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龙应台的诗歌朗诵

1. 龙应台的诗歌

龙应台的诗歌

1.龙应台的文章要写读书笔记的

龙应台----百年思索 文学------白杨树的湖中倒影 为什麽需要文学?了解文学、接近文学,对我们形成价值判断有什麽关系?如 果说,文学有一百种所谓「功能」而我必须选择一种最重要的,我的答案是:德文 有一个很精确的说法,macht sichtbar,意思是「使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在我 自己的体认中,这就是文学跟艺术的最重要、最实质、最核心的一个作用.我不知 道你们这一代人熟不熟悉鲁迅的小说?他的作品对我们这一代人是禁书.没有读过 鲁迅的请举一下手?(约有一半人举手)鲁迅的短篇《药》,讲的是一户人家的孩 子生了痨病.民间的迷信是,馒头沾了鲜血给孩子吃,他的病就会好.或者说《祝 福》里的祥林嫂;祥林嫂是一个唠唠叨叨的近乎疯狂的女人,她的孩子给狼叼走了. 让我们假想,如果你我是生活在鲁迅所描写的那个村子里头的人,那麽我们看 见的,理解的,会是什麽呢?祥林嫂,不过就是一个让我们视而不见或者绕道而行 的疯子.而在《药》里,我们本身可能就是那一大早去买馒头,等看人砍头的父亲 或母亲,就等着要把那个馒头泡在血里,来养自己的孩子.再不然,我们就是那小 村子里头最大的知识份仔,一个口齿不清的秀才,大不了对农民的迷信表达一点不 满. 但是透过作家的眼光,我们和村子里的人生就有了艺术的距离.在《药》里头, 你不仅只看见愚昧,你同时也看见愚昧后面人的生存状态,看见人的生存状态中不 可动摇的无可奈何与悲伤.在《祝福》里头,你不仅只看见贫穷粗鄙,你同时看见 贫穷下面「人」作为一种原型最值得尊敬的痛苦.文学,使你「看见」. 我想作家也分成叁种吧!坏的作家暴露自己的愚昧,好的作家使你看见愚昧, 伟大的作家使你看见愚昧的同时认出自己的原型而涌出最深刻的悲悯.这是叁个不 同层次. 文学与艺术使我们看见现实背面更贴近生存本质的一种现实,在这种现实里, 除了理性的深刻以外,还有直觉的对「美」的顿悟.美,也是更贴近生存本质的一 种现实. 谁……能够完整的背出一阕词?讲我最喜欢的词人苏东坡好了.谁今天晚上愿 意为我们朗诵《江城子》?(骚动、犹豫,一男学生腼腆地站起来,开始背诵)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 (学生忘词,支吾片刻,一位白发老先生朗声接下: 「明月夜,短松岗.」热烈掌声) 你说这短短七十个字,它带给我们什麽?它对我们的价值判断有什麽作用?你 说没有,也不过就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那欲言又止的文字,文字里幽渺的意象, 意象所激起的朦胧的感觉,使你停下来叹一口气,使你突然看向窗外倏然灭掉的路 灯,使你久久地坐在黑暗里,让孤独笼罩,与隐藏最深的自己素面相对. 但是它的作用是什麽呢?如果鲁迅的小说使你看见了现实背后的纵深,那麽, 一首动人,深刻的诗,我想,它提供了一种「空」的可能,「空」相对於「实」. 空,是另一种现实.我们平常看不见的、更贴近存在本质的现实. 假想有一个湖,湖里当然有水,湖岸上有一排白杨树,这一排白杨树当然是实 体的世界,你可以用手去摸,感觉到它树干的凹凸的质地.这就是我们平常理性的 现实的世界,但事实上有另外一个世界,我们不称它为「实」,甚至不注意到它的 存在.水边的白杨树,不可能没有倒影,只要白杨树长在水边就有倒影.而这个倒 影,你摸不到它的树干,而且它那麽虚幻无常:风吹起的时候,或者今天有云,下 小雨,或者满月的月光浮动,或者水波如镜面,而使得白杨树的倒影永远以不同的 形状,不同的深浅,不同的质感出现,它是破碎的,它是回旋的,它是若有若无的. 但是你说,到底岸上的白杨树才是唯一的现实,还是水里的白杨树,才是唯一的现 实.然而在生活里,我们通常只活在一个现实里头,就是岸上的白杨树那个层面, 手可以摸到、眼睛可以看到的层面,而往往忽略了水里头那个「空」的,那个随时 千变万化的,那个与我们的心灵直接观照的倒影的层面. 文学,只不过就是提醒我们:除了岸上的白杨树外,有另外一个世界可能更真 实存在,就是湖水里头那白杨树的倒影.。

