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1.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中常用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和写作手法都有哪些表现手法(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 叙事抒情 借物喻人 直抒胸臆 欲扬先抑 顺叙 倒叙 插叙 对比 衬托 卒章显志 象征 用典 想象 联想 照应 寓情于景 反衬 烘托 托物起兴 渲染 虚笔 虚实结合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动静结合 动静相衬等)不好意思,百度的⊙﹏⊙汗修辞手法(语文中主要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比拟、象征比拟、寄寓(寄托),互文、设问、引用、呼告、反问等.)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侧面结合、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借景抒情等. 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记叙(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复制这么多,晕……。 2.古代诗歌鉴赏怎样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诗歌语言,可从语言内容、语言风格、表达效果三个方面入手。依照诗词鉴赏家的观点,就是要注意“表情达意之美,语言特色之美、表达效果之美”。 一、语言内容 (一)从内容的角度分析,诗歌语言可分为:意象语言、情感语言、象征语言、典故语言。 1、意象语言(词语):诸如松、竹、梅、菊一类事物被人们赋予特定的象征意义,象征人高洁的品格,诗人常借助它们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以梅自喻,表现自己不与争宠邀媚、阿庾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其他常见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鸟象征自由等。 3.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1、要品读诗词,抓住“诗眼”,“题眼”是关键。 2、评价古诗词,要学会知人论世,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基调和主旨,是鉴赏古诗词的根本. 3、古诗词常引用典故,化用诗句,以丰富的内涵,引人联想。鉴赏古诗词,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义,发掘典故及诗句在古诗词中的妙用。 古诗词中,因形象性与抒情性的需要,常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兴、拟人、夸张、对偶、反复,衬托等,把握了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就能更好地体会诗词的形象,领悟作者的感情。 4、意境是作品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是鉴赏的最高层级,可使鉴赏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从而主动自觉地去创造、拓宽古诗词的艺术境界。领悟意境要注重比较、挖掘求新、联想创新。 4.古诗的语言特点1000字我们常说:“文如其人”.要准确的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就必须因人而异,了解不同时期不同诗人的风格流派.因人定格,知人论诗,才能对诗歌的语言特点作出准确的分析、判断、鉴赏.对语言整体风格的鉴赏重点是会用一些有关风格类型的专用名词术语.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平实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如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全篇4句20字,毫无难解之处.还有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2)、含蓄隽永.诗歌最富有灵气,诗的灵气在于隽永,在于“字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如李商隐的《雨夜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天各一方的夫妻间挂念问候,其时其境其情,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还有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3)、清新雅致.其特点是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美的愉悦.如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晴蜓立上头”(《小池》);孟浩然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过故人庄》)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这是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清新、自然. (4)、形象生动.诗歌的语言往往以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如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赤壁怀古》),既是诗又是画,有形有声有色地展现了赤壁的壮丽景色,气势雄伟,境界开阔. (5)、绚丽飘逸.如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全诗显得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这是绚丽飘逸之美. (6) 简洁明快. 其特点是:语言简练利落、洗炼(练)、浅显、明白如话、不加修饰.如贾岛的诗、马致远的散曲等. (7) 雄浑壮丽. 其特点是:骨力挺健,气壮山河.如曹操的《观沧海》显得胸襟豁达,豪情横溢.最具代表的是盛唐诗歌中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在他们的笔下,有狼山,有大漠,有绝域,有孤城,有奇寒,有酷热,有同仇敌忾的愤慨,有誓死戍边的决心. (8) 粗犷豪放. 