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岑参的边塞诗歌风格

1. 岑参的边塞诗歌

岑参的边塞诗歌

1.岑参的边塞诗

.《碛中作》【唐】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唐】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

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

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

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

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

车师西门伫献捷。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唐】岑参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2.【高适,王昌龄,岑参对边塞诗的贡献】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其中,初、盛唐边塞诗多昂扬奋发的格调,艺术性最强.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是初唐写作边塞诗较多的作家,他的边塞诗一方面题材开阔,内容包括:A、边塞风光;B、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C、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D、边疆将士思乡的情思.不仅内容涵盖了盛唐边塞诗的大多领域,而且格调高亢.此后其他著名诗人如:杨炯、陈子昂、杜审言等人也创作边塞诗.边塞诗创作一时蔚为风气.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高之《燕歌行》、岑之《白雪歌》、《走马川行》等七言 长篇歌行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除此之外,盛唐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写过边塞诗,这些边塞诗成为他们的代表作的一部分.如:李白的《关山月》、《塞下曲》六首、《战城南》、《北风行》……,杜甫的《兵车行》、《前出塞九首》、《后出塞六首》等.另外一些诗人也有边塞诗的名篇传世,如王昌龄有《出塞》、《从军行》,王之涣有《出塞》,王翰有《凉州词》.盛唐诗成为边塞诗创作的顶点.此后中晚唐并没有出现边塞诗的大家,但题材有所扩展. 2、初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原因 一方面在于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另一方面在于 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文人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正如杨炯诗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王维诗句“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城.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岑参诗句“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3、盛唐边塞诗的特点,在于以下四个方面: (1)题材广阔:一方面包括: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另一方面包括: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其中以前者为主要题材. (2)意象宏阔: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 (3)基调昂扬:气势流畅,富有崇高感. (4)体裁兼善:歌行、律绝皆有佳作. 就边塞诗的体裁来看,包括歌行在内的古体诗创作已经成熟,蔚为大观,代表作品有:李颀《古从军行》“…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另一个方面,近体边塞诗也走向成熟.代表作品有: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王昌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关门.前军夜战洮河北,以报生擒土谷浑.”;王之涣《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二)高适的边塞诗 1、生平: 高适(701-765)是盛唐边塞诗的主要创作者,这和他的边塞经历有密切的关系.高适在人生的早年,就渴望从军,建立边功.他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北上登蓟门,茫茫见沙漠.倚剑对风尘,慨然思卫霍.…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自天宝十二年(753)开始,高适长期从军,三度出塞,军旅生活体验丰富.高适每次出塞都写了大量的诗或纪行,或抒怀. 高适边塞诗题材选取角度的特点是:以政治家的眼光来观察、分析边塞的现状,把战争和国家的安危、人民的苦乐联系在一起考虑,因此题材广泛,思想深刻.譬如,他对边塞的纷扰不宁表示忧虑:“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蓟中作》).他对战士的勇往无前,作热烈的歌颂:“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燕歌行》).他对战争的意义也有深刻的思索:“青海只今将饮马,黄河不用更防秋”(《九曲词》).角度全面是高适诗歌的独到之处. 2、诗作风格:风骨凛然 前人评价高适的诗“读之使人感慨”(严羽《沧浪诗话》)“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概括起来就是风骨凛然.“风骨凛然”即突出雄浑悲壮的精神意绪,无畏无惧的英雄气慨 ,因而有气魄,有境界的诗风. 他的诗继承汉魏古诗的遒劲风格,常用的表现方式是铺排对比,直抒胸臆.诗作带着强烈的感情.譬如表明功名欲望的“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高适在诗中常常抒发议论,穿插在叙事和抒情当中,使作品更深厚老成.高诗以七古见长.诗歌容量大,情感跌宕起伏,意象色彩鲜明而又简洁.故胡应麟《诗薮》称“音节鲜明,情致委折,浓纤修短,得衷合度”. 3、《燕歌行》赏析: (1)诗题及创作背景:《燕歌行》是盛唐边塞诗的代表作之一,也是高适的“第一大篇”.《燕歌行》本是乐府的体裁,魏文帝曹丕最早以这个题目写诗.此后这个题目常用来歌咏东。

