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定海潮

1.在宋词《观海潮》中哪几句词写得最优美

我认为是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远望去,垂柳含烟,薄雾如纱,虹桥似画,真是画中才有的好景致啊。这一处人烟阜盛,各式建筑,各抱地势,鳞次栉比,檐牙错落;走近了看,微风过处,千门万户帘幕轻摆,显得怡然安详,真是一派“都会”景象。“参差”形容楼阁高下不齐,“十万”指人口众多,未必是确数。

而“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视线从城内转到钱塘江边,来写“形胜”。高耸入云的古树围绕着江堤,汹涌的江涛象发了怒一样奔腾而来,激起如霜如雪的白色浪花,壮阔的钱塘江就象一道天然的壕沟阻挡着北方敌人的进犯。一“绕”字尽显古树成行,长堤迤逦之态,一“卷”字又状狂涛汹涌,波浪滔滔之势。

不知这样回答你是否满意。

2.古诗词中“调寄望海潮”是什么意思

调:曲调。在宋时,词是唱的,它的概念一如现今的歌词,只不过宋词有一个固定的曲调,这便是“词牌”,一种词牌有一个曲调,可惜这种唱法已经失传了900多年。

寄:依靠,托付。宋词很多词牌,如《水调歌头》、《卜算子》、《临江仙》、《浪淘沙》等,每个词牌都分别有一个曲调.填词后按照这个词牌的曲调吟唱。

“调寄”就是说某人填此词,要按照此词调唱。

调寄《望海潮》就是按《望海潮》这个曲谱唱,或是告诉读者,某人填的词是《望海潮》。

3.描写海潮的诗词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不是写海潮的

年代:宋

作者:柳永

作品:望海潮

内容:

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瓛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这一句就是写钱塘江海潮的

4.仿写下列句子并自写宋词一首

更正并谢:真田先生过奖,在下听闻,不胜惶恐。先生后两个……等忙完俗事,便做答。

此处确实是在下偷懒,qjjbxkj先生教训的是!

1.荒海波涛汹涌,风雪疾作,浮鸟冲浪高飞

按先生所想偷懒一续:

苍穹黑云翻滚,电闪雷鸣,惊龙排云低游

改为: 苍穹云气翻滚,雷电鸣闪,惊龙排云低游

2.珍雪融为春之池

翠叶殒作秋之毡

这个……略不合平仄,先生见谅。

3.疾如风,徐如林,掠夺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霆,侵吞之势如海潮。

傲若菊,谦若兰,坚韧若梅,有节若竹,坦荡若阳,言若清莲,孑立之姿若松柏

(“。”这是什么意思?后面还有?)

先生的上联这是……武田兵训与《太极符阴》联句?呵呵~先生这甚是有创意。

4.极乐地狱之端必有光明,云雾皆散心中唯有明月。

苦难轮回之末应为顿悟,雨露尽消眼底只见秋川

佛教在下只做过基本理论学习,关于“释道”也只知皮毛,强为“见山”论,不妥之处,实为大家笑。

5.“……要求自写宋词一首,词牌内容不限,注意格式

还有 自己写一首宋词,词牌不限……”

先生这是要两首?……那……在下献丑了

乌夜啼·无绪

闺阁深锁春寒,雀啼繁。落絮飞英纷舞,撞纱帘。

竹叶酒,泪湿透,逝华年。纵使情柔意蜜,俱云散。

忆秦娥·别绪

星霜醉,长空只做离人泪,离人泪,杜鹃血色,雁啼失队。

青天不语云水汇,音尘断绝容憔悴。容憔悴,西风残照,影只心碎。

先生又续:

生于天地之清澈,归自本源之碧澄

始为阴阳之轮动,终为太虚之寂宁

花散非风之罪,乃因春将尽。寿终非人之责,实在路已穷。

这个……等明天再作功课……俗事缠身啊!

