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蝉》的诗句和诗意是什么《蝉》是唐代文学家虞世南所作,全诗原文如下: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白话文意思是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这是初唐名臣虞世南的一首咏物诗,通过写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蝉用细嘴吮吸清露,由于语义双关,暗示着冠缨高官要戒绝腐败,追求清廉。 蝉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与那些在腐草烂泥中打滚的虫类自然不同,因此它的声音能够流丽响亮。蝉能够“居高声自远”,不是由于凭借秋风一类外力所致。这些诗句的弦外之音,它们所隐喻的深层意义是说,做官做人应该立身高处,德行高洁,才能说话响亮,声名远播。 扩展资料 这首诗的作者是永兴县文懿子虞世南,字伯施,汉族,余姚(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初唐著名书法家、文学家,政治家。隋炀帝时官起居舍人,唐时历任秘书监、弘文馆学士等。唐太宗称他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 这首咏蝉诗是唐人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 首句“垂緌饮清露”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是运用比兴手法,暗示自己的显要身份和清廉的品质。蝉的头部有两根触须,形状似官员系在颈下的帽带;古人认为蝉栖身高树,只喝清洁的露水,因而用“饮清露”象征人的品格高洁。 作者虞世南借蝉咏怀,表明自己立身高洁,不需任何凭藉,自会扬名。三、四句借蝉抒情,蝉声远传不是借藉于秋风的传送,突出强调的是诗人的人格美,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表现了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蝉 (唐代虞世南诗作) 2.和蝉有关的诗句蝉 作者: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骆宾王 《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齐天乐·蝉 王沂孙 一襟余恨宫魂断,年年翠阴庭树.乍咽凉柯,还移暗叶,重把离愁深诉.西窗过雨.怪瑶佩流空,玉筝调柱.镜暗妆残,为谁娇鬓尚如许? 铜仙铅泪似洗.叹携盘去远,难贮零露.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几度.余音更苦.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漫想熏风,柳丝千万缕. 齐天乐·蝉 仇远 夕阳门巷荒城曲,清音早鸣秋树.薄剪绡衣,凉生鬓影,独饮天边风露.朝朝暮暮.奈一度凄吟,一番凄楚.尚有残声,蓦然飞过别枝去. 齐宫往事谩省,行人犹与说,当时齐女.雨歇空山,月笼古柳,仿佛旧曾听处.离情正苦.甚懒拂冰笺,倦拈琴谱.满地霜红,浅莎寻蜕羽. 齐天乐·蝉 周密 槐薰忽送清商怨,依稀正闻还歇.故苑愁深,危弦调苦,前梦蜕痕枯叶.伤情念别.是几度斜阳,几回残月.转眼西风,一襟幽恨向谁说. 轻鬟犹记动影,翠蛾应妒我,双鬓如雪.枝冷频移,叶疏犹抱,孤负好秋时节.凄凄切切.渐迤逦黄昏,砌蛩相接.露洗馀悲,暮烟声更咽. 【现代人咏蝉诗句】 《秋蝉》 袅袅迎来二月天,阡上农夫说丰年. 待到清秋白露日,又是秋风送秋蝉. 3.《蝉《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 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 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 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垂緌”暗示显宦身分(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 这显贵的身分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了。 这“贵”与“清”的统一,正是为三四两句的“清”无须藉“贵”作反铺垫,笔意颇为巧妙。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与末句“秋风”相应。 “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着一“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 这一句虽只写声,但读者从中却可想见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 有了这一句对蝉声远传的生动描写,三四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 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 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正象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说的那样,“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 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 唐太宗曾经屡次称赏虞世南的“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诗人笔下的人格化的“蝉”,可能带有自况的意味吧。 沈德潜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唐诗别裁》)这确是一语破的之论。 清施补华《岘佣说诗》云:“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 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 比兴不同如此。”这三首诗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意的名作,由于作者地位、遭际、气质的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成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 4.和蝉有关的诗句蝉作者: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 ——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骆宾王 《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齐天乐·蝉 王沂孙一襟余恨宫魂断,年年翠阴庭树.乍咽凉柯,还移暗叶,重把离愁深诉.西窗过雨.怪瑶佩流空,玉筝调柱.镜暗妆残,为谁娇鬓尚如许?铜仙铅泪似洗.叹携盘去远,难贮零露.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几度.余音更苦.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漫想熏风,柳丝千万缕.齐天乐·蝉 仇远夕阳门巷荒城曲,清音早鸣秋树.薄剪绡衣,凉生鬓影,独饮天边风露.朝朝暮暮.奈一度凄吟,一番凄楚.尚有残声,蓦然飞过别枝去.齐宫往事谩省,行人犹与说,当时齐女.雨歇空山,月笼古柳,仿佛旧曾听处.离情正苦.甚懒拂冰笺,倦拈琴谱.满地霜红,浅莎寻蜕羽.齐天乐·蝉 周密槐薰忽送清商怨,依稀正闻还歇.故苑愁深,危弦调苦,前梦蜕痕枯叶.伤情念别.是几度斜阳,几回残月.转眼西风,一襟幽恨向谁说.轻鬟犹记动影,翠蛾应妒我,双鬓如雪.枝冷频移,叶疏犹抱,孤负好秋时节.凄凄切切.渐迤逦黄昏,砌蛩相接.露洗馀悲,暮烟声更咽.【现代人咏蝉诗句】《秋蝉》袅袅迎来二月天,阡上农夫说丰年.待到清秋白露日,又是秋风送秋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