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宋词人晏几道 宋词人晏几道1.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1)此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这类题目在解答时既要指出诗句所用手法,又要分析出该诗句表达的情感.“红叶黄花秋意晚”,木叶红,菊花黄,暮秋寒意深,既点明时令是秋季,又渲染了萧瑟的环境,点染烘托主题,一“晚”字,暗示别离之久,点明女主人公因悲秋而怀远.(2)此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弹洒不尽的那两行珠泪,还当窗滴下来,并滴进了砚台中,就用它来研磨香墨.出人意表,另开思路.正因无处寄书,更增悲感而弹泪,泪弹不尽,而临窗滴下,有砚承泪,遂以研墨作书.故而虽为转折,却也顺理成章了.明知书不得寄,仍是要写,一片痴情,惘惘不甘,用意尤其深厚.语本孟郊《归信吟》“泪墨洒为书”一句,而情真意足,写出小儿女的情态,巧而不纤,较诸“和泪濡墨”的套语自有深浅真伪之别.“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收语写闺人此时作书,纯是自我遣怀,她把自己全部的内心本质力量投进其中,感情也升华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无论是泪、墨、红笺,都融进闺人的深情之中,物与情已浑然一体. 答案:(1)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2)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思远人阅读答案.译文:木叶红,菊花黄,暮秋寒意深,思念千里远行人.飘飞的浮云已然过尽,南归的大雁杳无音信,哪里才能寄出我的书信?泪水弹洒不尽,任它临窗滴落,就着砚石研成泪墨.渐渐写到离别凄楚,离别情深处,那红格笺纸竟也黯然失色.赏析:起首两句,写女主人公因悲秋而怀远,既点明时令、环境,又点染烘托主题.一“晚”字,暗示别离之久,“千里”,点明相隔之远.两句交代了时间和空间,给下文留了铺展的余地.“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两句是客:“何处寄书得”一句是主.鸿雁,随着天际的浮云,自北向南飞去.闺中人遥望渺渺长空,盼望归鸿带来游子的音信.“过尽”,已极写其失望之意了,由于“无信”,便不知游子而今所,自己纵欲寄书也无从寄与.过片词意陡转:弹洒不尽的那两行珠泪,还当窗滴下来,并滴进了砚台中,就用它来研磨香墨.下片出人意表,另开思路.正因无处寄书,更增悲感而弹泪,泪弹不尽,而临窗滴下,有砚承泪,遂以研墨作书.故而虽为转折,却也顺理成章了.明知书不得寄,仍是要写,一片痴情,惘惘不甘,用意尤其深厚.语本孟郊《归信吟》“泪墨洒为书”一句,而情真意足,写出小儿女的情态,巧而不纤,较诸“和泪濡墨”的套语自有深浅真伪之别.“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收语写闺人此时作书,纯是自我遣怀,她把自己全部的内心本质力量投进其中,感情也升华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对此,陈匪石《宋词举》有一段极为透辟的分析:“‘渐’字极宛转,却激切.‘写到别来、此情深处’,墨中纸上,情与泪粘合为一,不辨何者为泪,何者为情.故不谓笺色之红因泪而淡,却谓红笺之色因情深而无.”无论是泪、墨、红笺,都融进闺人的深情之中,物与情已浑然一体.这首词与小晏惯常的“情溢词外,未能意蕴其中”这一风格不同.全词用笔甚曲,下字甚丽,宛转入微,味深意厚,堪称小晏词中别出机杼的异调.这首词后人评为“痴人痴事”.相思情苦,以泪洗面,还算常事;以泪研墨,却是痴态;以泪和墨、润笔作书,更属痴绝.结语不说红笺因泪褪色,反说情深使红笺无色,语似无理,却是慧心妙语,令人称绝.上片由写景引出“千里念行客”这一中心.首句由物候点明季节.三、四句指在怀人.下片承“千里念行客”一句,因寄书不得,思念之情无由寄托,故而弹泪.