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隋唐诗歌 隋唐诗歌1.唐朝古诗大全1、《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塞下曲·其一》【唐】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3、《塞下曲·其二》【唐】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4、《出塞》【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5、《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6、《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7、《从军行》【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8、《塞上听吹笛》【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戌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9、《渔家傲·塞下秋来》【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0、《塞下曲·其二》【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11、《塞下曲·其三》【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古 从 军 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从 军 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关 山 月 李 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塞下曲六首(选一) 李 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望 蓟 门 祖 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前出塞九首(选一) 杜 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军 城 早 秋 严 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 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 莫遣沙场匹马还。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 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塞 下 曲(二首) 卢 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z中。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征 人 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陇 西 行 陈 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己 亥 岁 曹 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 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 一将功成万骨枯。 2.唐朝的诗歌唐诗1.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2.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3.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4.王维: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5.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6.王维: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7.裴迪:送崔九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8.祖咏:终南望馀雪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9.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10.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11.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2.李白:怨情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13.杜甫: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14.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15.刘长卿:送灵澈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16.刘长卿:弹琴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17.刘长卿:送上人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18.李端:听筝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19.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20.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1.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2.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3.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4.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25.张祜:何满子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26.李商隐: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27.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28.李频:渡汉江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29.李白: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30.李益: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si=4。 3.唐朝诗歌为什么会如此繁荣说到唐诗的兴盛的原因,较普遍的看法是: 一;唐代社会在发展中解决了很多的束缚,在一些政治变革、经济变革、取得很大的进步,更重要的是由‘门阀仕族拢断政治’局面已基本结束,使老百姓在生活实践中,思想大大解放,从而为文化生活之一的形式‘诗歌创作’开拓了视野、诗歌艺术得到了‘活水源泉’.二;由于经济的普遍提高,给文学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广泛的来源. 三;前代文学积累;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因此也为唐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唐代诗人们是在前人的文化遗产上,发扬光大才有可能兼收并蓄,取人之长,推陈出新,把中华诗歌文化推向新的高峰. 四;唐代采取了科举制度,考试内容就有诗(诗歌概括性强)、赋(文彩韵章),而皇帝也热爱诗歌,(这很重要!)必然造成重视诗歌的‘社会风气’,因而,提高了文人的社会地位. 五;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唐朝的政治比较开明,特别是在宗教和文化上,对儒家、释家、道家,都提倡;允许外来宗教在国内传布,这对于人们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促进文艺上,各种风格流派的形成,是有益的因素.同时,唐朝国力强大,统治者对自身充满信心,因而基本上没有‘文字狱’,所以文人胆子都比较大;(例如;李白遭谗,也就是‘赐金放还而已)所之,文人及诗歌体裁宽广,而反映的社会问题迅速而尖锐.(并非是一片颂扬) 六;唐朝同邻国与边境各族实行的是;经济、文化交流政策;音乐、舞蹈、绘画、建筑等方面接受西域,及外来影响,(印度、中亚国家)这些新鲜事物,同时也给诗人们以宽敞良好的艺术熏陶.。 4.唐代诗歌兴盛繁荣的原因是什么一、经济繁荣为诗歌兴盛提供了雄厚的物质条件.经济繁荣,交通便利,社会安定为唐诗的兴盛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社会环境.这正是李白、杜甫等诗人能够恣情漫游祖国名山大川,王昌龄、王之焕等得以等闲进行“旗亭酬唱”的特定物质条件. 二、全国空前统一为唐诗繁荣提供了现实基础.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自汉代始,多民族的统一体已经形成.后来,由于统治阶级的腐朽,再现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隋结束了南北分裂的纷扰混乱,唐使多民族的统一体得到了恢复与发展. 为加封边疆的治理,唐统治者极为重视边功并大加封赏.这就刺激了时人赴边从戎的积极性,特别是一些文人,纷纷奔赴边塞,投佐幕府,随主将驰聘疆场.“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男儿一丈夫”.建功立业,获取功名成为一种时尚.边塞的征戎生活、异域的奇丽风光,增长了他们的见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一大批寄情于边塞的诗人应运而生.据统计,《全唐诗》收录以边塞为题材的诗歌有两千余首.边塞诗的兴盛为唐诗的繁荣增添了异彩. 三、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推动着文人对诗歌的学习研 究.唐初社会经济恢复迅速,庶族地主势力不断上升,为广泛吸收庶族地主参政、唐承隋制,取消了魏晋六朝保护士族特权的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考试.唐科举取士分常举和制举两类.制举由皇帝主持,科目临时设置,不常举行.常举每年一次,分秀才、明经、进士、明法等六科.考生集中在秀才、进士两科.进士重在诗赋,虽难及第,但及第后仕途广泛,颇易晋升,尤为士人所重.“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科举考试的应制诗多为点缀升平、雕字琢字之作,但以诗取士的科举制度刺激了时人发愤学诗,把大部分精力投入于诗歌创作,这有利于诗歌艺术形式的不断完善和创作经验的广泛传播.严诩《沧浪诗话·诗评》说:“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 四、统治者的个人爱好、提倡有助于全社会重视诗歌风气的形成.唐代君主,很重视诗歌,也大都能诗.太宗先后开设文学馆,弘文馆,招延学士,编纂文书,与之唱和吟咏.高宗、武皇常自制新词以入乐.玄宗本人就是诗人,自述每运笔赋诗,辄“乐以忘忧”.文宗特制诗学士七十二人.武皇宴集群臣,宋之问赋诗最佳,曾获御赐锦袍.帝王的爱好、倡导提高了诗人的声誉,有助于形成全社会重视诗歌的风气. 五、文禁松驰,是产生大量抨击权贵、真实反映底层生活诗歌的前提.文学艺术的高峰,总是出现在思想比较解放的时代.唐朝统治者清明大度,敢于招贤纳谏.唐太宗能用直言敢谏的魏征;武则天重用贤臣狄仁杰;唐玄宗对于那些直刺自己的诗歌也不犯禁.“遭逢圣明主,敢进兴亡言”唐代诗人在一个较为自由的思想空间里直抒己见.李白:“奸臣欲窃位,树党自成群.”杜甫:“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这些大胆揭露权贵的不朽诗篇,只有在文禁松驰的社会环境里,才能一经问世就得以广泛流传.文禁松驰的政治气氛,使民族艺术的创造力得到解放,使诗人无所顾及地追求艺术的创造力得到解放,使诗人无所顾及地追求艺术的创造与完美. 六、“安史之乱”丰富了诗人的创作素材.社会的巨变刺激着诗人的灵感,也为诗人创作提供了丰富 的素材.杜甫、元结、顾况等诗人对黑暗现实做了痛苦的观察与冷静的思考,从而创作了大量揭露阶级矛盾、反映民生疾苦的优秀诗作. 