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高适的诗歌最显著的风格是什么

1. 高适的诗歌

高适的诗歌

1.高适的诗句有那些

别董大二首(其一)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二首(其二) 高适 六翮飘飖私自怜, 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 今日相逢无酒钱. 封丘作 封丘作 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 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 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 悲来向家问妻子,举家尽笑今如此. 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尽付东流水. 梦想旧山安在哉,为衔君命日迟回. 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 卷211_1 「铜雀妓」高适 日暮铜雀迥,秋深玉座清.萧森松柏望,委郁绮罗情. 君恩不再得,妾舞为谁轻. 卷211_2 「塞下曲」高适 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 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卷211_3 「塞上」高适 东出卢龙塞,浩然客思孤.亭堠列万里,汉兵犹备胡. 边尘涨北溟,虏骑正南驱.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 惟昔李将军,按节出皇都.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 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倚剑欲谁语,关河空郁纡. 卷211_4 「蓟门行五首」高适 蓟门逢古老,独立思氛氲.一身既零丁,头鬓白纷纷. 勋庸今已矣,不识霍将军. 汉家能用武,开拓穷异域.戍卒厌糠核,降胡饱衣食. 关亭试一望,吾欲泪沾臆. 边城十一月,雨雪乱霏霏.元戎号令严,人马亦轻肥. 羌胡无尽日,征战几时归. 幽州多骑射,结发重横行.一朝事将军,出入有声名. 纷纷猎秋草,相向角弓鸣. 黯黯长城外,日没更烟尘.胡骑虽凭陵,汉兵不顾身. 古树满空塞,黄云愁杀人. 卷211_5 「效古赠崔二」高适 十月河洲时,一看有归思.风飙生惨烈,雨雪暗天地. 我辈今胡为,浩哉迷所至.缅怀当途者,济济居声位. 邈然在云霄,宁肯更沦踬.周旋多燕乐,门馆列车骑. 美人芙蓉姿,狭室兰麝气.金炉陈兽炭,谈笑正得意. 岂论草泽中,有此枯槁士.我惭经济策,久欲甘弃置. 君负纵横才,如何尚憔悴.长歌增郁怏,对酒不能醉. 穷达自有时,夫子莫下泪. 卷211_6 「钜鹿赠李少府」高适 李侯虽薄宦,时誉何籍籍.骏马常借人,黄金每留客. 投壶华馆静,纵酒凉风夕.即此遇神仙,吾欣知损益. 卷211_7 「东平留赠狄司马(曾与田安西充判官)」高适 古人无宿诺,兹道以为难.万里赴知己,一言诚可叹. 马蹄经月窟,剑术指楼兰.地出北庭尽,城临西海寒. 森然瞻武库,则是弄儒翰.入幕绾银绶,乘轺兼铁冠. 练兵日精锐,杀敌无遗残.献捷见天子,论功俘可汗. 激昂丹墀下,顾盼青云端.谁谓纵横策,翻为权势干. 将军既坎壈,使者亦辛酸.耿介挹三事,羁离从一官. 知君不得意,他日会鹏抟. 卷211_8 「过卢明府有赠」高适 良吏不易得,古人今可传.静然本诸己,以此知其贤. 我行挹高风,羡尔兼少年.胸怀豁清夜,史汉如流泉. 明日复行春,逶迤出郊坛.登高见百里,桑野郁芊芊. 时平俯鹊巢,岁熟多人烟.奸猾唯闭户,逃亡归种田. 回轩自郭南,老幼满马前.皆贺蚕农至,而无徭役牵. 君观黎庶心,抚之 。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2.高适的边塞诗和岑参的边塞诗的异同

