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朝诗人的朋友圈是什么样古代的朋友圈内容,大略分两种。一种@博主;一种致敬博主。我们先聊第一种,第一种比较直观。稍后聊第二种。 @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淮上与友人别》) 这是原状态,以下是评论。 @高棅:以博主的水平,能写出这诗,不容易了。(《批点唐诗正声》) @王鏊:君向潇湘我向秦,这句不错。不说怅别,意思却有了。(《震泽长语》) @谢榛:写诗第一句要像放炮,一声hold住全场,才是开头的作法。屁股要像敲钟,带点余响。博主搞反了。我改改,你们体会一下:君向潇湘我向秦,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长笛离亭晚,落日空江不见春。(《四溟诗话》) @陆次云:楼上智商堪忧。原结尾明明很好,楼上不懂装懂,可嗤,可鄙!(《五朝诗善鸣集》) @贺贻孙:同楼上。放开头绝逼不行,放结尾才有味道。另,这不是博主的独创好么,唐朝流行这种写法。(《诗筏》) @吴昌祺:楼上都好弱。其实第三句才是关键,说了你们也不懂。(《删订唐诗解》) @周珽:说最后一句好的是什么审美?这么直白也叫诗!(《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王尧衢:太沉重,没生趣。(清朝《古唐诗合解》) @沈德潜:最后一句致敬韦应物《落雁》,可惜博主没学到要领。(《唐诗别裁》) @黄叔灿:有盛唐的味道,和王昌龄、王维有得一拼。(《唐诗笺注》) 以上,属于第一种。直接评论,就事说事。第二种,是款曲暗通的。 比如一千年后,有个人叫南怀瑾,他和朋友分别,写一篇词,结尾说:“樽前酒醒荒唐梦,君向潼南我向滇。”这就是致敬,款曲暗通。 我们还以郑谷为引子,说道说道。以下就不注出处了,理由是,理由是我比较懒,上边注出处注累了。 @欧阳修:郑谷的诗很有意思,好句子也不少,但是格调不高。因为通俗,大家都拿来教小孩,我小的时候就读过,今天他的诗集已经失传了。 @苏东坡:黄州有个张大憨,脑子不正常,见人就骂放火贼,后来,稍微读了点书,一见到纸,就拿去写郑谷的咏雪诗。 东坡说的,是郑谷的《雪中偶题》: @郑谷: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苏东坡才高,但他有一种智商上的优越感,总喜欢鄙视人家。郑谷被他鄙视过很多次。 @苏东坡:“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这两句,是村儿里教小孩的水平。 2.唐朝诗人的朋友圈是怎样的炫富是门技术活。 炫得好,你炫我赞,双赢。炫不好,有被拉黑的风险。 李白擅长的是“豪放炫富法”:旅游回来,发个朋友圈:“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跟朋友喝酒,没钱买单了,就“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宝马车、貂皮大衣都不要了,也要请朋友喝酒。他被唐玄宗炒鱿鱼,拿了赔偿款“五百金”。 可是呢,他没用这钱去炒股、也没用作买房首付款,而是“徒赐五百金,弃之若浮烟”。他居然给扔了。 这种炫法的高明之处在于,不是我多有钱,而是我不在乎钱。但这不是谁都能用的,炫的人得很有才华,让大家觉得你能挣钱,觉得你真的不在乎钱,不然会觉得你很装。 最好性格也够单纯正直,这样一炫,兄弟们会点赞:白哥威武。前辈们会善意一笑:这孩子,太直了。 贺知章的炫富,技巧拿捏的也很到位。众所周知,贺知章虽然是朝廷老干部,官大、人脉广,但其实一点也不油腻,自己取了个昵称,叫“四明狂客”。 你听听,大唐诗人,哪个不狂,但没人敢明目张胆这么叫的。那一天,老贺同志翘班,去长安郊区的一个山庄散心。 但他没开专车,也没带秘书,官服也没穿。老板一看,我这是高消费场所呀,你个老头凑什么热闹:“走吧,没酒啦。” 身为狂客,哪受得了这个,老贺同志生气了:“没酒买去,老子给你钱。”喝完酒回来,就炫了一把:《题袁氏别业》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 莫谩愁沽酒,囊中自有钱。