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徽杭古道徒步徽杭古道行程指南 徽杭古道西起安徽省绩溪县伏岭镇,东至浙江省临安市马啸乡,全长四十余里,是古时联系徽州与杭州的重要纽带。 保存最完整的一段古道是绩溪县境内的盘山小道,长度大约5华里,这是徽杭古道的精华所在。 要走徽杭古道,就要从绩溪出发,由徽入杭才能真正领略古道的风韵和品味到苦尽甘来的快乐。 为减轻负担,建议自助旅游者徒步徽杭古道不必携带帐篷及炊具,因为仅需很少的花费便可在山里人家住上一宿,并品尝农家饭,免去负重登山之苦。 外地驴友通过火车或汽车到达绩溪县城,采购一些必要的补给物品后,登上“绩溪——胡家”的中巴车,和驾驶员说到“鱼川”下车,票价5元(很多徒步旅游者都到伏岭镇下车,结果走了不少冤枉路)。 县城出发大约一小时后,车到鱼川村。在村中,通过狭长曲折的小巷,你能看到斑驳的老墙上已被热心人画上了通往徽杭古道的指示箭头。 走过村庄,经过一段清新的田间小路,到达“江南第一桥”。所谓“江南第一桥”,不过是一座普通的拱桥而已,不知什么人故弄玄虚,取这么一个大名。 桥头有一小店,名曰“古道饭店”,这里可以算是古道的起点了。前行三四百米是浙江人办的一个小水电站,白底红墙上写着几个大字“逍遥河水电站”。 再往前便踏上了青石板的台阶,从这里到“江南第一关”一直是向上攀越,所以会有点累,不过风景很好,大家可以慢慢走,但要记住:看风景时先停下脚步,行走时专心看着脚下的路。 “江南第一关”是徽杭古道重要关隘,关门由四根大厂条横架天然岩石构成。 门楣西刻“江南第一关”,东刻“徽杭锁钥 同治二年里人建造 邵道棠题”,楷字。到达这里后休息一会儿,领略习习山风吹来时的凉爽感觉。 从“江南第一关”出发,再走过一段青石板后,道路便渐渐平缓了。这一路青松翠竹,溪流飞瀑,使人心旷神怡,倍感舒畅。 大约走了三小时左右(其间经过小村“黄茅培”),到达“清凉峰桥”,这里是一个岔路口,应该向右经过“清凉峰桥”,过了桥有两条路,要从大路走,不能走小路,以免“误入歧途”进入某个“山寨”。不多久,便可抵达宿营地。 这是兄弟二人为了方便来往于古道的远方朋友,特地盖了两间楼房。哥哥方学军起名叫“逍遥人家”,弟弟方名武起名叫“水云间客栈”,雅致之极。 房子干净整洁,四周群山坏绕,松竹遍布,加上潺潺流淌的小溪,的确不负各自的名字。主人家养的两条狗每次见到生人都要狂吠一番,不过别怕,五分钟之后它们就会对你摇头摆尾以示亲热了。 安顿下来之后,你可以在山间漫步,听清风吹过竹林,看白云掠过高山。要是你春天来到这里,定会遇见芳香宜人野生兰花(千万别采^_^)。 你也可以与主人一同去山间做些农活,体验山里人家的艰辛和欢乐。晚餐品尝的自然是富有农家特色的山村菜肴,纯粹的野菜想必是你以前从来没有尝试过的山珍吧!饱餐后来一次篝火晚会,为这次的旅行再添加一些值得回忆的内容,不过要注意防止火灾啊。 玩累了就在这里美美的睡上一觉吧。 第二天清晨与主人依依惜别,继续踏上旅途。 走过下雪堂、上雪堂(地名,没有村庄),到了“烂污田凹”,这里是一块平坦的大草地,风景很美。翻过山凹,一路下山,穿过又一个石门,走过石柱下,越过半岭就到了永来村,过了永来村是浙基田,这里是浙江省的地界了。 浙基田(浙川)属浙江省临安市,是徽杭古道的终点,到达这里后继续前行约十五分钟,在“龙潭大酒店”等中巴车到昌化(8元),在昌化转车到临安或杭州。至此结束徽杭古道全部行程。 2.有关徽杭古道徒步徽杭古道行程指南 徽杭古道西起安徽省绩溪县伏岭镇,东至浙江省临安市马啸乡,全长四十余里,是古时联系徽州与杭州的重要纽带。保存最完整的一段古道是绩溪县境内的盘山小道,长度大约5华里,这是徽杭古道的精华所在。 要走徽杭古道,就要从绩溪出发,由徽入杭才能真正领略古道的风韵和品味到苦尽甘来的快乐。 为减轻负担,建议自助旅游者徒步徽杭古道不必携带帐篷及炊具,因为仅需很少的花费便可在山里人家住上一宿,并品尝农家饭,免去负重登山之苦。 