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夜深听雨的诗句有哪些】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李煜《浪淘沙》)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蒋捷《虞美人·听雨》)泥泞非游日,阴沉好睡天.能来同宿否,听雨对床眠.(白居易《雨中招张司业宿》)拨火垂帘夕,将暄向冷天.闷斟壶酒暖,愁听雨声眠.(李群玉《春寒》)一从携手阻戈鋋,屈指如今已十年.长记二林同宿夜,竹斋听雨共忘眠.(左偃《寄鉴上人》)山馆夜听雨,秋猿独叫群.无为久留滞,圣主待遗文.(韦应物《送颜司议使蜀访图书》)花间酒气春风暖,竹里棋声夜雨寒.(许浑《村舍》)梦破江亭山驿外,诗成灯影雨声中.(陆游《怀旧》)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三杯桃李春风酒,一榻菰蒲夜雨船.(倪瓒《怀归》)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韦庄《菩萨蛮》)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2.关于夜晚听雨的古诗词有哪些1、《听雨(一作司空图诗)》· 唐代 · 王建 半夜思家睡里愁,雨声落落屋檐头。 照泥星出依前黑,淹烂庭花不肯休。 2、《西江月(春晚)》· 宋代 · 辛弃疾 胜欲读书已懒,只因多病长闲。 听风听雨小窗眠。过了春光太半。 往事如寻去鸟,清愁难解连环。 流莺不肯入西园。唤起画梁飞燕。 3、《梅村》· 清代 · 吴伟业 枳篱茅舍掩苍苔,乞竹分花手自栽。 不好诣人贪客过,惯迟作答爱书来。 闲窗听雨摊诗卷,独树看云上啸台。 桑落酒香卢桔美,钓肥斜系草堂开。 4、《浣溪沙》· 宋代 · 晁补之 江上秋高风怒号,江声不断雁嗷嗷。 别魂迢递为君销,一夜不眠孤客耳。 耳边愁听雨萧萧,碧纱窗外有芭蕉。 5、《雨中招张司业宿》· 唐代 · 白居易 过夏衣香润,迎秋簟色鲜。 斜支花石枕,卧咏蕊珠篇。 泥泞非游日,阴沉好睡天。 能来同宿否,听雨对床眠。 3.夜深听雨的诗句有哪些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李煜《浪淘沙》)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蒋捷《虞美人·听雨》) 泥泞非游日,阴沉好睡天.能来同宿否,听雨对床眠.(白居易《雨中招张司业宿》) 拨火垂帘夕,将暄向冷天.闷斟壶酒暖,愁听雨声眠.(李群玉《春寒》) 一从携手阻戈鋋,屈指如今已十年.长记二林同宿夜,竹斋听雨共忘眠.(左偃《寄鉴上人》) 山馆夜听雨,秋猿独叫群.无为久留滞,圣主待遗文.(韦应物《送颜司议使蜀访图书》) 花间酒气春风暖,竹里棋声夜雨寒.(许浑《村舍》) 梦破江亭山驿外,诗成灯影雨声中.(陆游《怀旧》) 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三杯桃李春风酒,一榻菰蒲夜雨船.(倪瓒《怀归》)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韦庄《菩萨蛮》) 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白居易《上阳白发人》)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4.小楼一夜听风雨是哪首诗词啊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 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 犹及清明可到家 陆游的这首《临安春雨初霁》写于六十二岁,此时他已在家乡赋闲了五年。 诗人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与壮年时的裘马清狂,都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虽然他光复中原的壮志未衰,但对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软弱与黑暗,是日益见得明白了。 这一年春天,陆游又被起用为严州知府,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广泛传诵的名作。 诗的开头用了一个比喻,感叹世态人情薄得就像半透明的纱。 世情既然如此浇薄,何必出来做官?所以下句说:为什么骑了马到京城里来,过这客居寂寞与无聊的生活呢? “小楼”一联是陆游的名句,描写诗人只身住在小楼上,彻夜听着春雨的淅沥;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告诉人们春已深了。 “小楼一夜听春雨”,正是说绵绵春雨如愁人的思绪。 “一夜”两字暗示了诗人一夜未曾入睡,国事家愁,伴着这雨声而涌上了眉间心头,用意是要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用明媚的春光作为背景,与自己落寞情怀构成了鲜明的对照。 “矮纸”就是短纸、小纸,“草”就是草书。 无事而作草书,睛窗下品着清茗,表面上看,是极闲适恬静的境界,然而在这背后,正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陆游素来有为国家作一番轰轰烈烈事业的宏愿,却无从实现。 国家正是多事之秋,而诗人却在以作书品茶消磨时光,表现诗人内心的怨愤。 陆机的《为顾彦先赠妇》诗中云:“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不仅指羁旅风霜之苦,又寓有京中恶浊,久居为其所化的意思。 陆游这里反用其意,其实是自我解嘲。“莫起风尘叹”,是因为不等到清明就可以回家了,然回家本非诗人之愿。 因京中闲居无聊,志不得伸,故不如回乡躬耕。“犹及清明可到家”实为激楚之言。 偌大一个杭州城,竟然容不得诗人有所作为,悲愤之情见于言外。 至于“孤桐三尺泻秋泉”,似乎并无成句,历来只在诗词联句中有说为陆游诗句,也许是陆游《长相思》中化出吧。 5.夜晚听雨古诗词宋·蒋捷 《夜晚听雨》原文: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白话释义: 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 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而今,独自一人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 人已暮年,两鬓已是白发苍苍,人生的悲欢离合的经历是无情的,还是让台阶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吧。 扩展资料文章赏析: 第一幅画面:“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它展现的虽然只是一时一地的片断场景,但具有很大的艺术容量。“歌楼”、“红烛”、“罗帐”等绮艳意象交织出现,传达出春风骀荡的欢乐情怀。 少年时候醉生梦死,一掷千金,在灯红酒绿中轻歌曼舞,沉酣在自己的人生中。 一个“昏”字,把那种“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的奢靡生活表现出来。 这时听雨是在歌楼上,他听的雨就增加了歌楼、红烛和罗帐的意味。 尽管这属于纸醉金迷的逐笑生涯,毕竟与忧愁悲苦无缘,而作者着力渲染的只是“不识愁滋味”的青春风华。 这样的阶段在词人心目中的印象是永恒而短暂的。以这样一个欢快的青春图,反衬后面的处境的凄凉。 第二幅画面:“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一个客舟中听雨的画面,一幅水大辽阔、风急云低的江秋雨图,一只失群孤飞的大雁。 这里的“客舟”不是《枫桥夜泊》中的客船,也不是“惊起一滩鸥鹭”里的游船,而是孤独的天涯羁旅,孤独、忧愁、怀旧时时涌在心头。这时的雨伴随着断雁的叫声。 这一个“断”字,联系了诸多意境,同断肠联系在一起,同亲情的斩断联系在一起,有一种人生难言的孤独和悔恨。“客舟”及其四周点缀的“江阔”、“云低”、“断雁”、“西风”等衰瑟意象,映现出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 壮年之后,兵荒马乱之际,词人常常在人生的苍茫大地上踽踽独行,常常尔奔曲走,四方漂流。一腔旅恨、万种离愁都已包孕在他所展示的这幅江雨图中。 “而今听雨”的画面,是一幅显示他当前处境的自我画像。一个白发老人独自在僧庐下倾听着夜雨。 处境之萧索,心境之凄凉,在十余字中,一览无余。江山己易主,壮年愁恨与少年欢乐,已如雨打风吹去。 此时此地再听到点点滴滴的雨声,却已木然无动于衷了。 “悲欢离合总无情”,是追抚一生经历得出的结论,蕴有无限感伤,不尽悲慨。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似乎已心如止水,波澜不起,但彻夜听雨本身,却表明他并没有真正进入超脱沉静的大彻大悟之境,只不过饱经忧患,已具有“欲说还休”的情感控制能力。 写作背景: 蒋捷生当宋、元易代之际,大约在宋度宗成淳十年(1274)进士,而几年以后宋朝就亡了。 他的一生是在战乱年代中颠沛流离、饱经忧患的一生。这首词正是他的忧患余生的自述。 他还写了一首《贺新郎·兵后寓吴》词中所写情事,可以与这首词互相印证。这两首词,可能都写于宋亡以后。 6.听夜雨的古诗词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孟浩然《春晓》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 蒋捷《虞美人·听雨》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 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 贺铸《半死桐·重过阊门万事非》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 周紫芝《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