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吹箫的诗句有哪些《满江红·敲碎离愁》 宋代:辛弃疾 敲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但试将、一纸寄来书,从头读。 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最苦是、立尽月黄昏,栏干曲。 译文: 仿佛要把我满怀的离愁敲碎似的,纱窗外,阵阵清风把翠竹摇得簌簌作响。自从他走了之后,悠扬的玉箫声也从此听不到了。我倚在高楼上苦苦思念着,有多么孤独冷清! 眼前已是暮春三月,到处飞絮落花,令人怎么能够开怀。举头望去.远处的群山一片碧绿——眼看夏天就要来了。有什么办法呢?我只有拿起他寄来的信,从头再读一遍。 倾诉相思的字句,徒然充满了信纸。可是相思之情,何时才能得到满足?哎,是什么东西滴落衣襟上?那是满把的泪水啊!但愿漫山遍野的芳草,不至于让他迷失道路。 讨厌的是簇簇垂杨,却老是遮断我眺望的视线。最凄苦的时刻,就是月亮在苍茫的暮色中升起来时,我还倚着栏杆守候着、守候着,却不知守候什么。 2、《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代: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译文: 青山隐隐约约绿水千里迢迢,秋时已尽江南草木还未枯凋。 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你这美人现在何处教人吹箫? 3、《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 宋代:李清照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译文: 初春的早晨在藤床纸帐这样清雅的环境中醒来,却有一种说不尽的伤感与思念。此时室内唯有时断时续的香烟以及香烟灭了的玉炉相伴,我的情绪如水一样凄凉孤寂。 《梅花三弄》的笛曲吹开了枝头的梅花,春天虽然来临了,却引起了我无限的幽恨。门外细雨潇潇下个不停,门内伊人枯坐,泪下千行。 明诚既逝,人去楼空,纵有梅花好景,又有谁与自己倚阑同赏呢 ?今天折下梅花,找遍人间天上,四处茫茫,没有一人可供寄赠。 4、《过垂虹》 宋代:姜夔 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 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 译文: 我自创的新调,音韵是如此和谐美妙;小红轻轻地唱着,我为她伴奏,吹着洞箫。 一曲唱完,小船已摇过了吴江县城;回望经过的水路,轻烟绿波,还有那一座座美丽的石桥。 5、《长安古意》 唐代:卢照邻 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 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 译文: 楼阁上的仕女与别人相对望而不知对方是谁,路上相逢又会知晓对方? 问她们可曾吹箫,她们答说曾经学习舞蹈度过花样年华。 只要能和心爱的人厮守在一起,就是死了也心甘情愿;只要能和心爱的人厮守在一起,愿做凡人不羡慕神仙。 比目和鸳鸯真是值得羡慕,只是君看不见他们成双结对。 2.和吹箫有关的诗句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苏轼《赤壁赋》 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风骖不驾缨,翼人立中庭。箫管且停吹,展我叙离情。【汉乐府《七日夜女歌》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 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 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掩银屏,垂翠袖。何处吹箫,脉脉情微逗。 【纳兰容若《鬓云松令》 3.描写箫声的成语或诗句有哪些描写箫声的成语有:余音袅袅、婉转悠扬、清耳悦心等。 描写箫声的诗句有: 1.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辛弃疾《青玉案》) 2. 