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培育智慧成语故事诗句

1.关于智慧的成语故事范文

【成语】: 请君入瓮

【拼音】: qǐng jūng rù wèng

【解释】: 瓮:一种陶制的盛器。比喻用某人整治别人的办法来整治他自己。

【出处】: 《资治通鉴·唐纪·则天皇后天授二年》:“兴曰:‘此甚易尔!取大瓮,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

【举例造句】: 掬西江之水,为尔洗肠,即烧东壁之床,请君入瓮。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席方平》

【拼音代码】: qjrw

【近义词】: 以毒攻毒、以牙还牙

【反义词】: 与人为善

【歇后语】: 来俊臣的高着

【灯谜】: 来俊臣的把戏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英文】: Come into my parlour, said the spider to the fly.

【故事】: 唐朝武则天时酷吏周兴设计许多惨无人道的酷刑对付囚犯。后来有人密告武则天说周兴想谋反,武则天派另一个酷吏来俊臣去查办。来俊臣请周兴喝酒询问对付囚犯的办法,周兴说用大瓮烧火对付,来俊臣就用这个办法使周兴就范

2.关于智谋的成语故事

退避三舍: 春秋初期,楚国日益强盛,楚将子玉率师攻晋。

楚国还胁迫陈、蔡、郑、许四个小国出兵,配合楚军作战。此时晋文公刚攻下依附楚国的曹国,明知晋楚之战迟早不可避免。

子玉率部浩浩荡荡向曹国进发,晋文公闻讯,分析了形势。他对这次战争的胜败没有把握,楚强晋弱,其势汹汹,他决定暂时后退,避其锋芒。

对外假意说道:“当年我被迫逃亡,楚国先君对我以礼相待。我曾与他有约定,将来如我返回晋国,愿意两国修好。

如果迫不得已,两国交兵,我定先退避三舍。现在,子玉伐我,我当实行诺言,先退三舍。

(古时一舍为三十里。)” 他撤退九十里,已到晋国边界城濮,仗着临黄河,靠太行山,足以御敌。

他已事先派人往秦国和齐国求助。 于玉率部追到城濮,晋文公早已严阵以待。

晋文公已探知楚国左、中、右三军,以右军最薄弱,右军前头为陈、蔡士兵,他们本是被胁迫而来,并无斗志。子玉命令左右军先进,中军继之。

楚右军直扑晋军,晋军忽然又撤退,陈、蔡军的将官以为晋军惧怕,又要逃跑,就紧追不舍。忽然晋军中杀出一支军队,驾车的马都蒙上老虎皮。

陈、蔡军的战马以为是真虎,吓得乱蹦乱跳,转头就跑,骑兵哪里控制得住。楚右军大败。

晋文公派士兵假扮陈、蔡军士,向子玉报捷:“右师已胜,元帅赶快进兵。”子玉登车一望,晋军后方烟尘蔽天,他大笑道:“晋军不堪一击。”

其实,这是晋军诱敌之计,他们在马后绑上树枝,来往奔跑,故意弄得烟尘蔽日,制造假象。子玉急命左军并力前进。

晋军上军故意打着帅旗,往后撤退。楚左军又陷于晋国伏击圈,又遭歼灭。

等子玉率中军赶到,晋军三军合力,已把子玉团团围住。子玉这才发现,右军、左军都已被歼,自己已陷重围,急令突围。

虽然他在猛将成大心的护卫下,逃得性命,但部队丧亡惨重,只得悻悻回国。 上屋抽梯 战国时期,天下群雄并立,小国被鱼肉,大国争霸权。

在中原的鬼谷,有一个既知天时地理,又知兵法战阵的奇人,人称鬼谷子。鬼谷子手下有两个得意弟子,一个是孙子(孙武)的后世子孙--孙膑,另一个是庞涓。

庞涓应魏国之邀,先于孙膑出山,鬼谷子将失传的《孙子兵法》独自传于孙膑一人。 庞涓当了魏国的元帅,与魏王一同率军进攻楚国,在方城楚国军队相持不下,若拖下去,对魏国十分不利。

庞涓派谋士公孙阅请鬼谷子为其出一良策,鬼谷子将此事推于孙膑。孙膑引用《孙子兵法》,向公孙阅献"上屋抽梯"之计。

庞涓用孙膑之计,引诱城内楚军出击,然后截断后路,消灭了楚军。楚国被迫割城认败。

笑里藏刀 庞涓请孙膑出山,孙膑推辞不过,告别鬼谷子来到魏国。庞涓嫉妒孙膑的才能,但为得到《孙子兵法》,表面上笑脸相迎,派美女钟离秋照顾孙膑。

钟离秋钟情于孙膑。 庞涓利用孙膑的思乡之情,设下圈套,栽脏孙膑。

魏惠王听信庞涓,欲杀孙膑。庞涓出面为孙膑说情,孙膑死罪免除,被处以膑刊。

庞涓将受伤的孙膑接回家中,请来最好的医师为他医腿,并让钟离秋继续照看孙膑,孙膑十分感激,答应将所知道的《孙子兵法》为庞涓抄录下来。 假痴不癫 公孙阅早就看中了钟离秋,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他有意将庞涓陷害孙膑的事实悄悄告诉孙膑。