高适、岑参边塞诗虽有相同之处,但由于各自的家庭背景、人生经历不同,两人的诗歌同中有异,各有千秋,高适的边塞诗具有现实主义的风格,岑参的边塞诗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高适的诗苍凉悲壮,岑参的诗雄奇瑰丽.唐代的边塞诗人可以分为几类.一类是未曾到过边塞而写边塞题材的,如李昂、崔国辅.一类是曾经游历过边塞的,如崔颢.再一类就是曾在边塞居住和任职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高适和岑参都称得上是真正的边塞诗人,两人年轻时都曾游历过河朔的燕赵,壮年时又双双到边塞从军.就唐代的边塞诗来说,高、岑齐名,风格也相近.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说:“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但是高适的诗,悲壮之中透着雄浑;岑参的诗,悲壮之中带着峭拔.高诗“尚质主理”,岑诗“尚巧主景”.岑参去边塞,多少有些被动不得已的因素,到边塞后,才开始写边塞题材的作品,诗篇越来越多;高适去边塞是积极主动的,他写边塞诗,始于早年的河朔之游,到他任封丘县尉以及河西陇右节度幕府掌书记时,诗作慢慢减少了,而到他任淮南节度使后,诗作就几乎没有了.史称高适年五十始为诗,其实恰好相反.因为高适写诗,是想借此沽名钓誉,到他五十岁入幕以后,诗的作用已经不大了.相比之下,岑参的诗中融进了更多的心血和真情.高适的诗颇有古风,句中有许多的人生感慨,表面看来似乎更具有可读性.而岑参的诗则更多地包蕴了六朝以来近体诗的成就,想象丰富,格律多变,具有更多的创造性和诗学诗艺的特色.高适近之于儒,岑参近之于道.高适注重人生实践,岑参则在诗歌艺术史上占据极高的地位.他们二人,既有阅历和诗风上的相同之处,又存在着性情和具体诗歌特色上的差异.就其差异而言,二者又恰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 高适反映现实问题要超过岑参.他的诗歌在反映现实的深度方面超过同时许多诗人,应时而生的追求不朽功名的高昂意气,与冷峻直面现实的悲慨相杂糅,使其诗歌创作颇多感慨而不失高亢,深雄浑厚,有一种感慨悲壮的美.二.描写边塞风光,民域风情上,岑参超过高适.在立功边塞的慷慨豪情的支配下,诗人印象中的军旅生活、边塞风物、民域风情,全都变得神奇瑰丽起来,并热情地加以歌颂,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艺术上的不同:一.高适将自己的个人边塞见闻,观察思考和功名志向糅为遗一体,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二.岑参的诗歌中带有感性的色彩,讲究感觉印象,浪漫的想象,飘逸的描写,寓情于景.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雪夜风吼、飞沙走石,这些边疆大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是一种值得欣赏的奇伟美.三.高适的七言歌行多用律句骈语,但并不繁于文采华丽,而是以纵横顿宕,气质深雄和浑厚的骨力取胜.岑参七言歌行纵横顿宕、舒卷自如体势十分灵活.一、思想、题材上的不同.高适边塞诗的思想内容比较深刻,善于以政治家敏锐的眼光来观察、分析边塞现状,把战争与国家安危、人民苦乐联系起来,胸怀大局,深入军营,大胆表达个人边防政见,同时对于亲历耳闻的军中矛盾也给予毫不留情的揭露.岑参边塞诗以瑰丽的笔调,描写带异域情调的新鲜事物或奇特风光,塑造了一个个千姿百态的艺术形象,内容丰富多彩.“二、艺术风格同中有异,表现手法各具特色.高适诗雄浑悲壮中显得深沉,质朴浑实;岑参诗雄浑悲壮中显得雄放,洒脱.高适常用对比、反衬的手法,语言刚健质朴、精炼准确;岑参则好比喻和夸张,语言新奇自如,呈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3.高适的古诗