以上这两首还是幼年时习作,时正直在下喜清照词,因而太沾怨妇气,恐不和先生意。勿怪。

另唐突一问,先生这些是作何用?可是布置的作业?先生不肯相告也无妨,毕竟是在下唐突了。在下只是……实不希望某天在网上看到……在下的幼年习作……先生若是中意,另有他用则请先告知,必将同意授权。

以上,在下实是献丑了,望对先生有所帮助。鞠躬

qjjbxkj先生,在下因一时懒惰……未将《太极符阴》细查,故所言恐是有错……但依在下所忆:“疾如风,徐如林,掠夺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霆,侵吞之势如海潮”这话应出自《鬼谷子——〈太极符阴〉》。所讲为行军用兵及论辩之术……况“疾如风,徐如林,掠夺如火,不动如山”这句,应是日本战国时期武田信玄的用兵理念……故在下在回联的时候,有“先生的上联这是……武田兵训与《太极符阴》联句?”语。先生误怪,以上不做反驳语,仅是道明出处,应为古人联句,不是楼主自创,不致委屈了楼主。恕在下多嘴之过。

另,第一联,本是在下一时偷懒,就着楼主大人未做完的半句私自加了一个尾巴……若论抄袭……实在下之过也!

5.关于宋词定韵的问题~进来下

平声韵——《诗韵》中的平声一共有30个韵,创作格律诗一般都要求押平声韵,即只能在30个平声韵中选取某一个韵的字来构成一首格律诗的韵脚。

如果同一首诗的韵脚字不在同一韵中,就叫“出韵”,这是诗家之大忌,是绝对不允许的。不但在古代,即使是现代人,出现这种错误也要被人嘲笑的。

第二部平声:三江七阳通用【三江】江缸窗邦降双泷庞撞豇扛杠腔梆桩幢蛩【七阳】阳扬杨洋羊徉佯芳妨方坊防肪房亡忘望忙茫芒妆庄装奘香乡湘厢箱镶芗相襄骧光昌堂唐糖棠塘章张王常长裳凉粮量梁粱良霜藏肠场尝偿床央鸯秧殃郎廊狼榔踉浪浆将疆僵姜缰觞娘黄皇遑惶徨煌仓苍舱沧伤殇商帮汤创疮强墙樯嫱蔷康慷囊狂糠冈刚钢纲匡筐荒慌行杭航桁翔详祥庠桑彰璋漳獐猖倡凰邙臧赃昂丧阊羌枪锵抢蜣跄篁簧璜潢攘瓤亢吭旁傍孀骦当裆珰铛泱炀蝗隍怏肓汪鞅滂螂怆缃琅颃怅螳如果我们具体看一看各个韵部里面的字,又会发现一个相反的情况:古人认为属于同一韵的,在今天读来完全不押韵。比如杜甫《三绝句》第一首(以下引诗均以杜诗为例,不再注明):楸树馨香倚钓矶,斩新花蕊未应飞。

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飞”和“稀”在平水韵中同属五微,但在普通话读来并不押韵。

又如第二首:门外鸬鹚去不来,沙头忽见眼相猜。自今以后知人意,一日须来一百回。

“猜”和“回”在《平水韵》中同属十灰,但在现在普通话中也不押韵。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

但是近体诗的押韵,必须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韵),也不能参杂了其他韵部的字,否则叫做出韵,是近体诗的大忌。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

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比如《军中醉饮寄沈八刘叟》:酒渴爱江清,余甘漱晚汀。

软沙倚坐稳,冷石醉眠醒。野膳随行帐,华音发从伶。

数杯君不见,都已遣沈冥。这一首押的“汀、醒、伶、冥”属下平声九青,但首句借用了八庚的“清”。

这叫做借邻韵发端,在晚唐开始流行,到了宋代,甚至形成了一种风气。现代人写近体诗,当然完全可以用今韵。

如果要按传统用《平水韵》,则不能不注意古、今音的不同,读古诗更是如此。这些不同,有时可以借助方言加以区分,但不一定可靠,只有多读多背了。

6.求超短的宋词

柳 永 十首 采莲令(双调) 月华收,云淡霜天曙。

西征客、此时情苦。翠娥执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

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 一叶兰舟,便恁急桨凌波去。

贪行色、岂知离绪,万般方寸,但饮恨,脉脉同谁语。更回道、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

