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是非之心的诗句

1.形容是非之地的诗句

睡狗醒来是非多。

英国诗人 乔叟 是是非非,号为信史。 是非名言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一回。

是是:肯定正确的。非非:指责错误的.倍史:真实可信的史书。

这两句大意是:一部史书,必须作到肯定正确的,批评错误的,才能号称“信史”。这两句从正面强诵修史者不能简单地、机械地复述历史,而要对各种历史现象、历史事件作出判断,表明见解。

可供论述修史的原则及评判史书的成就高下时引用。明代文学家、戏曲家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事在是非,公无远近。

唐代开元尚书丞相,诗人 张九龄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明代明臣 于谦 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

明代文学家 王守仁 是非明而后可以施赏罚。 关于是非的名言 宋·王安石《九变而赏罚可言》。

本句大意是:明辩是非后,方可以给予奖赏或惩罚。刑赏的依据是什么?是个人的喜怒好恶?是领导、上司的旨意?是远近亲疏的关系?还是下级报来的材料?在作者看来,都不是,奖惩的唯一依据是事实。

只有澄清事实,明辨是非,方可依法给予相应的刑赏。离开了调查研究,凭个人的主观意志去作,不仅述不到奖罚的目的,反而会生变乱。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九变而赏罚可言》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战国·庄周《庄子·齐物论》。

是非:正确和错误。这两句大意是:它有它的正确和错误,这也有这的正确和错误。

战国·庄周《庄子》在这里将世界上的事物看成“彼”和“此”,彼方是出于此方对待而来的,此方也是因着彼方对待而成的。一切理论系统相依而相生,又互为消长,所“彼系统与此系统之间各有是非。

也可以认为:彼概念下的系统有一套内在的肯定与否定,那么,此概念下的系统也有一套内在的肯定与否定。可用于说明事物之间、理论系统之间的相对性。

庄周,战国哲学家 庄子 《庄子·齐物论》心出是非外,迹辞荣辱中。晚唐诗人 许浑 智慧首先教人们辨别是非。

古罗马诗人 玉外纳 天下之是非,自当听之天下。 是非名言明代思想家 顾宪成 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干赏罚。

战国·韩非《韩非子·大体》。寄:寄托。

托:依靠。这两句大意是:依靠法令来治理混乱,依靠赏罚来处理是非。

人治还是法治,古来争论已久。韩非认为:治乱必须用挂,用推行法治的手段(术)才能奏效。

所谓治乱国必须用重刑,就是这个道理。对于是非问题,也必须赏罚分明,决不能马马虎虎。

“赏善而不罚恶则乱,罚恶而不赏善亦乱”(唐·元结《辩惑》)。此二句说明治国安邦必须推行法制,刑赏必须分明。

战国末期哲学家 韩非 《韩非子·大体》君子不待囊而劝,不待贬而惩。宋·苏洵《史论上》。

君子:指道德高尚的人。待:等到。

褒:表扬,褒奖。劝:努力,自勉。

贬:批评.指责。惩:警戒。

这两句大意是:君子不等别人表扬就会自勉.不等别人批评就会自警。本名句可供论述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自觉地劝善惩恶时引用。

北宋散文家 苏洵 《史论上》利害之心生,而是非之心昏矣。南宋诗人 杨万里 学会学习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人。

关于是非的名言希腊诗人 米南德 凡斗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子 利名竭,是非绝,红尘不向门前惹。

元·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这两句大意是:不与人争名逐利,不与人争辩是非曲直,尘世的纷扰和烦恼就不会找上门来。

在“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急攮攘蝇争血”(马致远与本条曲句同套散曲语),争名逐利无休止的现实中,作者深感社会的污浊,尘世的险恶,因此产生了这种消极避世的情绪和超然物外的思想,其中也含有他对现实的激愤,对封建社会功名富贵的鄙视。现多用来表现消极避世,当老好人的思想。

元代戏剧家 马致远 《双调夜行船·秋思》目前之耳且可涂,身后之是非难罔。清·张廷玉《明史·钱一本传》。

涂:涂抹,粉饰。罔:欺骗。

这两句大意是:活着,可利用权势地位遮掩人们的耳目视听;死后,一生的是非功过就无法骗人了。明代万历年间,“东林八君子”之一的钱一本曾向皇帝上《论相疏》,严厉指出当时大臣的十条罪状。

