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文谦,字仲谦,邢州沙河人”阅读答案(附翻译)》古诗原文及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张文谦,字仲谦,邢州沙河人。 幼聪敏,善记诵,与太保刘秉忠同学。世祖居潜邸,受邢州分地,秉忠荐文谦可用。 岁丁未,召见,应对称旨,命掌王府书记,日见信任。邢州当要冲,初分二千户为勋臣食邑,岁遣人监领,皆不知抚治,征求百出,民弗堪命。 或诉于王府。文谦与秉忠言于世祖曰:“今民生困弊,莫邢为甚。 盍择人往治之,责其成效,使四方取法,则天下均受赐矣。”于是乃选近侍脱兀脱、尚书刘隶、侍郎李简往。 三人至邢,协心为治,洗涤蠹敝,革去贪暴,流亡复归,不期月,户增十倍。由是世祖益重儒士,任之以政,皆自文谦发之。 岁辛亥,宪宗即位。文谦与秉忠数以时务所当先者言于世祖,悉施行之。 世祖征大理,国主高祥拒命,杀信使遁去。世祖怒,将屠其城。 文谦与秉忠、姚枢谏曰:“杀使拒命者高祥尔,非民之罪,请宥之。”由是大理之民赖以全活。 己未,世祖帅师伐宋,文谦与秉忠言:“王者之师,有征无战,当一视同仁,不可嗜杀。 ”世祖曰:“期与卿等守此言。” 既入宋境,分命诸将毋妄杀,毋焚人室庐,所获生口悉纵之。 中统元年,世祖即位,立中书省,首命王文统为平章政事,文谦为左丞。 建立纲纪,讲明利病,以安国便民为务。诏令一出,天下有太平之望。 而文统素忌谦,谟(谋划)谋之际屡相可否,积不能平,文谦遽求出,诏以本官行大名等路宣抚司事。 临发,语文统曰:“民困日久,况当大旱,不量减税赋,何以慰来苏之望?”文统曰:“上新即位,国家经费止仰税赋,苟复减损,何以供给?”文谦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俟时和岁丰,取之未晚也。” 于是蠲(juān免除)常赋什之四,商酒税什之二。文谦蚤从刘秉忠,洞究术数;晚交许衡,尤粹于义理之学。 为人刚明简重,几所陈于上前,莫非尧、舜仁义之道。数忤权幸,而是非得丧,一不以经意。 家惟藏书数万卷。尤以引荐人材为己任,时论益以是多之。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召见,应对称旨 称:符合B.命掌王府书记,日见信任 见:看见C.悉施行之 悉:全、都 D.时论益以是多之 多:称赞、重视11.全都能体现张文谦以尧舜仁义之道劝谏皇上的一项是 ( )①岁丁未,召见,应对称旨。 ②今民生困弊,莫邢为甚。 盍择人往治之。③杀使拒命者高祥尔,非民之罪,请宥之。 ④分命诸将毋妄杀,毋焚人室庐,所获生口悉纵之。⑤王者之师,有征无战,当一视同仁,不可嗜杀。 ⑥民困日久,况当大旱,不量减税赋,何以慰来苏之望?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文谦小时候很聪明,才思敏捷,记忆力强,世祖居住在潜邸一带。 他的同学刘秉忠曾向世祖推荐他。 B.在张文谦与刘秉忠的建议下,世祖派近侍脱兀脱、尚书刘隶、侍郎李简前往邢州治理,他们三人同心协力,不到一个月,人口增加了十倍。因为这件事世祖更加看重儒生,让文谦执政。 C.世祖征讨大理国,国主高祥违抗命令,杀了世祖的信使逃亡而去。 世祖大怒,将要屠杀城中百姓。 在文谦等人的劝说下,大理的部分百姓才得以存活下来。D.张文谦宽仁爱民,刚直明理,简朴持重,总以尧舜仁义之道劝谏皇上,把引荐贤良人才作为自己的责任,受到当时人的称许。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盍择人往治之,责其成效,使四方取法,则天下均受赐矣。 (2)数忤权幸,而是非得丧,一不以经意。 参考答案:10。 B(见,表被动) 11。C (①是他受到世祖的赏识④写世祖听从劝谏后的做法,⑥是对王文统说的话) 12。 B(B还有“流亡复归”)四、13。(1) 为什么不选派人去治理这地方,要求他治出成效,使得各地都能够效法邢州,那么天下都受到您的恩赐了。 (2) 屡次触犯权臣和宠臣,但自己的进退得失,全不放在心上。 【文言文参考译文】张文谦,字仲谦,是邢州沙河人。 他幼年聪明,才思敏捷,记忆力强,和太保刘秉忠是同学。忽必烈(还没有成为元世祖)住在潜邸(皇储未正名时居住的宅第,取“潜龙勿用”意)的时候,受封邢州的土地,刘秉忠推荐张文谦,说他可以被任用。 丁未年,忽必烈召见张文谦,张应答很合忽必烈的心意,于是忽必烈命令他做王府的书记官,一天天地被重用。