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春雨贵如油的诗句

1.春雨贵如油相对应的诗句

春雨贵如油,下得满街流。跌倒解学士,笑死一群牛。

释义:春天的细雨像油一样可贵,形容春雨宝贵难得。

解缙身矮善辩,擅联句,思维敏捷而性情率真。相传其幼时雨中摔倒,引得路人大笑,他随口作诗道:"春雨贵如油,下得满街流。跌倒解学士,笑死一群牛。"

春雨贵似油,多下农民愁。春天三场雨,秋后不缺米。春雨漫了垅, 麦子豌豆丢了种。 春得一犁雨,秋收万担粮。立春三场雨,遍地都是米.春雨满街流,收麦累死牛。

春季正是越冬作物如冬小麦从开始返青到乳熟期,需要很多的水。玉米、棉花等,从播种到成苗,也要求充足的水。此时,若能有雨水降临,自然就显得特别宝贵,故有“春雨贵如油”之说。

在生活中,广大劳动人民根据生活经验,总结了“三月雨,贵似油;四月雨,好动锄。”“春天三场雨,秋后不缺米。”“雨洒清明节,麦子豌豆满地结。”等诸多谚语,说明了春雨的重要和珍贵。

2.''春雨贵如油

“春雨贵如油”的相对应诗句是“下得满街流”。出自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解缙的打油诗:“春雨贵如油,下得满街流。跌倒解学士,笑死一群牛。”相传这是解缙一次在路滑的雨天摔倒,满街大笑,于是解缙信口诌了这首打油诗,让笑他的人自讨没趣。

需要注意的是,年纪轻轻的解缙却腹笥甚巨,“春雨贵如油”其实是化用宋代佛教经典《景德传灯录》“春雨一滴滑如油”。但把“滑”换成“贵”,却道出了春雨的可喜可爱,情感色彩变了,可谓点铁成金。这首名副其实的打油诗,也让“春雨贵如油”一句进入了人们的日程生活。

3.春雨贵如油,下一句诗句是什么

下得满街流,滑倒解学士,笑坏一群牛。

全诗

明《春雨》诗曰:“春雨贵如油,下得满街流,滑倒解学士,笑坏一群牛。”

说法

在我国华北地区春旱较为严重,春雨占全年降水量的10—15%,有的地方少于10%。春季承接着秋、冬两个少雨季节,再加上春季气温回升快,风天多、蒸发强烈,往往易形成连续干旱。同时,这时正是越冬作物返青至乳熟期,需水多;玉米、棉花等播种成苗,也要求充足的水分。因而春旱突出时,若能有雨水降临,自然就显得特别宝贵,故有“春雨贵如油”之说。其原因是,此时夏季风尚停留在岭南一带,雨季未到。

而在东北和南方,这种说法就不太适用。第一,因为南方春天下雨的机会较多。第二,东北地区虽春雨也少,降水量的2/3集中在6-8月,但东北冬季漫长,地面积雪厚,山地积雪厚达40-50厘米,平原一般厚达20厘米。冬季气温低,蒸发量小。积雪象水库一样,把冬季降水的大部分积存下来。第二年春季积雪消融,正值春播开始,雪水便成为稳定的水源,故东北一般无春旱现象。

所以说春雨贵如油。

4.有一个春雨贵如油的打油诗,有人知道全诗是什么吗

明·解缙《春雨》:“春雨贵如油,下得满街流,滑倒解学士,笑坏一群牛。”

春季正是越冬作物如冬小麦从开始返青到乳熟期,需要很多的水。玉米、棉花等,从播种到成苗,也要求充足的水,因而使春旱更显得突出。

此时,若能有雨水降临,自然就显得特别宝贵,故有“春雨贵如油”之说。

春雨贵似油,多下农民愁。春天三场雨,秋后不缺米。春雨漫了垅, 麦子豌豆丢了种。 春得一犁雨,秋收万担粮。立春三场雨,遍地都是米.春雨满街流,收麦累死牛。

5.唐诗:春雨贵如油的全诗下一句是什么

下一句是下得满街流。

出自:明·解缙《春雨》 解缙自幼颖悟绝人,他写的文章雅劲奇古,诗豪宕丰赡,书法小楷精绝,行、草皆佳,尤其擅长狂草,与徐渭、杨慎一起被称为明朝三大才子,著有《解学士集》、《天潢玉牒》等;总裁《太祖实录》、《古今列女传》;主持编纂《永乐大典》;墨迹有《自书诗卷》、《书唐人诗》、《宋赵恒殿试佚事》等。 扩展资料: 《春雨》 作者:明 解缙 春雨贵如油, 下得满街流。

滑倒解学士, 笑坏一群牛。 解缙(1369年12月6日-1415年2月22日),字大绅,一字缙绅,号春雨、喜易,江西吉安府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明代大臣,文学家。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中进士,官至内阁首辅、右春坊大学士,参预机要事务。解缙因为才学高而好直言被忌惮,屡遭贬黜,最终以“无人臣礼”下狱,永乐十三年(1415年)冬被埋入雪堆冻死,卒年四十七,成化元年(1465年)赠朝议大夫,谥文毅。

释义:北方有“瑞雪兆丰年”之说,一是瑞雪为开春积累了足够的水分;二是瑞雪为地里的庄稼保温;三是一部分害虫将死于瑞雪。而“春雨贵如油”则为南方的春耕、春播、春插带来了机遇,尤其是“靠天吃饭”的望天田。

6.春雨贵如油相对应的诗句

春雨贵如油,下得满街流。

跌倒解学士,笑死一群牛。 释义:春天的细雨像油一样可贵,形容春雨宝贵难得。

解缙身矮善辩,擅联句,思维敏捷而性情率真。相传其幼时雨中摔倒,引得路人大笑,他随口作诗道:"春雨贵如油,下得满街流。

跌倒解学士,笑死一群牛。" 春雨贵似油,多下农民愁。

春天三场雨,秋后不缺米。春雨漫了垅, 麦子豌豆丢了种。

春得一犁雨,秋收万担粮。立春三场雨,遍地都是米.春雨满街流,收麦累死牛。

春季正是越冬作物如冬小麦从开始返青到乳熟期,需要很多的水。玉米、棉花等,从播种到成苗,也要求充足的水。

此时,若能有雨水降临,自然就显得特别宝贵,故有“春雨贵如油”之说。 在生活中,广大劳动人民根据生活经验,总结了“三月雨,贵似油;四月雨,好动锄。”

“春天三场雨,秋后不缺米。”“雨洒清明节,麦子豌豆满地结。”

等诸多谚语,说明了春雨的重要和珍贵。

范文涉及诗人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