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论语古诗词 论语古诗词1.二十条论语古诗简单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温故而知新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6.温知知新.7.见贤思齐.8.学而不厌.9.循序渐进1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1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后凋也?12.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13.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1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1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1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17.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1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9.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20.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21.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22.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23.言必信,行必果24.小不忍,则乱大谋.25.道不同,不相为谋.26.既来之,则安之.27.有教无类.28.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2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30.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论语古文白话文对照学而第一『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10』子禽问於子贡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3』有子曰:「信近於义,言可复也。恭近於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为政第二『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说:"《诗》三百篇,用一句话概括它,可以说:'思想内容没有邪曲的东西.'"『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5』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於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6』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7』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9』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儿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1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2』子曰:「君子不器。」『13』子贡问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6』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己。 」『1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18』子张学干禄。 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馀,则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19』哀公闻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20』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勤,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勤。」『21』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 』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2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23』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2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八佾第三『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2』三家者以雍彻。 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於三家之堂?」『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4』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齐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5』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6』季氏旅於泰山。 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7』子曰:「君子无所争。 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8』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为也?」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矣。」『9』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微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微也。 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微之矣。 」『10』子曰:「□,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 3.古诗词、论语、、、、《论语·子罕》中有以下一段,供您参考: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以下是繁体的原文和译文,供您参考: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译文】颜渊感叹着说:“老师之道,越抬头看,越觉得高;越用力钻研,越觉得深。看看,似乎在前面,忽然又到后面去了。[虽然这样高深和不容易捉摸,可是]老师善於有步骤地诱导我们,用各种文献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一定的礼节来约束我的行为,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我已经用尽我的才力,似乎能够独立地工作。要想再向前迈进一步,又不知怎样着手了。” 4.论语和文言文(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1.指学过的内容. 2.助词,无意.3..助词,无意.4.他的优点 (4)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5)孔子: 孔子不饮盗泉之水 (君子不饮盗泉之水) 苟政猛于虎 等等 孟子 :孟母三迁(主要讲孟子的目前带着孟子搬了三次家) (6)孟子:成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孔子:成语“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它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择其善者而从之,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人之不善就引以为戒,反省自己,是自觉修养的精神。这样,无论同行相处的人善于不善,都可以为师。这样的精神和态度,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8)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5.论语、古诗、名人名言,有关学习的句子1.学无止境。 —— 荀子2.学者先要会疑。——程颐3.学然后知不足。 —— 礼记4.活到老学到老。—— 谚语5.学习永远不晚。 —— 高尔基6.重复是学习之母。 —— 狄慈根7.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孔子8.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9.单学知识仍然是蠢人。 —— 歌德10.学贵得师,亦贵得友。—— 唐甄11.师以质疑,友以析疑。 —— 李惺12.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董仲舒13.学问难穷,帮亲师取友。 —— 汤斌14.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孔子15.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 陆佃16.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 —— 袁牧17.背得烂熟还不等于掌握知识。—— 蒙田18.爱学出勤奋,勤奋出天才。 —— 郭沫若19.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20.学问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 —— 李嘉图2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22.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的情人。 —— 佚名2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 佚名24.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 《增广贤文》25.刀要磨才锋利,人要学才聪明。—— 越南谚语26.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 —— 弗莱格27.闻见广则聪明辟,胜友之而学易成。—— 魏源28.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 —— 弗莱格29.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张载3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颜真卿31.学者观书,每见每知新意则学进矣。 —— 张载32.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 —— 弗莱格33.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曹雪芹34.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 乌申斯基35.不向前不知道路远,不学习不明白真理。—— 谚语36.在学习中取得知识,在战斗中取得勇敢。 —— 佚名37.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 吴晗38.惜时、专心、苦读是做学问的一个好方法。 —— 蔡尚思39.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40.作者不一定能写到老,但是他一定应该学到老。 —— 佚名41.游手好闲的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 —— 约·贝勒斯42.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 —— 加菲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