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云岗宋词

1.赞美云冈石窟诗词有哪些

1,《云冈山石窟寺》清代 陈宝琛 戴石塞上山尽童,皱云特起森玲珑。

谁开奇想凿混沌,十窟鳞比只洹宫。 译文:戴石塞上的山都秃了,层叠的云像森林的树木一样活泼,不值是谁有了这么奇妙的想法,开了这天地,数十石窟像鳞片一样陈列。

2,《云冈寺》清代 蔡珽 层楼突兀仰神工,翠岭岧峣出半空。 译文:云岗寺的楼层鬼斧神工,随着高岭直上空中。

3,《题云冈石窟太武帝拓跋焘造像》当代 江南雨 谁使生成貌岸然,娑婆世界起波澜。扪心五指竟何意,忍作千年壁上观

译文:是谁创造了这巍峨耸立的云冈石窟,在这人世间掀起了波澜。扪心自问这表达的是什么意思,耸立千年观看这人世间。

4,《云冈石窟》当代 姚佳 石窟彻高阍,恒沙谁与论。 译文:石窟砌在高门之上,像恒河的沙子一样无与伦比。

5,《大同窑》当代 姚佳 云冈石窟铸神工,北国青瓷出大同。浑似雕磨金阙壮,忍忘剔划魏都雄。

译文:云冈石窟鬼斧神工,北国的青瓷出自大同。瓶身上下雕琢的像天上的宫阙一样。

2.有关云冈石窟的诗词

《七律·游大同云岗石窟》李波 倚天岩洞势崔嵬,巧夺神工妙手开。

仙佛灵光同净地,乾坤法象共龛台。 层楼更上临霄汉,霜雪何能撼圣胎。

肃寂疑朝西域界,化身十万尽如来。 注释:云岗石窟始建于公元460年,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造佛像5万1千余尊。

雕像大的有十几米,小的只有几公分。 “颔颈联的后三字,节奏一致。”

和四平头后修改为:七律·游大同云岗石窟倚天岩洞势崔嵬,巧夺神工妙手开。仙佛灵光清净地,乾坤法象石龛台。

一登高阁临霄汉,千载风沙伏圣胎。肃寂疑朝西域界,化身十万尽如来。

谢谢未山又诗友留玉捧场,高挂共赏依山凿窟岩沙砌,临海云岗阙合开。璧画飞天沈浦月,尘春佛祖出劳徕。

谢谢中华为王诗友留玉捧场,高挂共赏七绝 云冈石窟千佛万像立岩中,淡对人间岁月浓。人看我来皆一面,我看人却万千重。

扩展资料: 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

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

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起。此外,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也是当时佛教思想流行的体现和北魏社会生活的反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云冈石窟。

3.云冈石窟的诗词

七律·大同云冈石窟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依山而凿,东西绵延约一公里,气势恢弘,内容丰富。

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造像5万1千余尊,代表了公元5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佛像东输肇武周,皈依昙曜善筹谋。

释迦弥勒昭云水,舞伎飞天奏管篌。岁月沧桑风蚀重,人为掠盗斧痕留。

佛灯共日长相伴,般若菩提释百忧。注:?武周山,亦名武州山,在大同城西山中。

宋《太平寰宇记》引《冀州图》云:“武周山在郡西北,东西数百里,南北五十里。山之南面,千仞壁立。”

云冈石窟即因武周山南缘斩山开凿。?云冈石窟最早由著名和尚昙曜主持于北魏和平年间(公元460年至471年)谋划开凿。

?云水,石窟有楹联:“佛境佛地乘建佛心成佛像;云山云岭带将云水绕云城。”④般若,读:“bō rě ”,佛经智慧;菩提一词为古印度语(即梵文)Buddha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之境界。

4.赞美云冈石窟诗词

七律·大同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依山而凿,东西绵延约一公里,气势恢弘,内容丰富。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造像5万1千余尊,代表了公元5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

佛像东输肇武周,皈依昙曜善筹谋。

释迦弥勒昭云水,舞伎飞天奏管篌。

岁月沧桑风蚀重,人为掠盗斧痕留。

佛灯共日长相伴,般若菩提释百忧。

注:?武周山,亦名武州山,在大同城西山中。宋《太平寰宇记》引《冀州图》云:“武周山在郡西北,东西数百里,南北五十里。山之南面,千仞壁立。”云冈石窟即因武周山南缘斩山开凿。?云冈石窟最早由著名和尚昙曜主持于北魏和平年间(公元460年至471年)谋划开凿。 ?云水,石窟有楹联:“佛境佛地乘建佛心成佛像;云山云岭带将云水绕云城。”④般若,读:“bō rě ”,佛经智慧;菩提一词为古印度语(即梵文)Buddha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之境界。

