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跟声音有关的成语有哪些词语1. 唉声叹气】因伤感郁闷或悲痛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2. 鼻息如雷】鼻息:鼾声。打呼噜的声音就象打雷一样响。形容熟睡时鼾声大作。 3. 屏声息气】抑制着呼吸使不出声音。形容恭敬畏惧的神态。 4. 不绝如缕】绝:断;缕:细线。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5. 不绝于耳】绝:断。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 6. 不露声色】声:说话的声音;色:脸上的表情。心里的打算不在说话和脸色上显露出来。 7. 不平则鸣】鸣:发出声音,指有所抒发或表示。指受到委曲和压迫就要发出不满和反抗的呼声。 8. 穿云裂石】穿破云天,震裂石头。形容声音高亢嘹亮。 9. 咄咄逼人】咄咄:使人惊奇的声音。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10. 咄咄怪事】表示吃惊的声音。形容不合常理,难以理解的怪事。 11. 咄嗟叱咤】咄嗟、叱咤:发怒时大声呵叱、吆喝。形容发怒时大声喊叫的声音。 12. 耳听八方】耳朵同时察听各方面来的声音。形容人很机警。 13. 发聋振聩】聩:耳聋。声音很大,连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麻木的人。 14. 发蒙振聩】声音很大,连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麻木的人。 15. 沸反盈天】沸:滚翻;盈:充满。声音象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 16. 蜂目豺声】眼睛象蜂,声音象豺。形容坏人的面貌声音。 17. 俯仰唯唯】唯唯:答应的声音。点头答应。比喻谦卑地应付。 18. 改弦更张】更:改换;张:给乐器上弦。改换、调整乐器上的弦,使声音和谐。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方法。 19. 鬼哭狼嚎】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 20. 鬼哭神嚎】号:哭。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 2.关于声音词语和句子.词语20个,句子10个.一、词语 1、沙沙 2、叭叭 3、啧啧 4、溪里花拉 5、嚬嚬乓乓 6、噗哧噗哧 7、哼哼唧唧 8、滴滴哒哒 9、挤机外外 10、叮呤当啷 11、乒领乓朗 12、叮叮咚咚 13、轰隆轰隆 14、噼里啪啦 15、哐啷哐啷 16、唧唧喳喳 17、呼呼 18、咚咚 19、叮玲玲 20、隆隆 二、句子 1、雨丝叮叮咚咚的落到积水中,敲打出深沉的琴声.优雅迷人的气息扩散到你的双耳,你的大脑,你的心灵.再考虑到现实的生活中,你会更好的认识自我,更好的制定你生活近期的目标,会更好的考虑长远的人生的方向,会更好的处理与他人的关系,会对这一切有一个思考. 2、再向前走,只听见蝉鸣鸟叫.抬头一望,只见画眉、杜鹃在树上跳跳走走,快活得犹如神仙.这样一幅诗情画意的图画,我还没有欣赏完,一阵流水声引起了我的注意.哇,大自然真的会妙手点睛!我赶快向小林走去,原来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溪水清澈见底,鹅卵石粒粒可数,小鱼在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啊!大自然又为我们奏上一曲了. 3、我喜欢小溪奔跑的声音,因为它清脆的声音使烦躁的人们心情愉快;我喜欢人们轻生细语说话的声音,因为这样世界就不会那么吵闹;我喜欢小鸟清脆的叫声,因为它告诉我春天来了;我喜欢花儿开放的声音,因为花儿开放了我们也长大了;声音是大自然里的交响乐,它给我们带来了欢乐. 4、我向往树叶碰撞的声音,就像是钢琴家演奏的月光曲,但这似乎也在被城市的喧嚣声慢慢吞噬着,上帝真不公平,只给我们留下了伴奏,只有在校园里的时候才能零星地听到一点.偶然听说一个老人看管着一大片樟树林,想去看看. 5、小溪边,溪水流淌着,日日夜夜地奔跑着,它们发出了“哗哗”的声响.这是快乐的声音.因为,他们正在寻找更加美好的明天,正在寻找梦寐以求的浩瀚无比的世界,正在寻找无法预知的未来. 6、小雨“沙沙”下着把我弄醒.我走进树林里,从很远的地方就听见了小鸟“叽叽喳喳”的叫,好像在说:“春天来了,快醒醒!”我走过去听见溪水“哗哗”叫着好像姐姐的长发.我在听它唱歌和它一起奔跑.“叮叮咚咚”的泉水声,好像在打着开心的节拍,静静地,把什么烦恼都忘了. 7、校园里有美妙的音乐,只要你用心听,就会听到.早上有鸟儿欢快地歌唱,大车小车都在马路上“走动”发出了“滴滴滴”的响声.风吹着小树,发出了“沙纱沙”的声音,我还听到了老师急忙忙地跑向办公室的声音,早上的声音像小号催促我们前进. 8、在我生活的四周,有许多悦耳的声音,小鸟的歌声,使我心神愉快;老师的教书声,充实我的知识;汽车的喇叭声,提醒我注意安全;还有小草的沙沙声,告诉我时光在流转.然而,这些声音再美妙,再动听,却永远比不上大自然中万物的奇妙. 