏,而不是金国 地盘。 岳飞率兵直捣的黄龙府,是在今吉林境内,“这首词若真出岳飞之手,不应 方向乖背如此!”夏承焘进一步考证:在明代,北方蒙古族鞑靼部就常从贺兰山人 侵甘、凉一带,明代弘治十一年(1498年),明将王越曾在贺兰山抗击鞑靼,打了 第一个胜仗,因此,“踏破贺兰山缺”在明代中叶只是一句抗战口号,在南宋是决 不会有的。 所以这首词出现于明代,正是作这首词的明代人说出了当时的地理形势 和时代意识。 1980年9月10日,台湾《中国时报》发表孙述宇的文章,他主要从词的内容 和风格上提出质疑。孙述宇认为《满江红》是一首激昂慷慨、英风飒飒的英雄诗, 而岳飞做过的另一首词《小重山》却是那样的婉转低回、失望惆怅,两首词的格调和风格大相径庭,不像出于同一人之手,因而也怀疑《满江红》的真伪。 但是:第一,贺兰山同“长安”、“天山” 一类地名一样,可用作泛称,岳飞就是把贺 兰山当作黄龙府。1980年12月15日香港《大公报》发表苏信的文章,认为西夏与 北宋向来都有战事,派范仲淹经略延安府,就是镇守边陲、防御西夏的。 这种对峙 局面直至真宗、仁宗贿赂求和才暂时安定下来。 岳飞当然熟悉50余年前的这段历 史,《满江红》一词提到的贺兰山,很可能就是借指敌境,不能简单地当作违背地 理常识。 第二,一些作品湮没多年。历久始彰,在文学史上是有先例的。 如唐末韦庄的 《秦妇吟》,湮没900余年才看到全文。有人还结合词句,根据史实,考证出岳飞写《满江红》的具体时间。 岳飞30 岁(1133年)执掌军事,因责任重大,身受殊荣,感动深切,乃作成此壮怀述志 的《满江红》词。故词中有“三十功名尘与土”一句。 岳飞从军后,南征北战,至 30岁时,计其行程,足逾八千里,故词中有“八千里路云和月”一句。岳飞30岁 时置守江州,适逢秋季,当地多雨,故词中有“潇潇雨歇”之句。 因而推断出, 《满江红》词是岳飞表达其真实感受,于宋绍兴三年(1133年)秋季九月下旬作于 九江。《满江红》词究竟是否出于岳飞手笔,论者意见不一。 不过,即使是怀疑《满 江红》为伪作者,也无法抹杀这首词的价值和历史影响,不管是否是岳飞所作, 《满江红》也仍然值得流传下去。 6.满江红诗词是什么意思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3]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注释】怒发冲冠:原指愤怒得都把帽子顶起来了,形容愤怒至极。潇潇:形容雨势急骤。长啸: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为古人的一种抒情举。等闲:轻易,随便。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贺兰山:在邯郸磁县境内。天阙:宫殿前的楼观。 【译文】我怒发冲冠,独自登高凭栏,阵阵风雨刚刚停歇。我抬头远望天空一片高远壮阔,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的功名如同尘土,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靖康年间的奇耻大辱,至今也不能忘却。我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啊!我要驾上战车,踏破贺兰山口。我满怀壮志,发誓喝敌人的鲜血,吃敌人的肉。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7.满江红 岳飞 宋词全文岳飞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今译】 倚在栏杆旁,我不由得怒发冲冠,一场潇潇秋雨刚刚停歇。 举目远望,仰天长啸,万千思绪,奔涌激烈。 为祖国奋斗,三十年的功名,自当视若尘土; 与敌人周旋,八千里的征程,何惧披星戴月。 千万不要随便虚掷了少年时光,等到头发白了才徒自悲切! 靖康年间的国耻啊,还没洗雪;臣子的复仇之恨啊,何时能灭? 驾起远征的战车吧,直把那贺兰山踏裂!壮志凌云,饿了就饱餐敌人肉; 谈笑风声,渴了就痛饮敌人血。 期待着这一天吧,让我们从头收拾好旧日的山河, 向祖国献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