下章三句,似秋语出平淡,却深挚动人.“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这两句总括晚秋景物,兴发感秋情怀.“红叶”、“黄花”意象,既是现景描写,又借现景以寓深情;”红叶“自古便是男女传情的信物,让人联想到唐代卢渥与宫女借红叶题诗传情而结连理的故事,而词人在《虞美人》词曾抒发“应恨不题红叶寄相思“的感慨,暗示出词人与行客“曾舒畅红叶传情,惜良缘未结,人已远去今见红叶,能不角动相思季恨?”黄花”,则暗示词人正当黄花节, 即重阳节登高怀念,触发对“行客”的思念.而“黄花”又与宋元以来对处女俗称“黄花女儿”的暗合,也寓有睹划时黄花而思佳人之意.这便“秋意”的真正内涵.“晚”者,兼融别之久与别绪之深.本词抒写闺人伤秋念远之情,用语本色,情感真挚.。 2.晏几道的宋词简短的译文晏几道 临江仙 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罗裙香露玉钗风。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 流水便随春远,行云终与谁同。酒醒长恨锦屏空。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 临江仙 身外闲愁空满,眼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细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劝,深情惟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临江仙 淡水三年欢意,危弦几夜离情。晓霜红叶舞归程。客情今古道,秋梦短长亭。 渌酒尊前清泪,阳关叠里离声。少陵诗思旧才名。云鸿相约处,烟雾九重城。 临江仙 浅浅余寒春半,雪消蕙草初长。烟迷柳岸旧池塘。风吹梅蕊闹,雨细杏花香。 月堕枝头欢意,从前虚梦高唐,觉来何处放思量。如今不是梦,真个到伊行。 临江仙 长爱碧阑干影,芙蓉秋水开时。脸红凝露学娇啼。霞觞熏冷艳,云髻袅纤枝。 烟雨依前时候,霜丛如旧芳菲。与谁同醉采香归。去年花下客,今似蝶分飞。 临江仙 旖旎仙花解语,轻盈春柳能眠。玉楼深处绮窗前。梦回芳草夜,歌罢落梅天。 沈水浓熏绣被。流霞浅酌金船。绿娇红小正堪怜。莫如云易散,须似月频圆 3.晏几道有名诗词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彩袖殷勤捧玉钟。——《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少年游·离多最是》 小梅枝上东君信。——《虞美人·小梅枝上东君信》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 留人不住。——《清平乐·留人不住》 浅浅余寒春半,雪消蕙草初长。——《临江仙·浅浅余寒春半》 小令尊前见玉箫。——《鹧鸪天·小令尊前见玉箫》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 醉别西楼醒不记。——《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柳丝长,桃叶小。——《更漏子·柳丝长》 醉拍春衫惜旧香。——《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关山魂梦长,鱼雁音尘少。——《生查子·关山魂梦长》 旧香残粉似当初。——《阮郎归·旧香残粉似当初》 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 新月又如眉。——《南乡子·新月又如眉》 4.清平乐的宋词晏几道赏析晏几道有两篇《清平乐》我给你发过来,你看一下: 其一: 清平乐·烟轻雨小 朝代:宋 作者:晏几道 原文: 烟轻雨小。紫陌香尘少。谢客池塘生绿草。一夜红梅先老。 旋题罗带新诗。重寻杨柳佳期。强半春寒去后,几番花信来时。 鉴赏 这是一首伤春惜别的词。上片写春光归去匆匆,一夜细雨轻烟过后,池塘草绿,红梅变老,春天也就过去了。下片写离愁缠绵不断,只有通过做诗题句以追怀相聚的美好时光。而当春寒去后,花信风轮番吹拂之时,那离别相思的愁绪更是难以排遣的。 