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龚自珍《秋心三首·其一》) 详细释义如下: 1. 【成语】: 余音袅袅 【拼音】: yú yīn niǎo niǎo 【解释】: 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 【出处】: 宋·苏轼《前赤壁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举例造句】:他的箫声余音袅袅,让人沉醉。 【近义词】: 余音缭绕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声音悦耳 2. 【成语】: 婉转悠扬 【拼音】: wǎn zhuǎn yōu yáng 【解释】: 婉转:声调温和曲折;悠扬:声音漫长而和谐。委婉曲折,也指声音悠扬动听。 【举例造句】:远处忽然传来了一阵婉转悠扬的箫声,我们不禁侧耳倾听。 3. 【成语】: 清耳悦心 【拼音】: qīng ěr yuè xīn 【解释】: 耳朵为之清宁,心情为之欢悦。形容声音美妙动听。 【出处】: 宋·张耒《鸣蛙赋》:“春露初霭,朝华始敷,文羽清喙,飞鸣自如,若奏琴筝而和笙竽,清耳悦心,听者为娱。” 【举例造句】:这首曲子清耳悦心,让人喜欢。 4. 《青玉案·元夕》 宋代: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5.《秋心三首·其一》 清代:龚自珍 秋心如海复如潮,但有秋魂不可招。漠漠郁金香在臂,亭亭古玉佩当腰。 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斗大明星烂无数,长天一月坠林梢。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http://so.gushiwen.org/view_69405.aspx 4.描写女子吹萧的古风句子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 译文 有一天夜里,弄玉在凤楼凭窗远望,但见天净云空,月照如镜,弄玉惜此良辰美景,让侍儿焚香一炷,取下碧玉笙,临窗吹奏。笙声婉转清越,响彻天际。此时,夜风习习,月色溶溶,忽然东方天空似有乐声飘来与玉笙和鸣,其声若隐若现,若远若近,弄玉心生奇怪,就停止吹笙而静心聆听,那空中的乐声也就停止,而余音依然袅袅不绝。弄玉临窗迎风,惘然若有所失,一直到月亮偏西,香炷然尽,这才将玉笙置于床头,怅然入睡。 刚入梦乡,就见东南方向,天门洞开,五色霞光,照耀如昼。一位羽冠鹤的俊美男子,骑着彩凤,自天空徐徐而降。待落在凤台之上,弄玉急忙迎上前去,只听那男子说:“我是太华山的主人,上天命我与你缔结姻缘,相会之日在今年八月十五,至时我会如约前来。”说完,那男子从腰间解下一支赤色的玉箫,依栏吹奏,那只彩凤也伴随着乐声翩翩起舞,舒颈长鸣。凤声箫声和谐如一,抑扬顿挫,声声入耳。美妙的乐曲使弄玉如痴如醉,神魂颠倒,不觉问道:“何曲如此美妙?”男子回答说,“此为‘华山第一弄’也。”天亮后,弄玉把梦中情景告知父王,穆公就派朝臣百里孟明以公主所描述的梦中男子的形象,到华山寻访。 百里孟明来到华山,有一樵夫告诉他说,华山中峰明星崖有一位隐士,每天晚上都依岩吹箫,箫声悦耳动听,响彻天寻,美妙的曲调能使百鸟和鸣,凤凰声舞,也许,他正是你要寻访的人。 百里孟明来到明星崖下,果然见一人,羽冠鹤,玉貌丹唇,神态超凡脱俗,气度潇洒文雅。孟明连忙上前施礼叩问姓名,那人回答说:“姓萧名史。”并问:“君是何人,到此何事?”孟明回答说:“我是秦国右庶长,复姓百里,名视,字孟明。我主为爱女择婿,必欲通音律者为配,闻君精于音乐,便受公主之命,前来迎君百宫一会。” 孟明引导萧史入宫拜见穆公。萧史说:“臣山野匹夫,不知礼法,愿听从君王教诲。”穆公见萧史举止不凡,一言一行,皆有离尘绝俗之韵,心中先有三分欢喜,得知萧史善于品箫,便争于心神领会。 萧史取出紫玉箫一支,其箫玉色晶润,赤光照耀,炫人眼目。奏第一曲,清风习习而来;奏第二曲,彩云四合;奏第三曲,只见白鹤成对,翔舞空中孔雀数双,栖集殿前。一时百鸟和鸣,经时方散。穆公直惊得目瞪口呆,忙请女儿帘后窥视。弄玉告诉父王,此人正是梦中之人。于是秦穆公便令左右服侍萧史沐浴洁体,更换新衣,当即送至凤楼,与弄玉成婚。此夜月圆于上,人圆于下,夫妻情投意合,美满无比。 5.描写吹箫时的句子(注意哦,不是诗句)张良坐在风筝尾巴上拴着的筐里,用萧吹奏那凄婉哀怨的楚歌。天空,萧声呜咽,如泣如诉;地上,汉军随声唱和,凄清苍凉。