这些大臣害怕别人揭露、弹劾自己,就甩强制手段,“欲钳天下之口”。殊不知这样虽能得逞子一时,却不能从根本上抹掉自己的恶行劣迹。

~说明一手掩人耳目的事是无法永远得逞的,是毁是誉总会由时间老人作出最终判决。清代大臣 张廷玉 《明史·钱一本传》毁誉从来不可听,是非终久自分明。

是非名言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拗相公饮恨半山堂》。这两句大意是:诋毁﹑赞美从来都不可以随便接受,谁是谁非终究会一清二楚的。

为人应胸怀开阔,选观旷放,有“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气度。是是非非,褒贬毁誉,千秋功罪,自有后人评说。

为人不能成为舆论的奴隶,别八怎么说。自己便怎幺干,而应有自己的主见。

~二句便表现出一种超脱旷达,对未来坚信不移,对自己充满信心的精神状态。也表现出不在小是小非上斤斤计较的潇洒态度。

可以此劝慰处在逆境中的友人或进行自励,不去计较一时的毁誉,相信历史会对自己作出公允的评价。明代文学家、戏曲家 冯梦龙 《警世通言·拗相公饮恨半山堂》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明·冯。

2.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由课后的名言引发的理想思考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这是两千年前孟子告诉我们的。 那天,我从老爸的手机里阅读到一篇微信:“早起时分,上海人用水龙头里流出来的被猪蹄膀泡过的自来水刷牙洗脸,买两根被地沟油炸过的油条,切一个含有苏丹红的咸蛋,冲一杯三聚氰氨的奶粉……”唉!现在的有些人真把这颗良心给丢失了。

我不想过多的描写反面的状况,如果孟子活到今天,一定会说他的另一句名言:“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我的心情由沉重变成愤怒,我思考当今之中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存在。

错误的根源在于教育。我们的教育没有教会他们分清是非,没有教会他们与人为善,更没有教会他们对国家和社会的担当,如此循环,人将非人,国将不国。

鲁迅说过:“推开黑暗的闸门,放众多后来者走进了光明的世界。”由这句话我得到启迪。

我的理想是希望当一名老师,用我所能,教会下一代分清是非。让全社会真正做到“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3.关于明辨是非的名言警句

是非明而后可以施赏罚。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九变而赏罚可言》

宋·王安石《九变而赏罚可言》。本句大意是:明辩是非后,方可以给予奖赏或惩罚。刑赏的依据是什么?是个人的喜怒好恶?是领导、上司的旨意?是远近亲疏的关系?还是下级报来的材料?在作者看来,都不是,奖惩的唯一依据是事实。只有澄清事实,明辨是非,方可依法给予相应的刑赏。离开了调查研究,凭个人的主观意志去作,不仅述不到奖罚的目的,反而会生变乱。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 明辨是非名言

春秋·孔子《论语》众人厌恶他,一定要仔细审查;众人都喜欢他,(也)一定要仔细审查。就是说一个人无论是受到大多数人的厌恶还是欢迎,我们都应该仔细分析他受欢迎或被讨厌的原因。深一层的含义是,君子应当明辨是非,不从众。

仁义在身而色不伐,思虞通明而辞不专。 ——三国魏儒家学者 王肃 《孔子家语·五仪解》

春秋·孔子《孔子家语·五仪解》一个人若有仁义之心,就不会自我夸耀;考虑问题若能明辨是非,通达事理,说起话来就不会自以为是。

4.与“明辨是非”有关的名言警句

与“明辨是非”有关的名言警句:

1.两刃相割,利钝乃知;二论相订,是非乃见。 --王充

2.是非明而后可以施赏罚。 --王安石

3.天下之是非,自当听之天下。 --顾宪成

4.假设善恶是可以判断的,那么明辨是非的前提就是发展智力,增广见识。 --王小波

5.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 --王守仁

6.这辈子我干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做一个一无所能,就能明辨是非的人。 --王小波