邢州处于要道,刚开始忽必烈把这里的二千户百姓分给功勋之臣做食邑,每年派人去监督征收粮食钱财,这些人都不知道安抚、治理老百姓,各种各样的征收名目繁多,百姓不能忍受这样的政令。 有人向王府诉苦。文谦和秉忠对忽必烈说:“现在百姓生活困顿,没有哪处比邢州更厉害的了。 为什么不选派人去治理这地方,要求他治出成效,使得各地都能够效法邢州,那么天下都受到您的恩赐了。”在此情况下忽必烈就挑选身边的侍臣脱兀脱、尚书刘肃和侍郎李简一起去。 三个人到了邢州,同心协力地治理,清除贪官,革灭豪强,流亡在外的百姓又都回来了,不到一个月,人口增加了十倍。因为这件事忽必烈更加看重儒生,任用他们当官,这都是从张文谦开始的。 辛亥年,宪宗即位。文谦和秉忠屡次把当时应该放在首位的事务说给忽必烈听,忽必烈都一。 2.邢台在古代十三州哪个州河北古称冀州,舜分置十二州,河北为幽州。《禹贡》亦为冀州。《周礼·职方》曰幽州。 公元前15世纪,商王祖乙迁都于邢(今邢台市),经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至南庚迁奄,约130多年。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封召公之子于燕国,封周公之子于邢国,河北成为燕、邢之地。 春秋时期河北省北部属于燕国,南部属于中山国、赵国和魏国、西北部属代国。邯郸和邢台曾是赵国都城。 秦始皇时期这里属于巨鹿郡、邯郸郡、恒山郡、齐郡、济北郡、上谷郡、代郡、渔阳郡、右北平郡的地域。 西汉时河北属幽州、冀州、并州小部分,幽州治所在蓟(今北京市),冀州治广川国(今河北冀州市旧城),并州则治晋阳(今山西太原)。东汉时属幽州、冀州。三国时属幽州、冀州。 西晋时属幽州、冀州、司州部分,幽州治涿(今北京市),冀治房子(今石家庄市高邑县)。东晋十六国时期先后被后赵、前燕、前秦、后秦、西燕、北燕、南燕占领。南北朝时期先后属北魏、东魏、北齐、北周。 隋代时属冀州。辖武阳郡(大名)、清河郡(清河)、武安郡(永年)、恒山郡(正定)、河间郡(河间)、上谷郡(易县)、北平郡(卢龙)、信都郡(冀县)、襄国郡(邢台)、赵郡(赵县)、博陵郡(定州)等。 唐代时属河北道、河东道小部分,河北道幽州范阳郡(北京)、沧州景城郡(沧县)、冀州信都郡(冀州)、瀛州河间郡(河间)、定州博陵郡(定州)、邢州钜鹿郡(邢台)、莫州文安郡(任丘)、易州上谷郡(易县)、深州饶阳郡(深州)、妫州妫川郡(怀来)、魏州魏郡(大名)、恒州常山郡(正定)、贝州清河郡(清河)、洺州广平郡(永年)、平州北平郡(卢龙)、赵州赵郡(赵县)等,河东道蔚州安边郡(蔚县)。 五代后晋时,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给契丹。周世宗复三关,与契丹以白沟河为界。 北宋时南部属河北东路和河北西路。北部属于辽国南京道、西京道东部、中京道西部,河北东路辖大名府、开德府、河间府三府;十一州:沧、冀、博、棣、莫、雄、霸、德、滨、恩,清;河北西路辖真定府(正定),中山府(定州),信德府(邢台),庆源府(赵县)四府。州九:相,浚,怀,卫,洺,深,磁,祁,保。 金代时属河北东路、河北西路。完颜亮定都于燕(今北京市)改置中都等路。 蒙古初置燕京路。至元四年,定都于北京,改大都路,置中书省。元代河北为中央直属的中书省。河北地区辖有保定路(清苑)、真定路(正定)、顺德路(邢台)、广平路(永年)、大名路(大名) 3.邢台人文历史征文邢台拥有3500余年建城史,800余年建都史,距今五万至十万年前就有人类栖息繁衍,是华北历史上第一座城市,中国最古老的十大城市之一,中国最早的古都之一。 历史上曾四次建国、五次定都,素有“五朝古都、十朝雄郡”之称。 从古至今历经三千多年行政建制未曾中断、城址未曾迁移, 被称为“燕赵第一城”。 邢台古城有“京南第一城”之誉。邢台悠久的历史涌现出郭守敬、李牧、魏征、宋璟、刘秉忠等先贤,走出了郭威、柴荣、孟知祥、孟昶等帝王,千古一帝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邢台沙丘。 邢台也是唐朝皇室祖籍地(唐祖陵),发生过尧舜禅让、胡服骑射、巨鹿之战、黄巾起义等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事件,有破釜沉舟、鹿死谁手、民脂民膏、腹背受敌等三百余条成语、典故源自邢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