2.龙应台散文摘抄400字

龙应台散文

山路

五万人涌进了台中的露天剧场;有风,天上的云在游走,使得月光忽隐忽现,你注意到,当晚的月亮,不特别明亮,不特别油黄,也不特别圆满,像一个用手掰开的大半边葡萄柚,随意被搁在一张桌子上,仿佛寻常家用品的一部分。一走进剧场,却突然扑面而来密密麻麻一片人海,令人屏息震撼:五万人同时坐下,即使无声也是一个隆重的宣示。

歌声像一条柔软丝带,伸进黑洞里一点一点诱出深藏的记忆;群众跟着音乐打拍,和着歌曲哼唱,哼唱时陶醉,鼓掌时动容,但没有尖叫跳跃,也没有激情推挤,这,是四五十岁的一代人。

老朋友蔡琴出场时,掌声雷动,我坐在第二排正中,安静地注视她,想看看又是好久不见,她瘦了还是胖了?第一排两个讨厌的人头挡住了视线,我稍稍挪动椅子,插在这两个人头的中间,才能把她看个清楚。今晚蔡琴一袭青衣,衣袂在风里翩翩蝶动,显得飘逸有致。

媒体涌向舞台前,镁光灯烁烁闪个不停。她笑说,媒体不是为了她的歌而来的,是为了另一件事。然后音乐静下,她开口清唱:是谁在敲打我窗/是谁在撩动琴弦。蔡琴的声音,有大河的深沉,黄昏的惆怅,又有宿醉难醒的缠绵。她低低地唱着,余音缭绕然后戛然而止时,人们报以狂热的掌声。她说,你们知道的是我的歌,你们不知道的是我的人生,而我的人生对你们并不重要。

在海浪一样的掌声中,我没有鼓掌,我仍旧深深地注视她。她说的事,是五十九岁的导演杨德昌的死。她说的人生,是她自己的人生;但是人生,除了自己,谁可能知道?一个曾经爱得不能自拔的人死了,蔡琴,你的哪一首歌,是在追悼;哪一首歌,是在告别;哪一首歌,是在重新许诺;哪一首歌,是在为自己做永恒的准备?

挡了我视线的两个人头,一个是胡志强的。一年前中风,他走路时有些微跛,使得他的背影看起来特别憨厚。他的身边紧挨着自己大难不死的妻,少了一条手臂。胡志强拾起妻的一只纤弱的手,迎以自己一只粗壮的手,两人的手掌合起来鼓掌,是患难情深,更是岁月沧桑。

另一个头,是马英九的。能说他在跟五万个人一起欣赏民歌吗?还是说,他的坐着,其实是奔波,他的热闹,其实是孤独,他,和他的政治对手们,所开的车,没有R挡,更缺空挡。

我们这一代人,错错落落走在历史的山路上,前后拉得很长。同龄人推推挤挤走在一块,或相濡以沫,或怒目相视。年长一点的默默走在前头,或迟疑徘徊,或漠然而果决。前后虽隔数里,声气婉转相通,我们是同一条路上的同代人。

3.龙应台散文好句好段赏析

1.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龙应台送自己的儿子华安,作为一个母亲,对于亲情,她有的只不过是不舍和眷恋。儿子从未远离自己,这一去,不知何时回来,饱含了一个母亲对儿子强烈的不舍。