孙膑对庞涓所为气愤之极,但无计可施,情急这中想到临别之时鬼谷子送给他的锦囊秘计。他依据鬼谷子之计,装疯卖傻,将抄录的部分兵法全部烧毁。

庞涓不相信孙膑真疯,多次试探,都没看出破绽。庞涓还是放心不下。

钟离秋盼望孙膑不是真疯,向孙膑倾吐真情,以期打动孙膑。孙膑无动于衷,仍疯疯癫癫。

钟离秋痛苦万分,当着孙膑的面拨剑自杀,孙膑见死不救,钟离秋彻底失望。暗中监视孙膑的庞涓因此也信以为真。

第四:金蝉脱壳 公孙阅托媒人到钟离家说情,钟离秋的姐姐钟离春为使妹妹忘记疯子孙膑,收下聘礼,未曾想钟离秋痴心不改,并与姐姐大闹一场。 钟离春是个剑术高超的烈女,她为了断绝妹妹的恋情,欲杀孙膑。

孙膑面对死亡,仰天长叹,叹自己空有世上无双的《孙子兵法》,却无用武之机,辜负了祖先和老师的厚望。钟离春方知孙膑是装疯。

钟离春只身来到孙膑的家乡齐国国都,遇到了齐国将军田忌,将孙膑的遭遇告诉了田忌,请田忌设法解救孙膑。田忌不信孙膑其才,田忌的门客禽滑说他到魏国一试孙膑,然后见机行事。

禽滑来到魏国,在钟离春的安排下与孙膑见面。一番交谈,禽滑与孙膑相见恨晚。

禽滑用孙膑之计,让自己的仆从装扮成蓬头垢面的孙膑醉卧猪栏,孙膑乘机躲入禽滑的马车逃离魏国。 第五:李代桃僵 数天后,有人在河边发现了孙膑的衣服,误以为孙膑已死,钟离秋闻此痛不欲生。

公孙阅娶钟离秋为妻,钟离春见妹妹有了归宿,悄悄离开魏国,来到齐国。, 孙膑为了不得罪魏国,暂时隐居在田忌家中。

钟离春来到田忌家,照顾孙膑。 田忌爱马,常和齐威王赛马,每赛必负。

孙膑告诉田忌,可采用"李代桃僵"之计,即牺牲三等马,用一等马对齐王的二等马,用二等马对齐王的三等马,必胜无疑。田忌听从孙膑的意见。

下重赌和齐王赛马,果然获胜。齐威王纳闷,询问田忌,田忌将孙膑的计策告诉齐王,齐王立即召见孙膑。

第。

3.描写与智慧有关的成语或典故

与智慧相关的成语竭智尽力 用尽智慧和力量。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智:智慧,见识。不经历一件事情,就不能增长对那件事情的见识。

材高知深 材:通“才”。知:通“智”。

才能出众,智慧高超。 聪明才智 指人的智慧和才能。

集思广益 思:思考,意见;广:扩大。指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教一识百 形容具有特殊的才能、智慧。 绝圣弃智 圣、智:智慧,聪明。

弃绝聪明才智,返归天真纯朴。这是古代老、庄的无为而治的思想。

矜愚饰智 装作有智慧,在愚人面前夸耀自己。 姱容修态 姱:美好;修:长远;态:志向。

美丽的容貌,长远的智慧。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请经过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个好办法来。

饰智矜愚 装作有智慧而在无知者面前夸耀。 醍醐灌顶 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

用纯酥油浇到头上。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

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 知尽能索 比喻智慧能力都竭尽了。

足智多谋 足:充实,足够;智:聪明、智慧;谋:计谋。富有智慧,善于谋划。

形容人善于料事和用计。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 【出处】【解释】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请经过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个好办法来。