外地驴友通过火车或汽车到达绩溪县城,采购一些必要的补给物品后,登上“绩溪——胡家”的中巴车,和驾驶员说到“鱼川”下车,票价5元(很多徒步旅游者都到伏岭镇下车,结果走了不少冤枉路)。县城出发大约一小时后,车到鱼川村。在村中,通过狭长曲折的小巷,你能看到斑驳的老墙上已被热心人画上了通往徽杭古道的指示箭头。 走过村庄,经过一段清新的田间小路,到达“江南第一桥”。所谓“江南第一桥”,不过是一座普通的拱桥而已,不知什么人故弄玄虚,取这么一个大名。桥头有一小店,名曰“古道饭店”,这里可以算是古道的起点了。前行三四百米是浙江人办的一个小水电站,白底红墙上写着几个大字“逍遥河水电站”。再往前便踏上了青石板的台阶,从这里到“江南第一关”一直是向上攀越,所以会有点累,不过风景很好,大家可以慢慢走,但要记住:看风景时先停下脚步,行走时专心看着脚下的路。 “江南第一关”是徽杭古道重要关隘,关门由四根大厂条横架天然岩石构成。门楣西刻“江南第一关”,东刻“徽杭锁钥 同治二年里人建造 邵道棠题”,楷字。到达这里后休息一会儿,领略习习山风吹来时的凉爽感觉。 从“江南第一关”出发,再走过一段青石板后,道路便渐渐平缓了。这一路青松翠竹,溪流飞瀑,使人心旷神怡,倍感舒畅。 大约走了三小时左右(其间经过小村“黄茅培”),到达“清凉峰桥”,这里是一个岔路口,应该向右经过“清凉峰桥”,过了桥有两条路,要从大路走,不能走小路,以免“误入歧途”进入某个“山寨”。不多久,便可抵达宿营地。这是兄弟二人为了方便来往于古道的远方朋友,特地盖了两间楼房。哥哥方学军起名叫“逍遥人家”,弟弟方名武起名叫“水云间客栈”,雅致之极。房子干净整洁,四周群山坏绕,松竹遍布,加上潺潺流淌的小溪,的确不负各自的名字。主人家养的两条狗每次见到生人都要狂吠一番,不过别怕,五分钟之后它们就会对你摇头摆尾以示亲热了。 安顿下来之后,你可以在山间漫步,听清风吹过竹林,看白云掠过高山。要是你春天来到这里,定会遇见芳香宜人野生兰花(千万别采^_^)。你也可以与主人一同去山间做些农活,体验山里人家的艰辛和欢乐。晚餐品尝的自然是富有农家特色的山村菜肴,纯粹的野菜想必是你以前从来没有尝试过的山珍吧!饱餐后来一次篝火晚会,为这次的旅行再添加一些值得回忆的内容,不过要注意防止火灾啊。玩累了就在这里美美的睡上一觉吧。 第二天清晨与主人依依惜别,继续踏上旅途。走过下雪堂、上雪堂(地名,没有村庄),到了“烂污田凹”,这里是一块平坦的大草地,风景很美。翻过山凹,一路下山,穿过又一个石门,走过石柱下,越过半岭就到了永来村,过了永来村是浙基田,这里是浙江省的地界了。 浙基田(浙川)属浙江省临安市,是徽杭古道的终点,到达这里后继续前行约十五分钟,在“龙潭大酒店”等中巴车到昌化(8元),在昌化转车到临安或杭州。至此结束徽杭古道全部行程。 3.“长亭外,古道边送别 李叔同(弘一大师)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扶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扶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扶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虽然李叔同词曲兼擅,但传记作者陈星先生却考证出此曲并非词人的自度曲,而是借用了一首美国通俗歌曲的曲调,歌词也参考了一首日本歌曲——也有论者以为词意浓缩了《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的意境。 然而两首歌曲在美国和日本可能早已湮灭于历史的大海,但这首借鸡生蛋的歌曲却在中国获得了长久以至永远的生命。