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瘦了宋词 瘦了宋词1.形容人瘦的诗词宋 周邦彦 《解语花》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宋 司马光 《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宋 李清照 《醉花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汉 乐府民歌 《孔雀东南飞》指若削葱根,口若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宋 姜 夔 《踏莎行》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唐 杜 甫 《绝句漫兴》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宋 秦 观 《八六子》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宋 苏 轼 《洞仙歌》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倚枕钗横鬓乱.明 冯小青 《怨》瘦影自怜清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五代 李煜 《长相思》云一呙,玉一梭,澹澹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五代 冯延已 《蝶恋花》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2.李清照素以“瘦字入词名传千古的动人词句除新来瘦在《凤凰台上忆吹箫》有“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之句,清代文人陈廷焯评价为“婉转曲折,煞是妙绝”;当代词学大师唐圭璋称“‘新来瘦’三句,申言别苦。 较病酒悲秋为尤苦。” 在《如梦令》中有“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之句,黄蓼园在《寥园词选》中说:“‘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在《醉花阴》中有“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之句。据说,李清照写好《醉花阴》一词后,寄给了两地分居的丈夫赵明诚,“明诚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便3天3夜闭门写作,得15阕,与李清照的词混在一起请友人陆德夫赏鉴。 德夫玩之再三曰:“只有‘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绝佳。”。 3.宋词又“三影”“三瘦”之说,分别指得是什么,和所在的诗句是什么张先(990~1078) 北宋词人。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市)人。父张维,好读书,以吟咏诗词为乐。张先于仁宗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明道元年(1032)为宿州掾。康定元年(1040)以秘书丞知吴江县,次年为嘉禾判官。皇□二年(1050)晏殊知永兴军,任为通判。四年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嘉□四年(1059),知虢州。英宗治平元年(1064),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家居。此后常往来于杭州、吴兴之间,以垂钓和创作诗词自娱,并与赵□、苏轼、蔡襄、郑獬、李常诸名士登山临水,吟唱往还。直至逝世之年,尚有词作。 张先词在艺术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善于以工巧之笔表现一种朦胧的美。他以善于用"影"字著名。这些"影"字句,往往动中显静,以朦胧飘忽的景物反映出幽冷宁谧的意境。宋祁很赞赏他〔天仙子〕中的"云破月来花弄影",称之为"'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七引《□斋闲览》)。他自己也很得意于"云破月来花弄影",以及〔归朝欢〕的"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剪牡丹〕的"柳径无人,堕飞絮无影",因而自称"张三影"。清人李调元以为:"尚有一词(即〔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中'无数杨花过无影',合之应名'四影'。"(《雨村词话》)其他还有"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青门引〕),也写得不错。 一代词人李清照有许多不为人知的雅称别号,比如易安居士、正宗第一、婉约宗主、李三瘦等,其中,“李三瘦”是较为奇特且不好理解的一个。 所谓“三瘦”,是指李清照喜以“瘦”字入词,来形容花容人貌,并创造了三个因“瘦”而名传千古的动人词句。 在《凤凰台上忆吹箫》有“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之句,清代文人陈廷焯评价为“婉转曲折,煞是妙绝”;当代词学大师唐圭璋称“‘新来瘦’三句,申言别苦。较病酒悲秋为尤苦。” 