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的解释分为什么派

1. 宋词的解释

宋词的解释

1.宋词(带意思)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宴殊的

译文

填一曲新词演唱,斟一杯美酒品尝,眼前是和去年一样的天气、一样的亭台。那正在西下的夕阳不知几时能再回?无可奈何地看着花儿纷纷落下,又有似曾相识的燕子飞回来。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踏沙行(秦观)>

译文

漫雾遮没楼台,暗淡的月色蒙住津渡,桃源美境任你怎样盼望都是无法找到之处。怎能忍受这孤独的馆舍正紧紧关住春天的冷寒,特别是在杜鹃悲啼不停夕阳将暮。

驿站寄来了梅花,鱼雁传送到书素,堆砌起来的怨恨重重叠叠无法指数。郴江幸运而又悠然自得地环绕着郴山,为了何人又要流向潇湘去。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满江红》

译文

我怒发冲冠,独自登高凭栏,阵阵风雨刚刚停歇。我抬头远望天空一片高远壮阔。我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的功名如同尘土,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靖康年间的奇耻大辱,至今也不能忘却。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上战车,踏破贺兰山缺。我满怀壮志,发誓喝敌人的鲜血,吃敌人的肉。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译文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李之仪

译文

我住长江源头,君住长江末尾。天天思念你呵不见你,却共饮着一条长江水。这条江水何时止,这份离恨何时息?只愿你心像我心,我定不会负你的相思意。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

译文

不必去理会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着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走。竹杖和芒鞋轻捷的更胜过马,有什么可怕!我披着一身蓑衣,只管在风雨中过上它一生。

料峭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我感到有些微冷。山头初晴的斜阳却殷殷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我信步归去,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2.宋词的意思

此为送别词。词之上片由此番遽别,忆及上次分别后六年阔别的情景,自然地将眼前的伤离意绪反跌出来。下片运用想象手法,拟写友人边地的生活情状,委婉曲折地表达了鼓励他边塞建功立业的情意。

全词表情达意十分熨贴动人,表现手法别具一格,堪称送别词中的佳作。

开篇“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记得”二字将词带入对往事的回忆之中。武陵,今湖南常德市。“相见日”三字,虽极平常,但却包含着那次相聚中种种快乐的情事,极为明白而又十分含蓄。从那以后,他们阔别六年之久,两人都尝尽了天涯作客的况味。这一切,作者只用“往事堪惊”四字一笔抹过,简括地表现出辛酸沉痛,不堪回首的情绪。“回头双鬓已星星”,现见面,两人鬓发已经花白了。这句上片是关合前后的过渡句。正因为词人对他们的武陵相会有着美好的记忆,而对分别以来的生活感到很哀伤,所以,他非常希望刚刚重新见面的朋友能长期一起,以慰寂寞无聊之思,以尽友朋相得之欢。“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哪知道又要这样匆匆作别呢?“谁知”、“还与”的搭配,表达了作者对这次分别事出意料,与愿望乖违,但又不得不送友人登程的伤离情绪。虽说词只写江上杯酒相倾的一个细节,实际上,他们尽情倾诉六年阔别的衷肠,以及眼前依依惜别的情怀,都涵括里面了。

下片是对曾使君到达光州边地后生活和心境的想象。过片二句,上句有情有景,境界雄阔悲壮。寒日的傍晚,一派萧瑟的边塞上,铁马奔驰,红旗飘扬,士气高昂,真是令人激奋的场面。使君不仅身其中,而且还是长官和塞主。一般诗人的笔下,久守边城,则不免要流露出思归的凄怆之情。而这首词则一反常调,别出新意。作者想象曾使君为豪壮的军队生活所激发,根本不想离开边地,反而担心皇帝下诏书,命令他回京,“只愁飞诏下青冥”,使他不能继续呆那里。他何以要留恋边地呢?词的最后两句作了剖露:“不应霜塞晚,横槊看诗成。”“不应”,不顾。“霜塞晚”,呼应上文“寒日暮”。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串解这几句云:“言只恐诏宣入朝,不顾使君边塞,正有横槊之诗兴也。”横槊赋诗,语出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云“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后来引用它赞扬人的文才武略。