【示例】【故事】 积思广益 〖解释〗指集中众人的智慧,可使效果更大更好。 虚室生白 〖解释〗虚:使空虚;室:指心;白:指道。

心无任何杂念,就会悟出“道”来,生出智慧。也常用以形容清澈明朗的境界。

百龙之智 龙:公孙龙,战国时人,著有《公孙龙子》。一百个公孙龙的智慧。

形容非常聪明。

4.关于智谋的成语故事

围魏救赵

就是孙膑指挥齐军打败庞涓率领的魏军,援救赵国的著名战役。自此,孙膑便闻名天下了。

战国时,魏将庞涓率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求救于齐,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往救。孙膑认为魏军主力在赵国,内部空虚,就带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因而,魏军不得不从邯郸撤军,回救本国,路经桂陵要隘,又遭齐兵截击,几乎全军覆没。这个典故是指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公元前354年,魏国军队围赵国都城邯郸,双方战守年余,赵衰魏疲。这时,齐国应赵国的求救,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救赵。攻击方向选在哪里?起初,田忌准备直趋邯郸。孙膑认为,要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排解别人打架,不能直接参与去打。派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他向田忌建议说,现在魏国精锐部队都集中在赵国,内部空虚,我们如带兵向魏国折都城大梁猛插进去,占据它的交通要道,袭击它空虚的地方,它必然放下赵国回师自救,齐军乘其疲惫,在预先选好的作战地区桂陵迎敌于归途,魏军大败,赵国之围遂解。孙膑用围攻魏国的办法来解救赵国的危困,这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名折战例,被后来的军事家们列为 叁十六计中的重要一计。围魏救赵这一避实就虚的战法为历代军事家所欣赏,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空城计

三国时期,谙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今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历史消息】空城计本来是讲曹操的,是作者强加到诸葛身上的!

首先提出诸葛亮的空城计的是南北朝一个叫做郭冲的人,后被罗贯中引用。

5.关于智慧学习的诗句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唐】杜甫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

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

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

每于百僚上,猥颂佳句新。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

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

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劝学》【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白鹿洞诗》【唐】王贞白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闲居书事》【唐】杜荀鹤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宋安淳秀才失解西归》【宋】苏轼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日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游古来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读书有感》【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书》【宋】陆九渊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观书》【明】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读书有所见作》【清】萧抡谓人心如良苗,得养乃兹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读书》【清】法式善读书如将兵,当先讲纪律。

将军扫群寇,势若风雨疾。 读书如蓄货,一室靡不有。

瑰奇产岩阿,幽怪发渊菽。当其求莫致,岂惜跋涉走。

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植诸空山中,日来而月往。

露叶既畅茂,烟条渐苍莽。 读书如行跑,历险毋惶惑。

安保万里程,中间无欲仄。自古志士心,往往伤壅塞。

我读古人书,辄作古人想。掩卷了无得,心中时怏怏。

忽然古明月,照见天怀朗。 前境所造非,后境改观倘。

6.有关智谋的成语故事

“匹夫之勇”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打仗不能光凭个人的勇敢,要用智谋,要靠集体的力量。

这个成语来源于《国语.越语上》,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曰:“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也。”

春秋时,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在吴国囚禁三年,受尽了耻辱。回国后,他决心自励图强,立志复国。

十年过去了,越国国富民强,兵马强壮,将士们又一次向勾践来请战:“君王,越国的四方民众,敬爱您就像敬爱自己的父母一样。现在,儿子要替父母报仇,臣子要替君主报仇。请您再下命令,与吴国决一死战。”

勾践答应了将士们的请战要求,把军士们召集在一起,向他们表示决心说:“我听说古代的贤君不为士兵少而忧愁,只是忧愁士兵们缺乏自强的精神。我不希望你们不用智谋,单凭个人的勇敢,而希望你们步调一致,同进同退。前进的时候要想到会得到奖赏,后退的时候要想到会受到处罚。这样,就会得到应有的赏赐。进不听令,退不知耻,会受到应有的惩罚。”

到了出征的时候,越国的人都互相勉励。大家都说,这样的国君,谁能不为他效死呢?由于全体将士斗志十分高涨,终于打败了吴王夫差,灭掉了吴国。

7.描写与智慧有关的成语或典故

与智慧相关的成语

竭智尽力 用尽智慧和力量。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智:智慧,见识。不经历一件事情,就不能增长对那件事情的见识。

材高知深 材:通“才”。知:通“智”。才能出众,智慧高超。

聪明才智 指人的智慧和才能。

集思广益 思:思考,意见;广:扩大。指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教一识百 形容具有特殊的才能、智慧。

绝圣弃智 圣、智:智慧,聪明。弃绝聪明才智,返归天真纯朴。这是古代老、庄的无为而治的思想。

矜愚饰智 装作有智慧,在愚人面前夸耀自己。

姱容修态 姱:美好;修:长远;态:志向。美丽的容貌,长远的智慧。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请经过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个好办法来。

饰智矜愚 装作有智慧而在无知者面前夸耀。

醍醐灌顶 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纯酥油浇到头上。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

知尽能索 比喻智慧能力都竭尽了。

足智多谋 足:充实,足够;智:聪明、智慧;谋:计谋。富有智慧,善于谋划。形容人善于料事和用计。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 【出处】【解释】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请经过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个好办法来。【示例】【故事】

