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云的诗句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2.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7.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8.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描写云的诗句有哪些描写云的诗有: 岭上云 【唐】白居易 岭上白云朝未散,田中青麦旱将枯。 自生自灭成何事,能逐东风作雨无? 夏云 【唐】曹松 势能成岳仞,顷刻长崔嵬。 暝鸟飞不到,野风吹得开。 一天分万态,立地看忘回。 欲结暑宵雨,先闻江上雷。 立春日晓望三素云 【唐】陈师穆 晴晓初春日,高心望素云。彩光浮玉辇,紫气隐元君。 缥缈中天去,逍遥上界分。鸾骖攀不及,仙吹远难闻。 礼候于斯睹,明循在解纷。人归悬想处,霞色自氛氲。 赋得云生栋梁间 【唐】陈希烈 一片苍梧意,氤氲生栋梁。下帘山足暗,开户日添光。 偏使衣裘润,能令枕簟凉。无心伴行雨,何必梦荆王。 东峰亭各赋一物得岭上云 【唐】崔何 伫立增远意,中峰见孤云。溶溶傍危石,片片宜夕曛。 渐向群木尽,残飞更氤氲。 云 【唐】崔涂 得路直为霖济物,不然闲共鹤忘机。 无端却向阳台畔,长送襄王暮雨归。 春云 【唐】邓倚 摇曳自西东,依林又逐风。 势移青道里,影泛绿波中。 夕霁方明日,朝阳复蔽空。 度关随去马,出塞引归鸿。 色任寒暄变,光将远近同。 为霖如见用,还得助成功。 咏云 【唐】董思恭 帝乡白云起,飞盖上天衢。 带月绮罗映,从风枝叶敷。 参差过层阁,倏忽下苍梧。 因风望既远,安得久踟蹰。 云 【唐】杜甫 龙似瞿唐会,江依白帝深。 终年常起峡,每夜必通林。 收获辞霜渚,分明在夕岑。 高斋非一处,秀气豁烦襟。 云 【唐】杜牧 东西那有碍,出处岂虚心。 晓入洞庭阔,暮归巫峡深。 渡江随鸟影,拥树隔猿吟。 莫隐高唐去,枯苗待作霖。 云 【唐】杜牧 尽日看云首不回,无心都大似无才。 可怜光彩一片玉,万里晴天何处来? 孤云 【唐】贯休 将比鹭鸶还恐屈,始思残雪不如多。 清风相引去更远,皎洁孤高奈尔何。 云 【唐】郭震 聚散虚空去复还,野人闲处倚筇看。 不知身是无根物,蔽月遮星作万端。 云 【唐】韩琮 深惹离情霭落晖,如车如盖早依依。 山头触石应常在,天际从龙自不归。 莫向隙窗笼夜月,好来仙洞湿行衣。 春风淡荡无心后,见说襄王梦亦稀。 白云向空尽 【唐】焦郁 白云升远岫,摇曳入晴空。乘化随舒卷,无心任始终。 欲销仍带日,将断更因风。势薄飞难定,天高色易穷。 影收元气表,光灭太虚中。倘若从龙去,还施济物功。 南池杂咏五首·溪云 【唐】皎然 舒卷意何穷,萦流复带空。有形不累物,无迹去随风。 莫怪长相逐,飘然与我同。 云 【唐】来鹄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云 【唐】李峤 大梁白云起,氛氲殊未歇。 锦文触石来,盖影凌天发。 烟煴万年树,掩映三秋月。 会入大风歌,从龙赴圆阙。 云 【唐】李峤 英英大梁国,郁郁秘书台。 碧落从龙起,青山触石来。 官名光邃古,盖影耿轻埃。 飞感高歌发,威加四海回。 齐梁晴云 【唐】李商隐 缓逐烟波起,如妒柳绵飘。 故临飞阁度,欲入回陂销。 萦歌怜画扇,敞景弄柔条。 更奈天南位,牛渚宿残宵。 咏云 【唐】李商隐 捧月三更断,藏星七夕明。 才闻飘迥路,旋见隔重城。 潭暮随龙起,河秋压雁声。 只应惟宋玉,知是楚神名。 山出云 【唐】李绅 杳霭祥云起,飘飏翠岭新。 萦峰开石秀,吐叶间松春。 林静翻空少,山明度岭频。 回崖时掩鹤,幽涧或随人。 姑射朝凝雪,阳台晚伴神。 悠悠九霄上,应坐玉京宾。 赋得含峰云 【唐】李世民 翠楼含晓雾,莲峰带晚云。 玉叶依岩聚,金枝触石分。 横天结阵影,逐吹起罗文。 非得阳台下,空将惑楚君。 咏云 【唐】李邕 彩云惊岁晚,缭绕孤山头。 散作五般色,凝为一段愁。 影虽沉涧底,形在天际游。 