词从友人的角度想象,说他热爱雄壮的边塞生活,并有写诗赞美的豪兴。作为一首送别词,它的真正用意是勉励友人边塞上施展文武才干,为国立功。

此词写惜别之情,却一反常态,花费较多笔墨回忆六年阔别中两人天各一方、辛苦劳顿的种种情状,为抒写别情作了蓄势充足的铺垫。这种写法,具有较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显示了作者的高超才情。

3.宋词是什么意思

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宋代盛行的一种汉族文学体裁,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据《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

宋词是中国古代汉族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汉族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

后有同名书籍《宋词》。

4.经典宋词解释并赏析

李之仪 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赏析】

这首小令仅四十五字,却言短意长。全词围绕着长江水,表达男女相爱的思念和分离的怨愁。上片写相离之远与相思之切。用江水写出双方的空间阻隔和情思联系,朴实中见深刻。下片写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与热切的期望。用江水之悠悠不断,喻相思之绵绵不已,末以己之钟情期望对方,挚着恋情,倾口而出。全词处处是情,层层递进又回环往复,短短数句却感情起伏,语言明白如话,感情热烈而直露,很具乐府民歌风味。

5.宋词的注释是什么

宋代最有特色的文艺形式是词,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或者说词本是一种依照一定曲调配乐演唱的诗。

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做”词牌”,依调填词叫“倚声”。词在宋代的别称有“曲”、“杂曲”、“曲子词”、“乐府”、“琴趣”、“乐章”等,均与音乐有关。

另一个后世比较通行的别名“长短句”,从表面上看着眼点是文字表现上与传统五七齐言的诗不同,其实词句子的长短参差,还是因为曲调节拍的需要。词依音乐体段和节奏的不同,有“令”、“引”、“近”、“慢”等等分别。

令,也叫“小令”。慢词,古人从字数着眼,也称为“长调”。

词的分段叫“分片”,除单调外,一首词多由上、下两片组成,慢词有多至三四片者。 词在唐五代即由文人在民间创作的基础上引进教坊和诗坛,但所作仍以小令为主,齐言、杂言并存。

慢词的大量出现,则是北宋中期的创造。从此宋词曲调大盛,兼备众体,蔚为中国诗歌史上与唐诗并峙的另一个高峰。

两宋词坛的勃兴是在北宋建国七八十年之后的宋仁宗赵祯时期,代表作家有晏殊(991~1055)、欧阳修、张先(990~1078)、柳永等人。五代时,由于君主的提倡,南唐词坛特盛,晏殊、欧阳修等出自江南旧地的江西词人,沿袭南唐余绪,以风流自命,致力于创作短章小令、轻丽之词。

柳永开始大量创作慢词长调,为此后宋词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传世的柳永《乐章集》二百余首,慢词就占一百多。

著名的长调如《望海潮》(东南形胜)、《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以赋体的手法铺写都市生活和送别的场面,洋洋百余言,充分体现了慢词篇幅宏大、适于铺陈的特点,使宋词在唐代近体诗长于比兴的特点之外别树一帜。柳词的另一个贡献是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了宋词的题材,把词的描写范围由士大夫的小庭深院引向市中都会;同时普及了词的歌唱,使之成为雅俗共赏、“天下咏之”的文艺形式。

柳永词多为歌妓所作,故始终未脱”词为艳科”的传统束缚,这一缺点他与晏殊、欧阳修相同,另一位与柳永同时而齐名的张先,也不能免。其后以异军突起而主盟词坛的苏轼,在柳永开创的慢词长调的基础上,进一步“以诗入词”,完全突破了词的传统题材和传统风格,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品格,使之成为一种可以表现多方面内容的新诗体,因而为宋词的发展开辟了一个积极向上的新方向。

关于苏轼词风与柳永的不同,宋人有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俞文豹《吹剑续录》)的说法。“大江东去”即《念奴娇·亦壁怀古》,与此相类的还有《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后世以“豪放派”概括苏轼的词风,大抵正着眼于这一部分作品。