5.四大石窟的诗词有啥

一、莫高窟。

有当代书法大家赵朴初先生写的一首小词。甲戌冬至 赵朴初 莫高窟, 举世莫能高。

瑞像九寻惊巨塑, 飞天万态现秋毫。 瞻礼涌心潮。

还有一些古代的诗词。如下:敦煌乐 年代:【明】 作者:【杨慎】 角声吹彻梅花,胡云遥接秦霞。

白雁西风紫塞,皂雕落日黄沙。 汉使牧羊旌节,阏氐上马琵琶。

梦里身回云阙,觉来泪满天涯。敦煌曲 年代:【明】 作者:【曾棨】 吐蕃健儿面如赭,走入黄河放胡马。

七关萧索少人行,白骨战场纵复横。 敦煌壮士抱戈泣,四面胡笳声转急。

烽烟断绝鸟不飞,十一年来不解围。 传檄长安终不到,借兵回纥何曾归。

愁云惨淡连荒漠,卷地北风吹雪落。 将军锦鞯暮还控,壮士铁衣夜犹著。

城中匹绫换斗麦,决战宁甘死锋镝。 一朝胡虏忽登城,城上萧萧羌笛声。

当时左衽从胡俗,至今藏得唐衣服。 年年寒食忆中原,还著衣冠望乡哭。

老身幸存衣在箧,官军几时驰献捷?洪武癸亥以公事出会宁北境(二首) 年代:【明】 作者:【郑居贞】 北出长城古塞边,荒松落日少人烟。 隔河又是河西地,过得敦煌是酒泉。

题任少监百马图 敦煌水涸龙驹伏,未央厩前秋草绿。 驴驼负石玉门关,旧苑空馀三十六。

忆昔高皇马百匹,騊駼车府无监牧。 只留太仆掌天闲,不许田驽食民谷。

古来贵良不贵多,须信俭余奢不足。 任监手画百骅骝,五色如云散平陆。

八月风高水草甘,饮啮舒闲肆驰逐。 骓骊黄莫复辩,水叶风花乱人目。

任公生遭太平世,结思驱毫逞神速。 四海无虞百将闲,无乃图形华山麓。

吾闻善相东门京,坐阅群龙眼如烛。 帛家口齿谢家鬃,皎皎那容在空谷。

争如下乘得休安,骨相虽凡好毛肉。 杏花烟外柳阴中,绊络无加饱刍粟。

呜呼此画世已稀,徒有千金未轻鬻。 老矣支郎俊气销,抚卷空歌天马曲。

赋得边城雪送行人胡敬使灵武 年代:【明】 作者:【王偁】 万里敦煌道,三春雪未晴。 送君走马去,遥似踏花行。

度迹迷沙远,临关讶月明。 故乡飞雁绝,相送若为情。

岁暮赠新安吴用卿 年代:【明】 作者:【王惟俭】 北风吹云云四幕,岁尽穷阴苦寂寞。 忽闻有客来大鄣,清姿绝尘立野鹤。

大鄣山客性耽古,开缄发箧光煜龠。 夏王九牧铸黄金,大泽深山远不若。

于阗雁肪截昆吾,饕文如发双龙攫。 丰隆煽火天公下,紫烟飞尽粉骨薄。

锦缥细展墨花翻,河东二柳敦煌索。 会稽内史十五字,崩崖断石压秘阁。

老夫亦出汉螭钩,海虬盘觚绿玉削。 方鼎癸父隐亚文,满堂宾客起错愕。

箧中宝物朽欲死,谁从柯亭裁新龠。 呜呼此事真未易,共君且倾银凿落。

二、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文献资料向来稀少。

以唐为例,直接描写麦积山景况的只有杜甫《山寺》一诗,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流寓秦州时游历麦积山石窟所作的《山寺》。野寺残僧少,山园细路高。

麝香眼石竹,鹦鹉啄金桃。乱水穿人过,悬崖置屋牢。

上方重阁晚,百里见纤毫。三、龙门石窟 还是老杜留有两首。

《游龙门奉先寺》: 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 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

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 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龙门 杜甫(唐) 龙门横野断, 驿树出城来。 气色皇居近, 金银佛寺开。

