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松阳宋词

1.松阳白龙圳 传说

我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催人泪下,感人肺俯。

在享有浙南桃花源美称的千年古县——松阳县也出现一个类似于“梁祝”的动人爱情故事。人称松阳“梁祝”。

讲起爱情的悲剧,还发生很早,很早…… 著名女诗人张玉娘(1250—1277)与英俊小生沈佺(1250—1272)的凄惨爱情悲剧,却是真人真事。他们刻骨铭心的不了情,激发了后人的灵感,创作出不少文艺作品。

南宋末年,古老的松阳县城官塘道,白龙圳小溪汩汩流过。有一户书香门第,姓张,名懋,当过地方官,中年得女,父亲为女婴取名玉娘,字若琼。

张父把她视作掌上明珠。其母又接连生下妹妹京娘,弟弟玉龙,后来抗元战死襄阳。

少女时代,玉娘度过了一段颇为快乐的幸福时光。父母有心栽培闺女,配上两位丫环霜蛾、紫娥。

春风得意马蹄疾,踏芳郊,赏桃花,荡秋千,填诗词。古松阳的许多名胜古迹如迤逦的松荫溪,恢宏的延庆寺,道气森森的卯山,等等,她都游玩过。

贵族少女的生活造就了她才华横溢。另一大户人家沈元也在同年同月同日娩出一个男孩叫沈佺。

祖上是湖州人宋状元沈晦嫡系七世孙,系张玉娘的表兄。张沈两家交谊甚厚,来往密切。

父母为他俩从小订下婚约。他俩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光阴如箭,日月如梭。十几年后,女大十八变,玉娘出落成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且善诗能文;沈佺风流倜傥。

俩人一起游玩赋诗作画,说不完的恩恩爱爱,道不完的卿卿我我。沈佺赋诗一首“赠玉娘”以示爱意:“隔水渡仙妃,清绝雪争飞。

娇花羞素质,秋月见寒辉。高情春不染,心镜尘难依。

何当饮云液,共跨双鸾归。” 一天,沈公子以拜访张父为名,入香闺,与玉娘成为闺中好友。

玉娘见沈公子长得一表人才,心里开心。由于俩人熟悉,说话投机。

那只鹦鹉看见沈公子到来,就说:“沈公子来了。”玉娘一听,乐开了怀。

诚邀他入里坐。玉娘说:“佺公子,你如今长大了,京城去过没有?” 佺回答说:“玉娘,我正准备随父到临安(杭州)赶考,求取功名。”

玉娘说:“佺公子真是少年有大志,鲲鹏展翅,定能高飞。” 佺答道:“多谢表妹鼓励,我对考试充满信心!”玉娘见心上人如此有出息,不免暗喜,一颗芳心托付给他了,只不过害羞没有表达出来。

人面桃花相映红,沈公子见张姑娘长得如花似玉,皮肤白白净净,不高不短,不胖不瘦,凌波微步,静如处子,动如脱兔。他见了如此标致少女,不禁心摇神动。

郎有情娘有意,一来一往,一举手一投足均有意思。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两人目光一接触,如电光迸发出火花。她脸通红,头一低,想避开沈公子的目光。

沈公子也知趣退出,踏歌回家。这一片刻时光,胜过千言万语。

啊,美妙的爱情就这样发生了。 天有不测风云。

后来沈家家道中落,却无意仕途。玉娘父母欺贫爱富,自称已有三代不招白衣女婿,似有悔婚之意。

沈佺为排解心中苦闷,随父前往京都——临安赶考,竟却考中榜眼。沈家父母喜上眉梢,期待着官运亨通。

可是,人有旦夕祸福。由于劳累过度,沈佺竟卧病在京。

玉娘闻讯寄诗一首“山之高”安慰情郎:“山之高,月出小。月之小,何皎皎。

我有所思有远道,一日不见兮,我心悄悄。”本该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却不料沈佺染疾而死,年仅二十二岁。

噩耗传来,玉娘痛不欲生,满腔悲痛化作诗句流露在纸上,其中赋悼亡诗“哭沈生”:“中路怜长别,无因复见闻。愿将今日意,化作阳台云。”

屋漏偏逢连夜雨。这时,玉娘父母欲替她另择佳偶,即有权有势的公子王权。

王公子托媒前去张家,张父母也有这个意思,想攀高枝,早就想荣华富贵。可是,张母向女儿传达这个信息时,却碰了一个软钉子,玉娘坚决不从。

沈公子的离去,玉娘悲痛交加,身心遭受到巨大创伤,终日以泪洗面,神情恍惚。为了寄托哀思,张玉娘把所有的精力用于创作诗词。

内容有闺房情思,也有爱国佳作,更主要的是缅怀沈佺。沈公子死后不久,日见所思,夜有所梦。

一天夜里,玉娘在睡梦中感到沈公子来到身边,喃喃细语说:“玉娘,我来看您了。”玉娘回答说:“我不会有负于公子,愿死后与你共赴黄泉。”