李白是豪放风格之集大成者,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是李白豪放诗风的特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气势浩荡,一泻千里;“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古风》)描绘光阴流逝之快,人事变迁之速,一气呵成,天衣无缝.宋词中的豪放派,以苏、辛为最杰出代表. (9) 沉郁顿挫. 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蕴藉.“沉则不浮,郁则不薄.”杜甫之诗,为浓郁之极至.忧愁是杜诗沉郁的主要内容,他的忧愁,不只是个人的,更是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因而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其沉郁获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他的“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沉郁的力作. (10) 悲壮慷慨. 大凡诗人,慨叹风云变幻之疾,痛惜韶光流逝之速,目击人民灾难之重,身受命运坎坷之苦,郁积壮志未酬之愤,而忧心忡忡、慷慨悲歌者,均以悲慨目之.可见,悲慨是时代的心声,诗人的呼喊,诗人面对动乱的现实,出于严肃的责任感,遂作悲慨.陈子昂的诗,就以悲慨而驰誉诗坛.《登幽州台歌》是最激动人心的悲慨之诗. (11)缠绵哀怨. 诗作婉曲,感情细腻.如柳永、李清照、中华语言博大精深,奥妙无穷,尤其是古诗词语言更是凝练有加,真可谓一字千金.元代文学家元好问曰:“文须字字作,亦要字字读.咀嚼有余味,百过良未足.”因此,须细细推敲,方能解其中之味. 一、了解古诗词言特点 1. 用意十分,下语三分 律诗、绝句、词、曲这些古诗体裁,有固定的形式,这些形式促使诗人必须利用有限的空间表现出丰富的内容,这就决定了古诗语言往往“用意十分,下语三分”的特点,凝练而含蓄,言尽而意无穷.具体表现有两方面: (1)讲究“准确传神”.古代“诗话”中流传着许多关于诗人炼字的佳话趣闻.众所周知的贾岛的“推敲”,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等,就是“炼字”的典范,“准确传神”描摹物态能抓住特征,描摹心理能妙传心绪,描绘情景能使人身临其境. (2)讲究跳跃和留白.古诗词为达到凝神精练,往往会省略一些可省可无的词语,造成诗句上的跳跃或戛然而上,留下空白,而这些跳跃,空白之处往往是诗意所在.诗味所在,读者需借助想象和联想方能完成对诗句的解读,如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马致远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诗句省略了谓语动词的一些用以衔接的虚词,我们有解读时需在意象与意象间补上这些省略成分. 古诗鉴赏(一) ——分析古诗的语言特色 教学目标:分析古诗的语言特色. 阅读下面这首诗: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 注释:郑思肖(1241-1318)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今属福建)人.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 5.鉴赏诗歌的语言归纳古代诗歌的语言 一、语言内容 从内容的角度可以分为意象语言、情感语言、象征语言、特定称谓语言。 1.意象语言被人们赋予特定象征意义的事物,诗人常借助它们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 2.情感语言:能直接或间接表露感情的词语。 如:不堪身外悲前事,强向杯中觅旧春。(“不堪”、“强”——内心的凄凉,意绪的消沉) 3.象征语言:有些是某些诗句本身含有一定象征意义,有些是全诗常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即说理诗。 4.特定称谓语言:大多源于典故或前人诗文 如:“盗泉”旧时常喻不义之财,“鸿雁”指书信 诗歌语言的特点 (一) 风格特点 了解诗歌的风格有助于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 1.平淡:其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之中蕴含着深意。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 2.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如: 踏莎行 郴州旅舍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3.直率:语言毫不隐晦,毫不修饰,依照情感的原样子直接写出。 如: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4.委婉(含蓄):抒情或叙事,不直接写出,而通过与本意看似无关的事物,或者通过对比而委婉地表达内心的情感。 如: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自然:指诗词不留雕琢的痕迹,不使人感到做作。李白曾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说明自然的风格。 如: 古朗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6.清幽:清静而又幽深,表面看似平淡自然,细细体味却意味深远。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 空寂清冷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 渲染山的特点 7.雄奇:气势雄伟,立意奇特 如: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李贺《梦天》 8.奔放:指直率而有气势。 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9.悲慨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l0.洗练:语言表达是通过千锤百炼而达到质朴、省净、流畅、圆润洒脱、意韵无极的境界。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织出一幅烟雨迷蒙的愁网 平明送客楚山孤。 ——把人推进萦怀的离情之中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语近俗白却字字枝根相连,匠意极深而不见斧凿。 