往还时屡改, 川陆日悠哉! 相阅征途上, 生涯尽几回?还有其他一些诗人也留有诗篇。游龙门诗十二首 宋.韩维 潜溪 李公旧林壑,及此与几授。

清泉流不竭,密竹老逾秀。我惭疏野人,来值溪花后。

圣善寺 陟迳凡几盘,坐堂聊一息。龙去空旧岩,崖崩有遗石。

不见林下僧,鸟啼山寂寂。石楼 索回陟云根,结构出石面。

河倾八滩恶,野豁两崖断。旷然怀抱开,举酒临壮观。

西溪 我从南岭来,引辔下云木。不知溪流处,但见翠满谷。

凉叶覆山泉,修篁医茅屋。香山上方 贪奇忘我劳,上上不复省。

穷游尽人迹,却立看佛顶。日暮不忘归,青山满烟景。

白傅影堂 远人乘化往,生死不为累。肖象即当年,忘言非翼世。

一奠祠下觞,清风肃然至。宝应寺 林峦若无路,钟磬时出谷。

凿石排僧龛,研金画佛屋。日没上方夕,明灯满云木。

广化寺 日照香刹端,风生石门下。精诚或有祷,嘉况如可把。

安得飞片云,坐看灵泽洒。利涉塔院 许公读书地,尘像一来拂。

门掩僧不归,檐低燕飞出。高人不可见,石塔镇寒骨。

卢溪 伊人没已久,溪溜亦如线。淳风揖老僧,清阴坐春院。

始晤入山深,幽林鸟声变。菩提院望雒亭 兹亭何岧峣,下瞰伊与洛。

惟昔定鼎地,绝云飞观阁。姬公安在哉,气象空回薄。

乾元寺 林深寺独在,谷转路犹邈。徐行出万木,斗起造双阁。

一践清凉境,始知人世浊。白马寺诗 宋.李廌 湠漫汉江皋,迤逦楚山岫。

衡门掩半麓,飞甍耸层构。高林敞华榱,双泉逼瑶甃。

龟鱼水中坻,牛马饮残溜。我卜关外居,此计春可就。

参差菱荇香,猗傩参术秀。行吟池上篇,来倒壶中酎。

四、云岗石窟 云岗石窟诗词更少,仅找到一首当代作品,供参考。七律·大同云冈石窟 佛像东输肇武周,皈依昙曜善筹谋。

释迦弥勒昭云水,舞伎飞天奏管篌。岁月沧桑风蚀重,人为掠盗斧痕留。

佛灯共日长相伴,般若菩提释百忧。注:①武周山,亦名武州山,在大同城西山中。

宋《太平寰宇记》引《冀州图》云:“武周山在郡西北,东西数百里,南北五十里。

6.云冈石窟导游词

云冈石窟: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武州川的北岸。

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公里。现存主要洞窟45个,计1100多个小龛,大小造像 51000余尊,它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1961年**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冈石窟是在北魏中期齐凿的。

北魏经历了“太武灭佛”、“文成复法”。文成帝和平年间(460——465)云冈石窟开始大规模营造,到孝明帝正光五年( 524)建成,前后计60多年。

初由著名的高僧昙曜主持,“于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 现第16至20窟就是“昙曜五窟”。

现存洞窟大部分凿于太和十八年( 494)迁洛前。据《水经注》记载,当时“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希。

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日新眺”。 云冈石窟雕刻在我国三大石窟中以造像气魄雄伟、内容丰富多彩见称。

最小的佛像 2公分。最大的高达17米,多为神态各异的宗教人物形象。

石窟有形制多样的仿木构建筑物,有主题突出的佛传浮雕,有精雕细刻的装饰纹样,还有栩栩如生的乐舞雕刻,生动活泼,琳琅满目。其雕刻艺术继承并发展了秦汉雕刻艺术传统,吸收和融合了佛教艺术的精华,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对后来隋唐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我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中国与亚洲国家友好往来、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云冈第五、六窟在云冈石窟群中部,为孝文帝迁洛前约465——494年开凿的一组双窟。

庙前有清顺治八年(1651)建造的五间四层木楼阁,朱红柱栏,琉璃瓦顶,颇为壮观。 第五窟开作椭圆形草庐形式,分前后室。

后室北壁本尊为释迦牟尼坐像,高17米,为云冈最大的佛像,外部经唐代泥塑重装。窟内满雕佛龛造像。

窟西侧刻有两佛对坐在菩提树下,顶部浮雕飞天,线条优美。第 6窟平面近方形,中央是一个连接窟顶的二层方形塔往,高约14米,塔柱上雕有四方佛,上面四角各有一座九层出檐小塔,驮于象背上。

窟四壁满雕佛、菩萨、罗汉、飞天等造像。窟顶有三十三诸天及各种骑乘,令人目不暇接。

环绕塔柱四面和东南西三壁的中下部,刻有33幅描写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道的佛传故事浮雕,内容连贯,构图精巧。此窟规模宏伟,雕饰富丽,内容丰富,技法精炼,是云冈石窟中有代表性的一窟,也是中期造像艺术汇集的大检阅。