积思广益 〖解释〗指集中众人的智慧,可使效果更大更好。

虚室生白 〖解释〗虚:使空虚;室:指心;白:指道。心无任何杂念,就会悟出“道”来,生出智慧。也常用以形容清澈明朗的境界。

百龙之智 龙:公孙龙,战国时人,著有《公孙龙子》。一百个公孙龙的智慧。形容非常聪明。

8.急需智慧典故、智慧成语、智慧人物

开卷有益 出处:宋·王辟之《绳水燕谈录·文儒》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阀,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释义:“开卷”就是翻开书,表示读书。比喻读书有好处。

故事:宋大祖赵匡胤建立宋王朝的时候,各地还存在着一些割据政权。统一全国的任务,直到他的弟弟赵光义当皇帝后才完成。

赵光义即位后改名赵光灵,史称宋太宗。宋太宗统一全国后,立志宏扬传统文化,下令整理各种古籍。

同时,又重视各种古代文化资料的收集。在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年)。

下令编纂《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和《文苑英华》三大类书,从而为保存和发扬我国的文化遗产,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太平御览》中引用的古书,十之七八现在已经无法看到了。

所以,又可以说它是北宋前文化知识的总汇。这部书原名《太平编览》。

编成后,宋大宗对它非常重视,规定自己每天看三卷,一年后全部看完;因而改名为《太平御览》,意思是太平兴国年间皇帝亲自阅读的书。 宋太宗的政事非常繁忙,经常因处理其他事情而未能按计划阅读这部书,于是就在空暇的日子补读。

侍臣怕他读得时间太久,影响身体健康,太宗说:“只要翻开书卷阅读,就会有收益,所以我不觉得疲劳。”升堂入室 出处:《论语·先进》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子室也。”

释义:“堂”古代房舍的前屋,“室”后屋。“升”登上,升堂比喻刚刚入门。

入室比喻更高境界。原意学习所达到的境地有程度深浅之别,现一般用来赞扬人在研究学问或钻研技术方面已深得老师的传授。

故事: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在40多年的办学中,共招收了3000多名弟子,其中著名的弟子有72人。子路便是72名弟子中的一个。

子路向孔子表示,我像一根笔直的竹杆,生来可做一支好箭。还读书干什么。

孔子开导他说,读了书就有了学问,好比在竹箭尾部装上羽毛,前面又安上锋利的金属头,这样箭就更有用了。子路听孔子说得很有理,便拜孔子为师。

有一次,子路在孔子家里弹瑟。他人很刚勇,弹出的声音也像打仗一样充满着杀气。

孔子是主张“仁”和“中庸之道”的,自然觉得这声音不平和,不满意他说:“他为什么要在我家里弹瑟呢?”孔子的弟子听了老师这话,琢磨出这是老师对子路弹瑟作的不好的评论,对子路的看法顿时有了改变,言语中有些不尊敬。孔子知道后,就对大家解释说:“子路弹瑟的本领已经登上厅堂,但尚未进入内室。

他已经有了一定的成就,只是没有达到高深的境地。”韦编三绝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

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释义:“韦”是熟牛皮;“韦编”指用牛皮绳编连起来的竹简书。

“三”是概数,表示多次;“绝”是断的意思。孔子为读《易》而翻断了多次牛皮带子的简。

后人用“韦编三绝”这个成语加以概括。用来形容读书刻苦勤奋。

故事: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

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连起来才能阅读。像《易》这样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连起来的,因此有相当的重量。

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

接着,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

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他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

开诚布公 出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评》诸葛亮之为相国也……开诚心,布公道。 释义:人们把开诚心、布公道”简化为成语”,用来比喻诚意待人,坦白无私。

故事:三国时,蜀汉的丞相诸葛亮极得皇帝刘备的信任。刘备临终前,曾将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结他,请他帮助刘禅治理天下,并且诚恳地表示,你能辅佐他就辅佐他,如果他不好好听你话,干出危害国家的事来,你就取而代之。

刘备死后,诸葛亮尽全力帮助平庸的后主刘禅治理国家。有人劝他进爵称王,他严词拒绝,并认为自己受先帝委托,已经担任了这么高的官职;如今讨伐曹魏没见什么成效,却要加官进爵,这样做是不义的。

诸葛亮待人处事公正合理,不徇私情。马谡是他非常看重的一位将军,在攻打曹魏时当前锋。

因为违反节制,失守街亭;诸葛亮严守军令状规定,忍痛杀了他。马谡临刑前上书诸葛亮,说自己虽然死去,在九泉之下也没有怨恨。

诸葛亮自己也为失守街亭等承担责任,请求后主批准他由丞相降为左将军。他还特地下令,要下属批评他的缺点和错误。

这在当时是罕见的。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死于军中。

他一生清贫,并无什么产业留给后代。分庭抗礼 出处:《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抗礼,夫子犹有倨。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