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首宋词清平乐·村居 作者: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鹧鸪天》——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玉楼春 宋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 宋 欧阳修 楚色穷千里,行人何苦赊。 芳林逢旅雁,候馆噪山鸦。 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 东风一樽酒,新岁独思家。 2.古诗词中变现农家祥和生活的诗句很多,请写出连续的两句1.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过山西村》 2.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3.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4. 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5.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王建《雨过山村》 6.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 7.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翁卷《乡村四月》 8.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鸲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王维《渭川田家 》 3.四首宋词四时田园杂兴 南宋(范成大)(1) 社下烧钱鼓似雷,日斜扶得醉翁回。 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 (2) 三旬蚕忌闭门中,邻曲都无步往踪。 犹是晓晴风露下,采桑时节暂相逢。 (3) 茅针香软渐包茸,蓬櫑甘酸半染红。 采采归来儿女笑,杖头高挂小筠笼. (4)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蜒蛱蝶飞。 4.农家望晴诗词赏析农家望晴 朝代:唐代 作者: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赏析: 诗中描写的场景是,正当农民打麦晒场的时候,忽然变了风云。一时风声紧,雨意浓。秦地(今陕西一带)西风则雨,大约出自当时的农谚。这样的农谚与天气变化有关。“尝闻”二字,写人们对天气变化的关切。这样,开篇一反绝句平直叙起的常法,入手就造成紧迫感,有烘托气氛的作用。 在这个节骨眼上,天气好坏关系到一年收成。一场大雨,将会使很多人家的希望化作泡影。所以诗人恳切地默祷苍天不要下雨。这层意思在诗中没有直说,而用了形象化的语言,赋西风以人格,盼其早早回去,仿佛它操有予夺的权柄似的。“为问西风早晚回?”早晚回,即何时回,这怯生生的一问,表现的心情是焦灼的。 后二句是从生活中直接选取一个动人的形象来描绘:“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首先,这样的人物最能集中体现古代农民的性格:他们默默地为社会创造财富,饱经磨难与打击,经常挣扎在生死线上,却顽强地生活着,永不绝望。其次,“如鹤立”三字描绘老人“望云开”的姿态极富表现力。“如鹤”的比喻,与白发有关,“鹤立”的姿态给人一种持久、执着的感觉。这一形体姿态,能恰当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活动。最后是“麦场高处”这一背景细节处理对突出人物形象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麦场”,对于季节和“农家望晴”的原因是极形象的说明。而“高处”,对于老人“望云开”的迫切心情则更是具体微妙的一个暗示。通过用近似于绘画的语言来表述,较之直接的叙写,更为含蓄,有力透纸背之感。 这首诗选取收割时节西风已至大雨将来时的一个农家生活片断,集中刻画一个老农望云的情节,通过这一“望”,可以使读者联想到农家一年半载的辛勤,如同白居易《观刈麦》所描写过的那种劳动情景;也可以使读者想到嗷嗷待哺的农家儿孙和等着收割者的无情的“收租院”等等,诗的潜在含义是很深的。由于七言绝句体裁较小,意象必须集中,必须使读者窥斑见豹。此诗不同于《观刈麦》的铺陈抒写手法,只集中写一“望”字,也是“体实施之”的缘故。 这首诗对农民有同情,但没有同情的话;对农民有歌颂,但也没有歌颂的话。诗人由衷的同情与歌颂尽在不言之中了。 5.田园风光的宋词 带意思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意思是:不要笑话农家的酒浑,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无路可行间,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意思是:老朋友准备好了饭菜,邀请我到他朴实的田家作客。村子外围被一片绿树环抱,而郊外则是苍翠碧绿的小山包平斜着。打开窗户面对着的是打谷场和菜园,我们两个端着酒杯边喝酒边谈论庄稼的长势。等到重阳节的那一天,就再来这里边欣赏菊花畅饮美酒。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意思是:房子是用茅草盖的,屋矮檐低;门前有一道溪流,岸边长满青草,绿水青草相映,更显得碧清可爱。不知是谁家的两位斑斑白发的老夫妻喝过几杯酒后,醉醺醺地用地道的土语对话,互相取悦,语调柔媚亲昵。 大儿子在河东的豆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子,连最小的儿子也卧在溪头剥莲蓬。 6.描写农村生活的诗句1、《悯农二首·其二》——唐代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2、《归园田居·其三》——魏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译文: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豌稀。清上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披月光扛锄归去。 3、《过山农家》——唐代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译文:当我走过横跨山溪上的木板桥时,有淙淙的泉声伴随着我,来到农家门前,太阳已在茅檐上空高照,鸡在咯咯鸣叫,像是在欢迎来客。山农陪伴我参观焙茶,深表歉意地说,不要嗔怪被烟熏了,到打谷场上,山农为天晴可以打谷而欣喜不禁。 4、《乡村四月》——宋代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译文: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5、《农家》——唐代颜仁郁 半夜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 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 译文:半夜里就喊起孩子们,趁著天刚破晓,赶紧到田里去犁土,瘦弱的老牛有气无力,正拉著犁在田里艰难地走著,越走越慢,累得几乎拖不动犁具了。一般人不知道种田人的辛苦,竟说田里的稻禾是自然而然就长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