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王昭君的诗歌 王昭君的诗歌1.【杜甫有一首写王昭君的诗是叫什么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题解《咏怀古迹五首》是一组七言律诗,作于大历元年(766),是杜甫在夔州和自夔州赴江陵途中陆续写成.此为第三首,是杜甫离开夔州东下、途经荆州府归州(今湖北秭归)东北四十里的昭君村时所作.有人认为,“咏怀”、“古迹”本是两题,后人误合为一,如果并读,则不成话;有人则认为,借古迹以咏怀,咏古即咏怀,一题而兼有二义.从诗的内容主旨说,这两种看法都有道理,但就语义而言,将“咏怀古迹”解释为“歌咏怀抱、古迹”,“咏”字下有两个宾语,一为“怀”,一为“古迹”,读起来很别扭.而将“咏怀古迹”直接解释为借古迹以咏怀”,用以解释诗的内容主旨是确切的,但用以解释题目含义,则不免牵强.实际上,“咏怀古迹”就是“怀古”,“咏怀”二字都是动词,意为歌咏怀念,题目之义就是歌咏和怀念古迹.句解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三峡之中,成千上万的山峦山谷,相依相连,一齐奔向荆门.就在那一带,还保留着生长明妃的山村.首联点出昭君村所在位置和环境.“荆门”,指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西北,长江南岸,荆门以西多山岭.今湖北秭归有昭君村,在与巫峡相连的荆门山里,传说是昭君出生的地方.“明妃”,即王昭君,名嫱,字昭君,湖北秭归人,汉元帝时宫女.竟宁元年(公元前33),昭君被遣,嫁给匈奴呼韩邪单于,后死于匈奴.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也称明妃.交待地点,本来是很平常的起头,却写得极有气势.一个“赴”字突现了三峡和荆门那种山连岭接、雄奇生动的走向和动势,所以《唐宋诗醇》评为“破空而来,势如天骥下坂,明珠走盘”.读者的视线一下子被吸引到荆门这个点上,进而定格在昭君村.昭君虽为女流,但她身行万里,心与故国同在,芳名万古长传.其人其事,有一种悲壮的色彩,仿佛正如她生长的地方那样,气象不凡.所以在诗人笔下,这画面的底色,不是阴柔的秀丽,而是阳刚的伟岸.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当年王昭君孤独地离开汉宫,远嫁到北方大漠之地,就再没回来;最后身死异域,只留下青色的坟墓,笼罩在昏黄风沙中.颔联营造出悲凉萧瑟的氛围,与前两句形成生地和死地的鲜明对照,概括了昭君一生的遭遇.《后汉书·南匈奴传》载,呼韩邪单于死,昭君曾上书求归,成帝令从胡俗,不许,昭君终死于匈奴.“一去”是悲之始,“独留”是悲之结.“一”,这里是独自一人的意思.“连”,指连姻,即“嫁”.“紫台”,即紫宫,帝王所居之处.“青冢”,指王昭君墓,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二十里.传说当地多生白草,独王昭君墓地多生青草,故称“青冢”.“向”,这里是“在”的意思.“黄昏”,当作“昏黄”,这里指昏黄的风沙.一是为了与上句的“朔漠”对仗,二是为了协韵,所以倒装,就像宋代林逋《山园小梅》中的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样.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单凭画图约略看识,怎能辨出青春美貌的容颜呢?昭君身死匈奴不得归,能够带着环佩在月夜归来的,恐怕只有她的幽魂.《西京杂记》载:汉元帝因宫女太多,不得常见,就让画工为宫女画像,便于随其临幸.宫女们争相贿赂画工,而昭君自恃貌美,不肯行贿,画工就故意把她画得很丑.后元帝实行和亲政策,匈奴入朝,求美人,元帝凭画像派昭君去匈奴,等到临行时,才发现她青春貌美,闲雅大方.元帝追悔莫及,命令将画工处以死刑.这两句从昭君命运的转折点说起,写她生前不遇的原因,并将生前的青春美貌和死后的月下幽魂相对照,文字对仗工巧,又蕴含着无穷感慨:生前已经错过知遇的机会,死后魂魄归来也是枉然!同时,诗人在对昭君埋没宫中,葬身塞外,一生孤苦独幽的际遇深表同情之时,也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省识”,犹略识,即未仔细辨认. “环佩”,古时女性的装饰物,这里代指昭君.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千载以来,琵琶弹出的都是胡地之音;昭君虽死,其怨难平,琵琶曲中倾诉的分明是她的满腔怨恨.“琵琶”,本西域胡人乐器,汉刘熙的《释名》说:“琵琶,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琵,引手却曰琶.” 故诗人称其乐曲为“胡语”.传说汉武帝嫁公主(实为江都王女)于西域乌孙王,公主悲伤,胡人乃于马上弹琵琶以娱之.后人把这些与昭君的故事搀合起来,写出《昭君怨》等琴曲,于是,就有王昭君惯弹琵琶的说法.尾联正面写昭君的怨恨.昭君之怨,主要是一个远嫁女子永远怀念故土的怨恨忧思.杜甫当时身处异地、远离故乡的处境和昭君相似,从诗题《咏怀古迹》可知,诗人在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是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的.评解《唐宋诗醇》评价这首诗说:“咏明妃者,此为第一.”清代唐汝询《汇编唐诗十集》中说:“此篇温雅深邃,杜集中之最佳者”.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也说:“咏昭君诗,此为绝唱.”《网师园唐诗笺》帮腔说:“奔腾而来,悲壮浑成,安得不推绝唱?”确实如此.这首诗由写昭君村开始,进而写昭君的身世遭遇,最后突出昭君的怨恨.表面看。 2.关于王昭君的诗歌鲍照的《王昭君》: 既事转蓬远,心随雁路绝。 霜鞞旦夕惊,边笳中夜咽。北周庚信的《明君词》: 敛眉光禄塞,还望夫人城。片片红颜落,双双泪眼生。冰河牵马渡,雪路抱鞍行。胡风入骨冷,夜月照心明。方调琴上曲,变入胡笳声。 李白的二首《王昭君》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颜。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元代诗人虞集 天下为家百不忧,玉颜锦帐度春秋。 如何一段琶琵曲,青草离离永未休。