意思是:那个老板连我都不认识,估计是我因为偶尔才去一趟。 可是,让你去买个酒你怕个毛线呀,我口袋里又不是没钱。可以想象,这种炫法只要一发朋友圈,肯定点赞一片。 谁都知道,你一个太子导师,部长级领导,什么酒喝不起呀。“囊中自有钱”,炫的不是钱,是身份。 李白、贺知章是炫钱,到了白居易先生,炫的就高级了。彼时,老白先生已经半退休状态,从首都长安,调到东都洛阳。 脱离了官场,嗨的是不要不要的,他的朋友圈,就是各种炫。炫宅子、炫酒宴、炫女朋友。 那一天,他在家里搞了一场Party,酒宴结束,白居易就写了一首诗:《宴散》小宴追凉散,平桥步月回。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戴来。将何还睡兴,临卧举残杯。 宴会结束了,我从平桥上带着月光回来。笙歌、灯光都停止了。 最后两句又说:还是睡不着怎么办?再把剩下的酒喝完吧。看出信息量了吧,他家里有楼台、还有桥!?招呼一声,一个乐队就过来了。 关键是,人家一开始就说,这只是一场“小宴”。这就好比有人发了个朋友圈说:刚买了一辆买菜车。 你一看就蒙了,法拉利。刚从长安调到洛阳那会,捡了个闲差,要是一般人都得低调点,白居易偏不,非要炫:“月俸百千官二品,朝廷雇我作闲人。” 钱多活少离家近,你偷着乐多好,非要说出来,一点都不遵守职场规则,你让我们坐地铁上班的人咋想?不过这也拉不了仇恨,谁让人家是当时的第一大咖呢,连朝鲜、日本都有他的粉丝。看出来了吧,白居易采用的是“任性炫富法”,你必须非常厉害,否则万不可任性。 跟白居易惺惺相惜的,也有一位大咖,他就是杜牧。要是论出身,杜牧可比白居易厉害多了,他的爷爷杜佑,曾当过宰相。 杜牧给他的侄子写了一首诗,其中几句是这样的:“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 这首诗,千万别光看字面意思,其实信息量也很大。首先这是个老宅子,在长安城中央。 相当于在北京的长安街有套四合院,啥概念?最关键的,大门还是红色。在唐朝,大门的颜色不是乱用的,红色是王公贵族的专用色。 你要乱用颜色,朝廷也会再给你点颜色看看。后两句就有意思了,表面上是说:咱家里穷,连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都堆满了书。 可是在唐朝,还没有活字印刷,只有雕版印刷,费时费人工,书是很贵的,一般家庭的孩子,都买不起书。李商隐同学小时候,就是因为家里穷,只能到处借书抄,而杜牧家里居然“书满堂”。 哎,知识就是金钱呀。你看出来了吧。 诗人们炫富,通常都比较有分寸,有水平,就算狂,也狂得恰。 3.唐朝诗人的朋友圈是什么样古代的朋友圈内容,大略分两种。 一种@博主;一种致敬博主。我们先聊第一种,第一种比较直观。 稍后聊第二种。@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淮上与友人别》)这是原状态,以下是评论。 @高棅:以博主的水平,能写出这诗,不容易了。(《批点唐诗正声》)@王鏊:君向潇湘我向秦,这句不错。 不说怅别,意思却有了。(《震泽长语》)@谢榛:写诗第一句要像放炮,一声hold住全场,才是开头的作法。 屁股要像敲钟,带点余响。博主搞反了。 我改改,你们体会一下:君向潇湘我向秦,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长笛离亭晚,落日空江不见春。 (《四溟诗话》)@陆次云:楼上智商堪忧。原结尾明明很好,楼上不懂装懂,可嗤,可鄙!(《五朝诗善鸣集》)@贺贻孙:同楼上。 放开头绝逼不行,放结尾才有味道。另,这不是博主的独创好么,唐朝流行这种写法。 (《诗筏》)@吴昌祺:楼上都好弱。其实第三句才是关键,说了你们也不懂。 (《删订唐诗解》)@周珽:说最后一句好的是什么审美?这么直白也叫诗!(《唐诗选脉会通评林》)@王尧衢:太沉重,没生趣。(清朝《古唐诗合解》)@沈德潜:最后一句致敬韦应物《落雁》,可惜博主没学到要领。 (《唐诗别裁》)@黄叔灿:有盛唐的味道,和王昌龄、王维有得一拼。(《唐诗笺注》)以上,属于第一种。 直接评论,就事说事。第二种,是款曲暗通的。 