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语中关于礼的名言1、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论语·学而第一》 有子说:”礼的作用,在于使人的关系和谐为可贵。 先王治国,就以这样为'美'。“ 2、“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是其亲,亦可宗也”——《论语·学而》 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3、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 足,则吾能徵之矣。“——《论语·八佾》 孔子说:“夏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是它的后代)杞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话;殷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它的后代)宋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话。 这都是由于文字资料和熟悉夏礼和殷礼的人不足的缘故。如果足够的话,我就可以得到证明了。” 4、有子曰:“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论语·学而第一》 有子说:”大小事情都这样。有行不通的时候,单纯地为和谐而去和谐,不用礼来节制,也是不可行的。 “ 5、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论语·八佾》 能够完全地按照礼的真精神侍奉君主,能够依中庸之道去行礼。 却被人当做是谄媚。 2.论语中关于礼的名言礼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林放问礼之本。 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甯戚。 ”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 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 ”子闻之,曰:“是礼也。 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 或曰:“管仲俭乎?”曰:“管仲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 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里仁第四 子曰:“里仁为美。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 君而知礼,孰不知礼?” 巫马期以告。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 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享礼,有容色。 先进第十一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 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 ’‘不学《礼》,无以立。 ’鲤退而学《礼》。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3.论语中的礼是什么论语中讲礼的句子有很多,举两例: 【原文】 1.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注释】 (1)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孔子的“礼”,既指“周礼”,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 (2)和:调和、和谐、协调、恰到好处. (3)先王之道: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引申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之道. (4)节:调节、限制. 【译文】 有子说:“礼的功用,是为了让人们相处和顺、社会和谐.上古圣王之道也就美在这和顺之上,不论大小事情都都是为了人们生活的更和谐.但是也会有行不通的时候,如果一味的为了和谐而和谐,无原则的调和,而不用礼来为之作适当的限制,就行不通了.” 【原文】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注释】 (1)林放:鲁国人. (2)易:把事情治办周全. (3)戚:哀痛. 【译文】 林放问礼的根本是什么,孔子说:“你问的问题很大啊,很有意义!一般的礼仪,与期奢侈,不如节俭些;丧葬仪式,与其办的周全、尽善尽美,不如心里真诚悲痛.”。 4.请问《论语》里关于“礼”的名句有哪些1.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2.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3.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4.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5.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6.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7.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甯戚。”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8.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 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9. 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10.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11.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12.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13.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 14.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5.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16.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 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 17.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 18.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19.“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20.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21.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2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23.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24.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25.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26.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 27.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28.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29.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30.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5.论语中关于礼仪的句子和解释春秋·孔子《论语》中关于礼仪的句子: 1.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白话释义:不具备‘仁’的修养的人不能长久地保持朴素的本质,不能安然于俭朴的生活,也不能体验生命本具而长久的快乐。 具备“仁”的修养的人是坚持、安守‘仁’的品格,有智慧的人会运用‘仁’的原则以求得利益. 2.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白话释义: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你一旦这样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是仁人了。 实行仁德,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 3.礼之用,和为贵。 白话释义:礼的应用,要以能够斟酌损益,从容中和为最可贵。 4.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白话释义:只要他见到财利时能想到道义,遇到国家有为难而愿意付出生命,长久处于穷困的境遇也不忘记平日的诺言,也就可以成为一个完美的人。 5.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白话释义:礼的功用,是为了让人们相处和顺、社会和谐。上古圣王之道也就美在这和顺之上,不论大小事情都都是为了人们生活的更和谐。 但是也会有行不通的时候,如果一味的为了和谐而和谐,无原则的调和,而不用礼来为之作适当的限制,就行不通了。 扩展资料文章赏析: 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 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 据《颜渊》记载,同是弟子问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颜渊“克己复礼为仁”(为仁的表现之一为克己复礼,有所不为)。 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己与人之间的关系,以欲施做答,欲是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之取舍,施是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实践,用好心坏心来说,要防止好心办坏事,就要慎施。) 答司马牛“仁者其言也讱”。颜渊学养高深,故答以“仁”学纲领,对仲弓和司马牛则答以细目。 又如,”孔子答子路:“又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因为“由也兼人,故退之。”答冉有:“闻斯行之。” 因为“求也退,故进之。”这不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问题,其中还饱含孔子对弟子的高度的责任心! 《论语》的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 还有就是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同时语言浅近易懂,接近口语,也是一个特点。 6.论语中关于礼仪的句子和解释春秋·孔子《论语》中关于礼仪的句子: 1.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白话释义:不具备‘仁’的修养的人不能长久地保持朴素的本质,不能安然于俭朴的生活,也不能体验生命本具而长久的快乐。具备“仁”的修养的人是坚持、安守‘仁’的品格,有智慧的人会运用‘仁’的原则以求得利益. 2.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白话释义: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你一旦这样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是仁人了。实行仁德,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 3.礼之用,和为贵。 白话释义:礼的应用,要以能够斟酌损益,从容中和为最可贵。 4.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白话释义:只要他见到财利时能想到道义,遇到国家有为难而愿意付出生命,长久处于穷困的境遇也不忘记平日的诺言,也就可以成为一个完美的人。 5.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白话释义:礼的功用,是为了让人们相处和顺、社会和谐。上古圣王之道也就美在这和顺之上,不论大小事情都都是为了人们生活的更和谐。但是也会有行不通的时候,如果一味的为了和谐而和谐,无原则的调和,而不用礼来为之作适当的限制,就行不通了。 扩展资料 文章赏析: 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 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 据《颜渊》记载,同是弟子问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颜渊“克己复礼为仁”(为仁的表现之一为克己复礼,有所不为)。 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己与人之间的关系,以欲施做答,欲是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之取舍,施是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实践,用好心坏心来说,要防止好心办坏事,就要慎施。)答司马牛“仁者其言也讱”。颜渊学养高深,故答以“仁”学纲领,对仲弓和司马牛则答以细目。 又如,”孔子答子路:“又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因为“由也兼人,故退之。”答冉有:“闻斯行之。” 因为“求也退,故进之。”这不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问题,其中还饱含孔子对弟子的高度的责任心! 《论语》的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还有就是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同时语言浅近易懂,接近口语,也是一个特点。 7.论语中关于礼的句子和解释1、子曰: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意思: 一个没有道德修养的人,不能长久过穷困的生活,也不能长久过安乐的生活。一个天生有仁德的人,以仁德为他生活中最大的快乐;一个聪明的人,把仁德当做最有利的生活规范。 2、子曰: “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意思:不合符礼教的话不能看,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听,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说,不合符礼教的事不能做。” 3、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意思:仁 心之善、礼 行为之善、由心而发的礼 是为真礼也、仅仅就礼而礼的 是为虚礼也 、一人 如 仁礼俱在 则其人善、一人 若 仅礼无仁 则其虚伪也、一人 若 只仁弗礼 则不拘礼而其性爽也、一人 若 无仁无礼 非人禽兽也 百度知道 8.论语中关于礼节的句子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孔子谓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子曰:兴於诗。立於礼。 成於乐。 子曰:麻冕,礼也。 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 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子曰∶先进於礼乐,野人也;后进於礼乐,君子也。 如用之,则吾从先进。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子曰:“君子博学於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 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锺鼓云乎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