“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如此凄迷阴柔、词浅意深但哀而不伤的词句,配以相当中国化的舒缓旋律,就很难不成为中国的名曲——尤其是在新旧交替、道术灭裂的二十世纪。 这首歌已经成了新的“阳关三叠”,“四千余年古国古”的二十世纪中国人,已经用这首歌“送别”了太多的东西。 4.含有古道的诗句如下,望采纳: 《古道》【宋】翁卷 古道今不见,今交非古情。 交情亦何难,难逢双目明。 青松生青山,真节莫与并。 植之廛郭旁,流俗多所轻。 远道岂易行,出门悔吝生。 君看天上云,何心更营营。 勿言贫未安,安贫存令名。 《古道》【宋】 作者:【陈杰】 杀鸡季伟蔬留客,列鼎孙弘外一肴。 古道无存几夫子,今人何限不全交。 《秋日》【唐】王昌龄 返照入闾巷,忧来谁共语? 古道少人行,秋风动禾黍。 《少年游》【宋】 柳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 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 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古意》【唐】常建 牧马古道傍,道傍多古墓。 萧条愁杀人,蝉鸣白杨树。 回头望京邑,合沓生尘雾。 富贵安可常,归来保贞素。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关于“古道”的诗词有哪些1. 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 宋代:柳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2. 朝中措·襄阳古道灞陵桥 宋代:完颜璹 襄阳古道灞陵桥,诗兴与秋高。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雄豪。 霜清玉塞,云飞陇首,风落江皋。梦到凤凰台上,山围故国周遭。 3. 天净沙·秋思 元代: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 忆秦娥·箫声咽 唐代: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5. 少年游·草 宋代:高观国 春风吹碧,春云映绿,晓梦入芳裀。软衬飞花,远连流水,一望隔香尘。 萋萋多少江南恨,翻忆翠罗裙。冷落闲门,凄迷古道,烟雨正愁人。 6.含有烟霭的诗句和古道的诗句唐 王勃 《慈竹赋》:“崇柯振而烟霭生,繁叶动而风飈起。” 金 元好问 《五松平》诗:“苍崖入地底,烟霭青漫漫。” 清 顾炎武 《友人来坐中口占二绝》之二:“昨过河东望首阳 ,空山烟霭尚苍苍。” 唐 杜甫 《万丈潭》诗:“跼步凌垠堮,侧身下烟霭。”金 张斛 《高寺》诗:“明朝下烟霭,回首阻清川。” 唐 长孙佐辅 《幽思》诗:“金炉烟霭微,银釭残影灭。”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远方沁古道 ,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凄凄满别情。 唐·李白《忆秦娥》:“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宋 文天祥 《正气歌》:“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唐 杜甫 《田舍》诗:“田舍清江曲,柴门古道旁。” 明 高濂 《玉簪记·追别》:“夕阳古道催行晚,听江声泪染心寒。” 清 方文 《留别吴锦雯》诗:“古道江云厚,愁心浦月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