项羽和虞姬在帐中听到四面楚歌声阵阵传来: 九月秋凉兮 四野飞霜 日月征战兮 终归刘邦 白发老母兮 盼断肝肠 妻子何堪兮 独守空房 弟兄想见兮 跺足拭掌 姐妹思念兮 雨泪千行 故交好友兮 登门看望 窗兄窗弟兮 问短问长 何不思故兮 各奔家乡 居家团圆兮 永得安康 项羽夜闻四面楚歌,加之天上传来的箫声,奏的也是楚调楚韵,不由大吃一惊,心想完了,刘邦的兵大多是关中人,韩信的兵大多是齐、赵地人,汉军中哪有这么多的人会唱楚歌?难道是刘邦真的攻下西楚了吗?他压根儿没想到背叛他投奔刘邦的淮南王英布带领的九江兵马,临近汉水是会唱楚歌的。 营房外的竹林,一条山溪欢快地流过,全然不理会尘世间的烦恼和痛苦。李定国的箫声,分外呜咽,带着哀伤,带着凄凉,回荡在山谷。这次他没有吹岳飞的《满江红》,吹的是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一曲终了,余音袅袅,却是李定国重重地叹息。 夕阳残照,风沙弥漫,辽阔旷野,箫声呜咽。低沉、浑厚、悠远、苍凉,哭泣于无声处,极尽忧伤!夜清冷;箫声呜咽,诉不尽人间的悲欢离合。那是一声声无奈的叹息,穿透时空,沉重的敲打着心扉,悲凉从每个毛孔深入骨髓。琵琶,叮叮咚咚、铮铮琮琮,弹响漫天的寂寥。箫声依旧呜咽,惆怅正慢慢浸透我的心田,夜不成寐…… 有一天夜里,弄玉在凤楼凭窗远望,但见天净云空,月照如镜,弄玉惜此良辰美景,让侍儿焚香一炷,取下碧玉笙,临窗吹奏。笙声婉转清越,响彻天际。此时,夜风习习,月色溶溶,忽然东方天空似有乐声飘来与玉笙和鸣,其声若隐若现,若远若近,弄玉心生奇怪,就停止吹笙而静心聆听,那空中的乐声也就停止,而余音依然袅袅不绝。弄玉临窗迎风,惘然若有所失,一直到月亮偏西,香炷然尽,这才将玉笙置于床头,怅然入睡。 刚入梦乡,就见东南方向,天门洞开,五色霞光,照耀如昼。一位羽冠鹤的俊美男子,骑着彩凤,自天空徐徐而降。待落在凤台之上,弄玉急忙迎上前去,只听那男子说:“我是太华山的主人,上天命我与你缔结姻缘,相会之日在今年八月十五,至时我会如约前来。”说完,那男子从腰间解下一支赤色的玉箫,依栏吹奏,那只彩凤也伴随着乐声翩翩起舞,舒颈长鸣。凤声箫声和谐如一,抑扬顿挫,声声入耳。美妙的乐曲使弄玉如痴如醉,神魂颠倒,不觉问道:“何曲如此美妙?”男子回答说,“此为‘华山第一弄’也。”天亮后,弄玉把梦中情景告知父王,穆公就派朝臣百里孟明以公主所描述的梦中男子的形象,到华山寻访。 百里孟明来到华山,有一樵夫告诉他说,华山中峰明星崖有一位隐士,每天晚上都依岩吹箫,箫声悦耳动听,响彻天寻,美妙的曲调能使百鸟和鸣,凤凰声舞,也许,他正是你要寻访的人。 百里孟明来到明星崖下,果然见一人,羽冠鹤,玉貌丹唇,神态超凡脱俗,气度潇洒文雅。孟明连忙上前施礼叩问姓名,那人回答说:“姓萧名史。”并问:“君是何人,到此何事?”孟明回答说:“我是秦国右庶长,复姓百里,名视,字孟明。我主为爱女择婿,必欲通音律者为配,闻君精于音乐,便受公主之命,前来迎君百宫一会。” 孟明引导萧史入宫拜见穆公。萧史说:“臣山野匹夫,不知礼法,愿听从君王教诲。”穆公见萧史举止不凡,一言一行,皆有离尘绝俗之韵,心中先有三分欢喜,得知萧史善于品箫,便争于心神领会。 萧史取出紫玉箫一支,其箫玉色晶润,赤光照耀,炫人眼目。奏第一曲,清风习习而来;奏第二曲,彩云四合;奏第三曲,只见白鹤成对,翔舞空中孔雀数双,栖集殿前。一时百鸟和鸣,经时方散。穆公直惊得目瞪口呆,忙请女儿帘后窥视。弄玉告诉父王,此人正是梦中之人。于是秦穆公便令左右服侍萧史沐浴洁体,更换新衣,当即送至凤楼,与弄玉成婚。此夜月圆于上,人圆于下,夫妻情投意合,美满无比。 6.形容萧声的句子,做好要多一点的,好的多加分苏轼 前赤壁赋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同伴吹起洞箫,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有如怨怼有如倾慕,既象啜泣也象低诉,余音在江上回荡,丝丝缕缕缭绕不绝。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孀妇为之饮泣。 箫声挺悲戚的, 常让人联想到秋凉夜晚,一个人临窗望月,心事如述,悲苦愁思, 再加上断断续续的箫声,其声如泣,如诉,如怨,如慕.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文人情怀,达练的情怀,对音乐的理解力都需要二度创作的灵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