七、中外文化交流和各种艺术的发展也对唐诗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唐帝国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水陆交通发达,极大地促进了国内各民族及中外文化的交流,给传统的唐文化注人了新的内容,新鲜的活力.做为诗歌姐妹艺术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等也受到了其它民族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从杜甫的《画鹰》、高适的《画马篇》、白居易的《胡旋舞》、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等描写音乐、舞蹈、绘画方面的诗歌,可以看出唐代诗人很善于吸收其它艺术的养料滋补自己,也可以看出唐代诗人们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时代精神. 八、文学发展的自身规律,则是唐诗繁荣兴盛的内在因素. 任何一个时代的任何一种文学形式的发展,一方面有对以往文学艺术的继承,一方面有其自身的变革和发展,唐诗也是这样.从先秦到汉魏六朝,诗歌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长远的历史发展的过程.五、七言古诗已经成熟,律诗、绝句也基本上跨越了试验阶段,无论是创作方法、文体特征、艺术技巧,还是声律的运用、语言风格的创造,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唐诗的发展提供了值得借鉴的财富.唐朝的诗人们博采众长,不仅继承和发展了从先秦到六朝文学上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传统,而且发展了各种形式和技巧的艺术传统.难能可贵的是唐代诗人对待文学艺术遗产,并不是简单地拿来,而是采取了批判继承、推陈出新的科学态度.初唐诗坛是齐梁浮艳诗风的延续,“绮丽婉媚为本”的上官体占据着统治地位.初唐四杰用实践把诗歌从宫廷引向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和塞漠.扩大了诗歌题材的领域.陈子昂痛斥诗坛“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提倡“汉魏风骨”、“风雅五寄”,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一扫齐梁遗风,。 5.唐朝诗歌繁荣的条件有哪些唐代诗歌繁荣奠基于国家统一、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多种条件,但唐诗达到繁荣无比的境地则与科举考试和爱诗风尚有着直接的关系. 高宗调露二年(公元680年),朝廷规定进士考试第二场加试诗、赋各一篇(首),要求别出心裁者才算合格.开元年间,进一步规定这场考试专考诗歌,并提高要求水准.这些规定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学习诗歌的热潮.为了荣耀一生的进士及第,天下文人举子无不以极大热情学习和创作诗歌.许多史料透露,人们为了顺利考中进士,早在童蒙教育阶段就开始学习诗歌了.一些著名诗人如白居易、刘禹锡等大家的作品,曾被民间无数次搜求、辑录,作为教材在里学、私塾里使用.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唐朝皇帝对诗歌考试也特别重视,文宗、宣宗等皇帝每遇新科进士选拔出来,总是询问有无杰出的诗歌文学之才.他们对诗歌大家尊崇之至.例如,大诗人白居易去世后,宣宗皇帝深切悼念说:“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敎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觧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巳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字里行间,充满了真挚的推崇和缅怀之情.上行下效,统治者的倡导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唐代留下强盗爱诗的一则奇事:诗人李涉路遇强盗,没想到强盗说,既然是李博士(时人对李涉的尊称)驾临,我们就不强什么了,但是求您送给我们一首诗吧.李涉马上口占一绝:“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结果强盗们不但对李涉厚赠礼送,而且自己改邪归正,做起了良民. 在唐朝,吟诗作赋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风尚.士人、学子们见面总以诗歌较上下,这自不必说.上自皇帝、高官,下至樵夫、走卒,是人也都能口占几句.据说,白居易每有新作,总得让邻居老妇评判一番,听得顺口才成定稿.同时名人们的诗作,往往被民间私自雕版印刷,随时可以在市面上买到,这样人们非常方便学习经典诗句,也比较容易提高水平.在当时,岭南荒蛮之地竟能出现七岁女送别兄长的杰作,而长安小李泌五岁咏诗就能得到玄宗皇帝的好评.据统计,乾隆皇帝初编《全唐诗》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唐代拥有三千余名杰出作者的诗人队伍和大约五万首琅琅上口的诗歌佳作.后来从杂史古籍和考古文献两大途径不断寻拣,今天已经可以看到大约十万首唐诗和因遍及各个阶层和区域角落而难以估算的诗人群体,这是前后所有朝代都无法见到的奇迹.。 6.【唐朝诗歌对世界的影响1、自由的氛围2、诗歌文化的成熟3、富足的朝代 唐朝诗歌能获得空前发展,除了社会经济繁荣的基本原因外,还有多方面的因素.唐朝是庶族地主大量涌上政治舞台的时期,给诗坛增添了一大批新诗人,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风格来反映现实生活,使唐诗能够突破六朝门阀的只重形式、不重内容的浮靡文风,丰富、充实了诗歌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魏晋以后,诗歌这种文学形式趋向成熟,隋统一全国后,促使南朝的绮丽文风与北朝的质朴风格相融合,这都为唐诗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唐朝科举以诗赋取士,封建帝王对诗歌的提倡,刺激了文人对诗歌创作的重视.当时国内各民族的融合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也为诗歌增添了新的营养.这些都是促使唐诗创作繁荣的因素. 唐朝诗歌在我国文化史上是空前绝后的,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同时也是我国文化对世界文化史的一大贡献.