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古诗词情景运用题及答案

1. 古诗词情景

古诗词情景

1.古诗情景

题目应该是西江而不是江西吧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原文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译文

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枝头的喜鹊,清爽的夜风吹来了蝉儿的鸣叫。

稻花飘香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听得阵阵田蛙歌唱。

稀疏的星星刚还远挂天边,转眼滴滴细雨酒落山前。

过去的小客店还在村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指茅店)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辛弃疾曾两次罢官,隐居在上饶(今属江西省)的带湖,前后将近二十年。这首词是词人在隐居时期里写的,词牌下原有小题:“夜行黄沙道中”。黄沙,就是黄沙岭,在上饶西部。词中描写农村夏夜的清新景色,抒发词人的闲适心情。

上片写的大约是前半夜的景象:明月初升,山林顿时变得明亮起来,惊动了在枝上栖息的山鹊和蝉;清风吹拂,把它们的叫声送到夜行人的耳中;田野间弥漫着稻花的香气,水中的青蛙不断地鸣叫;一路上都可以听到出来纳凉的人们在谈论着今年的丰收。词人在夜行中见到、听到这一切,他内心的喜悦是可想而知的。这些描写在艺术上也是很动人的。从一方面看,词人正是用农村夏夜里特有的声音——蝉鸣、鹊啼、蛙叫、人声来渲染欢乐的气氛;从另一方面看,这些声音又全都是从夜行人的听觉中反映出来的,他能清晰地听到这一切,反过来又表现了夏夜的寂静。这正是寓静于动的写法,能够引起读者丰富的想像。

下片写的是后半夜的景象: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当词人走到山前时,雨点飘落下来,他知道骤雨将至,想要找个地方避雨。说来也巧,当他忙忙转过溪头时,一眼就看到了他过去曾经见过的那家茅店,依然在社林旁边。不用说,词人这时的心情是何等欣慰呀!

这首词上片写景其实是烘托,下片写避雨才是词人本意所在,也是词的意趣所在。在山野里夜行遇雨而又能找到避雨的地方,这种乐趣不是身历其境的人是不容易体会到的。

2.情景交融的古典诗词有哪些呢

三种不同的情景交融类型: 第一种是景中藏情式,虽不言情,但情藏景中往往显得情深意浓,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第二种是情中见景式.这种意境的创造方式,往往是直抒胸臆.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第三种是情景并茂式.是以上两种方式的综合,抒情与写景达到了浑然一体的程度.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jì)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xiāng)阳向洛阳.。

3.古诗名句情景填写

1.(百川动到海,何时复西归。 )是啊,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死后;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我们的日子呢,却是一去不复反、返。不抓住今天,永远期盼明天,幸运会向你招手吗?

2。梅,自古以来就倍受人们的称赞。要说古人赞颂梅的诗句,就更是数不胜数了。(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便是一个例子。梅独自傲立于风雪中的顽强精神,确实令人感慨万千。

3。(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 )不错,桃花的花瓣上还带着昨夜的露珠,还不停地催促其他的小花儿快开放;笼罩在烟雨之中的柳树绿得翠生生的,绿得碧澄澄的,此情此景真令人心旷神怡。

4。中秋佳节,手捧香甜的月饼,凝神眺望着雪白的月亮,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远在大连的表弟,心里默默祈祷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5。虽是战火连连,兵慌马乱,但望湖楼酒家却依旧是一片灯红酒绿,歌舞生平,歌女搔首弄姿,这真是(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达官贵人竟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这被侵占的地何时才能收复?

6。爷爷70大寿,亲朋好友都前来祝贺。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可爷爷却叹息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接住(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爷爷,你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呢。爷爷笑了。

7。大雪下了整整一夜,第二天造成,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推门一看( 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 ),雪压冬林,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 {或者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8。我做事情拖拖拉拉,每天晚上做家庭作业总是要到九点钟,爸爸在我的书桌上贴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提醒我做时间的主人。

{或者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