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秋爽

1.那些关于秋天的宋词

《苏幕遮·碧云天》——宋代·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白话译文:

碧云飘悠的蓝天,黄叶纷飞的大地,秋景连接着江中水波,波上弥漫着苍翠寒烟。群山映着斜阳蓝天连着江水。芳草不谙人情,一直延绵到夕阳照不到的天边。

默默思念故乡黯然神伤,缠人的羁旅愁思难以排遣,除非夜夜都做好梦才能得到片刻安慰。不想在明月夜独倚高楼望远,只有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化作相思的眼泪。

扩展资料:

这首词作于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当时范仲淹正在西北边塞的军中任陕西四路宣抚使,主持防御西夏的军事。

此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绚丽多彩的笔墨描绘了碧云、黄叶、寒波、翠烟、芳草、斜阳、水天相接的江野辽阔苍茫的景色,勾勒出一幅清旷辽远的秋景图,抒写了夜不能寐、高楼独倚、借酒浇愁、怀念家园的深情。

全词低回宛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上阕着重写景,以气象宏大浑厚,意境深远,为下阕抒情设置了背景;下阕重在抒情,直抒胸臆,声情并茂,意致深婉。其主要特色在于能以沉郁雄健之笔力抒写低回宛转的愁思,展现了范仲淹词柔媚的一面。《西厢记》中“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就是化用的这首诗中的名句。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苏幕遮·碧云天

2.秋的唐诗宋词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 唐•杜甫《月》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唐•杜甫《登高》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 唐•白居易《司马宅》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 唐•杜牧《秋夕》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

“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 ” 唐•来鹄《偶题二首》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 宋•范仲淹《苏幕遮》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 宋•苏轼《赠刘景文》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 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 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 宋•寇准《书河上亭壁》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 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搂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宋•柳永《八声甘州》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 宋•黄庭坚《念奴娇》

“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 宋•秦观《浣溪沙》

“绿荷多少夕阳中。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 ” 宋•秦观《虞美人》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声断谯门”宋•秦观《满庭芳》

“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 ” 宋•杨万里《秋凉晚步》

“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 宋•张炎《清平乐》

秋凉晚步 年代:【宋】 作者:【杨万里】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3.秋爽斋环境体现了探春的什么性情

《红楼梦》对于秋爽斋的外景,并没有详细的描述,只是提到了院中种植有芭蕉和梧桐。

而在我国古代,无论是芭蕉还是梧桐,都是文人墨客在诗词歌赋中喜欢使用的意象。所以,它们都含有很深的特指意味。

“扶疏似树,质则非木,高舒垂荫”,这是前人对芭蕉的形、质、姿的形象描绘。芭蕉直立高大,体态粗犷潇洒,而蕉叶则碧翠似绢,玲珑入画。

在芭蕉的意蕴中,也就兼有了北人的粗豪和南人的精细。这就恰如《红楼梦》中贾探春的性格,既具有北方人的豪放又有着南方人的婉约。

贾探春更是自称“我最喜芭蕉”,并在开设诗社后将自己称之为“蕉下客”。可见,芭蕉实际上是贾探春的一个性格符号。

贾探春不仅喜欢芭蕉,还喜欢梧桐。梧桐属落叶大乔木,树干挺直,树皮绿色,平滑。

梧桐在我国的古诗中,有象征高洁美好品格之意。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以高大挺拔、绿叶疏朗的梧桐为蝉的栖身之处,写出了蝉的高洁,暗喻自己品格的美好。人们常说,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贾探春之所以爱芭蕉和梧桐,也正是源于它们很好的体现了其自身的性格特征。贾探春爱芭蕉也如林黛玉爱竹一样,都和它们所特有的寓意相关。

通过芭蕉和梧桐,我们能简单的了解贾探春身上的一些性格特征。比如她身上兼有的豪放和婉约,比如她高洁美好的品格等。

而从秋爽斋的内部装饰,我们更可以详细的去了解和品读贾探春。二、秋爽斋的室内装饰风格 “斋”,也就是书房。

顾名思义,秋爽斋应该是一个充满了浓郁书卷气息的地方。在红楼梦一书中,只是在第四十回中,对秋爽斋内部布局和装饰给予了一些简单的描写。

书中道:“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

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

案上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

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锤……东边便设着卧榻,拔步床上悬着葱绿双绣花卉草虫的纱帐。” 这段描写,也是全书对贾探春住所唯一较为详细的描述。

由这段有关秋爽斋内部建筑装饰的描述,我们不难窥见秋爽斋居住者贾探春的一些志趣、追求以及性格特征等。(一)大空间、大物件体现了贾探春的大志向 贾探春喜欢开阔,这是小说中就已经交代过的。

她把3间房子的隔断全部除掉,将其改变成为了一个整体的大空间。室内没有了隔断,空间自然大了。

而空间大了,给人的感觉就是没有了任何的约束和牵绊。喜欢无拘无束,也是贾探春所心之向往。

在这段文字中,我们随处可见一个“大”字。如“大理石大案”、“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大观窑的大盘”、“大佛手”等等。

居室如其人。喜欢“大”物件的人,从某种程度而言,也是性格大方不喜欢繁琐和胸怀远大志向者。

正如古人所云,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一个只知道呆在屋檐底下的麻雀,又如何能拥有大鹏展翅时的风采呢?这种“大”空间“大”布局,正表现了贾探春身上所独有的男子汉大丈夫气质。贾探春虽身为女子,但其爽朗气概一点都不让须眉。

在她所居住的秋爽斋里,我们没有看到作为大家闺秀的闺房里所应该陈设的一些女性化物件。相反,我们看到秋爽斋内的布置却多是意气风发的好男儿所喜欢的物件。

如大理石案上“笔如树林”、“宝砚数方”,墙上是“大幅字画”,案上是“大鼎”,架上是大观窑的“大盘”等等。在古代,笔筒以其艺术个性和较高的文化品位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

明代文人朱彝尊曾作《笔筒铭》云:“笔之在案,或侧或颇,犹人之无仪,筒以束之,如客得家,闲彼放心,归于无邪。”笔筒从明末至清一直盛而不衰,成为古代文人墨客案头不可替代的工具和艺术品。

一个女子不爱刺绣却爱写字,就足以反映出贾探春不同于一般大家闺秀。秋爽斋,它所透露给我们的意境正是如此的古香古色。

它不是大家闺秀的闺房,更像一位志向远大的公子书房。贾探春曾经说过,“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言为心声。

贾探春,一个有着男儿志向和豪迈气概的女子,正因局限于自身的性别,局限于封建社会礼教和秩序的约束,才不得不守在闺房之内。(二)室内气派的装饰显示其不同凡响 在秋爽斋内,其装饰陈设特点不仅着眼于“大”,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气派”。

一个普通地主家的小姐,是根本无法拥有类似秋爽斋内的“气派”。气派的装饰风格,能给人与众不同的感觉,它所显现出的也是大气、壮观的景象和姿态。

秋爽斋的气派,我们能从诸如花梨大理石大案、紫檀架等一一看出。而且,它们样样都是精品,有的更是无价之宝。

花梨即花榈木。质坚,纹理细密。

宋晁补之的《七述》中说:“木则花梨美枞,棁柏香檀,阳平阴秘,外泽中坚。”花梨常被人称之为“木中君子”。

而。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