2.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表现了作者作为母亲,亲盼儿子能够回头看自己一眼的急切心理,“一次都没有”包含着失望,是从心底发出的感情。

4.龙应台刘庸散文9篇

龙应台散文集四部: 1.目送 2.亲爱的安德烈 3.野火集(二十年纪念版) 4.孩子你慢慢来刘庸散文图书目录: 一成功励志篇 自己去成长,自己去成功。

做自己的主人 自己去成长,自己去成功 找寻一个有苦难的天堂 何必引人多心 一生努力为一生 掌握时间的骨牌 走在阳光里 看吧!我终于办到了! 不怨不悔不回头 二世事真相篇 世界很复杂,你要内心强大 好个知心朋友 走下山头的时候 教你识货 小新人与大天后 我们不认这个好朋友 别把脖子伸过去 认清目标与底线 别把自己锁在门内 假好人与真乡愿 三沟通处世篇 没有不能沟通的事 一句话让你成功 看谁耐得住 实话虚说 成功始于定位 幽默常是最好的沟通 用身体说出真心话 看人说话 醉翁之意不在酒 小侯成功记 四人生感悟篇 每人头上一片天 幸福是谋杀英雄的毒药 用一生去寻找一个答案 迎向开阔的人生 打一把人生的钥匙 先退一步,再往前跳 面子给你,里子给我 何必当个工作狂 每人头上一片天 愈活愈宽 五写情说爱篇 爱,就不要多问 爱,就不要多问 当你们不得不分的时候 每个怨里都该有感恩 吸吸、亲亲、抱抱 恋爱的扉页 一生能有多少爱 年轻的坚持与美丽 放孩子飞吧! 爱与拥有之间 六真我性情篇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描一次心灵的地图 用我的忧愁想你的忧愁 多好啊!活得很美! 童年的草园 深情八帖 在梦中飞翔 那个时光流转的小巷 向日葵妈妈。

5.要龙应台散文 短一点的 谢谢

1、《百年思索》:该书是台湾作家龙应台的一本散文集,作者用她的眼光看世界,看中国,抒写了她对历史的反思,对中西文化的思索,对未来的展望。

2、《面对大海的时候》:本书除龙文之外,并收录知名文化人士的回应文章二十六篇、龙应台在北京现代文学馆一场讲演记录,以及来自全球的华人读者写给龙应台的信函。 3、《孩子你慢慢来》:本书是从母亲角度写出的生命体验性质的生活散文。

4、《目送》:里面有七十三篇散文,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她写尽了幽微,如烛光冷照山壁。

5、《山路》: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龙应台。

6.有关龙应台散文的精美语句有哪些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在平凡和现实里,也必有巨大的美的可能。”

“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有一种寂寞,身边添一个可谈的人,一条知心的狗,或许就可以消减。

有一种寂寞,茫茫天地之间,‘余舟一芥’的无边无际无着陆,人只能各自孤独面对,素颜修行。” “所有其他的人,会经历结婚、生育、工作、退休,人生由淡淡的悲伤和淡淡的幸福组成,在小小的期待、偶尔的兴奋和沉默的失望中度过每一天,然后带着一种想说却又说不来的‘懂’,做最后的转身离开。”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物都有定时 生有时、死有时 …… 寻找有时、放手有时,保持有时、舍弃有时 撕裂有时、缝补有时,静穆有时、言语有时 喜爱有时、恨恶有时,争战有时、和好有时” 难的是,你如何辨识寻找和放手的时刻,你如何懂得,什么是什么呢? “兄弟,不是永不交叉的铁轨,倒像同一株雨树上的枝叶,虽然隔开三十米,但是同树同根,日开夜合,看同一场雨直直落地,与树雨共老。” “有时候,时代太残酷,你闭了眼,不忍注视。”

