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南宋词人姜夔的词

1.南宋词人姜夔 姜夔是什么派的词人

姜夔,在南宋词派中也算是独树一帜,有所成就。他是今天的江西人,一生却在安徽、江苏、浙江一带都有所活动。年少时期跟随父亲到达汉阳,父亲死后,他移居至湖州,而作品大多是在江苏、浙江、安徽一带游历的时候写的,一生潇洒自在,却不得朝堂一展抱负,最终死在杭州。

作为南宋著名词人,姜夔他善于运用自己擅长的音律作词,他的词既可以自由散漫,也可以格律严密,主要在于他的词的意境十分动人,他的作品都被冠以空灵含蓄的特点。而且鉴于他本人十分通晓音律,他写的词都可以自己作曲给人家传唱,并且由于性格的多重特点,姜夔的词也具备多彩的元素。其中既有感伤怀古的词句,也有单纯的游记,还有对于不得功名的不甘,也不缺感情世界的情谊。甚至有的人评价姜夔称他是继苏轼后再一难寻的才艺广泛的大家。

姜夔在词作上面,最为世人传唱的自然要数《扬州慢》、《白诗道人歌曲》、另有《白石道人诗集》,还有和今天的一首歌曲同名的《暗香》~

2.南宋词人姜夔的名句有哪些 姜夔是什么派词人

姜夔属于婉约派,但词界也认为其词风已经脱离了婉约,可以自成“清雅派”、“格律派” 姜夔今存词八十多首,多为记游、咏物和抒写个人身世、离别相思之作,偶然也流露出对于时事的感慨。

其词情意真挚,格律严密,语言华美,风格清幽冷隽,有以瘦硬清刚之笔调矫婉约词媚无力之意。 代表作《扬州慢·淮左名都》、《暗香·旧时月色》、《疏影·苔枝缀玉》 名句: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人间别久不成悲,两处沉吟各自知。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姜夔(kuí) (1154-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

南宋文学家、音乐家。 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

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

姜夔词题材广泛,有感时、抒怀、咏物、恋情、写景、记游、节序、交游、酬赠等。他在词中抒发了自己虽然流落江湖,但不忘君国的感时伤世的思想,描写了自己漂泊的羁旅生活,抒发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场失意的苦闷心情,以及超凡脱俗、飘然不群,有如孤云野鹤般的个性。

姜夔晚居西湖,卒葬西马塍。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

3.姜夔在南宋词家中的地位如何,主要词学贡献

姜夔,南宋词人,字尧章,人称白石道人。

生活在南宋后期,政府已经丧失了收复北方的信心,偏安于杭州,“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在这种缺乏奋发豪情,无法改变现实的沮丧氛围中,文人们遣兴娱情的工具便是那些风格婉约的词句。 其实,姜夔的身份有多种:书法家、音乐家、诗人、词人,唯独没有的是一官半职,直到他死了,还是一介布衣,也算是历史上众成名文人中遭遇最惨的了。

另一个婉约派大师柳永虽然自称“白衣卿相”,但好歹有皇帝一句话让他“奉诣填词”,死时虽然没有亲戚来收殓,但还有妓女料理后事,为其洒几泣清泪,死得也算香艳。然而,姜夔连这种待遇也没有,困顿潦倒到朋辈凋零,死后竟不能殡殓,最后靠仅有的几个友人张罗才把他葬于钱塘门外。

难怪他的词中有一股清冷而不华靡的气息,或者说幸亏困苦的生活没有磨灭他的才华,只是在他的作品中注入了清空、孤硬的感觉。 姜夔一生孤苦,混到30多岁,才由于千岩老人萧德藻的欣赏,将自己的妻侄女嫁与姜夔,使他告别了光棍生涯。

不过夫妻间仿佛非常淡漠,姜之词中未有留下关于妻子的一言半语。倒是有两个女子,在姜夔的词中长存,一直流传至今。

因为姜夔穷,所以无法像柳永一样混在青楼,虽说才华满溢,但没了银两,满肚子的墨水也只能化为苦水,那仅有两段的艳遇也就弥足珍贵。其实说两个女人好像不太确切,应该是三个女子,两段感情。

第一段是年轻的姜夔第一次来合肥时发生的,他住在城南赤阑桥边,便爱上了桥边那位弹琵琶的歌女。而且,琵琶女还有一个弹古筝的妹妹。

姐妹俩陪姜夔游巢湖、登姥山,泛舟水上,弹唱姜词,郎情妾意,令姜夔心旷神怡,即便小别,亦常在梦中与这对姐妹相会。想想这幅图景吧,一叶扁舟,一双美女,琵琶古筝相附相和,自己作的词曲从那清丽婉转的嗓子中唱出,此事是何等惬意和浪漫。

