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寒食古诗词 寒食古诗词1.关于寒食的古诗1.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送别》 2.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____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3.媪引浓妆女,儿扶烂醉翁。____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4. 田舍清明日,家家出火迟。____王建《寒食》 5.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____韩偓《夜深 / 寒食夜》 6.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____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7. 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____周邦彦《兰陵王·柳》 8.近寒食人家,相思未忘苹藻香。____史达祖《寿楼春·寻春服感念》 9.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____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2.用寒食节的来历和古诗寒食的意思写一篇小练笔.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是 孟云卿天宝年间科场失意后,曾流寓荆州一带,过着极为贫困的生活.就在这样的飘泊流寓生活中的一个寒食节前夕,他写下了这首绝句.那么寒食节的来历是什么呢?我们来一起探讨下. 于寒食节的起源有不同说法.民间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介子推. 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封赏有功之臣.唯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逼其下山.谁知介子推母-子宁愿被烧死也不肯出来.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绵山改名为介山,并修庙立碑.同时,还下令在介子推遇难的这一天,“寒食禁火”,举国上下不许烧火煮食,只能吃干粮和冷食. 古代的人们都非常崇敬介子推的气节,“寒食禁火”的习俗,被后人流传下来,形成了寒食节这个特殊的纪念节日.。 3.寒食节诗句《和子由寒食》 苏轼 寒食今年二月晦,树林深翠已生烟。 绕城骏马谁能借,到处名园意尽便。 但挂酒壶那计盏,偶题诗句不须编。 忽闻啼贝惊羁旅,江上何人治废田。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途中寒食》 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上冢》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寒 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日献郡守 张友正 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 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 4.【寒食诗意】"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春意浓郁,笼罩全城.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蕴意深远.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5.描写寒食节的古诗描写寒食节的古诗如下: 一、《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二、《寒食野望吟》 唐·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译文:乌鹊啼叫发出聒噪的声音,在昏暗的高大树木下,是哪家在清明寒食的节日里哭泣?风吹动空旷野外中的纸钱,纸钱飞舞,陈旧的坟墓重重叠叠,上面已经长满了绿草。海棠花与梨花掩映着白杨树,这都是生死离别的地方啊。亡者在昏晦的黄泉中听不到我们的哭声,来祭奠的人在傍晚潇潇的雨声里回去了。 6.关于寒食节的古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翃《寒食 / 寒食日即事》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孟云卿《寒食》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清晓妆成寒食天,柳球斜袅间花钿,卷帘直出画堂前。——韦庄《浣溪沙·清晓妆成寒食天》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7.寒食的诗意古诗意思诗意:春天的长安城中,热闹繁华,处处飞花,寒食节东风吹拂着御柳。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五侯的家中。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关于寒食的词句还有: 1、云薄月昏寒食夜,隔帘微雨杏花香。——唐·韩翭《寒食夜有寄》。 此写寒食节之夜月暗云淡、微雨袭帘、杏花飘香之景。 2、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翃《寒食》。 春天的长安,没有一处不飞舞着落花。寒食节御苑的柳枝在东风的吹动下摇曳生姿。 3、一百五日寒食雨,二十四番花信风。——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诗句描写节气与花信的关系。“一百五日”对“二十四番”,数量词对数量词;“寒食雨”对“花信风”,是节候相对。二句相对成文,文字工整,音律和谐,故成为人们乐道的名句。 4、马踏春泥半是花。——唐·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此写寒食节时春雨绵绵、落花满地的情景。 5、红杏枝头寒食雨,燕子泥新,不住飞来去。——宋·毛滂《蝶恋花》。 泥新,燕子衔新泥筑巢。此写寒食节时燕子忙筑巢、春雨湿红杏的情景,颇富诗情画意,读之让人陶醉。 6、落花寂寂啼山鸟,杨柳青青渡水人。——唐·王维《寒食·上作》。 此写落花飘飞静无声,众鸟啼鸣春山中,杨柳青青望如烟,依依行人渡河去的情景。此二句正常语序应是“落花寂寂山鸟啼,杨柳青青人渡水”,之所以文字上有上述之倒置,是为了符合诗律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