“人对自然、对生命过度地暴虐、亵渎之后,他究竟还有什么依靠呢?如果勇敢领袖们的心里深埋着仇恨和野心的地雷,敏感的阿拉伯芥又救得了几个我们疼爱的孩子呢?” “文明和野蛮的中隔线,薄弱,混沌,而且,一扯就会断。” “你能想象比‘被物质撑得过饱后的漠然’更贫乏的存在状态 或者。

7.龙应台的作品文章 越短越好

《家》 龙应台作为被人呵护的儿女时,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

早上赶车时,有人催你喝热腾腾的豆浆。天若下雨,他坚持你要带伞。

烫的便当塞在书包里,书包拎在肩上,贴身还热。周末上街时,一家四五口人可以挤在一辆机车上招摇过市。

放学回来时,距离门外几尺就听见锅铲轻快的声音,饭菜香一阵一阵。晚了,一顶大蚊帐,四张榻榻米,灯一黑,就是黑甜时间。

兄弟姊妹的笑闹踢打和被褥的松软裹在帐内,帐外不时有大人的咳嗽声,走动声,窃窃私语声。朦胧的时候,窗外丝缎般的栀子花香,就幽幽飘进半睡半醒的眼睫里。

帐里帐外都是一个温暖而安心的世界,那是家。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人,一个一个走掉,通常走得很远、很久。

在很长的岁月里,只有一年一度,屋里头的灯光特别灿亮,人声特别喧哗,进出杂踏数日,然后又归于沉寂。留在里面没走的人,体态渐孱弱,步履渐蹒跚,屋内愈来愈静,听得见墙上时钟滴答的声音。

栀子花还开着,只是在黄昏的阳光里看它,怎么看都觉得凄清。然后其中一个人也走了,剩下的那一个,从暗暗的窗帘里,往窗外外看,仿佛看见,有一天,来了一辆车,是来接自己的。

她可能自己锁了门,慢慢走出去,可能坐在轮椅中,被推出去,也可能是一张白布盖着,被抬出去。和人做终身伴侣时,两个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曾经是异国大学小城里一间简单的公寓,和其他一两家共一个厨房。窗外飘着陌生的冷雪,可是卧房里伴侣的手温暖无比。

后来是一个又一个陌生的城市,跟着一个又一个新的工作,一个又一个重新来过的家。几件重要的家俱总是在运输的路上,其他就在每一个新的城市里一点一点添加或丢弃。

墙上,不敢挂什么真正和记忆终生不渝的东西,因为墙,是暂时的。在暂时里,只有假设性的永久和不敢放心的永恒。

家,也就是两个人刚好暂时落脚的地方。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很多,没多久就散了,因为人会变,生活会变,家,也跟着变质。

渴望安定时,很多人进入一个家;渴望自由时,很多人又逃离一个家。渴望安定的人也许遇见的是一个渴望自由的人,寻找自由的人也许爱上的是一个寻找安定的人。

家,一不小心就变成一个没有温暖、只有压迫的地方。外面的世界固然荒凉,但是家却可以更寒冷。

一个人固然寂寞,两个人孤灯下无言相对却可以更寂寞。很多人在散了之后就开始终身流浪。

很多,一会儿就有了儿女。一有儿女,家,就是儿女在的地方。

天还没亮就起来做早点,把热腾腾的豆浆放上餐桌,一定要亲眼看着他喝下才安心。天若下雨,少年总不愿拿伞,因为拿伞有损形象,于是你苦口婆心几近哀求地请他带伞。

他已经走出门,你又赶上去把滚烫的便当塞进他书包里。周末,你骑机车去市场,把两个女儿贴在身后,一个小的夹在前面两腿之间,虽然挤,但是女儿的体温和迎风的笑声甜蜜可爱。

从上午就开始盘算晚餐的食谱,黄昏时,你一边炒菜一边听着门外的声音,期待一个一个孩子回到自己身边。晚上,你把滚热的牛奶搁在书桌上,孩子从作业堆里抬头看你一眼,不说话,只是笑了一下。

你觉得,好象突然闻到栀子花幽幽的香气。孩子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你告诉我,什么是家,我就可以告诉你,什么是永恒。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