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疏影姜夔

1.姜夔 疏影 译文

苔梅的枝梢缀着梅花,如玉晶莹,两只小小的翠鸟儿,栖宿在梅花丛。在客旅他乡时见到她的倩影,像佳人在夕阳斜映篱笆的黄昏中,默默孤独,倚着修长的翠竹。就像王昭君远嫁匈奴,不习惯北方的荒漠,史是暗暗地怀念着江南江北的故土。我想她戴着叮咚环佩,趁着月夜归来,化作了梅花的一缕幽魂,缥缈、孤独。我还记得寿阳宫中的旧事,寿阳公主正在春梦里,飞下的一朵梅花正落在她的眉际。不要像无情的春风,不管梅花如此美丽清香,依旧将她风吹雨打去。应该早早给她安排金屋,让她有一个好的归宿。但这只是白费心意,她还是一片片地随波流去。又要进而钌玉笛吹奏出哀怨的乐曲。等那时,想要再去寻找梅的幽香,所见到的是一枝梅花,独立飘香。

原文: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2.我要搜集描写梅的宋词

暗 香

姜夔

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二妓肄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樊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疏 影

姜夔

苔技缀玉,有翠禽小小,枝节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霜天晓角

范成大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技雪。 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汉宫春

李邴

潇洒江梅,向竹梢疏处,横两三枝。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霜欺。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花期。却是有、年年塞雁,归来曾见开时。 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微云淡月,对江天、分付他谁。空处忆、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

3.姜夔最著名的咏物词是什么

暗香 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

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奴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江国,正寂寂。

叹奇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疏影 姜夔 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

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奴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亿、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

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

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暗香》、《疏影》是文学史上著名的咏物词,曾被誉为姜夔词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关于这两首词的题旨,过去有许多说法,但都难以指实。实际上,这两首词只不过是借物咏怀、即景言情的抒情诗,写的是作者所见所感,寄寓个人身世飘零和昔盛今衰的慨叹。

古代咏梅的诗词很多。但是,正如张炎在《词源》中所说:"诗之赋梅,唯和靖(林逋)一联(指"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而已,世非无诗,无能与之齐驱耳。

词之赋梅,唯白石《暗香》、《疏影》二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张炎对林逋的《山园小梅》和姜夔《暗香》、《疏影》的评价是很高的。

姜夔这两首词并不一定有什么重大社会价值,但它却能从现实的官感中引起诗兴,摘林逋著名诗句为词牌名,适当地提炼和化用某些与梅花有关的典故,并由此生发开去,立意超拔,另创新机,构思绵密,错综回环。而且能自度新曲,叮当成韵,铸词造句,意到语工,丽而不淫,雅而不涩,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

对这两首词扬之太高固然不当,抑之太下,恐亦非是。 《暗香》一词,以梅花为线索,通过回忆对比,抒写作者今昔之变和盛衰之感。

全词可分为六层。上片,开篇至"不管清寒与攀摘"五句为第一层,从月下梅边吹笛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那时,作者同美人在一起,折梅相赠,赋诗言情,境界何等幽雅,生活何等美满!对未来充满了希望?quot;何逊而今渐老"两句,笔锋陡转,境界突变,作者年华已逝,诗情锐减,面对红梅,再雉有当年那种春风得意的词笔了。正如作者所说:"才因老尽,秀句君休觅"(《蓦山溪》)。

与上五句相比,境界何等衰飒。这是第二层。

从"但怪得"至上片结尾为第三层。这两句点题,写花木无知,多情依旧,把清冷的幽香照例送入词人的室内,浸透着周围的一切,尽管你"忘却春风词笔",却仍免不了撩起深长的情思,引起词人的诗兴。

下片承此申写身世之感。从"江国"到"红萼无言耿相忆"是第四层,感情曲折细腻而又富于变化。

换头,叙写独处异乡,空前冷清寂寞,内心情感波澜起伏:先是想折梅投赠,却又怕水远山遥,风雪隔阻,难以寄到;次想借酒浇愁,但面对盈盈翠盏,反而是"酒未到,先成泪";最后,作者想从窗外红梅身上来寻求寄托并据以排遣胸中的别恨,然而引起的却是更加使人难以忘情的回忆。些少六句,三致意焉。