12、坐在大树下,一阵阵清爽的风吹过,树总能“沙沙”的歌唱,每一片树叶都发出自己独特的嗓音,仿佛一个大型的乐团在只为你一人合唱.那声音会游到你的脑海里.你只需要闭上眼睛仔细倾听,就能不知不觉地将心里的忧虑赶走,不再觉得自己是渺小的. 9、我喜欢独自听歌.戴上耳机,或扭开音箱,调好音量,闭上眼睛.四周一片黑暗,仿佛处于无知的混沌之中.这时一缕歌声飘来,宛如眼前拂过一丝清风,掠过一片白云,飘过一阵春雨. 10、生活中,只稍留意,身边总会传来各式各样的声音:火车的“隆隆声……”,小鸟的“啾啾声……”,大自然的雨打雷鸣声……“言为心声”一个个看似简单自然的话语,在其背后实则在向人们诉说着它特殊的意义. 11、捧起一朵水花,清清倾听它从我手指间滑落那异常清脆的声响,“——答——答.”水花四溅,飞出去的水珠如泼出去的“珍珠”.美丽无比. 12、奇妙无比的大自然声音既动人,又迷人,这种声音,是人类无法演奏出来的.大自然的声音,是一种很独特的声音.听,风伯伯用他的手风琴,演奏出了多么美妙的声音啊!哗——哗——声音时而缓,时而急,时而温柔,时而磅礴,时而悲痛,时而欢快;呵呵,风伯伯真是个万能的音乐家。 3.和声音有关的成语1、洋洋盈耳:洋洋:众多;盈:充满。 指宏亮而优美的声音充满双耳。形容讲话、读书的声音悦耳动听。 2、警愦觉聋:发出很大的声音,使昏聩的人觉醒,耳聋的人感知。比喻用语言文字等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3、杳不可闻:再也听不到。形容声音断绝。 4、金鼓喧阗:金鼓:金钲和鼓。喧阗:声音大。 形容音乐演奏的声音嘈杂热闹。亦形容军威壮盛或战况激烈。 5、声如洪钟:洪:大。形容说话或歌唱的声音洪亮,如同敲击大钟似的。 6、龙鸣狮吼:比喻沉郁雄壮的声音。7、锣鼓喧天:喧:声音大。 锣鼓震天响。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 后多形容喜庆、欢乐的景象。8、瓦釜雷鸣:瓦釜:沙锅,比喻庸才。 声音低沉的沙锅发出雷鸣般的响声。比喻无德无才的人占据高位,威风一时。 9、鬼哭神号:①形容哭叫悲惨凄厉。②形容声音大而杂乱,令人惊恐。 10、解弦更张:更:改换;张:给乐器上弦。改换、调整乐器上的弦,使声音和谐。 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11、燕语莺声:莺:黄鹂。 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原形容大好春光。 后多形容年轻女子说笑的声音。12、咄嗟叱咤:咄嗟、叱咤:发怒时大声呵叱、吆喝。 形容发怒时大声喊叫的声音。13、怨声载道:载:充满;道:道路。 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人民群众普遍强烈不满和怨恨。 14、轻吞慢吐:形容歌唱时声音轻柔,吐词缓慢。15、阒然无声:形容寂寞得一点声音也没有。 16、袅袅余音:袅袅:宛转悠扬。余音:不绝之音。 形容音乐结束后悠扬悦耳的声音仍然绵延不绝,回响在耳边。同“余音袅袅”。 17、鹤鸣九皋:九皋:深泽。鹤鸣于湖泽的深处,它的声音很远都能听见。 比喻贤士身隐名着。18、鼓乐喧天:鼓:弹奏。 喧天:声音大而嘈杂。弹奏着各种乐器,声响大得直冲云天。 19、铿镪顿挫:铿镪: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形容音律和谐有力、动听。 20、寂然无声:寂静没有声音。21、天震地骇:震:震动。 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 有时形容事件、场面令人惊骇。22、唉声叹气:因伤感郁闷或悲痛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23、泣不成声:哭得噎住了,出不来声音。形容非常伤心。 24、朗朗上口:谓诵读诗文时的声音响亮而顺口。25、人声鼎沸:鼎:古代煮食器;沸:沸腾。 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26、穿云裂石:穿破云天,震裂石头。 形容声音高亢嘹亮。27、不露声色:声:说话的声音;色:脸上的表情。 心里的打算不在说话和脸色上显露出来。28、口沸目赤:形容人情绪激动,声音脸色都很严厉的样子。 29、鼓吹喧阗:形容音乐演奏的声音嘈杂热闹。30、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终止。 31、咳声叹气:因忧伤、烦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的声音。32、鼻息如雷:鼻息:鼾声。 打呼噜的声音就象打雷一样响。形容熟睡时鼾声大作。 33、如泣如诉:好象在哭泣,又象在诉说。形容声音悲切。 34、散伤丑害:形容不和谐的声音。35、有气无力:形容说话声音微弱,作事精神不振。 也形容体弱无力。36、鸦默雀静: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 形容没有一点声息。37、鸮啼鬼啸:像鸮鸟啼叫、怨鬼呼号。 形容声音凄厉幽怨。38、绘声绘色:把人物的声音、神色都描绘出来了。 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39、聆音察理:听到声音就能明察事理。 指善于分析。40、无声无臭:臭:气味。 没有声音,没有气味。