沈佺又说:“玉娘,我先去了。”从此,玉娘常常郁郁不乐,苦闷异常。

六年后,恰逢元宵佳节,县城街巷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玉娘父母出去观灯凑热闹,欲召女儿同行。

玉娘称病婉拒,面对青灯,烛光摇曳,凄凉撩人,忽见沈公子出现,他说:“玉娘宜自重,希望您不要背弃盟约。”语毕,人不见了。

玉娘悲痛欲绝,自言自语说:“沈郎为何离去?”她的病情日益加重,凄惨地离开了人间,与沈公子到阴间去续生死恋。玉娘英年早逝,年仅二十八岁。

霜娥悲伤过度一个月后忧郁而死。紫娥自言自语说:“主人已去,留我有什么用,还不如殉主去。”

她也自杀身亡。那只鹦鹉日夜悲鸣,拒吃食物死去。

为感玉娘忠贞不渝的爱情,家人都感到她死得太悲惨了,征得沈家同意,玉娘与沈佺合葬于县城西屏镇官塘门外枫林地里。墓称“鹦鹉冢”,中座为玉娘沈佺合墓,左冢安葬紫娥、霜娥,右冢安葬鹦鹉。

将墓田新筑墙垣围环粉饰,栽竹种梅,以表其贞。 一代文坛闺秀张玉娘短暂的一生创作诗117首,词16阕。

2.松阳有什么明星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南沿海的浙江省西南部,有一块被世人称为“金瓯玉盘”的神奇而美丽的沃土松阳县.其所处地区南邻温州,与金丽温铁路及高速公路接壤,北靠金华,和浙赣铁路龙游站毗邻.总面积1406平方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四塞无他虞,唯此桃花源”。这片古瓯越人繁衍生息的乐土,安息佛之舍利的净土,东汉建安年间置县的浙西南最早建制县的版图上,举目皆称奇,无处不成景。历一千八百年风雨,始终以其悠久历史,地灵人杰,秀山丽水和丰饶物产饮誉一方;经改革开放大潮洗礼,更焕发出新的眩目光彩。

松阳县区位优势明显,基础设施完备,资源储量丰富,发展势头强劲.世纪之交的松阳县,正乘势阔步前进.这块潜力巨大,商机无限的处女地,热诚地欢迎您来参加世纪创业,共谋发展。

3.写松阳山水的好词好句

1、重重叠叠 干干净净 奇山异水 剩山残水 巫山洛水 显山露水 寻山问水 依山傍水 游山逛水 依山临水 游山、翫水 游山玩水 乐山乐水 重山复水 真山真水 白山黑水 巴山蜀水 跋山涉水 尺山寸水 出山泉水 残山剩水 登山临水 翻山涉水 翻山越水 高山流水 观山览水 观山玩水 模山范水 名山胜水 乐山爱水 爬山涉水穷山恶水 青山绿水 千山万水☆ 回答采纳率:23.6% = 层层叠叠 波光粼粼 郁郁葱葱 绵绵不绝 碧波渺渺苍翠的群山重重叠叠,宛如海上起伏的波涛,汹涌澎湃,雄伟壮丽.2.朦胧的远山,笼罩着一层轻纱,影影绰绰,在飘渺的云烟中忽远忽近,若即若离.就像是几笔淡墨,抹在蓝色的天边.3.山有雄壮的风采,山也有朴素的品格.山豪迈,山也俊秀.奇险是山,逶迤是山,平坦是山,突兀是山,温柔是山,呼啸是山.山,时而鬼斧神工,时而又平淡无奇.山的性格是刚强的,不惧怕任何压力,但平素却显得和蔼慈祥,文质彬彬,英俊而柔情.因为有山,流水乃为之改道,因为有山,城市才缘依环绕.大山以浑厚坦荡容纳万世汇聚百川.4.人在山顶,你会觉得山再巍峨,人也能把它征服,而此时的山正默默无闻地向你展示,不远处它的伙伴比它更壮观.人在山谷,常会感叹山高不可攀,而此时的山却悄然无声向你披露,很多人正从它的峰头悠然而下.5.山虽无言,然非无声.那飞流直下的瀑布,是它地裂般的怒吼;那潺潺而流的小溪,是它优美的琴声倾诉;那汩汩而涌的泉水,是它靓丽的歌喉展示;那怒吼的松涛,是山对肆虐狂风之抗议;那清脆的滴嗒,是山对流逝岁月之记录。

