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小题1: 春天来了,白色的荠菜花开满田野,土地耕好了,又逢春雨,群鸦在新翻的土地上觅食。诗人万种思绪染白了头发,即使春天的美景也无法排解愁苦,只能借(赊)酒浇愁(2分)。作者借景抒情,以乐景写哀情(1分,“乐景写哀情”必有),恬静而又生机勃勃的农村景象,衬托出作者内心的愁苦和无可奈何的情绪,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2分)。 小题2: 村民悠闲自在,生活过得井然有序,牛栏左右的空地上种满了桑麻(1分)。春耕刚完,新蚕刚生,春播未及,不知谁家的年轻媳妇,穿着白衣青裙,趁着大忙前的闲暇赶着走娘家(2分)。写出了农村的清新、恬静、闲适(1分)。 小题1: 试题分析:对于景和情要分别分析。先描绘相关语句的景色,然后根据对全诗情感的理解分析情感(手法、情感),与景物描写相关的抒情手法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移情于景、寓情于景,乐景反衬爱情。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作品画面的理解,结合相关诗句描写画面:景色、人物。然后概括画面的特点、意境、氛围。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回答问题答:“又”字表明,狐兔已经不止一次群游。历史上的朝代几经兴废,长安这座古代的都城,也一再变化。 表达了诗人怀古伤今的惋惜之情。2。 答:下阕开始直抒胸臆,“君莫上,古原头,泪难收”,直接抒发了哀愁;接着融情于景,夕阳西下洒下余晖,塞北大雁已经南飞,浩荡渭水滚滚东流,在这壮阔而悲切的气象中,融入了作者浓重的哀愁。 1。 试题分析:全词工丽哀婉,情韵悠长上片从眼前景物写起,阿房废址,汉代荒丘,成了狐兔群游之所。昔日豪华,已成春梦。 抚今追昔,不胜悲愁。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 试题分析:这首词吊古伤今,表现了身处偏安局面,不胜今昔之感的情怀,下片着重抒情。眼前景象,悠然往事,惟见塞雁南来,渭水东流。 黄昏时候,益觉伤感。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小题1:春天来了,一场春雨刚过,平原上开满了荠菜花;(2分)在刚翻耕过的土地上,一群群鸟在起落着觅食。(2分)描绘了农村恬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春天景象。(1分) 小题2:作者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色,乡村生活的古朴宁静,(2分)词人越写闲适、古朴,越是让人联想到“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所流露出来的那种烦闷和无奈的情绪。(2分)反衬自己内心的不平静,这就是壮志难酬、年龄徒增的惆怅。(2分) 小题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敖阔诗歌意境的题目,答题时先对景物进行描绘,然后概括意境(画面特征),注意意境概括要准确“恬静而又充满生机“。 小题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情感的题目,诗歌情感要注意题目、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词语,此题注意注释中的“被罢官落职、不得不退居田园时所作”词中的“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一定要搞清此词表面是恬淡之景,实际是“无奈、愁苦”之情。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后面题鹧鸪天辛弃疾春入平原荠菜花,【小题1】上阕:春入平原,荠菜花开,新耕雨后,群鸦觅食。 下阕:牛栏边种有桑麻,新妇趁闲走娘家。【小题2】写作手法:反衬(或以乐景写哀情)情怀:(1)面对生机勃勃的春天,词人联想到自己罢官的现 实,报国无门而徒增惆怅之情。 (2)面对闲适的村居生活,词人感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不甘又无可奈何。【小题1】试题分析:此题可从词的上下阙中找出描写的自然景物,展开联想想象,描绘画面,语言力求优美。 如“平原”“荠菜花”“雨”“群鸦”“牛栏”“桑麻”等,描绘的是一幅春意盎然、鸟语花香美好景色。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小题2】试题分析:可抓住描写景物及人物的关键词,分析其表现手法,根据营造的景物氛围来体会其情感。 这首词采用了以景写人、以事写人,故侧重的是心情和遭遇。 由注释可知,此时的词人被罢官而闲居,“春无奈”“酒”“生涯”表现了词人的政治生涯不顺,借酒浇愁的无奈,由此可体会出,作者描写春天的美好,是为了反衬自己内心的哀愁,故运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后面题小题1:上阕:春入平原,荠菜花开,新耕雨后,群鸦觅食。 下阕:牛栏边种有桑麻,新妇趁闲走娘家。 小题2:写作手法:反衬(或以乐景写哀情) 情怀:(1)面对生机勃勃的春天,词人联想到自己罢官的现 实,报国无门而徒增惆怅之情。(2)面对闲适的村居生活,词人感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不甘又无可奈何。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可从词的上下阙中找出描写的自然景物,展开联想想象,描绘画面,语言力求优美。如“平原”“荠菜花”“雨”“群鸦”“牛栏”“桑麻”等,描绘的是一幅春意盎然、鸟语花香美好景色。 小题2: 试题分析:可抓住描写景物及人物的关键词,分析其表现手法,根据营造的景物氛围来体会其情感。这首词采用了以景写人、以事写人,故侧重的是心情和遭遇。