11.沉郁:用一种苍老道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 6.古代诗歌鉴赏主要有哪些语言风格清新、朴素、雅致、平实、华丽、绚丽、幽默、活泼、诙谐、庄重、简约、简洁、精练、精当、生动、凝练、洗练、含蓄、明快、通俗、、形象生动。其特点是状物描形,使人读了富有实感,如入其境。 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用得特别好,表现了杏花的具体特征:鲜艳、热烈、红得象火,给人以闹哄哄的感觉,还表现了杏花枝头蜂飞蝶的热闹景象。 2、含蓄。其特点是把思想感情隐藏在形象之中,做到“意在言外”“言有尽而意无穷”。如李商隐的《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这首诗很含蓄,是对当时求仙学道的否定。嫦娥偷吃了后羿从西王母那里求得的长生不老灵药,成了仙子,进入月宫,长生不老。但居住在碧海青天,孤身只影,非常寂寞。虽然长生不老,又有什么意义呢? 3、精炼。其特点是用最少的语言概括丰富的内容,字字珠玑。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全诗二十八个字,描写了五组画面,每个画面都有一个中心,整幅画的中心是“人(断肠人)”。 4、清新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清新一般是用在写景诗中,一般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清新之风常见于以下一些人诗中。一是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陶潜的诗特点主要在平淡,有时候也不乏清新,而王维,孟浩然的诗则相对比较清新。 5、平淡,也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平淡不同于平庸与淡而无味,是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的语言说出,富有情味的,所以说往往平淡而有思致。正如王安石所说:看似平淡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平淡首推陶渊明,能够把诗写到平淡的人不多,李煜的词绝对不是平淡,相反,带有一种强烈的感发的力量。 6、绚丽。其特点是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如杜牧《江南春》。 比如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琢春泥。 7、明快。其特点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如白居易的《卖炭翁》 。明快莫过于白居易了。 其他如含蓄简洁也不是那一个诗人所独有的,大部分诗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而已。事实上,在做题的时候,我们往往不能单独析出一个特点,而往往连在一起说,比如简洁明快,清新平淡等等。而诗的语言风格也远不是这些词所能够概括的。 8、简洁。其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 口语化、明白如话 7.如何鉴赏古诗词语言鉴赏诗歌语言,可从语言内容、语言风格、表达效果三个方面入手。 依照诗词鉴赏家的观点,就是要注意“表情达意之美,语言特色之美、表达效果之美”。 一、语言内容 (一)从内容的角度分析,诗歌语言可分为:意象语言、情感语言、象征语言、典故语言。 1、意象语言(词语):诸如松、竹、梅、菊一类事物被人们赋予特定的象征意义,象征人高洁的品格,诗人常借助它们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以梅自喻,表现自己不与争宠邀媚、阿庾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 其他常见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鸟象征自由等。 2、情感语言(词语):“悲”“孤”等词语能直接表露感情,如“万里悲秋常作客”(杜甫《登高》);还有间接表露的,如“不堪身外悲前事,强向杯中觅旧春”(李益《答许五端公马上口号》),“不堪”“强”写出了诗人不堪回首青春年少时之佳境,只能从酒杯中去回想旧日的事了,传达出内心的凄凉、意绪的消沉。 3、象征语言(诗句):有些是某些诗句本身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有些是全诗常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即说理诗。如“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作者是在强调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杜甫《后游》),写江山花柳像在等待人们去欣赏,用来说明大自然了无私心的道理。 4、典故语言(词语或诗句):如“秋水”指眼睛,“盗泉”旧时常喻不义之财[见《尸子》卷下:“(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 ],“鸿雁”指书信(见《汉书》载苏武归汉之事)等。它们大多源于历史典故,这方面需要学生平时加强课外阅读,积累历史知识,提高文化修养。 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化用了霍去病“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的故事;《长亭送别》中的“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明显化用了白居易的诗句。 (二)从语法角度分析,要关注数量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 成功的炼字都是和炼意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炼字,就是使“意”——作者主观的情思和作品所表现的生活具体化、生动化、纵深化与美学化,只有炼出具体生动的富于美学内容和启示性的字,才能使“意”具有感染人的力量。 炼字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 ①五言炼第二字:“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海暗三山雨,花明五岭春。”②五言炼第三字:“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③五言炼第五字:“晓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草生公府静,花落讼庭闲。”