4.松阳江滨公园里有哪些古代雕塑人物

就两个古代人物雕像。一个张玉娘,一个叶法善

张玉娘,字若琼,自号一贞居士,松阳人。生于宋淳佑十年(公元1250年),卒于南宋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仅活到27岁。她出生在仕宦家庭,曾祖父是淳熙八年进士,祖父做过登士郎。父亲曾任过提举官。她自幼饱学,敏慧绝伦,诗词尤得风人体。后人将她与李清照、朱淑贞、吴淑姬并称宋代四大女词人。

叶法善(616-720)字道元,古市镇人。其曾祖父道兴、祖父国重、父亲慧明,三代皆为道士。叶法善自小便受到道家思想的熏陶,深刻领会了道教的精义并熟练掌握了炼丹之术。

5.二位最出名的女宋词人

没听说过两个,应该是四个女词人吧?

李清照

中国五千年第一大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她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 李清照虽然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其词流传至今的只不过四五十首,但却“无一首不工”,“为词家一大宗矣”。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出其左右 。

朱淑真

号幽栖居士,南宋女诗人,是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仕宦之家。丈夫是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和睦,最终因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是劫后余篇。

吴淑姬[约公元一一八五年前后在世]失其本名,湖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淳熙十二年前后在世。父为秀才。家贫,貌美,慧而能诗词。说详拙作中国女性的文学生活)淑姬工词。有《阳春白雪词》五卷,《花庵词选》黄升以为佳处不减李易安。

张玉娘,字若琼,自号一贞居士,处州松阳(今属浙江丽水市)人。生于宋淳佑十年(公元1250年),卒于南宋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仅活到27岁。她出生在仕宦家庭,曾祖父是淳熙八年进士,祖父做过登士郎。父亲曾任过提举官。她自幼饱学,敏慧绝伦,诗词尤得风人体。后人将她与李清照、朱淑贞、吴淑姬并称"宋代四大女词人"。

吴淑姬

吴淑姬,[约公元一一八五年前后在世]失其本名,湖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淳熙十二年前后在世。父为秀才。家贫,貌美,慧而能诗词。说详拙作中国女性的文学生活)淑姬工词。有《阳春白雪词》五卷,《花庵词选》黄升以为佳处不减李易安。

6.丽水的人文事物

丽水作为吴越地区开发比较晚的地区,有其独特的丽水文化和人文积淀。

在丽水地区最早出现实质性的行政区划的是临海郡的松阳县,之后的缙云县,以及会稽郡(之后是东阳郡)的遂昌县。

丽水设州制的时间是在隋朝,名“处州”,相传有”处士星见于分野“,故名。

丽水的人文性格正如”处州“这个名字一样,“处士者善于自处,不求闻达清高者”。早期丽水的几大文人都与道教有关,唐朝中前期有著名的道教宗师叶法善,(百度百科 )唐末的道教名家杜光庭(百度百科 ),两者皆是超然物外,不求闻达,以道家思想和理念兼济苍生的世外高人。在整个唐代以及对于后世都有很深的影响。例如叶法善历高宗,武则天,睿宗,中宗,玄宗无朝,对唐中前期的历代皇帝的思想都有重要影响。

丽水地处浙南山区,也是名山汇集之地,道家著名的福地洞天有少微山、青田石门洞,括苍山。丽水是江南地区摩崖石刻留存最多的地区,在市区南明山、青天石门洞等地留下了葛洪、米芾、苏轼、沈括、李邕、李白等人的字迹。丽水的430多处摩崖石刻涵盖了东晋、唐、宋、明、清等历朝历代,其中又以宋刻为最

浙江有两处烟雨楼,一处在嘉兴,而另一处在丽水,始建于北宋年间,烟雨楼 郡守杨嘉言建,范成大书榜。而范成大也在丽水做过知府,也写了很多歌颂处州百姓的诗词。姜夔也有描绘处州烟雨楼的诗词。

丽水的历史名人还有写作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只红杏出墙来”的叶绍翁,南宋的著名女词人,四大女词人之一的张玉娘。北宋著名词人和政治家叶梦得(一般认为是苏州,但是苏州论却缺乏相关资料证实,而根据宗谱等信息,应为处州松阳县人)。当然最著名的当然是明朝的刘基。

当然,丽水并不是一个名人辈出的地方,但是并不缺乏人文,龙泉有著名的青瓷、龙泉宝剑,青田有著名的青田石和石雕,遂昌是著名的牡丹亭的诞生地,现在和流传着昆曲十番的古老表演方法,松阳民间也流传着松阳高腔以及唐时著名的宫廷乐曲《霓裳羽衣曲》,俗称《月宫调》,缙云民间也流传着黄帝的古老传说。