3.【论述高适和岑参的边塞诗歌比较】

高适、岑参边塞诗虽有相同之处,但由于各自的家庭背景、人生经历不同,两人的诗歌同中有异,各有千秋,高适的边塞诗具有现实主义的风格,岑参的边塞诗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高适的诗苍凉悲壮,岑参的诗雄奇瑰丽.唐代的边塞诗人可以分为几类.一类是未曾到过边塞而写边塞题材的,如李昂、崔国辅.一类是曾经游历过边塞的,如崔颢.再一类就是曾在边塞居住和任职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高适和岑参都称得上是真正的边塞诗人,两人年轻时都曾游历过河朔的燕赵,壮年时又双双到边塞从军.إ 就唐代的边塞诗来说,高、岑齐名,风格也相近.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说:“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但是高适的诗,悲壮之中透着雄浑;岑参的诗,悲壮之中带着峭拔.高诗“尚质主理”,岑诗“尚巧主景”.岑参去边塞,多少有些被动不得已的因素,到边塞后,才开始写边塞题材的作品,诗篇越来越多;高适去边塞是积极主动的,他写边塞诗,始于早年的河朔之游,到他任封丘县尉以及河西陇右节度幕府掌书记时,诗作慢慢减少了,而到他任淮南节度使后,诗作就几乎没有了.史称高适年五十始为诗,其实恰好相反.因为高适写诗,是想借此沽名钓誉,到他五十岁入幕以后,诗的作用已经不大了.相比之下,岑参的诗中融进了更多的心血和真情.إ 高适的诗颇有古风,句中有许多的人生感慨,表面看来似乎更具有可读性.而岑参的诗则更多地包蕴了六朝以来近体诗的成就,想象丰富,格律多变,具有更多的创造性和诗学诗艺的特色.高适近之于儒,岑参近之于道.高适注重人生实践,岑参则在诗歌艺术史上占据极高的地位.他们二人,既有阅历和诗风上的相同之处,又存在着性情和具体诗歌特色上的差异.就其差异而言,二者又恰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إ一. 高适反映现实问题要超过岑参.他的诗歌在反映现实的深度方面超过同时许多诗人,应时而生的追求不朽功名的高昂意气,与冷峻直面现实的悲慨相杂糅,使其诗歌创作颇多感慨而不失高亢,深雄浑厚,有一种感慨悲壮的美.二.描写边塞风光,民域风情上,岑参超过高适.在立功边塞的慷慨豪情的支配下,诗人印象中的军旅生活、边塞风物、民域风情,全都变得神奇瑰丽起来,并热情地加以歌颂,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艺术上的不同:一.高适将自己的个人边塞见闻,观察思考和功名志向糅为遗一体,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二.岑参的诗歌中带有感性的色彩,讲究感觉印象,浪漫的想象,飘逸的描写,寓情于景.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雪夜风吼、飞沙走石,这些边疆大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是一种值得欣赏的奇伟美.三.高适的七言歌行多用律句骈语,但并不繁于文采华丽,而是以纵横顿宕,气质深雄和浑厚的骨力取胜.岑参七言歌行纵横顿宕、舒卷自如体势十分灵活.一、思想、题材上的不同.高适边塞诗的思想内容比较深刻,善于以政治家敏锐的眼光来观察、分析边塞现状,把战争与国家安危、人民苦乐联系起来,胸怀大局,深入军营,大胆表达个人边防政见,同时对于亲历耳闻的军中矛盾也给予毫不留情的揭露.岑参边塞诗以瑰丽的笔调,描写带异域情调的新鲜事物或奇特风光,塑造了一个个千姿百态的艺术形象,内容丰富多彩.“二、艺术风格同中有异,表现手法各具特色.高适诗雄浑悲壮中显得深沉,质朴浑实;岑参诗雄浑悲壮中显得雄放,洒脱.高适常用对比、反衬的手法,语言刚健质朴、精炼准确;岑参则好比喻和夸张,语言新奇自如,呈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4.岑参的边塞诗有哪些

.《碛中作》【唐】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唐】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 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 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 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 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 车师西门伫献捷。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唐】岑参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5.岑参的边塞诗歌是描写什么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首诗,以奇丽多变的雪景,纵横矫健的笔力,开阖自如的结构,抑扬顿挫的韵律,准确、鲜明、生动地制造出奇中有丽、丽中奇的美好意境,不仅写得声色宜,张弛有致,而且刚柔相同,急缓相济,是一乎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全诗不断变换着白雪画面,化景为情,慷慨悲壮,浑然雄劲。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6.岑参边塞诗歌的特点最好分点写,不要太多

岑参(715--770)的诗气势宏伟、想象丰富、色彩绚丽、热情澎湃.与高适不同的是,他更多地描绘了边塞奇丽多姿的生活.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是岑参边塞诗的基调.《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他的三篇代表作.最后一篇尤为突出,他竟用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北国八月飞雪之美,使荒蛮雪封之地顿时春意盎然.天气的寒冷,依依的离情别意,悠悠的思乡愁绪,在诗人的笔下都着染了奇丽豪迈、浪漫乐观的奇情异彩.除此之外,岑参还有不少描写边塞奇景风俗的诗作,如《火山云歌送别》、《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首秋轮台》、《玉门关盖将军歌》等,这些作品更增添了岑参边塞诗浪漫多姿的艺术丰采.。

7.岑参的边塞诗有哪些特点

岑参的边塞诗以具有特色的语言,鲜明的情调,把西域地区的雄伟壮阔、绮丽多姿的自然景物,描写得栩栩如生,他把激烈征战、远戍思乡、将军逸乐、战士悲苦等等内容都写入诗中,热情地歌颂了戍边将士保卫祖国而英勇抗敌的战斗精神。历来被认为是“边塞诗”作者中成就最高的一个。

岑参边塞诗的写实之“奇丽”。岑参边塞诗当中既有“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薯五能反语”,“浑灸犁中烹野驼,交河美酒金叵罗”的生活之奇;也有“秋雪春仍下,朝风夜不休”的物候之奇;还有“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山雪崔嵬”的边地自然风光之奇。