云冈第七、八窟位于云冈石窟的中部,为一组双窟,是云冈石窟第二期开凿较早的石窟。七窟前现存的木构建筑,是清顺治八年(1651)修建。

七、八窟平面均为长方形,窟内布局上下分层,左右分段。七窟后室北壁上层天幕龛的中央,雕一交脚弥勒菩萨像,坐于狮子座上,左右备一倚坐佛像,边为二胁侍菩萨。

内容仍为三世佛,且出现了造像组合。下龛为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像。

壁与窟顶相接处雕一排伎乐人像,各执乐器演奏。东西两壁对称开凿,壁与顶部相接处雕一排千佛。

下分四层雕有八个不同的佛龛。南壁凿有一门一窗,左右两侧各雕四个佛龛。

门窗间有六个供养人和伎乐天人像。 明窗内雕菩萨和禅定比丘。

内拱内雕力上、护法天王和飞天。顶部分格雕平棋,中为团莲,周雕飞天,把整个窟顶装饰得花团锦簇。

第七、八窟与前期窟群比,在形制、内容、造像构成、题材等方面出现了诸多变化,从中折射出北魏社会变革的洪流。 昙曜五窟现编号第16——20窟,是由昙曜和尚主持开凿的第一期窟洞,也是云冈石窟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之一。

据《魏书·释老志》载:“和平初,……昙曜白帝,于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以道武、明元、太武、景穆、文成五帝为楷模,雕刻五尊大像。

这五窟规模宏大,气魄雄伟。形制上共同特点是外壁满雕千佛,大体上都摹拟椭圆形的草庐形式,无后室。

造像主要是三世佛(过去、未来、现在),主佛形体高大,占窟内主要位置。 第16窟本尊释迦立像高13。

5米,而相清秀,英俊潇洒。第17窟正中为菩萨装的交脚弥勒坐像,高15。

6米,窟小像大,咄咄逼人。 第18窟本尊为身披千佛袈裟的释迦立像,高15。

5米,气势磅礴;东壁上层的众弟子造像造型奇特,技法娴熟。第19窟本尊为释迦坐像,高16.8米,为云冈第二大造像。

第20窟为露天造像,正中为释迦坐像,高13。75米,为云冈石窟的代表作,面都半圆,深目高鼻,眼大唇薄。

大耳垂肩,两肩齐挺,造型雄伟,气势浑厚。 云冈五华洞位于云冈石窟中部的第 9——13窟。

这五窟因请代施泥彩绘而得名。第 9、10窟为一组前后室结构的双窟,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太和十三年竣工,辽代曾在此兴建崇福寺。

两窟平面近方形。前定南壁凿成八角列柱,东西壁上部雕出三间访木构建筑的佛龛,余壁满雕佛像、飞天。

后室窟门上雕有明窗,北壁主佛是释迦佛。第10窟主像是弥勒。

后室门拱内外两面有精雕图案花纹,结构严谨,富于变化。第11——13窟是一组,具有前后窟的第12窟为中心窟。

11窟中立方塔柱,塔柱四面上下开龛造像,除南面上龛为弥勒外,均为释迦立像。东壁上部有北魏太和七年( 483)造像题记,是研究云冈开。

7.描写大同的诗词

悬空寺:蜃楼疑海上,鸟道没云中。

唐代贾岛:

天地有五岳,恒岳居其北,

岩峦叠万重,诡怪浩难测;

北宋画家郭熙在比较五岳的山势特点时也说:泰山如坐,嵩山如卧,华山如立,衡山如飞,而常山如行。

登恒山

金·元好问

大茂维岳古帝孙,太朴未散真巧存

乾坤自有灵境在,奠位岂合他山尊

椒原旌旗白日跃,山界楼观苍烟屯

谁能借我两黄鹄,长袖一拂元都门 。

登恒山 汪承爵

云中天下脊,尤见此山尊。

八水皆南汇,群峰尽北蹲。

仙台临日迥,风窟护云屯。

剩有搜奇兴,空怜前路昏。

登恒山 陈培脉

上应天枢象北辰,众山环拱碧嶙峋。

云霞隐见金银阙,昏旦盘旋日月轮。

呼吸苍冥通一所,逍遥紫峤会群真。

阳终阴始扶元化,朔漠长留太古春。

氤氲雾霭拥危峦,象肖灵蛇势郁盘。

望去神光凌斗极,飞来秀色落桑乾。

龙潭云出千岩雨,虎口风生万壑寒。

我欲摩崖登绝顶,扶摇何处觅青鸾。

登恒岳

帝孙遥拜祖先封,

太古混开化岳功.

我欲登之凭展翅,

回眸一瞥堕尘中.

悬空寺

自在悬空无二寺,

公输神木赖撑持.

释香儒道同庐享,

争看千年信者痴.

天地有五岳,

恒岳居其北。

岩峦叠万里,

诡怪浩难测。

盘径百转势难跻,

一线凌空尚有梯,

缓步直缘青壁上,

置身真与白云齐

乾坤自有灵境在,

地位岂合他山尊.

云冈石窟诗句:

天教微雨为清尘,来看云冈万佛身。佛法虚无何足道,人民万古显精神。”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