其实苏轼作词,刚柔相济,所著《东坡乐府》,其中婉约词亦不少。不过就文学史上的影响而言,最能代表苏词的,还是清雄之作。

苏轼作词,以意为主,常常突破词律的束缚。这一点曾引起恪守传统词法的后起作家如李清照等人的不满。

在当时,他的门人、著名词家秦观(1049~1100)也没有走他所开辟的道路。从秦观到李清照,一般被认为是婉约派词风的正宗。

秦观有《淮海词》传世,代表作如《踏莎行》(雾失楼台)、《鹊桥仙》(纤云弄巧),声情并茂,语工而美,继承了柳永赠妓之作的遗风,而词品比他要高。李清照曾撰《词论》,力主词“别是一家”之说。

传世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写深闺中的寂寞和年轻女子惜春的心情,具有反对封建礼教束缚的让会意义;晚年避乱江南所作的《声声慢》(寻寻觅觅),通过个人流离生活的描写,反映当时的民族灾难,以传统词风抒写深沉的爱国情怀,均是婉约词中思想价值较高的佳作。 北宋后期的重要词人还有周邦彦(1056~1121)。

周邦彦精通词律,能自度曲,宋徽宗时曾主持过中央音乐机关大晟府,是两宋注重音律一派词人承失启后的主要代表。著有《清真集》,以“本色”、“当行”盛行于世。

南宋前期主盟词坛的代表人物是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作为时代的歌手,辛弃疾一生写了大量的词,有《稼轩长短句》六百二十多首,著名的如《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词以寄之》、《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表现了当时重大的抗战、爱国主题,抒写了在把持朝政的投降派的排斥下,壮士报国无门的忧愤心情。

从艺术上讲,稼轩词继承了苏轼开创的豪放词风,将“以诗为词”进一步发展到“以文为词”,使宋词的思想和艺术都取得了空前的杰出成就。后世以“苏、辛”并称,但辛弃疾又自成特色,一时仿效或倾慕者如张孝祥、韩元吉、陆游、陈亮及稍后的刘过、刘克庄等,世称辛派词人。

南宋后期于辛词外别立一宗的是姜夔(1155?~1221?)。姜夔上承周邦彦,下开格律词派。

著有《白石道人歌曲》六卷,多自度曲,如《扬州慢》等自度曲十七首,均旁注音谱,是现存宋人词集中仅见的完整的词曲谱。其时及稍后词坛较有影响者如吴文英、史达祖、王沂孙、周密、张炎等。

