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塞下曲古诗词 塞下曲古诗词1.塞下曲全部诗句塞下曲 作者:许浑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 【其一】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其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其三】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其四】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其五】 调箭又呼鹰,俱闻出世能。 奔狐将迸雉,扫尽古丘陵。 【其六】 亭亭七叶贵,荡荡一隅清。 他日题麟阁,唯应独不名。 2.塞下曲的古诗《塞下曲》是古时边塞地区的一种军歌.唐朝很多诗人尤其是边塞诗人用过此题写诗,比较著名的有王昌龄、高适、李白、卢纶、李益、许浑等人的诗歌. 把我最激赏的几首奉献于各位的面前。 卢纶的六首 其一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其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其三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其四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其五 调箭又呼鹰,俱闻出世能. 奔狐将迸雉,扫尽古丘陵. 其六 亭亭七叶贵,荡荡一隅清. 他日题麟阁,唯应独不名. 高适的 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且凭王子怒,复倚将军雄. 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日轮驻霜戈,月魄悬琱弓.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李白的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王昌龄的 其一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其二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3.塞下曲的古诗有几首塞下曲只是歌曲形式,很多边塞诗的诗名里面有塞下曲三个字,边塞诗人大多都写过塞下曲,几下比较经典的塞下曲。 1、《塞下曲六首·其一》 唐代: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译文: 五月的天山仍是大雪纷飞,只有凛冽的寒风,根本看不见盛放的鲜花。听到有人用笛子吹奏《折柳曲》,想着家乡已是春色满园,而在这里,还未曾见到春色。 白天在金鼓声中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战斗,晚上枕着马鞍睡觉。但愿能够发挥自己的本领,早日平定边疆,为国立功。 2、《塞下曲》 唐代:许浑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译文: 桑乾河北边一场夜战,秦兵伤亡过半再也不能把家还。次日早晨收到他们家乡寄来的书信,信中说御寒的衣服已寄出。 3、《塞下曲·其二》 唐代: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译文: 昏暗的树林中,草突然被风吹得摇摆不定,飒飒作响,将军以为野兽来了,连忙开弓射箭。 天亮去寻找那只箭,已经深深地陷入石棱中。 4、《塞下曲》 唐代: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译文: 牵马饮水渡过了那大河,水寒刺骨秋风如剑如刀。沙场广袤夕阳尚未下落,昏暗中看见遥远的临洮。当年长城曾经一次鏖战,都说戍边战士的意气高。自古以来这里黄尘迷漫,遍地白骨零乱夹着野草。 5、《塞下曲》 唐代:李益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译文: 应该像马援那样只愿战死疆场,以马革裹尸还葬,何必像班超那样非要保全生命,活着入关返回家乡!全歼敌人,不能让一个敌人逃跑,而且应该留驻边疆,叫敌人不敢再来侵犯。 4.古诗《塞下曲》1、唐代王昌龄《塞下曲·其一》: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从来幽并客,皆共沙尘老。不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译文:知了在枯秃的桑林鸣叫,八月的萧关道气爽秋高。出塞后再入塞气候变冷,关内关外尽是黄黄芦草。自古来河北山西的豪杰,都与尘土黄沙伴随到老。莫学那自恃勇武游侠儿,自鸣不凡地把骏马夸耀。 2、唐代王昌龄《塞下曲·其二》: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译文:牵马饮水渡过了那大河,水寒刺骨秋风如剑如刀。沙场广袤夕阳尚未下落,昏暗中看见遥远的临洮。当年长城曾经一次鏖战,都说戍边战士的意气高。自古以来这里黄尘迷漫,遍地白骨零乱夹着野草。 3、唐代王昌龄《塞下曲·其三》:奉诏甘泉宫,总征天下兵。朝廷备礼出,郡国豫郊迎。纷纷几万人,去者无全生。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 译文:一位大将从宫中奉旨出征,全权征调天下的兵马。朝廷用很重的礼仪拜将出征,沿途州县皆出城迎送。参战数万将士多而杂乱,经过战斗后却无一生还。我希望宫中享乐用的马,能把赐给守边将士以御外敌。 4、唐代王昌龄《塞下曲·其四》:边头何惨惨,已葬霍将军。部曲皆相吊,燕南代北闻。功勋多被黜,兵马亦寻分。更遣黄龙戍,唯当哭塞云。 译文:边关是一片悲戚的气氛,因为刚刚埋葬了因战殉国的霍将军。他的部分都来吊唁他,他的死震动了北方地区。将军离世,部下功勋被废,他们不久也将被分调。将军的部下仍被派去守边,而他们悲愤,也只能仰天痛哭。 扩展资料: 唐代边事频仍,其中有抵御外族入侵的战争,也有许多拓地开边的非正义战争。这些战事给国家造成了沉重的负担,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无休止的穷兵黩武。主要由于统治者的好大喜功。同时也有统治者煽动起来的某些人的战争狂热作祟。 唐代诗人王昌龄对此现象创作的《塞下曲四首》第一首诗表达了作者的反战思想。第二首蕴含了诗人对战争的反对。第三首诗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性。第四首诗透露了作者对朝廷对有功将士的不公,以及对连年征战的批判。 5.古诗《塞下曲》《塞下曲》,作者卢纶,唐朝中期诗人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出生于蒲(今山西永济),祖籍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市),是范阳卢氏北祖第四房,大历十才子之一。卢纶曾于唐玄宗天宝末年中进士,但是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避乱于江西九江一带。乱平后,卢于唐代宗大历年间重新应试,但屡试不第。 大历六年(771年),卢纶受宰相元载和王缙先后举荐,出任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后升任监察御史。大历十一年(776年),元载和王缙在政治斗争中失败,卢纶受此牵连,终身不得重用。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卢纶任昭应县令,贞元年间入河中节度使浑瑊幕,任检校户部郎中,后世遂以卢户部称之。卢诗工于写景,形象鲜明,语言简练,边塞诗气势不凡,尚有盛唐气象,其中尤以《塞下曲》数首最为有名。 塞下曲:唐代乐府名。出于汉乐府《出塞》、《入塞》,属《横吹曲辞》。为唐代新乐府题,歌辞多写边塞军旅生活。诗人天才豪纵,作为律诗亦逸气凌云,独辟一境。 《塞下曲》一: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塞下曲》二: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卢纶是很善于捕捉形象、捕捉时机的。他不仅能抓住具有典型意义的形象,而且能把它放到最富有艺术效果的时刻加以表现。他只描绘一个场面,就把当时的气氛情绪有力地烘托出来了。但惟其如此,才更富有启发性,更能引逗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这叫言有尽而意无穷。神龙见首不见尾,并不是没有尾,那尾在云中,若隐若现,更富有意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