那么为什么这种文化现象会出现在唐朝呢,而不是其他朝代呢?下面就这个问题发表一下个人看法.第一是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文化因素发展的基础性因素,在没有经济活动的基础上是很难创造出较高水平文化的,古今中外的历史都能够很好地证明这个命题,这也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在中国历史上,唐朝之前的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两次较长时间的分裂,即三国时代和南北朝时期,这其中虽然有晋朝的统一,但是在生产力水平上没有超出汉朝水平,经过北方战事的冲击,带来北方生产力水平的下降,大量土地荒芜,大量劳动力或死或逃亡,这时江南虽然有一定程度的开发,但是这种增长势头没有能够弥补北方战事的冲击,在总体水平上中国的生产力在下降.隋朝虽然统一了全国,但是由于时间较短和对外战争的原因,生产力水平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是短时间内又陷入了战事,文化的发展遵循长线效应,因此,文化在隋朝虽然略有发展,但是在高度上还没有达到教高水准.经过唐王朝的统治,特别是前几朝的休养生息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经济政策的带动下,大量闲置的土地得到开发,大量劳动人口的出现,促进了经济水平的发展,生产力有了教大发展,这可以通过唐王朝时代出现的大量生产工具来证明,物质财富大量积累,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物质基础,这些经济因素的出现促进了文人对那个时代的讴歌,因此为文化的向前发展准备了物质动力和思考的源泉.第二是政治因素.唐朝较其前朝的任何时代在文化政策上都是比较开放的.我想这与唐王朝出身于北方少数民族(当时条件下)有关,他们虽然了解中原文化,特别是汉朝以来的儒家文化,但是唐朝统治者们有自己的理解,这对汉朝以来的儒家文化而言可以说是一种异质性文化理解,正是这种异质性的理解方式,使得唐王朝的统治者们可以推行一种不同于前朝的文化政策,而他们推行的文化政策正好是文化理解与文化共融,这种政策符合了当时民族融合的趋势,适应了当时文化发展的规律,促进了唐王朝文化的发展.第三是文化因素在前面两种因素的作用下,唐王朝的文化在向前发展着,在这种文化发展的推动下,文人所面临的就是文化模式的选择问题.这种文化模式的选择在今天看来是有必然性的,主要原因如下:首先,六朝门阀的只重形式、不重内容的浮靡文风,是当时文化所不能选择的,因为这种文化模式不能很好地表达当时的要求.而诗歌模式是中华民族所早就有的,因此当时的文化对这种原有的文化模式进行了模式上的创新,就形成了唐朝的诗歌模式.当然还有其他模式,这正是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模式.。 7.唐朝诗歌在整体上有哪些独特的艺术成就唐诗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 .晚唐等4个阶段.①初唐诗歌.初唐诗歌仍处于陈隋时期余光返照中.太宗李世民及周围的文人诗作浮艳柔丽.上官体绮错婉媚.只有魏徵.王绩.王梵志等少数人能自拔于流俗.直到初唐四杰.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才有所开拓.但他们仍未摆脱六朝后期[采丽竞繁"的影响.真正廓清梁陈诗风影响的.是武后时期的陈子昂.他提倡[汉魏风骨".以复古为革新.抵制浮靡诗风.与他略同时而不同流派的.有沈佺期.宋之问和文章四友(李峤.崔融.苏味道.杜审言).他们的作品多是奉和应制.点缀升平.但他们其他题材诗中.也有一些佳作.尤其是杜审言的诗.但他们的主要贡献在律体完成方面.沈.宋.杜三人被后世称为五.七言律诗定型的奠基人.②盛唐诗歌.盛唐诗人在陈子昂和沈.宋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正确的方向和完美的形式结合起来.玄宗开元.天宝间.诗歌全面繁荣.名家大量出现.他们的作品精丽华美 .雄健清新.兴象超妙.韵律和谐.表现了时代共同的艺术特色.边塞诗和田园山水诗在盛唐诗中比重很大.边塞诗派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为代表.其作品气氛浓郁.情调悲壮.多用七言歌行或七绝.田园山水诗人以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最知名.他们的诗多反映闲适.退隐的思想情绪.色彩清淡.意境深幽.多用五言律绝和五言古体.这派诗人在发掘自然美方面比六朝人前进了一大步.其中以王维成就最高.李白.杜甫是盛唐诗歌最高成就的标志.李白的名作.以安史之乱前为多.内容.题材丰富.气势雄放.想象丰富.风格飘逸.多侧面.多层次地反映唐朝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时代心理.杜甫的诗则是动乱时代的诗史.忠实地记录了国家的变乱和人民的苦难,博大精深.沉郁顿挫,开新乐府运动先声.在诗歌语言.格律.技巧等方面.他善于转益多师.广泛地吸取前人和并世作者的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为后世诗歌发展开辟了众多途径.另外.元结.沈千运.孟云卿等人也是此期较有特色的诗人.③中唐诗歌.中唐之初.国家衰落.诗坛也不景气.刘长卿和大历十才子诗学王维.精致秀润.但内容多浮浅.卢纶.李益有部分苍凉伤感.意境雄浑的边塞绝句.此期较杰出者是韦应物.其田园山水诗高雅闲淡.而其乐府歌行则于婉丽流美中颇寄讽喻.此外.戎昱.顾况.戴叔伦等也有反映民生疾苦的佳篇.永贞革新和元和中兴使诗坛重新活跃 .白居易.元稹.李绅.张籍.王建一派倡导新乐府运动.写下大量广泛反映现实.批评时政的政治讽喻诗.风格舒徐坦易.而韩愈.孟郊.李贺.贾岛一派则以奇险峭刻见长.但韩诗气豪.孟诗思深.李诗幽丽.贾诗清苦.此外.姚合诗清奇僻苦.卢仝.刘叉等人以奇崛见长.两大派之外.柳宗元的诗或澹泊雅丽.或哀怨激越.刘禹锡的诗精练含蓄.意境优美.韵律和谐.这一时期.诗人们的创新精神和个性风格是异常突出的.④晚唐诗歌.晚唐五代诗风渐趋纤巧.虽有过在文学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作者和作品.但总的来说.缺少盛.中唐的阔大气魄与浑融境界.杰出诗人李商隐.杜牧在诗歌艺术上有独特的贡献.其诗声情流美.翰藻醲郁.但伤时忧国 .哀怨深沉.有种没落感.温庭筠才思清绮.词采秾丽.但格调低.他也是有佳篇秀句而总体风格轻浅纤微.此后诗家多是效法前人.艺术上无重大突破.较有名的诗人有皮日休 .陆龟蒙.聂夷中.杜荀鹤.罗隐.韩偓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