高适代表诗作: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营州歌》

营州少年爱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蓟门行》

幽州多骑射,结发重横行。

一朝事将军,出入有声名。

纷纷猎秋草,相向角弓呜。

黯黯长城外,日没更烟尘。

胡骑虽凭陵,汉兵不顾身。

古树满空塞,黄云愁杀人。

《同李员外贺哥舒大夫破九曲之作》

遥传副丞相,昨日破西蕃。作气群山动,扬军大旆翻。

奇兵邀转战,连孥绝归奔。泉喷诸戎血,风驱死虏魂。

头飞攒万戟,面缚聚辕门。鬼哭黄埃暮,天愁白日昏。

石城与岩险,铁骑若云屯。长策一言决,高踪百代存。

威棱慑沙漠,忠义感乾坤。老将黯无色,儒生安敢论。

解围凭庙算,止杀报君恩。唯有关河渺,苍茫空树墩。

《送李侍御赴安西》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离魂英惆怅,看取宝刀雄。

《送裴别将之安西》

绝域眇难跻,悠然信马蹄。风尘经跋涉,摇落怨暌携。

地出流沙外,天长甲子酉。少年无不可,行矣莫凄凄。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沧州)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高适的诗对边塞诗派的有着重要的作用。写边塞,苍茫而不凄凉,赋送别,荒渺而不凄切,皆脱前人窠臼,开一代诗风,其诗又以厚重深沉著称,擅长古风,所写边塞诗在冰寒之中包含着热力,在荒凉之中蕴涵着活力,是边塞诗派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http://so.gushiwen.org/author_227.aspx

4.高适写的别董大诗的题目释义,全诗大意,表达的思想感情

《别董大》是唐代诗人高适在送别友人董庭兰时创作的两首七绝,其中第一首堪称千古绝唱,是送别诗中的典范之作.别董大 第一首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第二首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注释】 ①董大:董庭兰,当时著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②黄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③曛 :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④莫愁:不要愁,不要担心.⑤知己:知心的朋友.⑥谁人:哪个人.⑦君:您.这里指董大.⑧翮:翅膀.⑨飖:随风摇动.[3] 【译文】 第一首: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谁会不认识你?第二首: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适的《别董大》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这两首送别诗作于公元747年(天宝六年),当时高适在睢阳,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但在这两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从诗的内容来看,这两篇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第一首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这两句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高适于此自是作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于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可见他当时也还处于“无酒钱”的“贫贱”境遇之中.这两首早期不得意时的赠别之作,不免“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但诗人于慰藉中寄希望,因而给人一种满怀信心和力量的感觉.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以气质自高”(《唐诗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则不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也就不能使此朴素无华之语言,铸造出这等冰清玉洁、醇厚动人的诗情.高适 (700-765)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蓝(今河北沧县)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后客居梁、宋等地,曾与李白、杜甫结交.安史之乱爆发后,任侍御史,谏议大夫.肃宗时,历任淮南节度使,蜀、彭二州刺史,西川节度使,大都督府长史等职.代宗时官居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高适为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直抒胸臆,不尚雕饰,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写边塞生活.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高常待集》.。

5.有高适,岑参,李顺的诗吗

别董大二首(其一) (唐)高适 千 里 黄 云 白 日 曛, 北 风 吹 雁 雪 纷 纷. 莫 愁 前 路 无 知 己, 天 下 谁 人 不 识 君. 别董大二首(其二) (唐)高适 六 翮 飘 飖 私 自 怜, 一离 京 洛 十 余 年. 丈 夫 贫 贱 应 未 足, 今 日 相 逢 无 酒 钱.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黪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高适《燕歌行》、《蓟门行五首》、《塞上》、《塞下曲》、《蓟中作》、《九曲词三首》等《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之九、《东平路中遇大水》等《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之九、《东平路中遇大水》等《赋得还山吟送沈四山人》、《人日寄杜二拾遗》等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七言古风,是边塞诗的典范之作. 【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白色的草被刮得折断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飞撒大雪. 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好像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飘落下来. 雪花飘散进入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不感觉到温暖,织锦做成的被子也觉得单薄. 连将军都拉不开弓,都护觉得铁衣太寒冷,难以穿上. 在大沙漠上纵横交错着百丈厚的坚冰,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凝聚着. 在军中主帅所居的营帐里摆设酒宴,给回去的客人饯行,胡琴琵琶与羌笛奏出了热烈欢快的乐曲. 傍晚在辕门外,纷纷大雪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 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 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走过的蹄印.。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