白居易的《王昭君》满面胡沙满鬃风,眉销殊熏脸销红。愁苦辛勤憔悴尽,如今却似画图中。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一》: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王睿的《解昭君怨》: 莫怨工人丑画身,英嫌明主遣和亲。当时若不嫁胡虏,只是宫中一舞人。张翥 《昭君怨》 队队毡车、细马,簇拥阏氏如画。却胜汉宫人、闭长门。看取蛾眉妒宠,身后谁如遗冢。千载草青青,有芳名。王安石的《明妃曲》为二首,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鬃脚垂。 低回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 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说独无处,传语琵琶心自知。 黄金捍拨春风手, 弹看飞鸿劝胡酒 。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思自浅胡自深,人生贵在相知心。 '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苏轼的《昭君村》 昭君本楚人,艳色照江水。楚人不敢娶,谓是汉妃子。谁知去乡国,万里为胡鬼。人言生女作门楣,昭君去时忧色衰。古来人生尽如此,反覆纵横安可知?李商隐的《王昭君》 毛延寿画欲通神,忍为黄金不为人。 马上琵琶行万里,汉宫长有隔生春。 3.求有关王昭君的诗词和文章咏王昭君的诗词很多,最著名的当推杜甫写的那首七言律诗: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明妃”即王昭君。 “青冢”是王昭君的墓。据说每到秋天,四野枯黄,唯独昭君墓上之草独青,故名“青冢”。 此诗重点在写一个“怨”字——“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根据诗人的看法,昭君出塞,当然是“悲剧”了。 后世的元人杂剧;也都是因袭杜诗的观点,把王昭君写成哭哭啼啼出塞,甚或把她的结局写成投崖自尽。这当然是违反历史事实的。 事实是她嫁给匈奴王呼韩邪单于,号宁胡阏氏。呼韩邪死,她又嫁给呼韩邪前妻之子复株累若鞮单于。 她是寿终正寝,丧在匈奴的领土的。但也有不同的看法,可以王安石那两首《明妃曲》为代表。 (一)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回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死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二)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军百两皆胡妃。 含情欲说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乎,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王安石是历史上有名的“拗相公”,这两首诗大做翻案文章,也充分表现了他“拗”的性格。一则说“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死毛延寿。” 替毛延寿开脱。再则说“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和认为昭君出塞是悲剧的唱反调。三则说“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着重“相知”二字,这就更进一步了。既然失意无分南北,与其留在汉宫做被困长门的“阿娇”(其实对王昭君而言,假如她不是自请遣嫁匈奴,根本就没有机会见到汉元帝,连阿娇都做不成的),倒不如远嫁匈奴,得到知心夫婿了。 翻案文章,做到这个地步,那已不是“昭君怨”而是“昭君乐”了。 说来有趣,昭君出塞,是喜剧还是悲剧,历来就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唱对台戏的不仅杜甫和王安石而已。 昭君墓周围有很多诗碣,其中一首诗碣刻的诗是:闺阁堪垂世,明妃冠汉宫。一身归朔汉,万里靖兵戎。 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人皆悲远嫁,我独羡遭逢。 纵使承恩宠,焉能保始终。至今青冢在,绝城赋秋风。 “卫霍”即汉朝的名将卫青和霍去病,诗人把王昭君与“卫霍”相提并论,对她可说是高度赞扬了。不过诗中虽没明言,但显而易见,诗人笔下的王昭君是抱着“自我牺牲”的精神和番的。 是则在昭君的“得意”(诗人“我独羡遭逢”的“得意”)中也还有怨在。 近人郁达夫也有一首咏王昭君的诗,命意和此诗相类。 郁诗道:马上琵琶出塞吟,和戎端的爱君深。当年若贿毛延寿,哪得诗人说到今。 写王昭君是抱着“爱君”(汉元帝)之心,为保主上江山而去“和戎”。就命意和技巧来说,这首诗都不能算是佳作。 不过这是郁达夫的“少作”,他写这首诗时,只有18岁。 前面所引的这几首诗,不管是说昭君怨还是昭君乐,基本上都是同情王昭君的,但也有一首诗,非但不同情王昭君,而且是大骂她。 此词见于《疆村丛书》,词牌名《烛影摇红》,词的前面有序文。 烛影摇红(后汉匈奴传,言呼韩邪单于来朝,愿为汉婿,后宫王嫱以积怨自请行,此事之实也。 《西京杂记》乃云,元帝使画工毛延寿图宫人形貌,按图召幸。王嫱以贿金少,画不及貌,宫人王嫱当行,帝见之悔,乃杀延寿。 夫元帝柔仁之主也,而谓其因女色杀画工,余固不信。而王嫱以无宠自请行,诚一污贱女子耳,后之为昭君曲者多归咎元帝,殊不当也。 因此赋。) 深锁宫花,绣生鱼钥重门闭。 美人何事怨东风,独赋伤春意。月照黄沙万里,到毡城,芳心自喜。 尊前歌舞,马上琵琶,宠深谁比。 毳服胡妆,哪思旧日骄罗绮。 年年秋雁向南飞 肯寄相思字。岁久玉颜憔悴。 似花落、悔随流水。草青坟上,应是香魂,尚含愁思。 骂王昭君为“污贱女子”,和那首把王昭君与“卫霍”相提并论的诗对照来看,恰成极端的对比。不过“到毡城,芳心自喜”,倒也说明了王昭君是出于自愿的事实。 她并没有抱怨。 **游览昭君墓时,也曾留诗一首,诗道: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词客各摅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 对王昭君作出正确评价,是“和亲”,而不是“和番”或“和戎”。 