风动必飞去,不应长此留。 春云 【唐】李中 阴去为膏泽,晴来媚晓空。 无心亦无滞,舒卷在东风。 夏云 【唐】李中 如峰形状在西郊,未见从龙上泬寥。 多谢好风吹起后,化为甘雨济田苗。 云 【唐】李中 悠悠离洞壑,冉冉上天津。 捧日终为异,从龙自有因。 高行四海雨,暖拂万山春。 静与霞相近,闲将鹤最亲。 帝乡归莫问,楚殿梦曾频。 白向封中起,碧从诗里新。 冷容横钓浦,轻缕绊蟾轮。 不滞浓还淡,无心卷复伸。 非烟聊拟议,干吕在逡巡。 会作五般色,为祥覆紫宸。 观云篇 【唐】刘禹锡 兴云感阴气,疾足如见机。 晴来意态行,有若功成归。 葱茏含晚景,洁白凝秋晖。 夜深度银汉,漠漠仙人衣。 山出云 【唐】陆畅 灵山蓄云彩,纷郁出清晨。 望树繁花白,看峰小雪新。 映松张盖影,依涧布鱼鳞。 高似从龙处,低如触石频。 浓光藏半岫,浅色类飘尘。 玉叶开天际,遥怜占早春。 咏浮云 【唐】陆凭 虚虚复空空,瞬息天地中。 假合成此像,吾亦非吾躬。 云 【唐】罗邺 纷纷霭霭遍江湖,得路为霖岂合无。 莫使悠飏只如此,帝乡还更暖苍梧。 浮云 【唐】罗隐 溶溶曳曳自舒张,不向苍梧即帝乡。 莫道无心便无事,也曾愁杀楚襄王。 春云 【唐】裴澄 漠漠复溶溶,乘春任所从。 映林初展叶,触石未成峰。 旭日消寒翠,晴烟点净容。 霏微将似灭,深浅又如重。 薄彩临溪散,轻阴带雨浓。 空余负樵者,岭上自相逢。 看云 【唐】齐己 何峰触石湿苔钱,便逐高风离瀑泉。 深处卧来真隐逸,上头行去是神仙。 千寻有影沧江底,万里无踪碧落边。 长忆旧山青壁里,绕庵闲伴老僧禅。 片云 【唐】齐己 水底分明天上云,。 3.关于写云的诗句 有名的 带注释云 唐 来鹄 千形万象竟还空, 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 悠悠闲处作奇峰。 以下为诗的赏析: 夏云形状奇特,变幻不常。 “夏云多奇峰”,是历来传诵的名句。但这首诗的作者似乎对悠闲作态的夏云颇为憎厌,这是因为作者的心境本来就并不悠闲,用意又另有所属的缘故。 首句撇开夏云的各种具体形象,用“千形万象”四字一笔带过,紧接着下了“竟还空”这几个感情份量很重的词语。原来,诗人是怀着久旱盼甘霖的焦急心情注视着风云变幻。 对他说来,夏云的千姿百态并没有实际意义,当然也就想不到要加以描写。对事物关心的角度不同,描写的方式也自然有别。 这一句对夏云的描写尽管抽象,却完全符合诗人此时的感情。它写出一个过程:云不断幻化出各种形象,诗人也不断重复着盼望、失望,最后,云彩随风飘散,化为乌有,诗人的希望也终于完全落空。 “竟还空”三字,既含有事与愿违的深深失望,也含有感到被作弄之后的一腔怨愤。 次句写“竟还空”后出现的情形。 云彩虽变幻以至消失,但切盼甘霖者仍在寻觅它的踪影。它仿佛故意与人们捉迷藏:到处寻觅不见,蓦然低头,却发现它的倒影映入水中;猛然抬头,则又见它原来就隐藏在山后。 又好象故意在你面前玩戏法:忽而轻云片片,忽而重重迭迭。这就进一步写出了云的容与悠闲之状,怡然自得之情,写出了它的故作姿态。 而经历过失望、体验过被作弄的滋味的诗人,面对弄姿自媚的云,究竟怀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也就可想而知了。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第三句是全诗的背景,按自然顺序,似应放在首句。诗人把它安排在这里,一方面是使这首篇幅很狭的小诗也有悬念,有波澜;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让它在感情发展的关节点上出现,以便与第四句形成鲜明尖锐的对照,取得更加强烈的艺术效果。 第三句明显地蕴含着满腔的焦虑、怨愤,提得很高,出语很重,第四句放下去时却很轻,表面上几乎不带感情。一边是大片旱苗行将枯死,亟盼甘霖,一边却是高高在上,悠闲容与,化作奇峰在自我欣赏。 正是在跌宕有致的对比描写中,诗人给云的形象添上了画龙点睛的一笔,把憎厌如此夏云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一首不以描摹刻画为能事、有所托寓的咏物诗,总是能以它的生动形象启发人们去联想,去思索。 