6.苏幕遮周邦彦这首宋词的解释和赏析急用

作品原文 燎①沉香②,消溽暑③.鸟雀呼晴④,侵晓⑤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⑥,水面清圆⑦,一一风荷举⑧.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⑨,久作长安⑩旅⑾.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⑿轻舟,梦入芙蓉浦⒀. 注释 ①燎:烧. ②沈香:木名,其芯材可作熏香料.沈,现写作沉.沈(沉)香,一种名贵香料,置水中则下沉,故又名沉水香,其香味可辟恶气. ③溽(rù)暑:潮湿的暑气.沈约《休沐寄怀》诗:“临池清溽暑,开幌望高秋.”溽,湿润潮湿. ④呼晴:唤晴.旧有鸟鸣可占晴雨之说. ⑤侵晓:快天亮的时候.侵,渐近. ⑥宿雨:昨夜下的雨. ⑦清圆:清润圆正. ⑧一一风荷举:意味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荷叶都挺出水面.举,擎起.司空图《王官二首》诗:“风荷似醉和花舞,沙鸟无情伴客闲.” ⑨吴门:古吴县城亦称吴门,即今之江苏苏州,此处以吴门泛指江南一带.作者乃江南钱塘人. ⑩长安:原指今西安,唐以前此地久作都城,故后世每借指京都.词中借指汴京,今河南开封. ⑾旅:客居. ⑿楫:划船的短桨. ⒀芙蓉浦:有荷花的水边.有溪涧可通的荷花塘.词中指杭州西湖.唐张宗昌《太平公主山亭侍宴》诗:“折桂芙蓉浦,吹萧明月湾.” 浦,水湾、河流.芙蓉,又叫“芙蕖”,荷花的别称. 译文: 细焚沉香,来消除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鸟雀鸣叫呼唤着晴天(旧有鸟鸣可占雨之说),拂晓时分我偷偷听它们在屋檐下的“言语”.荷叶上初出的阳光晒干了昨夜的雨,水面上的荷花清润圆正,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荷叶都挺出水面. (看到这风景)我想到遥远的故乡,何日才能回去啊?我家本在吴越一带,长久地客居长安.五月,我故乡的小时候的伙伴是否在想我,划着一叶扁舟,在我的梦中来到了过去的荷花塘(词中指杭州西湖). 赏析一 周邦彦的词以富艳精工著称,但这首《苏幕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清新自然,是清真词中少数的例外.此词作于神宗元丰六年(1083)至哲宗元祐元年(1086)之间,当时周邦彦久客京师,从入都到为太学生到任太学正,处于人生上升阶段.词以写雨后风荷为中心,引入故乡归梦,表达思乡之情,意思比较单纯. 上阕先写室内燎香消暑,继写屋檐鸟雀呼晴,再写室外风荷摇摆,词境活泼清新,结构意脉连贯自然,视点变换极具层次.词中对荷花的传神描写被王国维《人间词话》评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为写荷之绝唱. 下阕再由眼前五月水面清圆,风荷凌举的景象联想到相似的故乡吴门的五月的风物,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相思之情淋漓尽致. 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段落极为分明.一起写静境,焚香消暑,取心定自然凉之意,或暗示在热闹场中服一副清凉剂,两句写境静心也静.三、四句写静中有噪,“鸟雀呼晴”,一“呼”字,极为传神,暗示昨夜雨,今朝晴.“侵晓窥檐语”,更是鸟雀多情,窥檐而告诉人以新晴之欢,生动而有风致.“叶上”句,清新而又美丽.“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则动态可掬.这三句,实是交互句法,配合得极为巧妙,而又音响动人.大意是:清圆的荷叶,叶面上还留存昨夜的雨珠,在朝阳下逐渐地干了,一阵风来,荷叶儿一团团地舞动起来.这像是电影的镜头一样,有时间性的景致.词句炼一“举”字,全词站立了起来,动景如生.这样,再看“燎沉香,消溽暑”的时间,则该是一天的事,而从“鸟雀呼晴”起,则是晨光初兴的景物,然后再从屋边推到室外,荷塘一片新晴景色.再看首二句,时间该是拖长了,夏日如年,以香消之,寂静可知,意义丰富而含蓄,为下阕久客思乡伏了一笔. 下阕直抒胸怀,语词如话,不加雕饰.己身旅泊“长安”,实即当时汴京(今开封).周邦彦本以太学生入都,以献《汴都赋》为神宗所赏识,进为太学正,但仍无所作为,不免有乡关之思.“故乡遥,何日去”点地点时,“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实为不如归去之意.紧接“五月渔郎相忆否”,不言己思家乡友朋,却写渔郎是否思念自己,这是从对面深一层写法.一结两句,“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即梦中划小舟入莲花塘中了.实以虚构的梦景作结,虽虚而实,变幻莫测. 这首词构成的境界,确如周济所说:“上阕,若有意,若无意,使人神眩.”(《宋四家词选》)而周邦彦的心胸,又当如陈世所说:“不必以词胜,而词自胜.风致绝佳,亦见先生胸襟恬淡”《云韶集》.足见周邦彦的词以典雅著称,又被推为集大成词人,其词作固然精工绝伦,而其思想境界之高超,实尤为其词作之牢固基础. 赏析二 此词由眼前的荷花想到故乡的荷花.游子浓浓的思乡情,向荷花娓娓道来,构思尤为巧妙别致.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主要描绘荷花姿态,下片由荷花生发开去,梦回故乡. “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这里写的是一个夏日的清晨,词人点燃了沉香以驱散潮湿闷热的暑气.鸟雀在窗外欢呼着,庆祝天气由雨转晴.在词人眼里,鸟雀仿佛有着人一样的喜怒哀乐,她们也会“呼”也爱“窥”,如同调皮的孩子一般活波可爱.这几句描写看似漫不经心,实际上作者是在为下面写荷花的美丽做感情上的铺垫.“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国学大师王国维评:“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先不说神理如何,但是字句的圆润,就足以流传。

