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关于静夜的诗句

1.古诗静夜诗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

坐在井床上看天上明月洒在地上的月光,宛如层层的白霜。

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从“疑”到“望”到“思”形象地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月夜思乡图。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明人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这首《静夜思》可以说是李白诗歌的“自然”和“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艺术特色的极好说明。

2.<静夜> (描写静谧的夜景的诗句)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舟夜书所见 (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难望王师又一年.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春宫曲 (王昌龄)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沙。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3.形容寂静的诗句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用有声来反衬环境的安静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李白--《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杜甫 --《春夜喜雨》:随风潜入韦应物 --《

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山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柳宗元 --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维的《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王勃的《滕王阁序》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李白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4.描写“夜的静”的诗句有哪些

1.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北宋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 竹马踉跄冲淖去, 纸鸢跋扈挟风鸣。 (北宋 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3.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 草枯鹰眼疾, 雪尽马蹄轻。 (唐 王维《观猎》)

5.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元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 马寅识路真疲路, 蝉到吞声尚有声。 (清 黄景仁《杂感》)

7.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唐 李白:《送友人》)

8. 好山好水看不足, 马蹄催趁月明归。 (南宋 岳飞《池州翠微亭》)

9.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南关马不前。 (唐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0.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解释:

1. 深夜里,我躺在床上,听窗外风雨呼啸, 也许到了梦中,我又会回到战马嘶鸣的浴血战场。

2. 竹马在地面上奔跑,跑来跑去晃晃悠悠连人带“马”冲进了烂泥塘里,好不扫兴;风筝在空中飞舞,左摇右摆,又飞又叫,好不骄横。

3. 眼观岸边野花,渐使游人为之着迷;路上浅浅绿草,仅能把马蹄遮盖。 这两句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

4. 已枯的野草,遮不住尖锐敏捷的鹰眼,积雪溶化了,飞驰的马蹄更象是风追叶飘。

5. 远望黄昏时的乌鸦,正在寻觅枯藤老树栖息,近看有正依傍着小桥和流水伴居的人家,眼前只有一匹瘦马驮着漂泊的游子,在秋风古道上慢慢移步。

6. 马儿因为认识道路,知道前面路途还很遥远,因此感到疲倦了;在树上鸣叫的蝉儿,声音都沙哑哽咽了,却仍然扯着嗓门不停地鸣叫。

7. 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8. 好水好山还没有欣赏够,马蹄声就已经催我速归了。

9. 云彩横出于南山,我的家在哪里?立马蓝关,大雪阻拦,前路艰危,心中感慨万分。

10. 转过山头去您走远了 看不见了 只留下雪地上的马蹄印。

5.描写夜的寂静的诗句

(1)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尽欲,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杂诗 (沈佺期)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乾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送梓州李使君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幢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岁暮归南山 (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墟。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韩翃) 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 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