7.千古艰难小生死,万代权衡大是非。 -- 宋振庭

8.事在是非,公无远近。 --张九龄

9.心出是非外,迹辞荣辱中。 --许浑

10.是是非非,号为信史。 --冯梦龙

11.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 庄子

12.毁誉从来不可听,是非终久自分明。 --冯梦龙

13.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于谦

14.人之进学在于思,思则能知是与非。 --朱熹

15.萧翁说明辨是非难,是因为这些是非都在伦理的领域之内。 --王小波

5.关于忍让的诗句

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

到处随缘延岁月,终身安分度时光。

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

谨慎应酬无懊恼,耐烦作事好商量。

从来硬弩弦先断。每见钢刀口易伤。

惹祸只因闲口舌,招愆多为狠心肠。

是非不别争人我,彼此何须论短长。

世事由来多缺陷,幻躯焉得不无常。

吃些亏来原无碍,退让三分也无妨。

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

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

老病生死谁替得,酸甜苦辣自承当。

人从巧计夸伶俐。天自从容定主张。

诌曲贪瞋堕地狱,公平正直即天堂。

麝因香重身先死,蚕为丝多命早亡。

一剂养神平胃散,两钟和气二陈汤。

生前枉费心千万,死后空留手一双。

悲欢离合朝朝闹,寿夭穷通日日忙。

休得争强来斗胜,百年浑是戏文场。

顷刻一声锣鼓歇,不知何处是家乡 惯于长夜过春时(1931年)

鲁迅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淄衣.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6.有关明辨是非的名人名言有什么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 ——列宁了明了,一迷万惑。——(宋)普济