比喻没有名声,不被人知道。 41、狼嗥鬼叫:形容声音凄厉。42、声色俱厉:声色: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厉:严厉。 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43、敲金击石:金、石:指钟磬一类的乐器。 演奏钟磬等乐器。也形容声音铿锵。 44、下气怡声:下气:态度恭顺:怡声:声音和悦。形容声音柔和,态度恭顺。 45、吞炭漆身:战国时,豫让受知于智伯。后,韩、赵、魏三家合力攻杀智伯。 豫让为报知遇之恩,矢志复仇。于是漆身为厉,吞炭为哑,改变声音形貌,伺机刺杀赵襄子,事败而死。 事见《战国策·赵策一》、《史记·刺客列传》。后以为忍辱含垢,矢志复仇的典实。 46、响彻云霄:彻:贯通;云霄:高空。形容声音响亮,好象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 47、神号鬼哭:号:哭。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 48、振聋发聩:聩:天生耳聋,引伸为不明事理。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 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49、书声朗朗:形容读书声音清朗而响亮。 50、击玉敲金:如金玉被撞击而发出的声音。形容言辞铿然有声,正确无误。 51、气竭声嘶:气力竭尽,声音嘶哑。52、不绝如缕:绝:断;缕:细线。 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53、轻言轻语:形容说话声音极轻微。 54、绕梁三日:环绕屋梁旋转三天。形容美妙动听的声音。 55、耳听八方:耳朵同时察听各方面来的声音。形容人很机警。 56、无声无息:没有声音,没有气息。比喻没有名声,不被人知道。 57、声振屋瓦:声音把房子上的瓦都振动了。形容呼喊的声音很宏大猛烈。 58、心潮澎湃:澎湃:波涛冲击的声音。心里象浪潮翻腾。 形容心情十分激动,不能平静。59、石破天惊: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能。 4.有描写声音的成语和诗句的片段锣鼓喧天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擎一杯黄河水,堪举杯邀月,黄河啊,母亲啊,你的乳汁月亮也羞涩。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啊,你是北方男儿的豪情,我们荡然的霸气源于你的气脉。 滚滚黄河水啊,你滋润了中华民族,半个中华你搂拦在怀。东起齐鲁,西至长安,漫漫古道,多少往事。 一方水土一方人,正是这群长在黄土地喝着黄河水的赤子们,才能赳赳老秦,才能战马嘶歌,直捣漠北,才能南征北战,才能太行山保家国。滚滚黄河啊,你养育了一头雄狮,高亢的吼叫,让万物退步,世界震惊。 如今,我来了,来看你来了母亲。过去都是从你的上空穿过,只能隔着窗户瞻望,那时内心的激动和崇敬便油然而生。 伫立堤头,我眺望,宽阔的河床上,芳草萋萋,波光粼粼处一条狭窄的小河。不,这不是我看到的黄河,你怎么能断流呢,我们的母亲河啊。 我不相信,走进你曾经咆哮的土地里,漫长,走到你唯一流动的脉搏边。黄河水啊,还是黄河水,但你宽阔的胸膛和你伟岸的身躯哪里了。我看到,你的狭窄处,没不了一个七尺男儿,我在替你伤心。 我踏进你的身躯里,冰冷的河水,我知道,你在流动,你是我朝思暮想的黄河水。但这狭窄的河面让我惋惜,让我痛心。 黄河啊母亲,你怎么委屈成这样,你的浩瀚你的咆哮哪里了,这不是我想见到的黄河。你被拦腰在小浪底,你被一片片分割,一段段蚕食。我知道你是包容的,但也得有你的底线啊,你不能断流,你至少可以湍急地直奔东海啊。 黄河啊,你的孩儿,就像你一样。北方的男儿,在沉默,听不到响彻的鼓噪。 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变化,你们不应该躲在温暖的被窝,你们应该是时代的弄潮儿,站在浪的最尖端。安塞腰鼓啊,你不应该只表演,别沉默,你拿出你的震撼吧。 黄河啊,滚滚黄河啊,北方的男儿啊,烈烈豪气迸发吧。我眺眼望去的,滚滚黄河水,咆哮英雄泪啊! 5.【与声音和光有关的诗句请列举10条以上古诗、谚语、古文中蕴含的物一、声学方面 1、曲高和寡:频率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超高,当然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2、长啸一声,山鸣谷应:这是声音在山谷之间发生多次反射,形成洪亮的回声.3、弦外之音:这是指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外的(如超声、次声)确实存在且我们是听不到的声音.4、听其声而知其人:这是因为每一个人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5、但闻其声、不见其人:这是因为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 显的衍射,而光在同一物质中是直线传播的.