这首诗,看来并不单纯是抒写久旱盼雨、憎厌旱云的感情。诗中“云”的形象,既具有自然界中夏云的特点,又概括了社会生活中某一类人的特征。 那千变万化,似乎给人们以洒降甘霖希望的云,其实根本就无心解救干枯的旱苗。当人们焦急地盼它降雨时,它却“悠悠闲处作奇峰”呢。 不言而喻,这正是旧时代那些看来可以“解民倒悬”,实际上“不问苍生”的权势者的尊容。它的概括性是很高的,直到今天,我们还会感到诗里所描绘的人格化了的“云”是似曾相识的。 古代诗歌中咏云的名句很多,但用劳动者的眼光、感情来观察、描绘云的,却几乎没有。来鹄这位不大出名的诗人的这一首《云》,也许算得上最富人民性的咏云之作。 望岳 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编辑本段]注释 ⑾.岳:此指东岳泰山。 ⑵.岱宗:泰山亦名岱山,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 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 ⑶.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 即山东地区。 ⑷.青:山色。 ⑸.未了:不尽。 ⑹.造化:天地,大自然。 钟:聚集。神秀:指山色的奇丽。 ⑺.钟:聚集。 ⑻.阴阳:阴指山北(水南),阳指山南(水北)。 割:划分。这句是说,泰山横天蔽日,山南向阳,天色明亮;山北背阴,天色晦暗。 还指同一时刻却是两个世界。 ⑼.荡胸:心胸摇荡。 ⑽.决:裂开。眦:眼角。 决眦形容极目远视的样子。 ⑾入归鸟;目光追随归鸟。 ⑿.会当:应当。 ⒀凌:登上。 ⒁.小:渺小。 赏析 。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眼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 “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这也从侧面体现了泰山的深远,巍峨。而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 不言而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view/155521.htm#3 南池杂咏五首·溪云 唐 僧皎然 舒卷意何穷,萦流复带空。 有形不累物,无迹去随风。 莫怪长相逐,飘然与我同。 赏析 唐代诗僧皎然的《溪云》,更写出白云别种意蕴:“舒卷意何穷,萦流复带空。有形不累物,无迹去随风。 莫怪长相逐,飘然与我同。”皎然道出云即我、我即云的“云与我同”的玄机,“白云”中似有道不尽的禅意。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南朝齐 陶弘景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赏析 白云自由不羁,孤高邈远,既是隐士寄托幽怀对象,也可看作隐士自我象征。南朝时,陶弘景隐于句曲山,齐高帝萧道成有诏问他“山中何所有?”他做诗曰:“山中何所有?岭上多。 4.描写庐山云雾的诗句900多年前,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遍游庐山之后,和他的友人黄山谷来到西林寺,观看了寺 内所有的题诗,却找不到佳作。 他感慨之余,遥望寺外青翠的群山,苦思冥想。然后索笔题诗于壁 上:“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初写前两句时,为 他托砚的黄山谷尚自觉平平,但当他写到后两句时,便惊叹不巳,激动得几乎掉下手中的砚台。 这诗富有哲理,倒也概括了庐山神奇的意境。 然而,我以为,庐山最神奇的莫过于庐山云雾。郭沫若有诗云:“湖山云里锁,天籁雾中鸣。” 