④五言炼第二第五字:“溪冷泉声苦,山空木叶干。”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⑤七言炼第二字:“山入白楼沙苑暮,潮生沧海野塘春。”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⑥七言炼第五字:“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⑦七言炼第七字:“青枫江上孤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⑧七言炼第二第五字:“雪霁山门迎瑞日,云开水殿候飞龙。” “鱼含月影随云动,鸟吐花声寄树闲。” 从大的范围来说,古典诗歌的炼字有炼实词与炼虚词两个方面。 1、数量词 例 庾信《小园赋》中的“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前人就称之为“读之骚逸欲绝”。 2、名词:一些意象名词,由于意象的独特性或代表性,可以通过它理解作者的思想或感情,尤其是多个名词连用时,意象的组合会营造一定的意境。 如有送别相思之情的诗作常常会出现柳、酒、月、雁、楼等意象。如赵嘏的《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游子心中蕴积的愁情,因秋而触发,化作无边的乡愁;孤雁从南楼飞过,凄哀的鸣叫,使乡愁更加上一层“雁归人未归”的感伤。 情景交融,含蓄而耐人寻味。 3、动词 例 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颈联,对仗工整,意境优美,野竹与云气相接,这本是一幅静景,但诗人用了一个“分”字,就有了动的意味,它使人联想到随山冈徐徐移动的云雾,不断从野竹稍头飘过的情景。 一线泉水,凌空飞泻,这本来是一幅动景,然而诗人用一个“挂”字,就由动化静了,它使人想见到山峰的陡峭和山泉垂直落下的图景。 4、形容词 例 王维《观猎》第三、四句:“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这两句话共有四个主谓短语,“枯”“疾”“尽”“轻”,都是谓语。“枯”与“尽”是平常的谓语,而“疾”与“轻”是炼字。 草枯以后,鹰的眼睛看得更清楚了,诗人不说看得清楚,而说“快”(疾),“快”比“清楚”更形象。雪尽以后,马蹄走得更快了,诗人不说快,而说“轻”,“轻”比“快”又更形象。 5、副词 在古典诗词中,副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 8.鉴赏诗歌的语言归纳古代诗歌的语言 一、语言内容 从内容的角度可以分为意象语言、情感语言、象征语言、特定称谓语言。 1.意象语言被人们赋予特定象征意义的事物,诗人常借助它们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 2.情感语言:能直接或间接表露感情的词语。 如:不堪身外悲前事,强向杯中觅旧春。(“不堪”、“强”——内心的凄凉,意绪的消沉) 3.象征语言:有些是某些诗句本身含有一定象征意义,有些是全诗常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即说理诗。 4.特定称谓语言:大多源于典故或前人诗文 如:“盗泉”旧时常喻不义之财,“鸿雁”指书信 诗歌语言的特点 (一) 风格特点 了解诗歌的风格有助于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 1.平淡:其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之中蕴含着深意。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 2.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如: 踏莎行 郴州旅舍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3.直率:语言毫不隐晦,毫不修饰,依照情感的原样子直接写出。 如: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4.委婉(含蓄):抒情或叙事,不直接写出,而通过与本意看似无关的事物,或者通过对比而委婉地表达内心的情感。 如: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自然:指诗词不留雕琢的痕迹,不使人感到做作。 李白曾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说明自然的风格。 如: 古朗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6.清幽:清静而又幽深,表面看似平淡自然,细细体味却意味深远。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 空寂清冷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 渲染山的特点 7.雄奇:气势雄伟,立意奇特 如: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李贺《梦天》 8.奔放:指直率而有气势。 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9.悲慨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 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l0.洗练:语言表达是通过千锤百炼而达到质朴、省净、流畅、圆润洒脱、意韵无极的境界。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织出一幅烟雨迷蒙的愁网 平明送客楚山孤。 ——把人推进萦怀的离情之中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语近俗白却字字枝根相连,匠意极深而不见斧凿。 11.沉郁:用一种苍老道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 9.古代诗歌鉴赏的专用术语古代诗歌鉴赏专用术语 语言 (一)风格 1. 激越高亢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豪放派,其他象边塞诗中反映诗人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决心的诗作. 2. 清婉(新)秀丽 如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等婉约派,其他象山水田园诗人 3. 语言绮丽(重视修饰,色彩绚丽,词藻华丽,极尽铺陈之能事) 如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鳃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其他象婉约派中反映儿女情长的诗作. 