扩展资料:

岑参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因聪颖早慧而五岁读书、九岁属文。天宝三载(744年),岑参进士及第,守选了三年后获授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后在天宝末年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府判官。

唐代宗时,岑参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故世称“岑嘉州”。约大历四年(769年)秋冬之际,岑参卒于成都,享年约五十二岁(51周岁)。

文学创作方面,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边塞诗尤多佳作。

8.边塞诗.急十首,最好诗是岑参的

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胡地苜蓿美,轮台征马肥.大夫讨匈奴,前月西出师.甲兵未得战,降虏来如归.囊驼何连连,穹帐亦累累.阴山烽火灭,剑水羽书稀.却笑霍嫖姚,区区徒尔为.西郊候中军,平沙悬落晖.驿马从西来,双节夹路驰.喜鹊捧金印,蛟龙盘画旗.如公未四十,富贵能及时.直上排青云,傍看疾若飞.前年斩楼兰,去岁平月支.天子日殊宠,朝廷方见推.何幸一书生,忽蒙国士知.侧身佐戎幕,敛衽事边陲.自逐定远侯,亦著短后衣.近来能走马,不弱并州儿.登北庭北楼呈幕中诸公尝读西域传,汉家得轮台.古塞千年空,阴山独崔嵬.二庭近西海,六月秋风来.日暮上北楼,杀气凝不开.大荒无鸟飞,但见白龙塠.旧国眇天末,归心日悠哉.上将新破胡,西郊绝烟埃.边城寂无事,抚剑空徘徊.幸得趋幕中,托身厕群才.早知安边计,未尽平生怀.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陇水不可听,呜咽令人愁.沙尘扑马汗,雾露凝貂裘.西来谁家子,自道新封侯.前月发安西,路上无停留.都护犹未到,来时在西州.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山口月欲出,先照关城楼.溪流与松风,静夜相飕飕.别家赖归梦,山塞多离忧.与子且携手,不愁前路修.潼关镇国军句覆使院早春寄王同州胡寇尚未尽,大军镇关门.旌旗遍草木,兵马如云屯.圣朝正用武,诸将皆承恩.不见征战功,但闻歌吹喧.儒生有长策,闭口不敢言.昨从关东来,思与故人论.何为廊庙器,至今居外藩.黄霸宁淹留,苍生望腾骞.卷帘见西岳,仙掌明朝暾.昨夜闻春风,戴胜过后园.各自限官守,何由叙凉温.离忧不可忘,襟背思树萱.行军诗二首时扈从在凤翔吾窃悲此生,四十幸未老.一朝逢世乱,终日不自保.胡兵夺长安,宫殿生野草.伤心五陵树,不见二京道.我皇在行军,兵马日浩浩.胡雏尚未灭,诸将恳征讨.昨闻咸阳败,杀戮净如扫.积尸若丘山,流血涨丰镐.干戈碍乡国,豺虎满城堡.村落皆无人,萧条空桑枣.儒生有长策,无处豁怀抱.块然伤时人,举首哭苍昊.早知逢世乱,少小谩读书.悔不学弯弓,向东射狂胡.偶从谏官列,谬向丹墀趋.未能匡吾君,虚作一丈夫.抚创伤世路,哀歌泣良图.功业今已迟,览镜悲白须.平生抱忠义,不敢私微躯.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岁暮碛外寄元Ž西风传戍鼓,南望见前军.沙碛人愁月,山城犬吠云.别家逢逼岁,出塞独离群.发到阳关白,书今远报君.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陇水不可听,呜咽令人愁.沙尘扑马汗,雾露凝貂裘.西来谁家子,自道新封侯.前月发安西,路上无停留.都护犹未到,来时在西州.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山口月欲出,先照关城楼.溪流与松风,静夜相飕飕.别家赖归梦,山塞多离忧.与子且携手,不愁前路修.入剑门作寄杜杨二郎中时二公并力杜元帅判官不知造化初,此山谁开坼.双崖倚天立,万仞从地劈.云飞不到顶,鸟去难过壁.速驾畏岩倾,单行愁路窄.平明地仍黑,停午日暂赤.凛凛三伏寒,攫垃五丁迹.与时忽开闭,作固或顺逆.磅礴跨岷峨,巍蟠限蛮貊.星当觜参分,地处西南僻.陡觉烟景殊,杳将华夏隔.刘氏昔颠覆,公孙曾败绩.始知德不修,恃此险何益.相公总师旅,远近罢金革.杜母来何迟,蜀人应更惜.暂回丹青虑,少用开济策.二友华省郎,俱为幕中客.良筹佐戒律,情理皆硕画.高文出诗骚,奥学穷讨赜.圣朝无外户,寰宇被德泽.四海今一家,徒然剑门石.楚夕旅泊古兴独鹤唳江月,孤帆凌楚云.秋风冷萧瑟,芦荻花纷纷.忽思湘川老,欲访云中君.骐驎息悲鸣,愁见豺虎群.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然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黪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