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浣溪沙古诗词翻译

1. 浣溪沙古诗词

浣溪沙古诗词

1.浣溪沙苏轼古诗及诗意赏析要精华,赏析少一点,急.

衣巾在风中簌簌作响,枣花随风飘落.村子的南北头响起剿车的支呀声,是衣着朴素的农民在卖黄瓜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于是敲开一家村民的屋门,问可否喝口茶赏析:《浣溪沙》这首词是苏轼43岁(1078)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那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这组词就是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的. “簌簌衣巾落枣花”从枣花落到衣巾上的声音开端,反映了一位关心人民生活的太守对雨后农村新景象的喜悦之情.枣花落在衣巾上的声音是轻微的,但在作者的耳里却是那么真切.“村南村北”概括“缲车”声,说明作者听得多么认真,多么细心,多么兴奋.“牛衣古柳”,作者换一个角度来写他对蔬菜丰收的喜悦心情.三句话,三个画面,似乎东鳞西爪,毫无联系.可是用谢雨的路上这条线串起来,就让人感到这幅连环画具有很强的立体感.这一组画面,不仅色彩美,而且有音乐美.无论是簌簌的落花声,嗡嗡的缲车声,还是瓜农的叫卖声,都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生动地展现出农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上片写的是农村生产劳动的繁忙景象,下片转入写谢雨途中行路的艰辛.走了一村又一村,这时已是日高天热,人也走得口干舌燥,加上酒困,睡意也上来了,不由得想起以茶解渴,以茶提神.“试问”一词用得十分讲究,既写出了作者满怀希望想讨杯茶解渴的心情,又担心农忙季节,农家无人,自己不便贸然而入的心情.信笔写来,不事雕琢,但却栩栩如生,刻画出一位谦和平易近人的知州形象,将一位太守与普通农民的关系写得亲切自然.全词有景有人,有形有声有色,乡土气息浓郁,为宋词题材开拓了新的天地. “敲门试问野人家”,词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词人敲门的结果怎样呢?喝到茶没有?农民是怎样招待他的呢?词中未作一个字的交代,留给读者去想像,更是余味无穷.这就是古典诗词中所讲究的“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浣溪沙》词中有“簌簌衣巾落枣花”一句,实为“枣花簌簌落衣巾”的倒文;杜甫《秋兴》一诗中有“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原意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主宾倒置的同时,宾语“香稻粒”、“碧梧枝”还被拆开分属主宾位置.对于古典诗歌诗句的倒置,清人洪亮吉说:“诗家例用倒句法,方觉奇峭生动”.。

2.浣溪沙古诗原文

浣溪纱 李煜词

转烛飘蓬一梦归,欲寻陈迹怅人非,天教心愿与身违。

待月池台空逝水,荫花楼阁谩斜晖,登临不惜更沾衣。

浣溪沙 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浣溪沙 李清照

小院闲窗春己深,

重帘未卷影沈沈,

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

细风吹雨弄轻阴,

梨花欲谢恐难禁。

和词代表作:

苏轼《一浣溪纱》

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黄庭坚《二浣溪纱》

新妇滩头眉黛愁,女儿浦口眼波秋,惊鱼错认月沉钩。

青箬笠前无限事,绿蓑衣底一时休,斜风吹雨转船头。

朱敦儒《三浣溪纱》

西塞山边白鹭飞,吴兴江上杨柳低,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将风里戴,绿蓑衣向雨中披,斜风细雨不须归。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宋]张孝祥

霜日明霄水蘸空,

鸣鞘声里绣旗红。

淡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

一尊浊酒戍楼东。

酒阑挥泪向悲风。

你要的是哪首?

3.浣溪沙诗句所有版本,名句是.

一、浣溪沙-(宋)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①,村南村北响缲车②.牛衣古柳卖黄瓜③.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④.二、浣溪沙1-苏轼 游蕲水①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②.潇潇暮雨子规啼③.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④!休将白发唱黄鸡⑤.三、浣溪沙(宋)-苏轼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1 细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2.雪沫乳花浮午盏3,蓼茸蒿笋试春盘4.人间有味是清欢.四、浣溪沙-髻子 苏轼 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玉鸭薰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五、浣溪沙-李清照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六、浣溪沙(宋)-李清照 照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疏钟己应晚来风.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七、浣溪沙-李清照 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沈沈,倚楼无语理瑶琴.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八、浣溪沙-李煜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九、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十、浣溪沙-晏殊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栏干影入凉波.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酒醒人散得愁多.十一、浣溪沙-晏殊 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晚来妆面胜荷花.鬓亸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一场春梦日西斜.十二、浣溪沙-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十三、浣溪沙-苏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十四、浣溪沙-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十五、浣溪沙-张先楼 倚春江百尺高,烟中还未见归桡,几时期信似江潮?十六、浣溪沙-晏几道 二月和风到碧城,万条千缕绿相迎,舞烟眠雨过清明.妆镜巧眉偷叶样,歌楼妍曲借枝名.晚秋霜霰莫无情.十七、浣溪沙-(宋)晏几道 唱得红梅字字香,柳枝桃叶尽深藏.遏云声里送离觞.才听便拼衣袖湿,欲歌先倚黛眉长.曲终敲损燕钗梁.十八、浣溪沙-晏几道 日日双眉斗画长,行云飞絮共轻狂.不将心嫁冶游郎.溅酒滴残歌扇字,弄花熏得舞衣香.一春弹泪说凄凉.十九、浣溪沙-苏轼 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樽前呵手镊霜须.二十、浣溪沙-苏轼 徐州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村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睢盱.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归来说与采桑姑.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排踏破篟罗裙.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麻叶层层檾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二十一、浣溪沙-苏轼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二十二、浣溪沙-赵令畤 水满池塘花满枝.乱香深里语黄鹂.东风轻软弄帘帏.日正长时春梦短,燕交飞处柳烟低.玉窗红子斗棋时.二十三、浣溪沙-纳兰 容若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二十四、浣溪沙-纳兰容若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二十五、浣溪沙-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4.古诗《浣溪沙》全文