然而金兀术破合肥之后,这对姐妹花便不知所踪,对着肥城废墟,姜夔只能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或许,歌女只配有如此浅薄的情缘,而穷小子也只配有“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的思恋而已。 第二段艳遇发生在姜夔与范成大交好时,成大有一歌妓叫小红,因为姜夔作了《暗香》、《疏影》两曲,由歌女演绎出来清婉美妙,范成大十分欣赏,便将小红赠予姜夔。

两人坐船回家,路过垂虹桥时,姜夔吹起箫,小红便轻轻唱和着,在箫声与歌声中,小船载着他们驶过一生中最美的一段旅程。姜夔也为此作下了“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凌渡,回首烟波十四桥。”

而今夜,烟波桥下没有歌声萧声,连橹声也没有。也不知当初那一只小船,是否载得动姜夔与小红的一腔深情?他清贫的生活,是否能延续这浪漫的情愫?而小红的身影,随着时间的流逝,便在他的诗词中渐渐消失了 琵琶女也好,歌妓也好,都不会在姜夔的生活中长久,他穷困的生活,平民的身分,注定了艰辛的一生。

上天创造了周邦彦,创造了柳永,所以一定要创造一个姜夔,让他一生过着漂零江湖、寄人篱下的生活,让他布衣终身,却为人素洁清高,让他的这种身世个性和诗韵修养渗入到作品中,散发出清冷、落寞的气韵,自然高妙的品格。让我们知道,还有这样一位与众不同的婉约派词人,曾经生活过,热爱过,也落魄过…… 姜夔词的贡献 姜夔对传统婉约词的表现艺术进行了改造,建立起了新的审美规范。

他的恋情词,往往过滤省略掉缠绵温馨的爱恋细节,只表现离别后的苦恋相思,并用一种独特的冷色调来处理炽烈的柔情,从而使恋情雅化,赋予柔思艳情以高雅和超尘脱俗的韵味。姜夔接受苏轼、辛弃疾的影响,也移诗法入词,目的不是要扩大词的表现功能,而是使词的语言风格雅化和刚化。

秉承周邦彦字练句琢的创作态度,借鉴江西诗派清劲瘦硬的语言特色来改造传统艳情词、婉约词华丽柔软的语言基调,创造出一种清刚雅醇的审美风格。姜夔词的特点1、咏物词往往别有寄托。

他常常将自我的人生失意和对国事的感慨与咏物融为一体,写得空灵蕴藉,寄托遥深。2、阴冷的意象群和幽冷悲凉的词境。

姜夔词往往以冷香、冷云、冷月、冷枫、暗柳、暗香等衰落、枯败、阴冷的意象群来创设幽冷悲凉的词境,表现词人浪迹江湖时的凄凉悲苦、孤独寂寞的人生感受。3、别出心裁的艺术思维和表现手法。

姜夔善于用联觉思维和艺术的通感将不同的生理感受连缀在一起,表现某种特定的心理感受;又善于用侧向思维,写情状物,虚处传神。意境清空,“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张炎《词源》)。

4、长于自度曲。与柳永、周邦彦因声制词不同的是,姜夔有的自度曲是先作词后谱曲。

姜夔词还有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词作往往配有精心结撰的小序。

4.宋代词人姜夔怎么读

姜夔:(jiāng kuí) 。

姜夔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词曲作家,他的词调音乐无论在艺术上及思想上都达到了较高水平,并具有独创性。姜夔的词调音乐创作继承了古代民间音乐的传统,对词调音乐的格律、曲式结构及音阶的使用有新的突破,并且形成了独特风格。

扩展资料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

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 姜夔词题材广泛,有感时、抒怀、咏物、恋情、写景、记游、节序、交游、酬赠等。

他在词中抒发了自己虽然流落江湖,但不忘君国的感时伤世的思想,描写了自己漂泊的羁旅生活,抒发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场失意的苦闷心情,以及超凡脱俗、飘然不群,有如孤云野鹤般的个性。 姜夔晚居西湖,卒葬西马塍。

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 姜夔的词境独创一格,艺术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法也别出心裁。

他善于用联觉思维,利用艺术的通感将不同的生理感受连缀在一起,表现某种特定的心理感受;又善于侧向思维,写情状物,不是正面直接刻画,而是侧面着笔,虚处传神。 他的词在题材上并没有什么拓展,仍是沿着周邦彦的路子写恋情和咏物。

他的贡献主要在于对传统婉约词的表现艺术上进行改造,建立起新的审美规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姜夔。

5.南宋词人姜夔的名句有哪些姜夔是什么派词人

姜夔(kuí)南宋文学家、音乐家。

姜夔今存词八十多首,多为记游、咏物和抒写个人身世、离别相思之作,偶然也流露出对于时事的感慨。其词情意真挚,格律严密,语言华美,风格清幽冷隽,有以瘦硬清刚之笔调矫婉约词媚无力之意。