迎春乐(林钟商) 近来憔悴人惊怪。为别后、相思煞。

我前生、负你愁烦债。便苦恁难开解。

良夜永、牵情无计奈。锦被里、余香犹在。

怎得依前灯下,恣意怜娇态。 诉衷情(林钟商) 一声画角日西曛。

催促掩朱门。不堪更倚危阑,肠断已消魂。

年渐晚,雁空频。问无因。

思心欲碎,愁泪难收,又是黄昏。 菊花新(中吕调) 欲掩香帏论缱绻。

先敛双蛾愁夜短。催促少年郎,先去睡、鸳衾图暖。

须臾放了残针线。脱罗裳、恣情无限。

留取帐前灯,时时待、看伊娇面。 望汉月(平调) 明月明月明月。

争奈作圆还缺。恰如年少洞房人,暂欢会、依前离别。

小楼凭槛处,正是去年时节。千里清光又依旧,奈夜永、厌厌人绝。

归去来(平调) 初过元宵三五。慵困春情绪。

灯月阑珊嬉游处。游人尽、厌欢聚。

凭仗如花女。持杯谢、酒朋诗侣。

余酲更不禁香醑。歌筵罢、且归去。

燕归梁(平调) 织锦裁编写意深。字值千金。

一回披玩一愁吟。肠成结、泪盈襟。

幽欢已散前期远,无憀赖、是而今。密凭归雁寄芳音。

恐冷落、旧时心。 红窗听(仙吕调) 如削肌肤红玉莹。

举措有、许多端正。二年三岁同鸳寝。

表温柔心性。 别后无非良夜永。

如何向、名牵利役,归期未定。算伊心里,却冤成薄幸。

临江仙(仙吕调) 鸣珂碎撼都门晓,旌幛拥下天人。马摇金辔破香尘。

壶浆盈路,欢动一春。 扬州曾是追游地,酒台花径仍存。

凤箫依旧月中闻。荆王魂梦,应认岭云。

减字木兰花(仙吕调) 花心柳眼。郎似游丝常惹绊。

慵困谁怜。绣线金针不喜穿。

深房密宴。争向好天多聚散。

绿锁窗前。几日春愁废管弦。

鹧鸪天(平调) 吹破残烟入夜风。一轩明月上帘栊。

因惊路远人还远,纵得心同寝未同。 情脉脉,意忡忡。

碧云归去认无踪。只应会向前生里,爱把鸳鸯两处笼。

燕归梁(中吕调) 轻蹑罗鞋掩绛绡。传音耗、苦相招。

语声犹颤不成娇。乍得见、两魂消。

匆匆草草难留恋、还归去、又无聊。若谐雨夕与云朝。

得似个、有嚣嚣。 李清照 十首 玉楼春 红酥肯放琼苞碎。

探著南枝开遍未。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

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渔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

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

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

此花不与群花比。 清平乐 年年雪里。

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

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

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南歌子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

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

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

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

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浣溪沙 小院闲窗春色深。重帘未卷影沈沈。

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

梨花欲谢恐难禁。 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

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海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一翦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蝶恋花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

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晏殊 十首 浣溪沙 阆苑瑶台风露秋。整鬟凝思捧觥筹。

欲归临别强迟留。 月好谩成孤枕梦,酒阑空得两眉愁。

此时情绪悔风流。 浣溪沙 三月和风满上林。

牡丹妖艳直千金。恼人天气又春阴。

为我转回红脸面,向谁分付紫檀心。有情须殢酒杯深。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 红蓼花香夹岸稠。