7.宋词10篇+解释

高阳台 作者:王沂孙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① 残雪庭阴,轻寒帘影,霏霏玉管春葭②。

小帖金泥,不知春在谁家。相思一夜窗前梦,奈个人、水隔天遮③。

但凄然,满树幽香,满地横斜④。 江南自是离愁苦,况游骢古道⑤,归雁平沙。

怎得银笺,殷勤与说年华。如今处处生芳草,纵凭高、不见天涯。

更消他,几度春风,几度飞花。【注释】 ①周草窗:南宋著名词人周密,字公谨,号草窗。

越中:泛指今浙江绍兴一带。 ②玉管春葭:葭:芦苇,这里指芦灰。

③满树幽香二句:林逋《山园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此化用其意。

④横斜:指梅花的影子。 ⑤游骢:指旅途上的马。

【翻译】 庭院背阴处尚有残雪堆积,透过帘幕,也还能感到轻寒。玉管中葭灰飞扬,不知不觉已到了立春时节。

门前虽然已经有金泥帖,却不知道春光到来了谁家的亭阁?我对你相思若渴,梦中迷离隐约相见,无奈终究被天水阴遮。待梦境醒来时,更加凄然伤心,只见满树幽香,地上都是疏影横斜。

江南离别自然充满愁苦,何况在古道上策马。都在羁旅天涯,只见飞雁归落平沙。

如何能在信笺之上,诉说自己空度年华。如今处处长满芳草,纵然登上高楼眺望,也只能见萋萋芳草遍布天涯。

更何况,(人生)还能经受几度春风,几番飞红落花。兰陵王·卷珠箔 作者:张元干 卷珠箔①。

朝雨轻阴乍阁②。阑干外、烟柳弄晴,芳草侵阶映红药。

东风妒花恶。吹落梢头嫩萼。

屏山掩、沉水倦熏,中酒心情怕杯勺。 寻思旧京洛③。

正年少疏狂,歌笑迷著。障泥④油壁⑤催梳掠。

曾驰道⑥同载,上林⑦携手,灯夜初过早共约。又争信飘泊? 寂寞。

念行乐。甚粉淡衣襟,音断弦索。

琼枝璧月春如昨。怅别后华表,那回双鹤。

相思除是,向醉里、暂忘却。【注释】 ①箔(bó) :竹帘。

②乍阁(zhà ɡé):初停。阁:停止,同“搁”。

③旧京洛:指北宋汴京、洛阳。 ④障泥:挂在马腹两边,用来庶挡尘土的马具。

这里指代马。 ⑤油壁:用油漆涂饰车壁的华丽车辆。

⑥驰道:秦代专供帝王行驶车马的道路。这里指代表京城的大道。

⑦上林:秦、汉时苑名,专供帝王行猎的场所,这里泛指京都园林。【翻译】 轻雨绵绵,柳条随风轻拂,仿佛在迎接奏春天。

芳草的碧色映着新开的芍药花,衬托得更加鲜红。可恶的东风嫉妒花朵,一阵无情的风将梢头上娇嫩花叶吹落。

我把屏风紧掩,沉水香也懒得再熏。因喝酒会醉,总是怕看见酒盅。

回想从前在洛阳汴京,正是少年时代,时常纵情欢乐,也曾迷恋于歌舞表演者。常常准备好华丽的车马,催促美人快些出发游玩。

曾经同乘一辆车奔驰在宽广的大街上,也曾携手在上林苑里一起开怀。刚刚玩完热闹的元宵佳节,又早早约定佳期再见。

不想会有今日,到处漂泊孤单如浮萍?寂寞啊寂寞,更加思念当日相依相伴的情人。恐怕她衣上的香粉已经消淡,琴弦上也久不弹奏。

自从和她分别之后,至今没有音信,也不知她的面容,是否还和以前一样冠压群芳。怅恨分别之后,一切都在变化,万事如过眼烟云,不知何时能化作一只仙鹤,飞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