原文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作者简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 临川(今属江西)人。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

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淑密使。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

卒谥元献。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为当时词坛耆宿。

《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二句,传诵颇广。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又编有类书《类要》,今存残本。 注释 [1]“去年”句:语本唐人邓谷《和知己秋日伤怀》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

[2]香径:花园里的小路。 译文 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

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

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

(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 词牌由来 《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名,后用为词调。

沙,一作“纱”。有杂言、齐言二体。

唐、五代人词中,见于敦煌曲子词者,均为杂言;见于《花间》、《尊前》两集,多为齐言,亦有杂言。至北宋,杂言称为《摊破浣溪沙》(破七字为十字,成为七言、三言两句);齐言仍称为《浣溪沙》(或《减字浣溪沙》)。

浣溪沙简介 浣溪沙,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纱》或《浣沙溪》。上下片三个七字句。

四十二字。分平仄两体。

平韵体流传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韩偓词,是正体。

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

仄韵体始于南唐李煜。另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韵位不变。

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又有《小庭花》、《减字浣溪沙》等二十余种异名。 浣溪沙(四十二字,沙或作纱,或作浣纱溪)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后阕头两句往往用对仗。)

词牌格式 浣溪沙 双调四十二字,前段三句三平韵,后段三句两平韵 韩 偓 宿醉离愁慢髻鬟(韵) 可仄平平可仄韵 六铢衣薄惹轻寒(韵) 可平平仄仄平韵 慵红闷翠掩青鸾(韵) 平平可仄仄平韵 罗袜况兼金菡萏(句) 可仄可平平仄仄 雪肌仍是玉琅玕(韵) 可平平仄仄平韵 骨香腰细更沈檀(韵) 可平平仄仄平韵 名家作品。

5.浣溪沙古诗

1、【宋代】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古诗词鉴赏】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2、【清代】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古诗词鉴赏】词中道出了今日的酸苦,即那些寻常的往事不能再现,亡妻不可复生,心灵之创痛也永无平复之日。其中有怀恋,有追悔,有悲哀,有惆怅,蕴藏了复杂的感情。

3、【宋代】李清照《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古诗词鉴赏】这首反映爱情的小令,词语鲜明生动而不失其朴直。

只要把它放在被封建礼教重重包裹的那个时代,只要不带任何世俗偏见,便会发现易安笔下的这个秀外慧中的少女多么可爱,她对幸福、自由的追求又是多么真挚、炽烈、大胆;从而也会惊叹这首词多么质朴深刻、生气盎然。4、【唐代】韦庄《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

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惟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古诗词鉴赏】自从与心上人分离之后,令人朝思暮想,彻夜无眠。月下凭阑,益增相思。

不知几时才能再见,携手共入长安。这首词,叙离别相思之情,含欲言不尽之意。

缠绵凄恻,幽怨感人。5、【宋代】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古诗词鉴赏】山下溪水潺湲,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

松柏夹道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时值日暮,松林间的杜鹃在潇潇细雨中啼叫着。

这是一幅多么幽美宁静的山林景致啊!6、【宋代】晏殊《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晚来妆面胜荷花。

鬓亸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一场春梦日西斜。

【古诗词鉴赏】末句“一场春梦日西斜”,方始点明,原来上边五句所写的,都是昼眠梦醒后的情景。女子睡起,粉融香汗,重理明妆。

“春梦”,谓刚才好梦的短暂。慵困无聊,闲愁闲恨,全词之意,至此全出。

7、【宋代】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古诗词鉴赏】每一次春来,就是一次伤春的体验。

词人之心,很早就发出了“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的愁怨。然而他们的命运也往往是一年年地品尝春愁。

8、【宋代】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

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

黄昏疏雨湿秋千。【古诗词鉴赏】暮春时节,春光融融,闺房中檀香氤氲,一个少妇正欹枕凝神。

如果认为画面中的少妇只是属于慵懒、无聊那种类型的女性,整日价沉溺于沉香、花钿、山枕之中,那就错了。李清照有着男性作家无以比拟的细腻而丰富的情感世界,是一个对大自然与外部世界有着极为敏锐的感悟,以及强烈的关注与渴念的女性。