其二: 清平乐 朝代:宋 作者:晏几道 原文: 双纹彩袖。笑捧金船酒。娇妙如花轻似柳。勤客千春长寿。 艳歌更倚疏弦。有情须醉尊前。恰是可怜时候,玉娇今夜初圆。 赏析:作者把一幅美好的画面展现在眼前,又有金船,还有美酒,也有彩袖,好一副声色满眼的画面,用了很具代表性的一项来表现生活,很是形象! 5.古代著名词人晏几道是哪个朝代的人1030~1106年,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北宋抚州临川县文港乡(今属南昌进贤)人 。晏殊第七子。历任颖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有《小山词》。 晏几道一生清狂磊落,纵弛不羁,曾为许田镇监、开封府推官等小吏。他与苏轼、黄庭坚先后同时,文章翰墨,自立规模。以《鹧鸪天》词见称于神宗,词云:“碧藕花开水殿凉,万年枝上转红阳。昂平歌管随天仗,祥瑞封章满御林。金掌露,玉炉香,岁华方黄圣恩长。皇州又奏圜扉静,十样宫眉捧寿觞( 紫薇郎君按:《宋史仁宗本纪》并无记载狱空事,据《宋会要辑稿》实为神宗朝事,此年小山四十五岁)。词虽是应命之作,内容无甚可取,但作者的艺术才华于此可见。 小山身出高门,不慕势利,黄庭坚称他是“人杰”,也说他痴亦绝人:“仕官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作一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已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于此,足见小山之为人。小山孤高自负,傲视权贵,即使是苏轼这种人,也不在眼下。据《砚北杂志》云:“元佑中,叔原以长短句行,苏子瞻因鲁直(即黄庭坚)欲见之,则谢曰:‘今日政事堂中半吾家旧客,亦未暇见也。’”(按:当时苏轼在京,正受帝、后赏识,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其高傲竟至此等程度。他好藏书,能诗,尤以词著称。据《墨庄漫录》云“叔原聚书甚多,每有迁徙,其妻厌之,谓叔原有类乞儿搬惋。叔原戏作诗云:‘生计惟兹惋,搬擎岂惮劳。造虽从假合,成不自埏陶。阮杓非同调,颓瓢庶共操。朝盛负余米,暮贮籍残糟。幸免播同乞,终甘泽畔逃。挑宜筇作杖,捧称葛为袍。倘受桑间饷,何堪井上螬。绰然徙自许,噱尔未应饕。世久称原宪,人方逐子敖。愿君同此器,珍重到霜毛。’”此诗虽是戏作,而愤世疾俗之情,高洁固究之趣,斐然可见。他存诗只数首,为“春风自是人间客,张主(亦作主张。)此依《江西诗征》。)繁华得几时?”(《与郑介夫》)“穷通不属儿曹意,自有真人爱子虚。”(《题司马长卿画像》)都是寓意颇深之作。 他的词风农挚深婉,工于言情,与乃父齐名,世称“二晏”。但当时及后世作者都对他评价很高,认为造诣在殊之上。“北宋晏小山工于言情,出元献(晏殊)、文忠(欧阳修)之右……措辞婉妙,一时独步。”(《白雨斋词话》)他的《小山词》存词二百多首,多为小令,其艺术造就也表现在这些小令方面。 小山词多怀往事,抒写哀愁,笔调整饱含感伤,伤情深沉真挚,情景融合,造语工丽,秀气胜韵,吐属天成,“能动摇人心”。虽反映生活面窄,而艺术境界较高。词风接近李煜。他的《临江仙》、《鹧鸪天》、《阮郎归》等,都是历来传诵的名篇,其中新辞丽句,深为论者所叹赏。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临江仙》),《复堂词话》赞它是“千古不能有二”的“名句”;“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鹧鸪天》),《苕溪渔隐丛话》评它为“词情婉丽”;至于“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鹧鸪天》),连认为“作文害道”的理学家程颐听了,都得笑着说:这样的词,只有“鬼”才写得出!(《邵氏闻见后录》) 小山词从《珠玉》出,而成就不同,体貌各异。在描写上,比大晏深细,而无大晏的含蓄;在修辞上,有大晏的婉丽,而无大晏的清润;在感情上,比大晏浓挚;在思想上,则不及大晏的深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