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重阳节相思的诗句古诗

1.关于重阳节 思念亲人的古诗词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谢新恩》

【南唐】李煜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

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

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

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2.描写重阳节思念的句子有哪些

明年更比今年健,共把青春倒换回意谓一年比一年更健 康,再回到年轻时,充满活力。

陈志岁《江南靖士诗稿•与杨府 山涂村众老人宴会代祝词》:“重九江村午宴开,奉觞祝寿菊花 醅。明年更比今年健,共把青春倒挽回。”

九月九,饮美酒,人共菊花醉重阳意谓值此重阳佳节,畅 饮醇香的美酒,人和菊花共同沉醉在节日的气氛中。 步步登高开视野,年年重九胜春光意谓一步步登上高 处,视野开阔,每年重阳节的景色都胜过春天。

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意谓把握住眼前的美 好时光,何必因人生渐入老境而感到怅惘。此为朱自清晚年 所书。

丹桂尚且香留枝,又有菊芳绕蝶翅意谓桂花的香气还未 散尽,就已经能欣赏到彩蝶围绕菊花上下翻飞的姿态。 苍龙曰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意谓苍龙在暮色里还 能呼风唤雨,古树在春尽的时候也能开出新花。

寓意人到垂暮 之年,仍要积极进取。语出明末清初•顾炎武《又酬傅处士次 韵》。

把思念托付给秋风,把关怀写满片片枫叶意谓让秋天带 去对亲人的思念,并让枫叶传递对亲人的关怀之情。 送一缕阳光给你,在秋曰的萧瑟中为你带去温暖意谓在 秋天萧瑟的时刻,为你送去一缕金色的阳光,给你带来些许 暖意。

送你清风让你心旷神怡,送你彩虹通向梦想之旅意谓清朗的风使你心情更加愉悦,天边的彩虹为你开启梦想成真的 旅程。

3.重阳节怀念逝者的诗句

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忍把千金酬一笑?毕竟相思,不似相逢好。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余黏地絮。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 钟情怕到相思路。

盼长堤,草尽红心。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难寻。

4.关于重阳节的古诗大全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赏析:这首诗中,“独在异乡”,暗写了孤独寂寞的环境,对于初次离家的少年来说,对这种环境特别敏感。

“异客”则更强调了游子在异乡举目无亲的生疏清冷的感受。用“独”和两个“异”字组在一句诗里,大大加深了主观感受的程度。

第二句“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前面情绪的合理发展,说明平常已有思亲之苦,而到节日,这思念就愈加转深和增强了。“倍”字用得极妙,是联系上下两句情绪之间的关键。

这两句构成全诗的一个层次,是从抒情主人公自我的主观感受来表现思亲之情的。 2、《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唐·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赏析: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

传说李清照将此词寄给赵明诚后,惹得明诚比试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眼,作词数阕,然终未胜过清照的这首《醉花阴》。 3、《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赏析:颔联为唐诗名句,夹叙夹议,写出了诗人矛盾的心情。

“难逢”、“须插”的言外之意是应把握当前及时行乐,不要无益地痛惜流光,表现了一种通达的生活态度。“菊花”是扣合重阳节的习俗。

4、《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赏析:用白描的手法写雁过江上南飞,与客提壶上青山的一副美景。仅用七字,把江南的秋色描写的淋漓尽致。

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江涵秋影”四字精妙的传达出江水之清,“秋影”包容甚广,不独指雁影。“与客携壶”是置酒会友,兼之有山有水,是人生乐事,“翠微”来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5、《满江红·喜遇重阳》 清·宋江 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 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

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 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

统豺虎,御边幅,号令明,军威肃。 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

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赏析:群雄“开怀痛饮”之时,宋江显然想得远些。先强调弟兄情分再是为众人的前程的忧虑和思考。

重阳节饮酒赏菊。宋江在这时候吟出“降诏”,“招安”自然为英雄们的悲剧打下了伏笔。

宋江将时光催人老的恐慌,轻松消解进了佳节带来的神清气爽,这是一种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 6、《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唐·岑参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赏析:这首诗作于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首联二句概言边塞无事,重阳佳节,众人按照传统的庆祝方式,喝酒登高,一派和熙欢乐之景。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颔联二句意指封常清治军雷厉风行,又能在和平时期时刻保持谨慎。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颈联二句是诗人信手描写节日里战士们的欢愉活动,所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些笛声、歌声里都蕴含着深深的思乡之情。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尾联二句是称颂在封常清的英明领导下,边境安宁,因而将士们能在重阳佳节高歌豪饮。

7、《九日龙山饮》 唐·李白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赏析:在咏菊诗中,“龙山之会”、“落帽人”是常被引用的典故。李白把这个典故与自己的龙山之游紧密结合在一起抒发了内心的失意愤懑、旷达洒脱的复杂感情。

8、《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 宋·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赏析:九月九日,勉强登高,却无人送酒同欢,遥想故园的菊花,大概在战场旁,寂寞地开放吧。

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入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

从诗的第三句中“篱下菊”的用典可知,诗人在表达对故乡的怀想和思旧之情的同时,流露出了归隐田园的情怀。 到了重阳,文人墨客,则常常诗思泉涌,情感难抑。

南陈诗人江总的《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微山亭赋韵》和唐代诗人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就是两首著名的重阳佳作。 9、《蜀中九日 》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赏析:诗歌开头就承题,“九月九日望乡台”,点明了时间是重阳节,地点是玄武山,此处将玄武山比作望乡台,以此来表达乡愁,思乡之情倍增。

“他席他乡送客杯”,点明了诗人当时是在异乡的别宴上喝着送客的酒,倍感凄凉。诗歌的前两句就勾勒出了一个易让人伤感的环境,正逢重阳佳节,又是客中送客,自然容易勾起浓郁的乡愁,于是就很自然地引起了下两句对鸿雁看似无理。

5.有关重阳节的诗句 古诗

乌尔奇奥拉193 :你好。

关于【重阳节】的诗词:

唐 王 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 李 煜《谢新恩》:

冉冉秋光留不住 满阶红叶暮 又是过重阳 台榭登临处 茱萸香坠

紫菊气 飘过挺 晚烟笼细雨 雍雍新雁咽寒声 仇恨年年长相思

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开筵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6.描写重阳节的诗句 古诗

1、《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2、《九日登山》唐,李白

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为无杯中物,遂偶本州牧。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我来不得意,虚过重阳时。题舆何俊发,遂结城南期。筑土按响山,俯临宛水湄。胡人叫玉笛,越女弹霜丝。自作英王胄,斯乐不可窥。赤鲤涌琴高,白龟道冯夷。灵仙如仿佛,奠酹遥相知。

古来登高人,今复几人在。沧洲违宿诺,明日犹可待。连山似惊波,合沓出溟海。扬袂挥四座,酩酊安所知。齐歌送清扬,起舞乱参差。宾随落叶散,帽逐秋风吹。别后登此台,愿言长相思。

7.关于重阳思念爱人的诗

思念

窗外

新月弯得很动情

梦跟着感觉

已流浪了很久很久

却泊不进你的臂弯你的心

甚至 殷勤的青鸟

不知该飞向何方

等待只是一种慰安的方式

相思才是内容

我来的时候你却走了

竖着的钢枪

搁浅着一个美丽的故事

黄昏如约

你依然为远方诱惑为归期虔诚而歌

思念

其实是永远的风景线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