我的相思之情无法忘却,只能在酒醉的时候,才能暂时忘却。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 作者:赵令畤 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

红杏枝头花几许?啼痕止恨清明雨①。 尽日沉烟香一缕②,宿酒醒迟,恼破春情绪③。

飞燕又将归信误,小屏风上西江路④。【注释】 ① 止:犹“只”。

② 沉烟:点燃的沉香。 ③ 宿酒:昨蜍所饮的酒。

恼:撩惹。恼破:恼煞,极尽烦恼。

④ 西江:古诗词中常泛称江河为西江。【译文】 想要减掉罗衣,可是寒气还没有退去。

珠帘也无心卷起,一个人在深闺中闲居。红杏枝头的花不知还剩几许,美丽的面庞尚有啼痕,只恨这清明时的细雨。

终日无聊闷坐,看着沉香的轻烟一缕。昨夜喝闷酒而大醉,今早醒来得太迟。

被惜春的情怀所困,心中充满了愁绪,飞回的燕子又耽误了带来回信,我泪眼凄迷,呆呆地望着小巧的屏风,那上面画的是遥远的西江的水路。《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作者:柳永 伫倚危楼(1)风细细,望极(2)春愁,黯黯(3)生天际(4)。

草色烟光(5)残照里,无言谁会(6)凭阑(7)意。 拟把(8)疏狂(9)图一醉,对酒当歌,强(10)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11)终不悔,为伊消得(12)人憔悴。【注释】 (1) 伫倚危楼:长时间依靠在高楼的栏杆上。

伫,久立。危楼,高楼。

(2) 望极:极目远望。 (3) 黯黯:心情沮丧忧愁。

(4) 生天际: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 (5) 烟光: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

(6) 会:理解。 (7) 阑:同“栏”。

(8) 拟把:打算。 (9) 疏狂:狂放不羁。

(10)强(qiǎng)乐:勉强欢笑。强,勉强。

(11)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 (12)消得:值得,能忍受得了【翻译】 我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微风拂面一丝丝一细细,望不尽的春日离愁,沮丧忧愁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

碧绿的草色,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掩映在落日余晖里,默默无言谁理解我靠在栏杆上的心情。 打算把放荡不羁的心情给灌醉,举杯高歌,勉强欢笑反而觉得毫无意味。

我日渐消瘦下去却始终不感到懊悔,宁愿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神色憔悴。

8.宋词和解释

雨霖铃①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②初歇。都门帐饮③无绪, 留恋处,④兰舟摧发。⑤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⑥ 念去去千里烟波,⑦ 暮霭沈沈楚天阔。⑧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晚风残月。此去经年,⑨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 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⑩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 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 永用为词调。又名《雨霖铃慢》。上下阕,一百零三字,仄 韵。

②骤雨:阵雨。

③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 设宴饯行。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④留恋处:一作 “方留亦处”。

⑤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 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

⑥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 。一作“凝咽”。

⑦去去:重复言之,表示行程之远。

⑧暮霭:傍晚的云气。沈沈:深厚的样子。楚天:南天。古时 长江下游地区属楚国,故称。

⑨经年:一年又一年。

⑩风情:男女恋情。

【简析】

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 亭送别的情景。上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 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 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 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下片述怀,承“念”字而来,设 想别后情景。‘多情自古伤离别,那堪冷落清秋节。念宵酒 酲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 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今宵酒醒何处”,遥接 上片“帐饮”,足见虽然“无绪”却仍借酒浇愁以致沉醉; “杨柳岸、晓风残月”,则集中了一系列极易触动离愁的意象 ,创造出一个凄清冷落的怀人境界。“此去”以下,以情会 景,放笔直写,不嫌重拙,由“今宵”想到“经年”,由“ 千里烟波”想到“千种风情”,由“无语凝噎”想到“更与 何人说”,回环往复又一气贯注地抒写了“相见时难别亦难” 的不尽愁思。

声声慢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