代表作《暗香·旧时月色》、《疏影·苔枝缀玉》,借咏叹梅花,感伤身世,抒发郁郁不平之情。其《扬州慢·淮左名都》是较有现实内容之作,它通过描绘金兵洗劫后扬州的残破景象,表现对南宋衰亡局面的伤悼和对金兵暴行的憎恨。

词中“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几句颇受人们称道。

姜夔是与辛弃疾并峙的词坛领袖,在文学史上有杰出的地位。浙西派词人把他奉为宋词中的第一作家,比为词中老杜。

——常识人物篇。

6.宋代著名词人姜夔的简介

【作者小传】: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父知汉阳县,夔幼随宦,往来沔、鄂几二十年。淳熙间,客湖南,萧德操爱其词,妻以兄子,因寓湖州,自号白石道人。

会上书乞正太常雅乐,得免解,讫不第,以布衣终。他的词属婉约派,风格清峻,音调谐婉,多写爱情,或自伤身世。

有《白石词》、《白石道人诗》传世。宋·张炎《词源》卷下:“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

宋·黄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六:“白石道人,中兴诗家名流,词极精妙,不减清真乐府,其间高处,有美成所不能及。”清·汪森《词综》序:“西蜀南唐而后,作者日盛,宣和君臣,转相矜尚,曲调愈多,流派因之亦别。

短长互见,言情者或失之俚,使事者或失之伉。鄱阳姜夔出,句琢字练,归于醇雅。

于是史达祖、高观国羽翼之;张辑、吴文英师之于前;赵以夫、蒋捷、周密、陈允衡,王沂孙、张炎、张翥效之于后,譬之于乐,舞箾至于九变,而词之能事毕矣。”清·周济《宋四家词选》序论:“白石脱胎稼轩,变雄健为清刚,变驰骤为疏宕。

盖二公皆极热中,故气味吻合。辛宽姜窄,宽故容藏,窄故斗硬。”

清·刘熙载《艺概》卷四:“白石才子之词,稼轩豪杰之词。才子、豪杰,各从其类爱之,强论得失,皆偏辞也。

姜白石词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尽。拟诸形容,在乐则琴,在花则梅也。”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姜尧章词,清虚骚雅,每于伊郁中饶蕴藉,清真之劲敌,南宋一大家也。梦窗、玉田诸人,未易接武。”

7.宋代著名词人姜夔的简介

【作者小传】: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父知汉阳县,夔幼随宦,往来沔、鄂几二十年。淳熙间,客湖南,萧德操爱其词,妻以兄子,因寓湖州,自号白石道人。会上书乞正太常雅乐,得免解,讫不第,以布衣终。他的词属婉约派,风格清峻,音调谐婉,多写爱情,或自伤身世。有《白石词》、《白石道人诗》传世。

宋·张炎《词源》卷下:“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

宋·黄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六:“白石道人,中兴诗家名流,词极精妙,不减清真乐府,其间高处,有美成所不能及。”

清·汪森《词综》序:“西蜀南唐而后,作者日盛,宣和君臣,转相矜尚,曲调愈多,流派因之亦别。短长互见,言情者或失之俚,使事者或失之伉。鄱阳姜夔出,句琢字练,归于醇雅。于是史达祖、高观国羽翼之;张辑、吴文英师之于前;赵以夫、蒋捷、周密、陈允衡,王沂孙、张炎、张翥效之于后,譬之于乐,舞箾至于九变,而词之能事毕矣。”

清·周济《宋四家词选》序论:“白石脱胎稼轩,变雄健为清刚,变驰骤为疏宕。盖二公皆极热中,故气味吻合。辛宽姜窄,宽故容藏,窄故斗硬。”

清·刘熙载《艺概》卷四:“白石才子之词,稼轩豪杰之词。才子、豪杰,各从其类爱之,强论得失,皆偏辞也。姜白石词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尽。拟诸形容,在乐则琴,在花则梅也。”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姜尧章词,清虚骚雅,每于伊郁中饶蕴藉,清真之劲敌,南宋一大家也。梦窗、玉田诸人,未易接武。”

8.翻译王国维《人间词话》四十三

南宋的词人,姜夔的词有格调而感情平淡,陆游的词有气势但缺少韵味。

其中能够与北宋词人一比高低的,只有辛弃疾一人了。近人把南宋当作自己的祖宗,却把北宋当作远祖进行迁移,这是因为南宋的词易学,而北宋的词难学的缘故。

学南宋词的人,不是师从姜夔就是吴文英,这是因为他们两个的词易学,而辛弃疾的词难学的缘故。也有学辛弃疾的人,全部学他的粗犷和滑稽,因为这些东西易学,而真正的精髓难学。

辛弃疾的精髓,在于有性情、有境界,如果从气象来说,也有“傍素波干青云”的气概,这哪是后人当中那些龌龊的小辈所能比拟的呢?。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