"长忆曾携手处"两句,是第五层,其中"千树压西湖寒碧"是词中的名句,境界幽美,词语精工,冷峻之中透露出热烈的气氛。这是前句"忆"字的具体发挥。

这两句说明词人最难忘情的是西湖孤山的红梅,它傲雪迎霜,幽香袭人,压倒了凛冽的冬寒,似乎带来了春天的信息。当?quot;携手共游",何等惬意!词脉发展至此,终于形成高潮。

结尾两句又是一层,词笔顿时跌落,终于又出现了万花纷谢的肃杀景象。"何时见得"一句埋伏下许多情思,引起无限悬念。

这首词构思绵密,自出机抒。词的创作虽与林逋《山园小梅》有关,但其境界却远远超林逋的诗作,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也不相类。

林诗"曲尽梅之体态"(见司马光《温公诗话》),陆词借梅比喻诗人的品德,姜夔这首词却织进了个人身世盛衰之感。但写法上却"不即不离",看上去,似咏梅而实际并非咏梅,非咏梅而又句句与梅密切相关。

正如张炎《词源》所说?quot;所咏了然在目,且不留滞于物。"姜夔词的"清空"也正表现在这里。

其次是,对比照应,似纵旋收。作者本来以梅花为线索来抒写个人身世之感,但他善于把今昔盛衰之情捏在一起,在对比中交替进行,给人以强烈印象。

如第一层写的是昔盛,第二层便接写今衰;第五层写昔盛,六层又以今衰作结。这二者形成强烈对照,境况十分鲜明。

再次是,抒情写意,曲折尽致。这是一首抒情词,侧重于叙写词人激烈起伏的内心活动。

以第四层为例,短短六句,却有三次转折,感情上的波澜回荡被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是音节谐婉,字句精工。

《暗香》、《疏影》与《扬州慢》一样,前无古人,纯属自创。这两首词经过歌伎演唱的实际检验,作者自认为"音节谐婉"。

当时曲谱,。

4.姜夔的《疏影》中的名句是

1、最有名的句子是“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2、欣赏:

这几句是叮咛口吻:等到梅花落尽,枝头上就看不见它了。假如要寻觅它的痕迹,那只有到小窗上的横幅之中──画着梅花的画图,细细欣赏它那幽艳的丰姿了。

夏承焘《姜白石词编年笺校》曰:“《唐摭言》卷十载崔橹《梅花》诗:‘初开已入雕梁画,未落先愁玉笛吹。’姜词数句,似衍此二语。”唐圭璋先生也云:“‘等凭时’数句,用崔橹诗,言幽香难觅,惟余幻影在横幅之上,语见沉痛。”这里虽用崔橹诗意而有创新。细揣之下阕口气,梅花尚未凋谢。词人因爱之切,遂一再叮咛,不要使它飘零。叮咛谁呢?不是别人,正是叮咛词人自己,要珍惜之。

3、原诗全文:

疏影·苔枝缀玉

宋代:姜夔

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二妓肆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5.姜夔的诗词有些什么特点

特点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作品比较少。

特点是辞句精炼,风格不庸俗。词藻较好! 姜夔,南宋文学家、音乐家。

人品秀拔,体态清莹,气貌若不胜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家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交游。

庆元中,姜夔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 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

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道人歌曲》等。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

姜夔词心境多为忧郁凄凉,内容主要为表现忧国忧民,及自己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对当时南宋统治的黑暗局面的批判和无奈,自己年老多悲的苦楚,和对下层人民的同情……这主要是跟他自己的身世和所处的环境有关! 当时南宋政府腐败无能与金分道而治,人民多疾苦,朝内分庭而争,姜夔身为幕僚既无奈又无力,虽一心想报国力挺主战却未果。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