由注释可知,此时的词人被罢官而闲居,“春无奈”“酒”“生涯”表现了词人的政治生涯不顺,借酒浇愁的无奈,由此可体会出,作者描写春天的美好,是为了反衬自己内心的哀愁,故运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 6.阅读《唐诗宋词鉴赏长辞典》,抄录经典的唐诗,宋词各10首,按“原【宋词】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解】: 1.何时了:无时可了,永无了时。 2.又东风:东风又飘,意又过去了一年。 3.雕阑玉砌:指南唐故宫。 4.问君:是假设词,是自己问自己。 【赏析】: 此词为感怀故国之作。 通篇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自问,将词人度日如年,悲恨相续的惨痛心境全然委婉展现。全词明白如话,不用典,纯以白描直抒胸臆,真实感人。 *浪淘沙* 李煜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阑, 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注解】: 1.潺(chan2)潺:流水声,这里指雨声。 2.阑:残尽。 3.罗衾(qin1):丝绸做的被子。 4.一晌:一会儿,片刻。 【赏析】: 此词为怀念故国之作。春雨晓寒,象征着身为臣虏的凄凉处境。 梦里“一晌贪欢”,表明现实的屈辱生活不堪忍受。全词从梦境与现实、过去与现在的对比中,将词人怀念故国、悔恨、囚居的凄婉心情曲曲传出,感人肺腑。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钬。 剪不断,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注解】: 1.深院锁清秋:即清秋锁于深院之中。用一“锁”字,与作者当时的处境、感情有关。 2.“剪不断”两句:形容愁绪纷乱,难以排遣。 【赏析】: 这首词是李煜自述囚居生活,抒写离愁的词作。 上片描写作者秋夜独处的情景,作者借这冷落的环境,抒发怀恋故国之情。下片直抒胸臆,作者难以言状的离愁进行形象化地、细致入微地揭示。 “剪不断、理还乱”表现了艺术手法的娴熟,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 *秦楼月* 向子 [左“讠”右“湮”的右边] 芳菲歇, 故园目断伤心切。 伤心切,无边烟水, 无穷山色。 可堪更近乾龙节, 眼中泪尽空啼血。 空啼血,子规声外, 晓风残月。 【注解】: 1.芳菲歇:谓花草凋零。 2.故园:这里指故国,沦陷的国土。 3.乾龙节:指农历四月十三日,北宋钦宗皇帝的生日。 4.子规:杜鹃鸟。 【赏析】: 词抒写故国沧桑之悲。 上片写在百花凋谢的暮春,登高远眺中原故国,然注入眼中的却是无边的烟水,无穷的山色,因而感到伤心欲绝。下片写钦宗的生日已越来越近,而他此时却身陷金廷,囚居北方。 此词虽是小令,意蕴却颇深厚,词人通过对故园的思念,表达了沉痛的国王沦陷之悲。 *阮郎归* 周密 江南江北雪漫漫, 遥知易水寒。 同云深处望三关, 断肠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 消除此恨难。 频闻遣使问平安, 几时鸾辂还? 【注解】: 1.同去:即彤云,指将雪之时天空的阴云。 2.三关:即淤口关、益津关、瓦桥关。 3.鸾(luan2)辂(lu4):皇帝的车驾,代指徽、钦二帝。 【赏析】: 这是一首伤悼旧君之作。 上片写行进在大雪迷漫的鄱阳道上,联想到被囚禁在漠北苦寒之地的徽、钦二帝,柔肠寸断。下片倾诉内心不可抑制的亡国之恨。 词写得慷慨悲壮,感情强烈,其忠君爱国之心显露无遗。 周密 (1232-约1298),字公谨,号草窗、四水潜夫、弁阳老人等,济南(今属山东)人。 前期作品主要是寄情山水,吟花咏月,多伤感语;后期作品主要是故国之思,黍离之情,多悲慨语。 *忆王孙* 李重元 萋萋芳草忆王孙, 柳外楼高空断魂。 杜宇声声不忍闻。 欲黄昏, 雨打梨花深闭门。 【注解】: 杜宇:即杜鹃鸟,鸣于春末,鸣声如“不如归去”,其声悲苦。 【赏析】: 此词表现了古代妇女那种内向型的心态。 首句是因春日见芳草萋萋而引起,次句是登楼望远、犹不见伊人归影的必然结果。末句尤比兴深远,言有尽而意无穷。 李重元 (生平不详),宋宣和间人。南宋黄[上"日"下"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七录其《忆王孙》(春、夏、秋、冬)词四首,其中春词最佳。 *临江仙* 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 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 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 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西今多少事, 渔唱起三更。 【注解】: 1.午桥:即午桥庄,在今河南洛阳南。 2.豪英:此指文人雅士,作者的友人。 3.长沟流月:月光随波流去,也比喻时光流逝。 4.堪惊:可惊。 5.看新晴:雨后初晴的月夜景色。 6.渔唱:渔歌。 7.三更:午夜。 【赏析】: 词为抚今追昔之作。 词写自己青年时豪情逸兴,与流亡时思想生活形成鲜明对照。上片追忆往昔在洛阳时良朋聚集的豪情雅兴。 下片以“二十余年如一梦”承上转下,抒发感慨。在艺术表现上,忆旧写的意气豪爽,笔力奇放;抒情写的苍凉慷慨,思远意长。 陈与义 (1090-1139),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 官至参知政事。其词与朱敦儒的风格相近,颇有清旷之气。 而作于南渡后的词,在清旷中带上了较多的悲怆。有《无住词》《简斋集》。 *贺新郎* 张元干 曳杖危楼去。 斗垂天、沧波万顷, 月流烟渚。 扫尽浮云风不定, 未放扁舟夜渡。 宿鼻鸣鼍鼓。 谁伴我,醉中舞。 十年一梦扬州路。 倚高寒,愁生故国, 气吞骄虏。 要斩楼兰三尺剑。 遗恨琵琶旧语。 谩暗涩、铜华尘土。 唤取谪仙平章看。 过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