9、【宋代】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

酒筵歌席莫辞频。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古诗词鉴赏】悲年光之有限,感世事之无常;慨叹空间和时间的距离难以逾越,慨叹对已逝美好事物的追寻总是徒劳,在山河风雨中寄寓着对人生哲理的探索。

词人幡然感悟,认识到要立足现实,牢牢地抓住眼前的一切。10、【明代】杨基《浣溪沙》软翠冠儿簇海棠,砑罗衫子绣丁香。

闲来水上踏青阳。风暖有人能作伴,日长无事可思量。

水流花落任匆忙。【古诗词鉴赏】农历三月三日为古上巳节,是时倾城于郊外水边洗濯,祓除不祥。

《论语》谓:“暮春者,春服既成,浴乎沂,风乎舞雩。”晋时曲水流觞,至唐赐宴曲江,倾都修禊踏青,均是此意。

此词所写,正是这一古老风俗沿袭至明代的情况。全词情景交融,自然流畅。

6.浣溪沙 古诗

1、韦庄《浣溪沙·清晓妆成寒食天》 清晓妆成寒食天,柳球斜袅间花钿,卷帘直出画堂前。

指点牡丹初绽朵,日高犹自凭朱栏,含嚬不语恨春残。2、苏轼《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

黄童白叟聚睢盱。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

归家说与采桑姑。3、辛弃疾《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 北陇田高踏水频。

西溪禾早已尝新。隔墙沽酒煮纤鳞。

忽有微凉何处雨,更无留影霎时云。卖瓜声过竹边村。

4、宋·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5、宋·苏轼《如梦令·为向东坡传语》 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

别后有谁来? 雪压小桥无路。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7.诗歌鉴赏《浣溪沙》姜夔

●浣溪沙 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 姜夔 雁怯重云不肯啼. 画船愁过石塘西. 打头风浪恶禁持.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 一年灯火要人归. 姜夔词作鉴赏 这首词写还家过年之情.过年是中国家庭天伦之乐的重要体现.家往往是中国人人生理想的起点和躲风避雨的港湾.特别是对多年飘泊在外的游子,家的感觉异常温馨.白石一生布衣,以清客身份依人篱下,辗转飘泊,除夕不能回家过年,已是常事.宋宁宗庆元二年丙辰(1196)除夕前五日,白石从无锡乘船归杭州(当时白石移家杭州,依张鉴门下),途中经过吴松,遂作此词. “雁怯重云不肯啼.”起笔写向空中.大雁无声,穿过重云,飞向南方.南方温暖,对大雁来说,是一温馨的家.长空彤云重重密布,雁儿心情紧张,故说“怯”字.但雁儿急于回家,一个劲往南飞,故不肯啼.此一画面,恰成词人归心似箭的写照.妙.“画船愁过石塘西,次句写出自己.石塘,苏州之小长桥所在.句中著一愁字,便似乎此一画船,是载了满船清愁而行.又妙.既是归家,又有何愁?原来是:”打头风浪恶禁持.“歇拍展开水面.头指船头.恶者,甚辞,猛也、厉害也.禁持,摆布也,禁,念阴平.都是宋人口语.满河风浪,猛打船头,阻挡词人归路. 人间有风浪猛打船头.天上,有重云遮拦鸟道.又怎得令人不愁!然而,南飞之雁,岂是重云所可遮拦?归家之人,又岂是风浪所能阻挡?“春浦渐生迎棹绿”.过片仍写水面,意境却已焕然一新.浦者水滨,此指河水.河水涨绿,渐生春意,轻拍桨橹.虽云渐生,可是春之一字,冠于句首,便觉已是春波骀荡,春意盎然.歇拍与过片,对照极其鲜明.从狂风恶浪过变而为春波荡漾,从风浪打头紧接便是春波迎桨,画境转变之大,笔力几于回天. 真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诗)的突兀感和欣悦感.笔峰骤转,却不显得生硬,两相对照,只觉笔意轻灵,意境超逸.时犹腊月,词人眼中之河水已俨然是一片春色,则此时词人之心中,自是一片温暖.“小梅应长亚门枝.”下句更翻出想象.离家已久之词人,揣想此时之家中,门前小梅,新枝生长,几乎高与门齐了.此一意境,何其馨逸,又何其温柔.小梅之句,颇似有一番喻意,暗示儿女之生长.经年飘泊在外之人,每一还家,乍见儿女又长高如许,其心情之喜慰,可想而知.小梅应长亚门枝,正是这种人生体验之一呈现.“一年灯火要人归.”结笔化浓情为淡语.除夕守岁之灯火,一年一度而已矣.灯火催人快回家,欢欢喜喜过个年.一笔写出家人盼归之殷切,亦写出自己归心之急切.此是全幅词情发展之必然结穴,于淡语中见深情. 此词的显著艺术特色,是以哀景写欢乐,以淡笔写浓情.上片以雁怯重云,画船载愁,浪打船头等惨淡景象反衬归家之欢欣,下片的春浦渐绿,小梅长枝,灯火催归等淡语写想法的浓情.。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