二、光学方面 1、水中捞月一场空(摘不着的是镜中月,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因为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 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当然是徒劳.2、猪不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物与像等大对称,像与物一模一样,仍象 猪当然也就里外不是人了.3、海市蜃楼:射向远处地面的太阳光,被反射到空中时,由于空气密度不均匀而发生折射,看到的是 远处的景物所成的虚像.4、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接近光速的宇宙中航行,时间的流逝会比地 球上慢得多,在这个“洞中”生活一天,地球上已度过了几年,几十年,甚至是上千年.5、坐井观天,所见甚少:这是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原因.6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光沿直线传播。 6.与声音有关的成语有哪些与声音有关的成语:万籁俱寂、人声鼎沸、震耳欲聋、响彻云霄、如泣如诉。 一、万籁俱寂 【解释】: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万籁:自然界中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寂:静。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出自】: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万赖此俱寂,唯闻钟磬音。”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示例】: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到滴搭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 邹韬奋《我的母亲》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非常安静 【近义词】鸦默雀静、阒寂无声、万马齐喑、阗寂无声、夜深人静、鸦雀无声、万籁无声、寂然无声、雅雀无声 【反义词】天崩地裂、声彻云霄、惊天动地、锣鼓喧天、人声鼎沸、震耳欲聋、人生鼎沸、沸反盈天、熙来攘往、沸沸扬扬 二、人声鼎沸 【解释】:鼎:古代煮食器;沸:沸腾。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 【出自】: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一日午后,刘方在店中收拾,只听得人声鼎沸。” 【示例】:广场这时已是一片锣鼓喧天,人声鼎沸。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人声嘈杂 【近义词】喝五吆六、人山人海、震耳欲聋、沸沸扬扬、沸反盈天、吵吵嚷嚷、人欢马叫、众楚群咻 【反义词】人烟稀少、夜阑人静、万籁俱寂、鸦雀无声、万籁无声、悄然无声、悄然无息、悄无声息 三、震耳欲聋 【解释】: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出自】:沙汀《呼嚎》:“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则是茶堂倌震耳欲聋的吆喝。” 【语法】:兼语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声音很大 【近义词】穿云裂石、人声鼎沸、龙吟虎啸、响遏行云、振聋发聩 【反义词】呢喃细语、鸦雀无声、万籁无声、万籁俱寂 四、响彻云霄 【解释】:彻:贯通;云霄:高空。形容声音响亮,好像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6回:“这一笛儿,真吹得响彻云霄,楼下千千万万的人,都侧耳倾听。” 【示例】:教室里学生们的情绪高涨,歌声响彻云霄。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声音响亮 【近义词】绕梁三日、响彻云际、嫌隰行云、响彻云表、游响停云、响遏行云、龙吟虎啸 【反义词】闷声不响 五、如泣如诉 【解释】:好像在哭泣,又象在诉说。形容声音悲切。 【出自】:宋·苏轼《前赤壁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洞箫“呜呜”作声,有如哀怨有如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尾声凄切、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 【示例】:风声如泣如诉,墓地凄然悲凉。 冯德英《迎春花》第十九章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形容乐声 【近义词】如歌如泣、扣人心弦、荡气回肠 【反义词】慷慨悲歌 7.