在《如梦令》中有“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之句,黄蓼园在《寥园词选》中说:“‘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在《醉花阴》中有“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之句。据说,李清照写好《醉花阴》一词后,寄给了两地分居的丈夫赵明诚,“明诚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便3天3夜闭门写作,得15阕,与李清照的词混在一起请友人陆德夫赏鉴。德夫玩之再三曰:“只有‘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绝佳。” 4.描绘女人此生坎坷经历的宋词瘦了宋词的女子 轻轻打开宋词,淡烟,疏雨,一个瘦若梅花的女子,沾染着风花雪月的灵气,在济南的一隅款款走来。从此那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的闲愁,便瘦了山水,瘦了红尘。 你舞文弄墨,且歌且行,不为功名,只为爱情。兴尽之于,你饮醉婉约古典的文字,唱尽红尘的爱恨情愁;所到之处,你口噙唇齿留香的词韵,吟遍人间的悲欢离合。不经意间,满地黄花,堆积着的几多思念,便想瘦了你这位旷世才女;一叶轻舟,载不动的几多情愁,便苦瘦了你这位乱世佳人;三杯两盏,喝下去的几多爱恨,便醉瘦了你这位冷月花魂。从此,在风雨飘摇的南宋,情瘦,花瘦,你的人更瘦。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佳节依然,重九依旧。登高怀远,插遍茱萸,独少一人。东篱把酒,赏菊谁与共?日落黄昏,纵有暗香盈袖,离愁别恨又上心头。落花声里数流年,借酒消愁,强作欢言,信手弹落眉间的闲愁,仰首吐出心里的哀叹,然而附骨的相思,却无计消除。 独守空闺,孤枕难眠,夜半相思苦。你一弱女子,这千般思,万般念,凄凄戚戚,又怎一个、愁字了得!你一瘦红颜,这几番痴,几番醉,冷冷清清,又怎敌他、晚来风急?独上西楼,倚遍栏杆,望断天涯路,人归何处?连天衰草、眉锁清秋!愁熏千里,病起萧萧,渐渐的,你弱瘦成西风中凋零的黄花,一朵,一朵在宋词里款款飘落。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你对丈夫的那份痴情和疼爱,倾注与行云流水般的文字里,娓娓生动地叙述着自己的喜怒哀乐,淋漓尽致地品味着自己的爱恨情愁。与你相逢,执手相顾,泪眼迷离,好生害怕伤离惜别,只因作一次离别,便添一段新愁,更减一层清瘦。 日上帘钩,又尝离别苦。一腔情愁,你本想尽情倾吐,却怕误了丈夫的前程锦路,固纵有千般不舍,万般无奈,你依然心甘情愿为他朝思暮想,罗衫微坠;你依旧甘之如饴为他日愁夜瘦,衣带渐宽。昨夜西窗共入梦,今日长亭伤离别。站在离别的渡口,多少话,有苦难言;多少事,欲说还休。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醒来卷帘问花,只道绿肥红瘦。只是你惜花、叹花,迟暮之年,还有谁疼你,怜你?繁花凋零,散入红尘的仅是一地诗香;相思瘦尽,羽化人间的却是一帘幽梦。曾几何时和羞走,却把青梅嗅,如今花自飘零,水自流。阳关千遍,寻寻觅觅,渐行渐远。大宋也在你的浅唱低吟中逐渐孱弱消瘦。到最后,在风花雪月里,一瓣,一瓣,凋谢成纤纤墨字的宋词。 缓缓合上书扉,晓风,残月,一个瘦比黄花的女子,吟唱着爱恨情愁的幽怨,从宋词的一页悻悻离去。从此那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无奈,便瘦了宋词,瘦了古今。 5.宋词人比黄花瘦的前一句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蓠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的这首《醉花阴》词,表面上是写深秋佳节孤独寂寞的心绪,实则写得是重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 上片写秋凉情景,是薄雾浓云,这种阴郁的天气郁闷难耐,半夜的清冷孤单,独坐在室内百无聊赖地看着香炉里瑞脑香袅袅地青烟,消磨着无尽的寂寞哀愁。寥寥数语就把一个闺中少妇心事重重的愁态勾画了出来。在瑞脑消金兽的孤独感之后,紧接着是佳节又重阳,此乃弦外之音,暗示当此良辰佳节,丈夫不在身边。古人对重阳节非常注重,是亲人团聚、相携喝酒、登高之日。一个又字有着非常浓郁的感情色彩,突出的表现她的伤感情绪。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玉枕孤眠,纱厨独寝,该是怎样一种孤衾难眠的长夜呢?半夜凉初透不仅仅是时令转凉而带来的感受,而是更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啊。 下片更进一步抒怀,黄昏时节,独自把盏赏菊,已自神伤,而此时的菊花开得极盛极美,而暗香盈袖更形孤独难堪,暗指她无法排遣对丈夫的思念。后三句,写西风乍起,卷帘而入,使人愁思更深,以黄花来比喻人因相思而憔悴,衬托出莫道不消魂的深意。而一个瘦字,在整篇中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把愁字推向了最高峰,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震撼力。这里的帘卷西风运用了倒装句的表现形式,把正常的词序西风卷帘给倒装过来,这样不仅音韵铿锵,正好满足词的需要,而且用了两个高昂的阴平声西风放在句末,就突出了西风的意境,与词中的消魂和人比黄花瘦熔成一片,艺术效果非常显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