庐山的云雾之美在于它瞬息万变,云遮雾障,使诗意 的庐山具有更为神秘莫测的境界。 我第一次上庐山是春夏之交只身一人徒步上去的。 在未上庐山之前,有人对我说,你从三峡 来,那才叫名山大川,再看庐山,那庐山不过尔尔;你又到过骊山,那庐山传说就是秦始皇用黎山 老母的红线编织成一条威力无比的神鞭,将骊山的一半驱赶到那里去的,如今庐山九十九峰与谷,是九十九鞭抽打的痕迹。庐山的俊伟诡特,我决定慢慢地体味、欣赏。 汽车将我们送到了海拔1167米的牯岭街,下车后我便按图索骥,去游览名胜古迹。行行复 行行,匍匐复匍匐,听悦耳之流泉,赏欲坠之危崖,比乘车当然更有乐趣。 晴朗的日子里,庐山是奔放的。顺着花径、锦绣谷、仙人洞、大天池、龙首崖一路过来,千山 万壑,层层叠叠的瀑布、溪水从高高的山顶逶迤而下,颇有千万匹脱缰的马群直奔 鄱阳平野之 势。 山显得突兀峥嵘,令人激越。而在云雾迷漫之际,庐山却又是另一番情调。 一山飞峙,影落鄱 湖,气吞长江,庐山变得柔和而幽深。看山,那山若隐若现没有际涯;看林,那林恍惚迷茫没有尽 头。 云生雾起之时,牯岭街更加俊丽多姿,它时而为云海托起,时而被云絮重裹,或隐现于重云薄 雾之中,或为浮云掠洗,其面目变化多端,令人莫识。难怪牯岭街有“云中山城”之称。 山间踽行,那恬淡之情是浓郁的。林梢薄雾螟晦,流云绕山浮度,淡霭萦谷游移,轻柔的风散 发着野花的香味,山涧的泉水是这天地间唯一美妙的音响,颇显出“山静似太古”的意味。 翻山过悬索桥,问三宝树方向,由于悬索桥至电站大坝走近路要继续翻山,毕竟是初游庐山,且是一人单行,云雾作崇,使我迷路。只见云雾似飘纱,从眼前轻盈舞去;有时如团絮,自身后滚 滚裹来;云海起时,无边无际,恍若置身大海中的孤岛;若风急云泻,势如瀑布,令人迷茫,令人 胆寒。 前不靠村,后不靠店,问道无人,只能凭着自己的感觉走。这时想起人生道路,像我这号 人,在官场上没有后台,没有靠山,况是从经验中成熟,刻苦耐劳占了百分之九十五。 然而,到如 今人生道路上,官司蒙冤,小人进馋。正像这庐山的云雾,我的面目被一层很厚的雾纱遮住,世人 有所不知。 其实庐山是政治的山,一个庐山会议有多少高级人物在此蒙冤,我这个小人物这点小事 又算得了什么。 乌龙潭、黄龙潭、三宝树、芦林湖,名胜一个个过去了。 此时,路遇两对青年男女,有了同路 人,相问后知道。一对是武汉的应届毕业生,因学校给人借用考试,放几天假,他俩兴致很浓,一 路又说又笑,谈情说爱,热情总是多余的;一对是郑州来的工厂工人,新婚夫妇,也许是旅途劳 累,新娘总是要向新郎撤点娇:“走不动了,坐下来歇歇嘛!”相比较而言,我单身一人走起来的速 度总是要比他们快,我不一会就走到了他们的前面去了。 到芦林大桥,云雾浓郁,开始化作雨了,适遇载客的小面包车过来,热情的主人,问我们到哪 里去,我说去庐山会议旧址,她说:“我带你去,不收钱;只是下庐山回九江只收10元钱”。我 说,我不想乘车,想多看看,好客的车主妇下了车,就差一点没有拉你上车,说什么也要带你去。 她说现在当好人、学雷锋,也不被人理解,这是什么云雾搅的。 车行在庐山,我们饱览庐山云雾奇景。 只见云团伴随着雾气在山峡之上飞腾,追逐着,推挤 着,弥合着,“静如练,动如烟,轻如絮,阔如海,白如棉。”荡漾着,使峰壑潜形,令楼台飘渺,似实而虚,似近而远。 纵览云飞,仿佛飞渡的乱云浓雾要将那松枝揉断,亭阁吞噬似的。我们坐在 车上,那浓重的云雾竟从外边流入车厢之内。 使人觉得高车如轻帆,漂泊于云海雾涛之中。庐山云 雾,使人间变得更加神奇无比了。 庐山归来,我从不写诗的人也写了一首《登庐山,步苏东坡《题西林壁》韵》: 烟波缥缈隐险峰, 上下左右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云雾漫山中。 5.形容云朵的诗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灵山蓄云彩,纷郁出清晨。——陆畅 彩云惊岁晚,缭绕孤山头——李邕《咏云》 伫立增远意,中峰见孤云。——崔何《东峰亭各赋一物得岭上云》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大梁白云起,氛氲殊未歇。