比如一千年后,有个人叫南怀瑾,他和朋友分别,写一篇词,结尾说:“樽前酒醒荒唐梦,君向潼南我向滇。”这就是致敬,款曲暗通。 我们还以郑谷为引子,说道说道。以下就不注出处了,理由是,理由是我比较懒,上边注出处注累了。 @欧阳修:郑谷的诗很有意思,好句子也不少,但是格调不高。因为通俗,大家都拿来教小孩,我小的时候就读过,今天他的诗集已经失传了。 @苏东坡:黄州有个张大憨,脑子不正常,见人就骂放火贼,后来,稍微读了点书,一见到纸,就拿去写郑谷的咏雪诗。东坡说的,是郑谷的《雪中偶题》:@郑谷: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 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苏东坡才高,但他有一种智商上的优越感,总喜欢鄙视人家。 郑谷被他鄙视过很多次。@苏东坡:“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这两句,是村儿里教小孩的水平。 4.古代诗人们的朋友圈是什么样子古代的朋友圈内容,大略分两种。 一种@博主;一种致敬博主。我们先聊第一种,第一种比较直观。 稍后聊第二种。@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淮上与友人别》)这是原状态,以下是评论。 @高棅:以博主的水平,能写出这诗,不容易了。(《批点唐诗正声》)@王鏊:君向潇湘我向秦,这句不错。 不说怅别,意思却有了。(《震泽长语》)@谢榛:写诗第一句要像放炮,一声hold住全场,才是开头的作法。 屁股要像敲钟,带点余响。博主搞反了。 我改改,你们体会一下:君向潇湘我向秦,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长笛离亭晚,落日空江不见春。 (《四溟诗话》)@陆次云:楼上智商堪忧。原结尾明明很好,楼上不懂装懂,可嗤,可鄙!(《五朝诗善鸣集》)@贺贻孙:同楼上。 放开头绝逼不行,放结尾才有味道。另,这不是博主的独创好么,唐朝流行这种写法。 (《诗筏》)@吴昌祺:楼上都好弱。其实第三句才是关键,说了你们也不懂。 (《删订唐诗解》)@周珽:说最后一句好的是什么审美?这么直白也叫诗!(《唐诗选脉会通评林》)@王尧衢:太沉重,没生趣。(清朝《古唐诗合解》)@沈德潜:最后一句致敬韦应物《落雁》,可惜博主没学到要领。 (《唐诗别裁》)@黄叔灿:有盛唐的味道,和王昌龄、王维有得一拼。(《唐诗笺注》)以上,属于第一种。 直接评论,就事说事。第二种,是款曲暗通的。 比如一千年后,有个人叫南怀瑾,他和朋友分别,写一篇词,结尾说:“樽前酒醒荒唐梦,君向潼南我向滇。”这就是致敬,款曲暗通。 我们还以郑谷为引子,说道说道。以下就不注出处了,理由是,理由是我比较懒,上边注出处注累了。 @欧阳修:郑谷的诗很有意思,好句子也不少,但是格调不高。因为通俗,大家都拿来教小孩,我小的时候就读过,今天他的诗集已经失传了。 @苏东坡:黄州有个张大憨,脑子不正常,见人就骂放火贼,后来,稍微读了点书,一见到纸,就拿去写郑谷的咏雪诗。东坡说的,是郑谷的《雪中偶题》:@郑谷: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 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苏东坡才高,但他有一种智商上的优越感,总喜欢鄙视人家。 郑谷被他鄙视过很多次。@苏东坡:“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这两句,是村儿里教小孩的水平。 5.数据分析揭秘:唐朝诗人间有怎样的微妙社交关系数据分析揭秘:唐朝诗人间有怎样的微妙社交关系 数据侠 前进四先生 03-20 11:08 李白对杜甫的感情,远不及杜甫对李白的深?白居易才是唐诗圈里“大V”中的战斗机?除了吟诗作对,数据侠告诉你,关于唐诗我们还可以用数据分析来激扬文字,寻找那些流散在字里行间的人物关系。 用CBDB数据库,打开分析唐朝诗人关系的大门 前段时间随着《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全国人民掀起了读唐诗的浪潮。