与声音有关的成语有哪些与声音有关的成语:万籁俱寂、人声鼎沸、震耳欲聋、响彻云霄、如泣如诉。 一、万籁俱寂【解释】: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万籁:自然界中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寂:静。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出自】: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万赖此俱寂,唯闻钟磬音。”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示例】: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到滴搭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 邹韬奋《我的母亲》【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非常安静【近义词】鸦默雀静、阒寂无声、万马齐喑、阗寂无声、夜深人静、鸦雀无声、万籁无声、寂然无声、雅雀无声【反义词】天崩地裂、声彻云霄、惊天动地、锣鼓喧天、人声鼎沸、震耳欲聋、人生鼎沸、沸反盈天、熙来攘往、沸沸扬扬二、人声鼎沸【解释】:鼎:古代煮食器;沸:沸腾。 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出自】: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一日午后,刘方在店中收拾,只听得人声鼎沸。” 【示例】:广场这时已是一片锣鼓喧天,人声鼎沸。【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人声嘈杂【近义词】喝五吆六、人山人海、震耳欲聋、沸沸扬扬、沸反盈天、吵吵嚷嚷、人欢马叫、众楚群咻【反义词】人烟稀少、夜阑人静、万籁俱寂、鸦雀无声、万籁无声、悄然无声、悄然无息、悄无声息三、震耳欲聋【解释】: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出自】:沙汀《呼嚎》:“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则是茶堂倌震耳欲聋的吆喝。”【语法】:兼语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声音很大【近义词】穿云裂石、人声鼎沸、龙吟虎啸、响遏行云、振聋发聩【反义词】呢喃细语、鸦雀无声、万籁无声、万籁俱寂四、响彻云霄【解释】:彻:贯通;云霄:高空。 形容声音响亮,好像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6回:“这一笛儿,真吹得响彻云霄,楼下千千万万的人,都侧耳倾听。” 【示例】:教室里学生们的情绪高涨,歌声响彻云霄。【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声音响亮【近义词】绕梁三日、响彻云际、嫌隰行云、响彻云表、游响停云、响遏行云、龙吟虎啸【反义词】闷声不响五、如泣如诉【解释】:好像在哭泣,又象在诉说。 形容声音悲切。【出自】:宋·苏轼《前赤壁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洞箫“呜呜”作声,有如哀怨有如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尾声凄切、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示例】:风声如泣如诉,墓地凄然悲凉。 冯德英《迎春花》第十九章【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形容乐声【近义词】如歌如泣、扣人心弦、荡气回肠【反义词】慷慨悲歌。 8.与声音有关的词语有哪些与声音有关的词语: 流水(哗啦)、春雨(淅沥)、炮声(隆隆)、雷声(隆隆)、泉水(叮咚) 小溪(潺潺)、鼓声(咚咚)、开门(吱呀)、小雨(沙沙)、大雨(哗哗) 狂风(呼呼)、书声(琅琅)、磨刀(霍霍)、树枝(嚓嚓)、小溪(潺潺) 部分动物叫声: 羊(咩)、牛(哞))、蝉(鸣)、马(嘶)、狼(嗥)、狮(吼)、猿(啼) 虎(啸)、鹤(唳)、龙(吟)、犬(吠)、莺(啼)、鹿(鸣)、猪(嚎)) 小猫(喵喵)、小鸭(嘎嘎)、小狗(汪汪)、青蛙(呱呱)、麻雀(喳喳) 小鸡(叽叽)、小牛(哞哞)、母鸡(咯咯)、鸽子(咕咕)、蜜蜂(嗡嗡) 小鸡(啾啾)、老鼠(吱吱)、大雁(呷呷 )、公鸡(喔喔)、小鸟(啾啾) 形容声音的四字词语: 鬼哭狼嚎、掌声雷动、声如洪钟、锣鼓喧天、震天动地、袅袅余音、余音绕梁 悦耳动听、声如莺啼、高山流水、宛转悠扬、抑扬顿挫、燕语莺声、靡靡之音 钟磬之音、珠圆玉润、如雷贯耳、细弱游丝、字正腔圆、玉石之声、娓娓动听 描写浪潮声音:闷雷滚动、山崩地裂、震耳欲聋、响遏行云、穿云裂石。 9.与声音有关的诗句蝉燥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琵琶行》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 〖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颀:听安万善吹筚篥歌 南山截竹为筚篥,此乐本自龟兹出. 