——李峤《云》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日际愁阴生,天涯暮云碧。——·许康佐《日暮碧云合》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有形不累物,无迹去随风。——皎然《南池杂咏五首·溪云》 尽日看云首不回,无心都大似无才。——杜牧《云》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山静云初吐,霏微触石新。——唐·张复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杳霭祥云起,飘飏翠岭新。——李绅《山出云》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会作五般色,为祥覆紫宸。——李中《云》 阴去为膏泽,晴来媚晓空。——李中《春云》 翠楼含晓雾,莲峰带晚云。——李世民《赋得含峰云》 瑞云千里映,祥辉四望新。——于季子《咏云》 缓逐烟波起,如妒柳绵飘。——李商隐《齐梁晴云》 山头触石应常在,天际从龙自不归。——韩琮《云》 白云升远岫,摇曳入晴空。——焦郁《白云向空尽》 云散天边落照和,关关春树鸟声多。——唐·韦庄《云散》 6.描写山的诗句 最佳答案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王维:《鹿柴》)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 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 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 9.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 11.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12.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李叔同:《送别》) 13.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夏完淳:《别云间》) 14.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王湾《次北故山下》) 15.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王安石《登飞来峰》) 1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17.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8.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9.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 20.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2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2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 23.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 24.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从军行》) 7.描写山的诗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