在我还念中学的时候,每当心情不好,就靠读诗词来排遣。 作为一名古典诗词爱好者,慢慢读得多了,就发现唐朝诗人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关系。比如杜甫非常喜欢李白,到了做梦都想见李白的地步: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梦李白》)。 而李白向孟浩然表过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赠孟浩然》)。孟浩然的好基友则是王昌龄:数年同笔砚,兹夕间衾裯(《送王昌龄之岭南》)。 出于好奇心,我一度想理清楚他们之间的关系。但是这件事主要有两个非常棘手的点:全唐诗数量太多了,一共有四万多首。 诗人的别称太多,比如杜甫:按字称为子美,按排行称为杜二,按官职称为杜工部。整理起来非常麻烦。 针对第一点,我现在用计算机来做,即使数量再多也无所谓。第二点则稍微费事一点,我们使用了哈佛大学编纂的《中国历代人物专辑资料库》(China Biographical Database Project 以下简称CBDB)。 CBDB记录了中国历代名人的传记资料,并保存在关系型数据库中。CBDB由很多张表组成,每张表记录了人物的不同信息。 在我们这次的分析中,只用到了其中两张表,人物的主要信息表:BIOG_MAIN和人物的别名表:ALTNAME_DATA。首先从BIOG_MAIN中查询出人物编号c_personid,接着用c_personid从ALTNAME_DATA中查询出别名,如下图所示:图中能够看到杜甫有三个别称:子美、杜二、杜工部。 当然也有很多重名的现象。比如我们查询王维时,会找出一堆叫王维的。 这个时候,我们就要使用生卒年来判定:这个人物到底是不是唐朝的。这次要从数据库中查询人物的生卒年。 唐朝建立于618年,灭亡于907年。对比后立刻发现,第二个王维才是我们要找的诗人王维。 查询别名核实一下:看到了熟悉的王右丞和摩诘,没错,这正是王维同学。由于CBDB收罗的历史人物太多,重名现象非常严重。 经过一番探索,我最终设置了如下的排除重名策略:如果人物生卒年俱全,那么只要生卒区间和唐朝持续时间有交集即可。如果存在这样的诗人,那么直接把这个人作为全唐诗中的作者。 如果人物只有生年或者卒年,那么生年或卒年必须在唐朝的持续时间内。将这样的人加入候选人列表。 如果人物生卒年都不详,那么舍弃之。经过这三条判断之后:如果候选人列表为空,那么说明CBDB中没有目标人选,舍弃这位诗人。 如果候选人多于一个,则说明排除重名失败,舍弃这位诗人。这种策略并不完美,存在部分注明诗人被舍弃的情况。 为此我手动添加了他们:还有部分诗人的别称比较尴尬,属于唐诗中的常用词,需要手动去除。如下:经过这一番筛选,全唐诗中原本的2609位作者,只剩下了762位。 这就够了,著名的诗人都在这个列表当中,接下来我们只关心这762位诗人之间的关系。李白不如杜甫重情义,白居易才是真“大V” 利用上面的诗人及别称列表,我们在全唐诗中来搜索诗人之间的引用关系。 规则是:诗的标题和正文中只要提到过对方,那么两者之间的引用关系加1。一首诗如果提到多次对方,只算一次引用。 经过计算机一番运转,最终得到了引用关系表。首先来检查一下李白和杜甫之间的引用关系:不错,杜甫写了12首与李白有关的诗,李白则只有3首与杜甫有关的诗。 李白这种朋友,确实差劲了一点啊。 从这张图也可以看出,我们的程序能够识别出诗人的别名,比如杜甫的《寄李十二白二十韵》和李白的《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都没有直接提到对方的名字。除此之外,我还给诗人之间的引用关系排了个座次,下面显示了排名前三十的引用关系:我们看到,全唐诗中排名第一的好基友绝对是陆龟蒙和皮日休。 这两位互相提到对方的次数都在百次以上,这是因为陆龟蒙和皮日休特别喜欢唱和,你写一首送我,我再回一首赠你,跟现在微博大V之间的互动差不多。这两位常年唱和,最后将往来的唱和诗作编写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本唱和诗集:《松陵集》。 