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 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 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 枯桑老柏寒飕〔风留〕,九雏鸣凤乱啾啾.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忽。蝉燥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琵琶行》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 〖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颀:听安万善吹筚篥歌 南山截竹为筚篥,此乐本自龟兹出. 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 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 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 枯桑老柏寒飕〔风留〕,九雏鸣凤乱啾啾.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 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 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 唐 - 张祜 - 王家五弦 五条弦出万端情,捻拨间关漫态生. 唯羡风流田太守,小金铃子耳边鸣. 五弦弹-恶郑之夺雅也 五弦弹,五弦弹,听者倾耳心寥寥.赵璧知君入骨爱, 五弦一一为君调.第一第二弦索索,秋风拂松疏韵落. 第三第四弦泠泠,夜鹤忆子笼中鸣.第五弦声最掩抑, 陇水冻咽流不得.五弦并奏君试听,凄凄切切复铮铮. 铁击珊瑚一两曲,冰泻玉盘千万声.铁声杀,冰声寒. 杀声入耳肤血憯,寒气中人肌骨酸.曲终声尽欲半日, 四坐相对愁无言.座中有一远方士,唧唧咨咨声不已. 自叹今朝初得闻,始知孤负平生耳.唯忧赵璧白发生, 老死人间无此声.远方士,尔听五弦信为美, 吾闻正始之音不如是.正始之音其若何,朱弦疏越清庙歌. 一弹一唱再三叹,曲澹节稀声不多.融融曳曳召元气, 听之不觉心平和.人情重今多贱古,古琴有弦人不抚. 更从赵璧艺成来,二十五弦不如五. 〖赠花卿〗唐·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10.有关声音的成语有哪些万籁俱寂、鸦默雀静、鸦默鹊静、天震地骇、震天动地 一、万籁俱寂 [ wàn lài jù jì ] 【解释】: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万籁:自然界中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寂:静。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出自】:邹韬奋《我的母亲》: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到滴搭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 二、鸦默雀静 [ yā mò què jìng ] 【解释】: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没有一点声息。 【出自】:陈建功《找乐》第五章:贺老师说完了,三个人鸦默雀静地戳在路灯底下。 三、鸦默鹊静 [ yā mò què jìng ] 【解释】:形容没有一点声息。同“鸦默雀静”。 【出自】: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三:“会议室里,鸦默鹊静,只有那口小白钟发出嘀嘀哒哒的,很有规则的微响。” 四、天震地骇[ tiān zhèn dì hài ] 【解释】:震:震动。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有时形容事件、场面令人惊骇。 【出自】:三国.陈寿《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裴松之注:“惟黄初七年五月七日,大行皇帝崩,呜呼哀哉!于时天震地骇。” 【翻译】:忆及黄初七年五月七日,大行皇帝驾崩,唉,悲伤啊!当时震动了天地。 五、震天动地[zhèntiāndòngdì] 【解释】:震:震动;动:摇动。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 【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二县百姓号哭之声,震天动地。 【翻译】:二县百姓哭喊的声音,震动了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