绿波春水向东流。小船轻舫好追游。

渔父酒醒重拨棹,鸳鸯飞去却回头。一杯销尽两眉愁。

浣溪沙 淡淡梳妆薄薄衣。天仙模样好容仪。

旧欢前事入颦眉。 闲役梦魂孤烛暗,恨无消息画帘垂。

且留双泪说相思。 更漏子 蕣华浓,山翠浅。

一寸秋波如剪。红日永,绮筵开。

暗随仙驭来。 遏云声,回雪袖。

占断晓莺春柳。才送目,又颦眉。

此情谁得知。 更漏子 寒鸿高,仙露满。

秋入银河清浅。逢好客,且开眉。

盛年能几时。 宝筝调,罗袖软。

拍碎画堂檀板。须尽醉,莫推辞。

人生多别离 点绛唇 露下风高,井梧宫簟生秋意。画堂筵启。

一曲呈珠缀。 天外行云,欲去凝香袂。

炉烟起。断肠声里。

敛尽双蛾翠。 清平乐 春花秋草。

只是催人老。总把千山眉黛扫。

未抵别愁多少。 劝君绿酒金杯。

莫嫌丝管声催。兔走乌飞不住,人生几度。

7.宋词的平仄韵是怎样定的

字有定声是指不同位置上的字在声调上有相对固定的要求。汉字的发音有四种声调,古四声为“平、上(shǎng)、去、入”,新四声以普通话为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即汉语拼音中对应的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新四声中没有入声字(我们全椒话中有许多入声字,如曲、直、局、促等),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用普通话朗诵古诗词,有时会感到别扭的缘故。若用新四声依律作诗,则用普通话朗诵就不会别扭。汉字的声调又有平、仄之分,古四声中的“上、去、入”三声为仄声,新四声中的“上、去”为仄声。作诗时,平声字和仄声字相互交替,会产生抑扬顿挫的音乐美。讲究平仄的句子叫“律句”,律句中每个字的声调相对固定,如五言律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七言律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交替很有规律。举个对应的实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种句子若用全椒话读来,不仅抑扬顿挫,且语调铿锵,很有乐感和力度。要注意的是,字有定声是相对固定,不是绝对固定。句子中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是固定的(特殊情况这里就不说了),其它位置上的字一般可平可仄。七言律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五言律则“一三不论,二四分明”(这里面不包括韵脚的平仄),即句中的第二、第四或第六字的平仄是非讲究不可的。平仄的交替不仅在一句之内要讲究,在一联之中也要讲究,上句某字是平声,则下句对应位置的字就应该用仄声,反之亦然。如上面实例中“大漠”二字是仄声,“长河”二字是平声。平仄的问题一通百通,大家若有兴趣可细细揣摩,也可找一些书来看看。

联有定对是指律诗必须要有对偶句,而且是在特定位置。律诗八句,两句为一联,分为四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律诗要求颔联、颈联必须是对偶句(排律除首联和尾联,中间的联都必须是对偶句),不仅平仄要对,意思也要对,词性及词的结构也要对,非常严格。关于这个问题,楹联里面再专门介绍。我们通常讲的对仗、对偶、对联意思基本相同,但也有区别。对仗是一种表现手法;对偶是一种句式,即用对仗手法作出的句式;对联是指作品,即对偶句式的作品,可以独立于律诗之外成为一种文学形式。

韵有定位是指律诗的韵脚有特定位置。除独立的对联外,诗词曲赋都是要押韵的,无韵不成诗。诗中押韵的位置叫“韵脚”,一般是在句末的字。律诗的偶句必须押韵,即二、四、六、八句最末一字是韵脚。第一句也可以押韵,但五言律通常第一句不押韵,七言律第一句押韵的居多。再多说两句,律诗的韵,很讲究平仄,押平声韵就四个或五个韵脚都要是平声字,反之亦然,否则就不入韵了。

8.28观潮 三、把下面这首宋词改写成一片记叙文

是那惊心动魄的潮头奔涌,还是浪谷波峰上的弄潮英姿?总教我长忆起钱塘观潮的胜景。那杭城的人啊,似乎就在那一日之间倾城而出,钱塘的江堤陡然就增高了一截。

我还记得那时潮水从远处、从大海的深处,转瞬之间就蜂拥而来了,来到了人们面前,来到了人们的脚下。我真怀疑是不是大海的水一起奔涌而来,不然浅浅的钱塘怎么会倏地就成了水的城,浪的山,波的峰?

潮水发出惊天动地的呐喊和喧响。听啊,那是千万匹战马在嘶鸣,那是万千支刀枪在奋击,那是无数面轰天大鼓同时在擂响!整个钱塘充满了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一声比一声猛烈,一声比一声凄厉。

潮水疯狂地汹涌着,遮没了远近大小的村庄和楼宇。它从我们的脚下扑了过来,响雷般地怒吼着,一阵阵地将满含着血腥的浪花泼溅在我们的身上。

就在这潮水奔腾和轰响之际,一叶飞舟在波峰之间或沉或没。人们都惊叫着,攥着拳,扪着胸,几个胆小的女孩捂住了双眼,又不时从指缝间偷窥一眼。那个手持红旗的男儿正在潮头上随浪头起伏,他似乎就和那怒吼的波浪紧紧系在一起了。还不时地跳起,卧倒,转身,翻着筋斗。

有几个心细眼尖的女子惊呼道:“快看啊,他手里的红旗都没有沾一点水呢!”

啊!钱塘江,钱塘潮!

我总是忘不了,忘不了那惊心动魄的狂潮,忘不了浪谷波峰上的弄潮英姿,忘不了钱塘堤上红男绿女的昂扬。即使在梦中,我多少回仍然心旗摇荡,仍然感奋异常。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