曹禺的剧作《王昭君》,是遵**之意而写的。剧作的主题也就是表达“胡汉和亲识见高”这七个字。 4.关于王昭君的诗句一、杜甫《咏怀古迹》之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 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 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二、李白《王昭君》:「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颜。今日汉宫人, 明朝胡地妾。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 归。」 三、白居易《昭君词》:「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娥眉? 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四、吴雯《明妃》:「不把黄金买画工,进身羞与自谋同。始知 绝代佳人意,即有千秋国士风。环佩几曾归夜月,琵琶惟许托宾 鸿。天心特为留青冢,春草年年似汉宫。」 五、王夫之《明妃曲》:「金殿葳蕤锁汉宫,单于谈笑借东风。 黄沙已作无归路,犹愿君王斩画工。」由于汉元帝怒斩了画工。一、杜甫《咏怀古迹》之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 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 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二、李白《王昭君》:「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颜。今日汉宫人, 明朝胡地妾。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 归。」 三、白居易《昭君词》:「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娥眉? 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四、吴雯《明妃》:「不把黄金买画工,进身羞与自谋同。始知 绝代佳人意,即有千秋国士风。环佩几曾归夜月,琵琶惟许托宾 鸿。天心特为留青冢,春草年年似汉宫。」 五、王夫之《明妃曲》:「金殿葳蕤锁汉宫,单于谈笑借东风。 黄沙已作无归路,犹愿君王斩画工。」由于汉元帝怒斩了画工毛 延寿,所以王昭君仍抱天真的幻想。 六、王安石《明妃曲》:「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 未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一去心知更不归, 可怜著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家人万里 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 南北!」王安石的观点更为新颖,人生失意的事多著呢,何必枉 杀毛延寿? 七、欧阳修《明妃曲再和王介甫(王安石)》:「虽能杀画工, 于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汉计城已拙, 女色难自夸。」 八、唐.张仲素《王昭君》:「仙娥今下嫁,骄子自同和。剑戟 归田尽,牛羊绕塞多。」明.莫止《昭君曲》:「但使边城静, 娥眉敢爱身。千秋青冢在,犹是汉宫春。」 5.写王昭君的诗词明妃曲(其一) 宋·王安石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一)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回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死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二)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军百两皆胡妃。 含情欲说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乎,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王嫱》(《西京杂记》) (汉)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其形,案图召幸。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闲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案其事。画工皆弃市,籍其家资巨万。 庾信《昭君辞应诏》 敛眉光禄塞,还望夫人城。片片红颜落,双双泪眼生。 冰河牵马渡,雪路抱鞍行。胡风入骨冷,夜月照心明。 方调琴上曲,变入胡笳声。 李白《王昭君》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常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王昭君》另一 昭君拂玉鞍,上马蹄红颜。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骆宾王《王昭君》 敛容辞豹尾,缄恨度龙鳞。金钿明汉月,玉箸染胡尘。 古镜菱花暗,愁眉柳叶颦。唯有清笳曲,时闻芳树春。 6.关于王昭君的诗王昭君 唐。李白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燕支长寒雪作花, 蛾眉憔悴没胡沙。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王昭君 唐。李白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相和歌辞·王昭君 唐。骆宾王【乐府】 敛容辞豹尾,缄怨度龙鳞。金钿明汉月,玉箸染胡尘。 妆镜菱花暗,愁眉柳叶嚬。惟有清笳曲,时闻芳树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