4. 语言平易(浅显易懂,口语化,但含义隽永) 如李绅<<悯农二首>>(二)特点 形象,凝练,富有表现力 1.清新自然 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如王维的山水诗 2.平淡质朴 选用确切的词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3. 绚丽 色彩绚丽,词藻华丽,渲染气氛,极尽铺陈之能事. 如李商隐的诗。 4. 明快 斩钉截铁,一语中的. 如白居易的新乐府诗。 5. 含蓄 不直接叙述,意在言外,言此而意他,引而不发,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耐人寻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6. 简洁 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如贾岛的诗。表达技巧(一)修辞 1. 比喻 化平淡为神奇,深奥为浅显,抽象为具体, 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 2. 借代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 3. 比拟 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4. 夸张 提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5. 对偶 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 反问 加强语气 7. 设问 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 双关 意在言外,言此而意他,含蓄蕴藉.(二)方法技巧 1. 情景交融 间接而含蓄,景色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情感爱憎。 2. 对比烘托 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 3. 联想想象 想象犹如天马行空, 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 4. 用典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5. 象征 形象生动具体,化实为虚. 6. 使用叠词 增强韵律感,起强调作用. 7. 托物言志 感物抒怀,隐晦的表情达意, 含蓄蕴藉. 8. 细节 真实准确传神 9. 白描 即不加渲染烘托,粗笔勾勒,真切深刻.思想情感(一) 忧国伤时 1.反映社会的黑暗: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杜牧《过华清宫》 林升《题临安邸》 3.反映离乱的痛苦: 杜甫 《春望》 4.同情人民的疾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白居易《卖炭翁》 5.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杜甫《登楼》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杜甫《兵车行》(“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二) 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曹操《龟虽寿》 《从军行》 王昌龄 2.报国无门的悲伤,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3.山河沦丧的痛苦: 文天祥《过零丁洋》 陆游《示儿》 4.年华消逝,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水调歌头 ;赤壁怀古》(三) 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 孟浩然 宿建德江 温庭筠 商山早行 2.思亲念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3.边关思乡: 范仲淹 渔家傲 4.闺中怀人: 王昌龄 闺怨 李白 子夜吴歌 (四) 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王维《山居秋暝》、2.昔胜今衰,物是人非,世事沧桑的感慨:姜夔《扬州慢》、李白 《越中览古》、刘禹锡《石头城》、3.借古讽今的情怀: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李商隐 <<贾生>> 韦庄 <<台城>> 4.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梦令 李清照 5.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告慰平生的喜悦: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五) 长亭送别 1.依依不舍的留念: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2.情深意长的勉励: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3.坦陈心志的告白: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诗歌名家风格特色 隋唐五代 王 勃劲健婉畅 韩 愈 古朴奇险 陈子昂 古朴雄浑 柳宗元 明净幽峭 高 适 苍凉高壮 白居易 流丽坦畅 岑 参 雄奇瑰丽 元 稹 精警浅切 王昌龄 自然雄浑 刘禹锡 清新豪丽 王之涣 晴朗雄健 李 贺 奇诡璀灿 孟浩然 闲静淡远 杜 牧 俊爽明丽 王 维 幽静谐和 李商隐 幽婉典丽 李 白 飘逸豪放 温庭筠 精巧艳丽 杜 甫 沉郁顿挫 李 煜 凄婉柔丽 宋金 梅尧臣 朴素平淡 陈师道 雄劲幽邃 苏舜卿 轩昂奔放 欧阳修 清新疏畅 王安石 遒劲峭拔 晏 殊 闲雅婉丽 柳 永 伤感缠绵 苏 轼 豪放旷达 秦 观 清丽典雅 黄庭坚 瘦硬新奇 范成大 清新妩媚 杨万里 浏亮晓畅 周邦彦 富丽精工 陆 游 雄放流畅 李清照 凄婉清丽 姜 夔 峭拔雅丽 辛弃疾 沉郁豪放 文天祥 沉郁悲壮 元明清 萨都剌 清丽俊爽 王 冕 纯朴自然 马致远 清隽流畅 关汉卿 泼辣清新 张养浩 警辟深远 睢景臣 新奇辛辣 于 谦 朴直浅近 顾炎武 苍劲沉郁 王士祯 含蓄清远 袁 枚 空灵浮坦 朱彝尊 清新疏淡 纳兰性德 抑郁婉约 龚自珍 清奇瑰丽 郑 燮 刚劲清新 黄遵宪 浅俗新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