为了不辜负他们之间的友谊,文学史上通常将两者合称为“皮陆”。并列第二的则是白居易和刘禹锡、白居易和元稹。 白居易和刘禹锡同年(772年)出生,从政道路都是各种被贬谪。两人都很长寿,刘禹锡71岁时去世,白居易则活了75岁。 白居易在得知刘禹锡去世的消息时,写下了千古名句:“四海齐名白与刘,百年交分两绸缪。同贫同病退闲日,一死一生临老头。” 白居易和元稹我不想多写了,大家只要知道二人在文学史上被合称为“元白”,就能想见二者的亲密关系了。从排名前三十的引用关系来看,白居易绝对是唐朝诗人朋友圈中的明星,是大V中的大V。 唐朝诗人引用关系的社交网络 只有引用关系列表岂不是有些干巴巴的,接下来才是本文的重头戏。我将使用ECharts来可视化诗。 6.唐代著名诗人之间的关系孟浩然和李白以及王维都是好朋友,李白还和杜甫、王昌龄、高适都是好朋友,王维比较孤独,但他又很推崇张九龄;再如中唐时期,白居易和元稹、刘禹锡都是知己,和韩愈关系也不错,而韩愈呢,对贾岛还有提携之恩,也很欣赏和同情李贺。 当年李白辞职离京,畅游天下,经洛阳时与杜甫不期而遇,遂受宋州单父尉陶沔、单父主簿族弟李凝邀请,来单父游玩。被陶沔重修后的琴台前方后圆,形似半月,故又名“半月台”。 744年李白、杜甫、高适、陶沔共登琴台,吟咏唱和,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后人称为“半月台四君子“ 初唐诗人: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 陈子昂:659年—702年。 贺知章:约659年—约744年。 盛唐诗人: 张九龄:678年—740年。 孟浩然:689年—740年。 王昌龄:698年—757年。 王维:701年-761年,或699年—761年。 李白:701年-762年。 高适:704年—765年。 杜甫:712年—770年。 岑参:约715年—770年 刘长卿:约726年—约786年。 韦应物:737年—792年。 中唐诗人: 孟郊:751年—814年。 韩愈:768年—824年。 白居易:772年-846年。 刘禹锡:772年—842年。 元稹:779年—831年。 贾岛:779年—843年。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 扩展资料: 李白、杜甫、高适因什么而绝交。 杜甫和李白比较有意思。 当杜甫遇到李白时,杜甫还是个名不经经传的小渣渣,李白已经是怼过唐明皇,让高力士伺候过的大腕了。 当时他们两人还有一个高适组了一个组合。三个人白天在云梦泽到处乱转,打了兔子什么的,晚上就回去煮来吃了,再一起去逛窑子。 这个搞了几年大家厌了就散了,杜甫又去了长安,高适去了边疆,李白继续流浪。 安史之乱时,大家打成一团,文人也不得不站队。 李白站在了永王李磷一边,杜甫跟了李隆基,但安史之乱结束李隆基就被架空了,高适最有政治觉悟跟了太子,郭子仪李光弼也是太子的西北军。 先说杜甫。 杜甫去四川是安史之乱以后。杜甫跟李白分手后去了长安,呆了十年的时间,考试遇到李林甫搞的野无贤遗,全部考生取消考试成绩。 到处找关系求官,结果到处都没关系。这十年,杜甫真的过得很惨。 后来安史之乱前,才讨了个外地小官。安史之乱时,杜甫去投靠太子李亨,结果被叛军抓住了,关在长安。 因为官太小,也没怎么看管,结果郭子仪收复长安之前跑了出来,在陕西找到太子,才给了个官做。 再说高适。 安史之乱时高适在守潼关。玩过三国志的应该知道,潼关过了就是长安了。 叛军攻破了潼关,高适就跟皇帝一起跑,一起跑到了成都。后来讨伐永王叛乱和安史叛军,高适都参加过。 等安史之乱过去,高适已经是一方大员了。 最后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李白被下狱,找高适脱身,结果可能遇到了假的高适,被婉拒了。 最后在安史之乱中立下大功的郭子仪给李白保出来了,据记载李白曾在郭子仪年轻的时候救过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陶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