小道之妨大务,小察之伤大明。——(北齐)刘昼

明鉴照形,美恶毕见。——《新唐书》

知人知智,自知者明。——《老子》

人不易知,知人不易。——《明通鉴》

事传三人,辄失其事。——(清)林伯桐

求言非难,听之难;听之非难,察而用之难。——《宋史》

非亲身实验证明者,不可轻信。——蔡元培

是非久自见,不可掩也。——〈晋书〉

是非未明,决不轻下判断。——陶行知

浅明不见深理,近才不睹远体。——〈晋书〉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篇〉

胆子大和胡说乱骂,是相似而实非。——鲁迅

不审不聪则缪,不察不明则过。——〈管子·宙合〉

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 ——〈荀子·修身篇〉

勇于断者,不随其似;明于分者,不混其施。——〈古今图书集成·学行典〉

不知味者,以芬香为臭;不知道者,以美言为乱耳。——(汉)桓宽

是非之所在,不可以贵贱尊卑论也。——(汉)刘安

是其所谓非,非其所谓是,此之谓大惑。——《吕氏春秋》

能辨真假,是一种大学问。——(明)吕坤

恶似是而非之人,忌似是非颠倒。——(清)魏源

万事差错,只是是非颠倒。——(明)薛瑄

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吕氏春秋》

难莫大于辨邪正。——《宋史》

无是非之,非人也。——《孟子》

水不明则腐,镜不明则锢,人不明则堕于云雾人。——(明)冯梦龙

见日月不为明白,闻雷霆不为聪耳。——《孙子·形篇》

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此其所以先知之理也。——《孙子·说符》

天下惟不明白人多疑人,明白人不疑人也。——蔡锷

秋毫之末,视之可察。——(汉)刘安

以执两为兼听,而不以狐疑为兼听。——(清)魏源

容人之过,却非顺人之非。——(清)陈宏谋

目锐形无不分,心敏则理无不达。——(梁)刘勰

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古今。——(宋)陆九渊

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庄子·齐物论》

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六韬·文韬·大礼》

正直者不可屈曲,有学问者必能辨是非。——(宋)欧阳修

知莫难于知人。——《孙子家语·弟子行》

处明然后能明人。——(宋)陆九渊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玩病。——《汉书》

多见为常,少见为怪。——(清)徐增

听言之道,徐审为先。——(明)吕坤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东坡

言成事者,以功著而易显;谋几初者以理隐而难昭 。——《后汉书》

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韩非子·六反》

听误多害,听妄多败。——(唐)皮日体

庸人之目,见利而不见害,见得而不见失。——(清)张伯行

断,失于太速;察,伤于太精。——《新唐书》

听言之道,必以其事观之,则言者莫敢妄言。——《汉书》

公道自在人心,是非必有正论。——郁达夫

智非察不神,察非智不精。——(明)冯梦龙

我们要的是明察的鉴赏,不是盲目的崇拜。——闻一多

谗言谨莫听,听之祸殃结。——《全唐诗外编》

善观人者,观其所言而已矣。——(清)章学诚

君子不以形迹疑人,亦不以言语信人。——(清)申居诚

善观人者观已,善观已者观心。——(明)祝允明

伯乐不可欺以马,君子不可欺以人。——《太平御览·兽部八·马四》

谓我不信而庚我者,戏我也;谓我信而庚我者,愚我也。——(明)徐祯稷

来说是非者,就是是非人。——(明)吴承恩

7.关于将心比心的名言

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老子。

八十一章》) 无明镜自鉴必龌,国无忠臣犯颜必亡”。<<大清圣训>>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出自《新唐书·魏征传》。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宁向直中取,不可曲中求。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

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流水下滩非有意,白云出岫本无心。

当时若不登高望,谁信东流海洋深。 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两人一般心,无钱堪买金,一人一般心,有钱难买针。 相见易得好,久住难为人。

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 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是亲不是亲,非亲却是亲。 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

莺花犹怕春光老,岂可教人枉度春。 相逢不饮空归去,洞口桃花也笑人。

红粉佳人休使老,风流浪子莫教贫。 在家不会迎宾客,出外方知少主人。

黄金无假,阿魏无真。 客来主不顾,应恐是痴人。

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

有钱道真语,无钱语不真。 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劝有钱人。

闹里有钱,静处安身。 来如风雨,去似微尘。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

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 自恨枝无叶,莫怨太阳偏。

大家都是命,半点不由人。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守口如瓶,防意如城。

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 再三须慎意,第一莫欺心。

虎生犹可近,人熟不堪亲。 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 有茶有酒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

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山中也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

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 无钱休入众,遭难莫寻亲。

平生莫作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士者国之宝,儒为席上珍。

若要断酒法,醒眼看醉人。 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

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 久住令人贱,频来亲也疏。

酒中不语真君子,财上分明大丈夫。 出家如初,成佛有余。

积金千两,不如明解经书。 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

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 仓廪虚兮岁月乏,子孙愚兮礼义疏。

同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人不通今古,马牛如襟裾。

茫茫四海人无数,哪个男儿是丈夫。 白酒酿成缘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庭前生瑞草,好事不如无。 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工夫。

百年成之不足,一旦败之有余。 人心似铁,官法如炉。

善化不足,恶化有余。 水太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知者减半,省者全无。 在家由父,出家从夫。

痴人畏妇,贤女敬夫。 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

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竹篱茅舍风光好,道院僧堂终不如。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道院迎仙客,书堂隐相儒。 庭栽栖凤竹,池养化龙鱼。

结交须胜己,似我不如无。 但看三五日,相见不如初。

人情似水分高下,世事如云任卷舒。 会说说都是,不会说无礼。

磨刀恨不利,刀利伤人指。 求财恨不得,财多害自己。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有福伤财,无福伤己。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若登高必自卑,若涉远必自迩。 三思而行,再思可矣。

使口不如自走,求人不如求己。 小时是兄弟,长大各乡里。

妒财莫妒食,怨生莫怨死。 人见白头嗔,我见白头喜。

多少少年亡,不到白头死。 墙有逢,壁有耳。

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 贼是小人,知过君子。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也。 贫穷自在,富贵多忧。

不以我为德,反以我为仇。 宁向直中取,不可曲中求。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知我者为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晴天不肯去,只待雨淋头。 成事莫说,覆水难收。

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

近来学得乌龟法,得缩头时且缩头。 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人生一世,草生一春。 黑发不知勤学早,看看又是白头翁。

月到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

路逢险处难回避,事到头来不自由。 药能医假病,酒不解真愁。

人贫不语,水平不流。 一家有女百家求,一马不行百马忧。

有花方酌酒,无月不登楼。 三杯通大道,一醉解千愁。

深山毕竟藏猛虎,大海终须纳细流。 惜花须检点,爱月不梳头。

大抵选他肌骨好。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