有著名的延庆寺塔,延庆寺塔与1165年竣工的杭州六和塔相比,要早一百六十三年。现存塔体砖铭还有“醇化五年(公元994年)六月中”的字样,足以证明此塔属北宋原物,系唐风宋塔,而杭州六和塔乃宋风宋塔。延庆寺塔从塔身构造到木构出檐都没有发现后人修缮的痕迹,是江南诸塔中保存最完整的北宋原物。

景宁还有一座时思寺,为唐朝建筑,比较完整的展现了唐代的建筑风格。

处州府历代科举中试者: 有进士1126人,其中隋1人,唐10人,五代6人,宋代948人,元代18人,明代130人,清代13人;武进士10人,其中明代9人,清代136人,其中元代36人,明代370人,清代54人;武举人145人,其中明代9人,清代136人。(武进士的数据有误,我也无法考证,文进士是正确的)

7.“笔端风月三千首”出自哪一首诗词

《都下次韵酬松阳叶叔文》 宋 项安世

诗词正文

君不见昆罔烈焰燔苍穹,中有一气亘天如白虹。

又不见徂徕之山丈雪,但见磊块硉兀错立于其中。

从来人事看晚岁,不兴儿童争此世。

五金流处要璠玙,万木枯时待松桂。

我家松源妙人物,水怪山奇古仙窟。

山含水气生万嘉,水抱山形成百折。

卯山先生山水郎,呼吸水怪含山光。

栽悔不入积李候,植蕙自爱深林芳。

笔端风月三千首,血指前头甘袖手。

腹中文字五千卷,白眼旁边不开口。

流泉百尺松风凉,玉琴一曲自琅琅。

三间茅屋夜有光,直入斗牛何煌煌。

万钟嵯峨剑头米,九州几何太仓秕。

得钱嫁女吾事了,归向空山教儿子。

此时方帽一先生,野老相过无姓名。

草间泥饮同一醉,醉里小诗还自成。

竹杖山边行翠围,松舟水上眠风漪。

山行水宿似有道,或者疑是唐天师。

古来艺达非道许,道在回愚与参鲁。

战于蛮触焉得刚,落尽皮毛吾甚武。

复雷有象地中藏,丰屋无人天际翔。

舍梧养樲师也贱,有芸无揠农之良。

徐行周视故无遗,大道不劳私智窥。

堂堂夏屋忍空旷,扰扰利场同絷维。

我生有志今十龄,黎黄求友昼夜鸣。

迩来渐觉前路阔,旋叫魂魄还精营。

羡君金玉好弟昆,况有百年闾里恩。

浮名于世已无欲,此事向我当深论。

九重城里得斯人,一笑洗尽衣中尘。

路傍看者谁解此,请君持问无名君。

8.山之高,月初晓,

出自宋代女词人张玉娘的《山之高》。

全词如下:

山之高,月出小;

月之小,何皎皎!

我有所思在远道,

一日不见兮,我心悄悄。

张玉娘,字若琼,自号一贞居士,处州松阳(今属浙江丽水市松阳县)人。生于宋淳祐十年(公元1250年),卒于南宋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仅活到27岁。她出生在仕宦家庭,曾祖父是淳熙八年进士,祖父做过登士郎。父亲曾任过提举官。她自幼饱学,敏慧绝伦,诗词尤得风人体。后人将她与李清照、朱淑贞、吴淑姬并称“宋代四大女词人”。

9.关于指尖的诗词

1、散花指天举素手唐李白 《上云乐》

2、为经十指如葱手宋黄大临 《七娘子·画堂银烛明如昼》

3、睨血指、旁观袖手宋张孝祥 《鹊桥仙·南州名酒》

4、手谈胡指元马钰 《满庭芳 迷棋引》

5、袖手笑血指宋黄庭坚 《寄余干徐隐甫》

6、拟指其手宋陈长方 《李邺侯赞》

7、手举无何指翁口宋陈杰 《御风行送武夷道人谢叠山》

8、血指汗频终缩手宋陈师道 《次韵苏公督两欧阳诗》

9、利手肆指撄宋陈襄 《送李惟肖尉尤溪》

10、手荑缓转青葱指宋方回 《于氏琵琶行》

11、了之手吕翁指宋李曾伯 《己酉夏咏月岩》

12、龟手荷戈指欲坠宋李廌 《作塞上射猎行》

13、一人褶绔手仰指宋陆文圭 《跋牧马图》

14、指弹手版景欲斜宋司马光 《春日书寄东郡诸同舍》

15、血指前头甘袖手宋项安世 《都下次韵酬松阳叶叔文》

16、若十指于手宋张耒 《赠江瞻道》

17、十指红蚕捻轻手元杨维桢 《四景宫词》

18、手口能指画明郑胤骥 《题汪无际茸游册三首》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